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南京城開

士英的家小妻兒在六天前到了淮安府城山陽,按照定,這就是進攻發起的信號。

現在兵部尚書馬士英的隊伍正好是放在江邊,用來抵禦平南將軍馬罡的渡江攻略,既然是帶着兵來,那肯定不能不讓進城,馬士英的隊伍也進城了一部分,並且按照規矩,看守兩座城門。

城門在手上,那就是進退從容,也算是一個權限,基本上,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南京守備魏國公徐家,也都是如此。

現在的南京兵部尚書馬士英是南京城內官員中最早向李孟表示善意的,這人也是個人才,在很早就已經是看明白了將來的局勢。

這纔有他去南京城做兵部尚書,阮大在城內拼命的鼓譟齊王天命所在的原因,有些事情是口說無憑的,比如說開門獻城,最起碼要拿出什麼憑證來做,比如說把自己的妻子兒女都給送過來。

平南將軍馬罡就是準備好了渡江的攻勢,甚至通過來往南北的船隻,安排細作探子,把江邊上適合架炮的區域都給勘探好了。

這是南明小朝廷最荒謬處,因爲這朝廷的存在,基本上是依靠江南大族支撐起來,那自然不能影響這些大族的收入財產。

江南和北直、陝西。江南和兩淮之地,江南和山東的生意都已經興盛無比,這樣的財路肯定不能被斷絕。

明明江北是大敵,而且:時要渡江作戰,可往來的船隻卻始終沒有停下,江南是各個勢力團體各自爲政面的消息也是打聽不來,實力b弱,就算是知道了消息也沒什麼用處,可南邊的消息事無鉅細全部被膠州瞭解。

有少的事情,膠州營根本沒有打算去知道,可也有爲了搞好關係的人主動過來告訴,南邊對北邊已經沒有任何秘密了。

按照事先地約定。馬士英送家人作爲人質之後渡江攻勢就可以開始。算計這個時間罡是在揚州府地江都準備。路上加急。估計着戰鬥已經是展開兩天。可能今天就要有結果了。

能打下南京城。這沒有一點地懸念。對於在濟南地齊王各位來說只不過是何時發動。何時結束而已。

所以秘書監地主辦袁文宏看到馬罡發來地軍報做地第一反應就是恭喜。李孟睜開眼睛上有了一絲笑意。袁文宏趁熱打鐵地說道:

“王爺磨這時間。明日裡會有進城地消息傳來。這天下已經很難翻盤了!”

李孟點點頭。用手敲擊了下旁邊地座位。沉聲開口吩咐說道:

“盧九德地態度一直是曖昧不清。讓劉元斌再寫封信給他。劉良佐倒是早就有投誠之意。他手下地兵馬軍紀極差。告訴馬罡要嚴控。黃得功那邊死硬。如果控制住朱慈。就讓朱慈勸他。”

袁文宏在那裡飛快的記錄,李孟隨想隨說:

“南京城那邊儘可能的不要發生巷戰,可以把話放出去,如果任何一名明將抵抗造成了巷戰,滅九族,全軍爲奴,原有官吏暫時不動,馬罡要嚴肅士兵軍紀,不得欺凌百姓。”

江南那等富庶繁華之地,還是要養成給自己繼續下金蛋的鵝最好,因爲戰火造成破壞那就太不值得了。

“朱慈那邊要是自己不去犯傻,就好好的安置起來,許他一輩子做個富家翁,朱家人做皇帝那麼久,未必覺得是福氣,劉宗周還有一干文人,找人盯着就是,其他的不用去管,掀不起什麼風浪,魏國公爲首的勳貴,按照北直隸這邊安排,只是家兵武裝一定要接受改編,不能私人保留,如果勳貴子弟還想從軍的,安排條船來山東,自有地方安置!”

南京城內的人物,文人之中還頗有些精華,很多在京師的文臣,在崇禎最後幾年,或者是被貶斥,或者是自己辭官,紛紛回到南方。

這其中有多少是對朝政傷心絕望,有多少是覺得京師不太安全,想要回鄉避難就說不清楚了。

不過南明小朝廷成立之後,這些“忠義之士”匯聚而來,紛紛要在朝廷中取得個官位,這其中劉宗周學問大家,剛直名臣,得個首輔的位置是理所當然之外,其他的人則不好說了。

按照李孟的估計,儘管南京城中人人都在猜測到底是誰開城投降,可馬士英的舉動,一定會讓他們感覺很突然,怕是一個也跑不了。這些各黨的士子,治國平天下的本領是沒有的,可讓他們做做忠義的表象,卻做的十足十,什麼以身殉國,哭天喊地之類的事情,以山東的行

,要是做而過了,恐怕就要動手殺人。

沒什麼害處的這些文臣,身後都和江南的豪族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殺了之後總歸還是有點麻煩,不如留着,也算是裝點太平。

反正文人一張嘴,到時候士兵們拿着刀劍一嚇唬,也就是老實了,而這南京城的勳貴家將卻和京師的有點不同。

京師的勳貴早就是變成廢物了,南京城因爲一直是南京鎮守太監、南京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共同治理,南京守備是魏國公徐家的世襲,手中還是有五百多的家將,兩三千的親兵,要經常練着才能保住這個位置。

連帶着,南京城周圍一系列勳貴擔任的武職之中,多少還練出些兵來,說來也有些奇怪,北地尚武,可京師的勳貴沉溺享樂,江南奢華,徐家和一批勳貴,卻還有些尚武的習慣和風氣。

