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兵起河東

朝會之上,李世民從李恪之議,準北伐之戰,並點李恪爲帥,統御河東並突厥胡騎北伐薛延陀。

聖旨下,以楚王、幷州大都督李恪爲通漠道行軍大總管,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爲副,統河東邊軍主力六萬,過浚稽山,自南取鬱督軍山汗庭;

以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爲定襄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張公瑾爲副,統漠南胡騎三萬,自東取弓盧水,爲右翼;

以雲州都督喬師望爲雲中道行軍總管,潞州都督李襲譽爲副,率本部兩萬河東邊軍西出雲州,取陰山道襲磧北,爲左翼;

另,李世民恐河東一地兵力有所不濟,又遣靈州都督薛萬徹和右領軍將軍執失思力領朔方精銳三萬過戈壁,渡扎布汗河襲擾鬱督軍山南,以爲策應。

隨着李世民的聖旨送到了河東,幷州大都督李恪麾下,河東一十六州,八十五統軍府聞聲而動,河東邊軍這臺巨大的戰爭機器終於在李恪抵河東三載後啓動了。

幷州,太原,晉陽城下。

北伐之戰,干係重大,也正如長孫無忌和李承乾所擔憂的那般,這一戰,不止是大唐滅國薛延陀,定奪北疆霸主的一戰,更是李恪藉此滅國之功,衝擊儲君之位的一戰。

這一戰至關緊要,絕不容有失,雖然經李恪三載籌劃,兵豐糧足,薛延陀東西內耗,早已睏乏,但薛延陀的兵力和疆域畢竟還是擺在了那裡,絕非等閒,李恪也不敢大意。故而這一戰,幷州大都督府並楚王府上下臣子,除開留守河東的馬周,其餘的幾乎是傾巢而出。

“本王此番北伐,賓王代本王坐鎮太原後方,掌管糧道,身上的擔子可不輕啊。”李恪率軍北上,大軍供給自然也至關緊要,李恪不放心旁人,只將此事交由了馬周,臨行前叮囑道。

馬週一口應道:“殿下放心,只要有臣在,必保殿下北伐大軍糧道無虞。”

李恪笑道:“賓王有蕭何之才,區區糧道,自然不在話下,本王擔心的倒不全是軍務,幷州民政雖不在我大都督府轄下,但賓王也不可不重。”

馬周聞言,只是稍稍品味了片刻,也就明白了李恪的言下之意,馬周小聲問道:“殿下擔心的可是幷州刺史府?”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幷州刺史劉德威雖然人在幷州,明面上也同本王交好,但他的根卻在關中,本王北伐,朝中坐立不安的大有人在,賓王在河東也不可大意,必要的時候也不必給劉德威面子,一切以北伐之事爲重,便宜行事便可。”

劉德威從武轉文,亦爲朝中宿將,與朝中衆臣關係錯綜複雜,多有瓜葛,李恪也摸不清他具體的底細,爲防萬一,故而在臨行前特地提及此事。

馬周應道:“殿下的意思臣明白,殿下但請放心北伐便是,幷州這邊自有臣爲殿下看顧。”

馬周有宰相之才,更兼行事謹慎,故李恪放權於馬周,着他便宜行事,緊要關頭也不必顧及地方州府,而馬周也不是口出狂言之輩,不會胡亂作保,有馬周這句話,李恪自然放心不少。

李恪看着馬周應下了自己的話,又想起了什麼,於是接着道:“本王雖不在太原,但王妃卻在,太原魚龍混雜,本王出征後若有何事賓王拿不定主意的,亦或是不便出面的,凡事可與王妃商議。王妃雖是女流,但論手段、魄力卻不在男兒之下,此事本王也有交代,賓王不必顧及太多。”

太原乃大唐龍興之地,又是世家聚集的所在,各色人等皆有,有李恪的背書,官場上的事情馬周自然可以出面,但有些事情馬周便不宜多問了,也出不了面,自然就只能由楚王妃武媚娘代表李恪出面了。

此前馬周也曾同武媚娘打過交道,武媚娘確與尋常女子不同,無論見識、才幹還是魄力,都不在男兒之下,馬周也知道李恪的意思,當即拱手應道:“殿下叮囑臣銘記在心。”

“如此便好。”李恪見得馬周應下,輕笑了一聲。

李恪叮囑完後,這才命馬周退下,自己則翻身上馬,命大軍開拔北上。

——————————————

隨着北伐戰起,河東、漠南、靈州,十數萬大軍爲之雲動,自然是極大的動靜。

而李恪在薛延陀設有許多眼線,夷男對李恪的忌憚更甚,藉着行商之由在河東行走的薛延陀細作也不少,河東大軍剛動,唐軍北伐的消息便傳去了薛延陀。

入了夜,浚稽山,帥帳。

浚稽山相距河東最近,當李恪北伐大軍開拔時,大唐北伐消息已經傳去了浚稽山特勤曳莽的手中。

“特勤,河東的探子求見!”

天色已暗,浚稽山守將曳莽如往日一般,在浚稽山隘口一側巡視了一圈,未曾覺出不妥之處後,方纔回了帥帳歇息。可他脫了衣裳,剛纔躺在牀榻上不久,屋外的護衛便隔着帳門對曳莽道。

曳莽算不得干將,行事不過中規中矩,若論軍略,也比不得同爲夷男親子的突利失和大度設,但曳莽行事謹慎穩重,從不犯險,故而能被夷男放在浚稽山鎮守。

曳莽聽得護衛所言,心中一緊,不敢有哪怕分毫的大意,連忙着衣起身,對帳門外的護衛道:“快帶進來。”

曳莽之命一下,護衛便連忙領着河東送消息來的薛延陀探子進了大帳之中。

“特勤,河東各州統軍府士卒突然集結,齊往太原而去,似有北伐之意。”探子顯然是一路急趕而來,剛一進帳,還在大口地喘着粗氣,開口便對曳莽稟告道。

曳莽聞言,心中一震,剛剛養出來的幾分睡意頓時煙消雲散了。

曳莽雙目圓瞪,問道:“什麼,這是何時的事情?”

探子如實回道:“五天前的事情,現在河東各地的邊軍恐怕都已經到了太原了。”

“來了,終於還是來了。”三載,曳莽在浚稽山三載爲的不就是防備大唐,爲的不就是今日嗎?當曳莽得知這個消息後,驚訝、畏懼,甚至還有一絲絲興奮,各種感受在曳莽的心中迴盪,曳莽自己也說不清是個什麼滋味。

曳莽頓了頓,扭頭對護衛吩咐道:“傳令下去,命衆軍嚴加防備,死守達布河隘口,無論何人,一概不得過,另外,即刻傳書去汗庭,向可汗稟告此事,請可汗速速增兵支援。”

第五章 引薦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八章 演練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章 尋人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一章 朝覲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七十章 騙鉞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章 和親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章 端午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章 李世民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章 墜馬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八章 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