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將欲南下

太極宮,昭慶殿。

李恪生母楊氏貴爲貴妃,後宮之中僅次於長孫皇后的人物,自也是消息靈通之輩,時間不過片刻,方纔大殿上的消息楊氏也已經得到了風聲。

楊氏初一聽聞此事,便將李恪喚進了宮中。

“恪兒拜見阿孃。”李恪進殿,對楊氏拜道。

楊氏擡了擡手讓李恪起身,問道:“我兒此次出京,不知何時才能得返?”

揚州不比突厥路遙千里,而且李恪前往揚州是去爲官,而且還是揚州首官,縱說是地方諸侯也不爲過,他此去當無性命之憂,亦不至受苦,楊妃倒也不似先前那般憂心。

李恪回道:“此去揚州不是久待,短暫一年,長則兩三載,恪兒也就回來了。”

李恪本就頗得李世民寵愛,此次李恪外放出京,不同與其他宗室,一去便再不得回。所謂君無戲言,李世民已同李恪說過,此次李恪出京也就一年半載,便回設法使他回來。

楊妃聞言,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你的年紀也不小,是該往地方走走,熟悉地方政務,待你自揚州回任後,娘便當爲你擇一門婚事,讓你早日成家。”

李恪倒是沒想到楊妃竟會突然怎麼說,聽了楊妃的話李恪也是微微一愣。

不過如今的李恪已經年滿十五,待他兩三載後自揚州回京,確實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

楊妃的話李恪倒是不知該如何回,可也不等李恪開口,倒是一旁的高陽先不樂意了。

高陽忙道:“高陽不要阿兄外放,也不要阿兄成婚,阿兄若是不在長安了,便沒人陪着高陽玩了。”

楊妃聽了高陽的話,只當是高陽年幼貪玩,黏着兄長,於是道:“恪兒和愔兒年紀都不小了,就算不離開長安,早晚都要外出開府,娶妻生子的,誰還能陪着你一直玩鬧下去。”

高陽自幼嬌縱,被李世民、李恪,還有李愔三人寵着,年紀雖不大,脾氣卻不小,她聽不得楊妃的話,氣鼓鼓地便轉頭離去了。

楊妃看着高陽賭氣離去,無奈地搖了搖頭,對李恪和李愔抱怨道:“高陽要什麼給什麼,都是叫你們寵壞了,稍不順心便生了小脾氣。”

李愔道:“高陽年幼,又與阿兄很是要好,阿兄突然要離京,高陽自然不捨,鬧些小脾氣也是有的,過些時日便好了。說到底,真正可恨的還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天生異象與阿兄何干,他們竟也隨意攀扯,害的阿兄出京任官。”

李恪聞言,對李愔道:“太子一黨,早視我如眼中之釘,巴不得我早日離京。不過我爲親王,離京外放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此次雖然突然,倒也在我意料之中。”

李愔道:“皇子外放,本也是常例,倒也無甚不妥。只是魏王李泰與阿兄同年,相差也不過數月,爲何阿兄出京了,他便不必,難不成只因他是太子胞弟嗎?”

李恪聽着李愔的話,忙道:“愔弟慎言,這話跟我說說也就是了,切莫出去說於旁人聽。”

李愔見李恪似有焦急,笑道:“阿兄勿憂,弟知曉輕重,此時若是叫旁人知道只會平白與魏王結怨,無甚益處。”

李恪搖了搖頭,笑道:“我倒是不懼魏王,只是留他在長安,尚令有用處。”

李恪被羣臣所參,以致外放,可李恪卻絲毫不願攀扯李泰。

李恪這麼自做自然不是因爲跟李泰兄弟情深,而是另有所圖。

李恪雖身不在長安,但卻不想看着李承乾閒着,留着同樣野心勃勃,又極得李世民寵愛的李泰在京,也算是給李承乾留個絆子。

更何況李恪護着李泰在長安,也能給李世民留下兄友弟恭之象。

也不知一旁聽着的楊妃是不是已經猜到李恪的意圖,李恪的話音剛落,楊妃便道:“此事已成定局,便不必多提了,你此次南下,娘有一事想託付與你,你仔細聽着。”

李恪道:“阿孃只管吩咐。”

楊妃問道:“你此往揚州,可是出潼關,過洛陽,自運河南下?”

李恪回道:“正是。”

楊妃道:“你自潼關往洛陽,必過弘農,弘農楊氏是孃的孃家,娘自打嫁於陛下便再未回過弘農,娘已同楊氏族老通過書信,此番你過路弘農,便代爲娘去祖祠上柱香吧。”

李恪聽了楊妃的話,心中一動。

弘農楊氏,關西巨閥,可以媲美關中韋杜的世家名門,無論朝野上下,都有着極高的威望。

弘農楊氏起自西漢,至今已傳近千年,雖不入七宗五姓之列,但論實力,絕不在七宗五姓之下,可謂天下世家翹楚,海內景望。

李恪與李承乾相比,除了名分,最大的差距便是在世家門閥的支持。

在文教未普,科舉尚未大興之前,天下士族仍舊能與皇權半分天下,有着極大的話語權,甚至就連大唐的建立都與世家門閥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李恪少時北上,曾救關中百姓於水火,在百姓之中威望甚高,但關中和隴右的世家門閥卻不買李恪的帳,偏偏與李承乾走的極近。

而當今天下,若論世家門閥之力,最爲強勁的莫過於有開國之功的隴右門閥,其次便是山東世家了,可李泰爲魏王,封於洛陽,故而山東士族,心向李泰者甚多,並不買李恪的帳。

李恪要想同李承乾抗衡,只能選擇拉攏以蕭氏爲首的江南世家。

因李恪與蕭皇后有恩,李恪之師亦是江南名門子弟,故而李恪想要拉攏江南世家倒非難事。

只是自打南北朝侯景之亂後,江南世家的實力便大打折扣,光是靠着江南世家的那些文臣,想要與李承乾對抗自非易事,若是李恪能拉攏弘農楊氏爲己用,那他的手中便多了一塊重要的籌碼。

李恪看着楊妃,已經猜到了楊妃的用意,面露激動之色。

楊妃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不經意間已經爲李恪想了這般許多。

李恪當即道:“兒定當代阿孃前往楊氏宗祠祭拜,不浪費阿孃一片苦心。”

楊妃看着李恪頗顯激動的模樣,摸了摸李恪的頭頂,憐愛地笑道:“多大的人了,怎的還不甚穩重,做事毛毛躁躁的。”

李恪笑道:“阿孃勿怪,就算兒臣將來娶妻生子了,阿孃的面前仍是孩童。”

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章 奏對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章 尋人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十四章 求親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二十章 敲打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章 結好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六十章 密信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章 武家女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章 敲打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章 隨行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