當然,這些所謂強兵也就是稍強點的明軍,對於膠州營的部隊來說,完全不是對手,這些有尚武風氣的勳貴家將,若是不投降,自然是乾脆利索的殺掉,可在賣地的時候,南京城這些勳貴武將之家買賣的熱情絲毫不遜色,估計會有大批不戰而降的,這些人呆在南京城和江南之地,未免是個不安靜的因素。

安置這些貴族子弟,那就如來到濟南城的軍隊服役,在膠州營這個體系中洗腦培養,肯定會成爲山東的有用之才。

袁文宏在馬上寫完,從座位下面的暗格中拿出專用的公文紙張,按照標準的格式又是抄錄一邊,遞給李孟又看了遍。

“回府之後,快點形成公,那到我這裡看看,用印之後,今天發出去!”

袁宏連忙答應下來,南邊已經展開攻勢,李孟自然不會去城外的軍營了,命令御手轉向,準備回齊王府。

到了府邸之後,袁文宏召集書監的書辦,去做李孟交辦的公務,陝西的公文卻已經是送到府中去。

陝平定卻有了點波折,張掖以西,有不少當地的土堡,這些都是當地豪強,這些很多都不是漢人,算是當地的土司豪酋,當着大明封賜的官,和西蒙古以及西域那些部落勾勾搭搭,作他們的土皇帝。

陝西將軍趙能派兵過去,這些井中之蛙那裡知道利害,派兵騷擾,搶掠軍資,甚至殺害設置的屯田田莊的莊頭和屯田戶,沒奈何,只能是殺光了乾淨,這些土豪又是分散開來,化整爲零。

這讓陝西將軍趙能頗爲的頭疼,不過倒不是什麼解決不了的難題,無非是堅壁清野,慢慢的殺過去,這次的軍報,不過是例行公務,打個招呼。

回到王府,新任濟南知府蘇安琪拜見,蘇安琪可是在齊王府中的熟人,現在是一方知府,做事總要按照規矩來。

李孟對他,無非是看自家子侄的態度,連忙傳了進來,進來之後還是按照當年的規矩,磕頭請安,蘇安琪在濟南知府任上,這麼年輕的人居然坐到了這麼高的位置,又沒什麼經驗,有不少人都是等着看笑話的。

誰想到蘇知府在位置上,表現的好像是多年的老吏,熟悉異常,而且因爲是膠州營嫡系的出身,制定制度,做事規矩都是快捷準確,孫傳庭和各司主辦都是讚不絕口,要說這也不是偶然。

在各個衙門歷練,跟着各級的高官做書童親隨,又是見過學過處理事情的方法和經驗,用在知府的事務之中,還真是駕輕就熟。

“你去看過費德勒神甫嗎?最近他的教堂已經是建起來了,忙碌的如何?”

來到山東的白人工匠,還有福建鄭家的一些人都是信奉洋教,費德勒神甫總算找到了傳教的對象,他錢上面不愁,人面上又是熟悉,教堂很快建立了起來,不過門庭比較冷落。來的人都不是膠州營體系的。

“多謝王爺的關愛,費師傅那邊活的自得其樂,每日間教堂忙碌,又去公塾教課,倒也很充實,卑職這次來,是想和王爺說說關在知府衙門大獄裡的景某人。”

“哦?那個景教主,你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蘇安琪老氣橫秋的躬身,然後沉聲的說道:

“王爺,卑職以爲,這景某人還是有幾分才幹的,他這等人放在咱們漢人地面是個禍害,要是派去禍害別人……”

話說到這裡,李孟當即明白了。

第389章 大亂第189章 孫家三子 上門第17章 押運工作第426章 必滅韃虜 南北屯田第33章 小酒館第69章 酒樓所聞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476章 殺牲前行 芒刺在身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398章 只能戰 鐵騎兵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107章 後面多了一個人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25章 鹽竿子第146章 開新田第222章 理由第425章 看似正常的軌跡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78章 誰狠 撞破第393章 一往無前 鐵血洪流第73章 火器 城中第352章 抓舌頭 意外消息第222章 理由第367章 南征動員 內有隱憂第113章 盧氏縣城第117章 跳河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17章 押運工作第102章 酸第102章 酸第371章 暗誹 士氣高漲第206章 突進第77章 有客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378章 商事 入關第80章 人生際遇總無常第252章 可悲 可恨 可憐第249章 這裡和那裡第439章 問船 公府所見 南邊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376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323章 鋼鐵暴雨 殺人的時代第343章 國有慶父 南顧北盼第537章 紫金山書院 北戰第327章 勝後事 太糊塗第343章 國有慶父 南顧北盼第496章 大勝 汝陽陷落第14章 鉅款第85章 騎馬鹽丁第400章 長矛 火銃 殺不停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406章 英靈祭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7章 正義感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第12章 趁着天黑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臨清亂第233章 許多事第185章 平第2章 販私鹽改善生活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232章 後宅第216章 晉商第102章 酸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166章 孟浪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178章 回膠州第170章 徐總管第20章 沒那麼順利第20章 沒那麼順利第461章 漢城城下 以攻爲守第536章 初定之後第286章 以強凌弱 討價還價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92章 錯對錯 不尷尬第88章 簡單報復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47章 自首第435章 大勢之前 還能如何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