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

黃門侍郎轉樑王傅,雖是從正四品到從三品,但也是從實權官到清貴虛職,縱說是明升暗降也無半分不妥,只是就算降,李恪也給了劉洎足夠的體面,並未用他爲外州刺史,而是爲樑王傅。

樑王傅至少給劉洎留足了體面,也留足了希望,畢竟樑王李愔和李恪的關係遠不是其他親王能夠比得的,李愔是李恪唯一的嫡親胞弟,將來李恪登基,他若爲李愔的王傅,縱說是前途無量也不爲過,但那也是將來的事情了。

李恪對劉洎明升暗降,是在對付劉洎,但這也無異於是在向劉洎示好,否則李恪又何必這般大費周章舉薦什麼樑王傅,一箇中州刺史足矣。

李恪的話已經講了明白,剩下的就是劉洎自己的選擇了,是留在黃門侍郎的位置上死保李泰,還是暫且外放,留待將來,不同的選擇代表了劉洎對李恪的態度,也決定了劉洎將要走的路。

交代清楚後,劉洎便起身告辭離去了,可就在劉洎正要跨步出了光天殿的時候,李恪想起了什麼,又突然叫住了劉洎,上前對劉洎問道:“思道(劉洎表字)可知本宮爲何要如此大費周章?”

李恪這一次叫住劉洎,不喚官職,而是喚了劉洎的表字,倒是親切了許多。

李恪所言,也正是劉洎自己想要知道的,對付劉洎,削弱李泰勢力是一回事,所謂欣賞劉洎的才幹和品性也是一回事,可樑王傅的位置實在是太獨特了些,李恪爲什麼要給他。

劉洎問道:“還請太子爲臣解惑。”

李恪輕聲一笑,回道:“這是岑師的意思,眼下西南正亂,吐蕃正在川西虎視眈眈,欲叩邊鬆洲,本宮原本給思道留意的是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之職,先生有文才,亦通武略,若是本宮舉薦先生去益州,父皇大半也會應允,但岑師力薦思道爲樑王傅,勸說本宮,故而如此。”

劉洎聽着李恪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難怪李恪會如此大費周章地舉薦他爲樑王傅,還願意同他說這些話,原來竟是岑文本在背後使力的結果。

劉洎雖是文臣,但對武事也頗爲精通,昔年南樑蕭銑稱帝時,岑文本爲南樑中書侍郎,劉洎便爲黃門侍郎,兩人關係甚篤。

劉洎爲南樑黃門侍郎時便曾奉蕭銑之命南征嶺表,取城五十餘,頗有軍功,若是李恪以此舉薦劉洎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世民多半不會反駁。

既已提起了岑文本,劉洎的臉上不禁多了幾分苦澀,昔年爲至交,平起平坐的兩人,只在這短短數載間,竟已經拉開了天壤之別。

劉洎爲黃門侍郎自然官位不低,但比起岑文本就實在是不夠看了。

岑文本官拜中書令,身兼從二品太子少師,爵封江陵郡公,無論是官職、爵位還是人望,劉洎都已經被岑文本遠遠甩開了。而且這還只是現在,將來一旦太子李恪登基,岑文本作爲李恪業師,岑文本封國公,拜太師,入主尚書省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其實李恪的根基就在東南,有以蘭陵蕭氏爲首的江南世家扶持,而劉洎和岑文本同出南陽,又曾在南樑爲官,作爲江南世家子弟的他天然便該是和李恪站在一處的,只是彼時李恪已經有了岑文本,劉洎有心氣,又爲另謀出路,才入了李泰門下。

只是世事無常,想不到近十載過去了,劉洎自己進益有限,而岑文本已爲太子業師,李恪對岑文本也是言聽計從,甚至如今劉洎還需岑文本來反手迴護。

劉洎道:“景仁(岑文本表字)的好意,還望太子代我轉謝。”

李恪笑道:“思道的話本宮一定帶到,但本宮的話思道也一定細細思量。以往思道雖與本宮,與岑師政見相左,但如今局勢已然如此,餘者非人力可爲。本宮惜思道之才,岑師惜思道之情,思道是聰明人,本宮願效仿父皇心胸,以往的事情本宮也不會追究,思道自己又何必自斷仕途呢。”

如果說此前李恪的意思和表述還有些隱晦的話,那李恪這句話就頗爲直白了,所爲李世民的心胸無非指的就是開釋並重用魏徵之事。

以往魏王爲隱太子李建成心腹,曾多次力主殺了李世民,李世民和魏徵這般大的過節,李世民在登基之後尚能惜魏徵之才用爲宰相,更何況是劉洎之於李恪,他們中間還有一個岑文本呢。

李恪之意便是要告訴劉洎,現在的魏徵就是劉洎的上官,只要劉洎識趣,將來李恪也可以讓劉洎走魏徵的路,在朝中拜相,執掌門下。

劉洎正是盛年,他的仕途還遠遠沒有走到底,要他就此隨着李泰的奪儲失利,就此結束自己的仕途,他的心裡自然也是不甘的。

而且同爲江南世家子弟,生於江陵,劉洎也要給宗族一個交代,爲劉氏以後在江南世家中的地位考量。

李恪的話已經放在了這邊,選擇也已經擺在了劉洎自己的面前,他大不必跟着李泰一條路走到黑,順從心意,劉洎該選擇什麼,他自然是清楚的。

李恪說完,劉洎便離去了,而就在劉洎走後,光天殿的裡屋,岑文本緩緩地走了出來。

“弟子已從岑師所言,把話都同劉洎交代清楚了,剩下的便看他自己了。”李恪開口,先對岑文本道。

岑文本道:“爲了思道的事情,有勞太子了。”

李恪笑道:“岑師吩咐,弟子照辦便是,更何況正如岑師所言,劉洎此人無論才德還是品性,俱是侍中的極佳人選,岑師這麼做也是在爲弟子規劃。只是岑師好意,這般費心,也不知劉洎會如何做,會不會從弟子之言。”

岑文本道:“太子只管放心,思道的性子我是知道的,若是儲君之位未定,他斷不會從太子之言,可如今太子已入主東宮,他再隨魏王已是無用,他是聰明人,看得清路的。”

李恪道:“如此便好,王珪老邁,早不比以往,韋挺優柔,也難當大任,如今只要劉洎再一去,魏王在朝中已經難起風浪了。”

岑文本站在李恪的身旁,看着西面太極宮的方向,對李恪道:“大勢如此,一切可緩緩歸矣。”

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七章 命格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一章 朝覲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章 圈套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章 拜府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二章 拒辱第一章 朝覲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九章 奪河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六章 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