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絕婚

梯真達官幾乎掏空了薛延陀國力,這才湊出了牛羊牲畜十五萬南下迎親,一路艱辛,提心吊膽地歷時二十餘日,才至靈州。

可梯真達官到了靈州城外,還未見到普安公主一面,甚至都還未進靈州城,便被遣了回來。

動武,梯真達官是沒有這個膽子了,且不說靈州本就是朔方重鎮,屯有重兵,就是李道宗便是大唐名將,梯真達官萬不敢開罪的,既不能動武硬搶,便只能依李道宗之言,先行回了薛延陀。

此事幹繫着實重大,梯真達官也不敢有分毫的耽擱,他留下昆谷帶着一衆人等趕着剩下的牛羊回了鬱督軍山,而他自己則輕騎快馬北歸,先同夷男商議此事。

幷州,太原,懸甕山別院。

北歸路遙,梯真達官還在北歸的路上,在戈壁伏擊了梯真達官的薛仁貴已經回了太原。

爲了避免叫人猜疑,李恪自打出了晉陽城後,便把大都督府的諸務交給了馬周和李績處置,自己則藉口在此郊遊,在別院中陪着武媚娘。

左右李恪乃地方軍政首官,整個河東也尋不着比李恪官階更高的了,就算是御史也不會空暇到因此事而彈劾李恪,故而李恪就在此優哉遊哉地等着,整整待了十日,到了第十日,薛仁貴終於回來了。

山中別院的內廳,薛仁貴方一回來,便往廳中去見了李恪。

“末將薛仁貴特向殿下交令。”內廳中,薛仁貴一見着上首廳中坐着的李恪,便俯身拜道。

李恪擡手讓薛仁貴起身,而後問道:“如何?事情辦地怎樣了?”

薛仁貴回道:“末將在戈壁突襲了梯真達官,燒了他的草料,毀了他的水車,以梯真達官當時的處境,絕難保全。”

李恪接着問道:“哦,你可是親眼所見了?”

薛仁貴回道:“末將毀了他的水車、草料後,又尾隨了薛延陀人兩日,這兩日間每日都有近萬數死掉的牛羊被丟棄,後面只會更多。不過再往南便是靈州軍的轄區了,末將不敢久隨,便撤了回來。”

李恪聞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對薛仁貴道:“大漠風沙最重,牛羊本就難活,再加之薛延陀人短了飲水,這些牛羊多半是出不了戈壁了,夷男這聘禮,算是毀了。”

薛仁貴道:“除非梯真達官有通天的本事,可以憑空變幻,否則他絕沒有湊齊聘禮的可能。”

李恪笑了笑,道:“不行了,就算梯真達官能通天,便變不出再多的牛羊來,整個鬱督軍山已經被掏空了,他總不能把薛延陀人過冬的儲備給變來吧。”

薛仁貴聞言,道:“聘禮梯真達官決然是湊不齊了,只是兩國和親之事我大唐已經提上日程,和親使團已往靈州,末將擔心梯真達官會不會另有法子,促成此事。”

李恪搖了搖頭道:“仁貴多慮了,對於薛延陀,父皇本就頗爲不滿,早有徵伐之意,此前只是礙於我大唐眼下國力尚缺和以太子爲首的朝中百官又多有主和的,故而準了和親之事。如今薛延陀短了和親的聘禮,正給了父皇拒婚之機,父皇絕不會贊同此事。”

李世民尚武,重軍功,而薛延陀虎踞漠北,對漠南虎視眈眈,始終叫李世民不安,此番薛延陀失了聘禮,不止給了李世民絕婚的由頭,更重傷了薛延陀國力,李世民絕不會再允和親之事。

薛延陀拱手道:“如此,殿下和咱們河東邊軍便可一展身手了。”

李恪笑道:“不錯,你遣人密切關注和親之事,一有消息便需通報本王。”

“諾。”薛仁貴當即應了下來。

——————————————

薛仁貴纔回了河東未久,薛延陀短聘的消息也到了長安。

太極宮,甘露殿中,李世民本召見了三省宰輔並西征剛剛回京的李靖,正欲商定安置吐谷渾之事,就在此時,李道宗命人八百里加急送進京中的消息也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夷男斗膽,竟敢如此輕慢於我大唐朝廷,輕慢於我大唐公主!”兩國和親乃是大事,故而雖然李世民正召見了衆宰相議事,李道宗加急的奏疏還是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只看了兩眼,便登時大怒,將奏疏拍在了桌案之上。

大唐伐吐谷渾大捷,乃大喜之事,今日又是李靖進京現捷之日,李世民心情頗佳,可看了李道宗的奏疏後便由喜轉怒,衆臣自然不解。

“不知發生了何事?可是夷男所做有何不妥?”右僕射杜如晦當先開口,對李世民問道。

李世民回道:“道宗奉朕之命攜公主北上靈州和親,然薛延陀帕夏梯真達官放肆,所帶聘禮竟短缺地厲害,簡直是視我大唐如無物。”

杜如晦聞言,眉頭微皺,接着問道:“不知短缺了多少?竟叫陛下生怒。”

靈州和鬱督軍山畢竟相隔數千裡,十五萬匹牲畜千里迢迢地運來也難免死傷,稍許少些也在情理之中,杜如晦不知少了多少,故而有此一問。

李世民沉聲回道:“兩國和親,朕所要牛羊牲畜十五萬,薛延陀所帶尚且不滿四萬,不足三成之數。”

“豈有此理,薛延陀北邦蠻夷,我大唐准予和親已是天恩,他竟敢如此輕慢。”李世民之言才落,殿中的衆人也坐不住了,紛紛出言呵斥道。

此時,當初力主和親之事的長孫無忌坐在其中,臉色也難看地厲害,他何曾想到,薛延陀明明求着和親,最後竟會是這樣的結果。

李世民揚了揚手中的奏疏,道:“朕以爲此風斷不可漲,此事若是就此作罷,日後我大唐還如何統御天下,叫萬邦臣服。”

李世民之言入耳,此事同在席中的中書侍郎岑文本尋得機會,也當即起身道:“啓稟陛下,夷男與薛延陀所爲,實爲藐視我大唐天威,臣請絕婚絕貢於薛延陀,以挫其勢,叫各方外邦知道,我大唐天威,斷不可犯。”

岑文本之言一出,大殿中的衆人也紛紛應和,甚至就連一向反戰的魏徵都是如此,薛延陀短聘之舉,確是捋了大唐君臣的虎鬚。

李世民當即應道:“正當如此,即刻傳檄天下,我大唐與薛延陀絕婚絕貢,以絕其勢,另在傳旨河東,讓楚王漠南備戰,朕要薛延陀爲今日輕慢之舉付出代價。”

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五章 汗庭第九章 飲酒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章 李世民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七章 考較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章 佯攻第十章 落雕弓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三章 戰恆安第一章 玄武門第十章 請辭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章 爭執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七章 朝議第八章 演練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章 將行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七章 安置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章 將行第五十章 隨行第一章 定帥第二章 將行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八章 山路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六章 質子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二十三章 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