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柳家 求殺人

山東的地方官之中,這位柳青嵩柳大人從前都是被人認爲是倒黴鬼,因爲在方方面面和李孟打交道的次數特別多。

在“蠻橫”的膠州營面前,這位登萊兵備道的柳大人屢次吃癟,臉面無存,在官場中有一段時間幾乎都成了山東官場的笑話,不過,種種巧合,在山東地方官之中也就是這位柳青嵩柳大人和李孟混了個臉熟。

等到這參政的位置出現了空缺之後,換個不熟的人上去,不如換個多少知道點底細的,而且柳青嵩是河北的世家豪門,也有籠絡的必要。

突然間,這最倒黴的成了最幸運的,這柳青嵩世家子出身,又和那些貧寒士子做官的不同,對那朝廷大義和忠心體統看的不重,反倒是對實力強弱敏感異常。

右參政柳青嵩可以說是一直在膠州營的邊緣,看着這個團體一步步的奇蹟般的壯大,他也能意識到膠州營有如是巨人一般。

趨利避害,這是豪門世家中那些傑出人物的本能,柳青嵩也算是頭腦聰明的,看得明白,在李孟僅僅是山東總兵的時候,山東各地的地方官各個的態度冷淡,和膠州營保持距離,甚至是略有敵意。柳青嵩則是和顏悅色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提供各種幫助,李孟和膠州營的傳統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對方表現出來的善意,膠州營也會用善意來報答,柳青嵩的好感終於是得到了回報。

李孟成爲山東真正的主人之後,柳青嵩在山東的仕途上也是一帆風順,眼下的山東布政使已經不想管事了,只琢磨着坐滿了年限,若是這李二郎允許。就帶着家小回家鄉養老,而真正主事的反倒是李孟的岳父和這位柳青嵩。

相對這名見風使舵地柳青嵩,顏參政倒還真有些讀書人的硬氣,儘管自家女婿做了這麼大的事業,可顏參政始終覺得名不正言不順,自己做到這個位置上,並不是憑着自己的真才實學,而是靠着裙帶關係,心中慚愧。

所以顏參政在自己的職位上也是比較懶散。整日裡就是聯繫書法,和手下的清客文人,吟詩唱和。倒也是悠然自得。

這是大帥的岳父,他要做什麼下面的人自然不會去幹涉,但山東目前兩套民政班子,一套是屯田田莊,另一套則是原有的府州縣系統。屯田田莊這邊是周揚領着人打理,這府州縣系統目前也管轄着差不多三成以上地人口,而且因爲這市面逐漸太平富足,外地人口逐漸的遷入。這個比例在逐漸的增大。

目前總領這套民政系統地就是柳青嵩,這權力差不多等於從前布政使的權勢,甚至還有一部分巡撫大人的權限,真是威風無比。

對柳青嵩的權勢,那山東巡撫顏繼祖是看着很不順眼的,不過這投靠有先後,後悔是來不及了。

顏繼祖也經常是感慨。自己和那顏參政同姓。可惜是八竿子打不到地關係,如果有些親戚。此時不就發達起來了嗎?

李孟的手下系統和大明的官場不同,算是各有一攤。每個人都是在各自管理的區域內忙碌不停,沒什麼風花雪月地功夫。這柳青嵩自從做到這個位置,並且有了完全大於這個位置上的權勢之後,他也是忙得不可開交,那圓滾滾的身材居然有了起伏,瘦了十幾斤的分量。

四月間,李孟去往萊蕪之後,回到濟南城就開始忙碌這大軍改制的事情,而柳青嵩也是驚訝之極的發現,自己管理的地方不光是山東一地,南直隸地地方官署,河南幾個積存地地方官署,也都是開始進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之內。

儘管朝廷沒有明說,但這些地方地地方官卻得到了或明或暗的表示,目前這些地方地地方官都是被山東和朝廷交叉管理,至於山東對這些地方官的管理,則是心照不宣的交給了右參政柳青嵩。

那福建海防總兵鄭芝龍派了自己親弟弟來濟南城關說這件事,柳青嵩也是知道,大帥李孟這邊又是忙碌,又有客來訪,自己要去貿然的求見肯定是不合適,現在柳青嵩知道自己甚至是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可能都在李孟的喜怒之間,在各方面的禮節細節,一定不能做的馬虎了。

不過在三月底的時候,柳青嵩的家族派人來到濟南,說是請他引見想要拜訪大帥,有要事相商。

這邊軍務繁忙,又有外客來訪,柳青嵩琢磨着等鄭家的使者走後,再上門拜見,不過鄭芝龍派來的使者在濟南,這次卻是真真切切的吃了冷臉,就算是李孟從萊蕪回來,他這邊幾次求見,都是被拒之門外。

在閩粵南洋,鄭家的二當家鄭芝虎也是響噹噹的角色,素以脾氣火爆著稱,可在這濟南,卻一點的火氣都不敢發出來,恭恭敬敬的等待接見。

因爲鄭家已經有了公議,先前沒有看準風向,和滿清勾勾搭搭,現在才發現應該在誰身上下注投機,這鄭芝虎來的時候也預料到這等被冷遇,吃掛落種種狀況,但是能見李孟一面,表明鄭家的態度,這纔是最關鍵的,鄭芝虎不能不忍啊,沒準這次見面與否,就決定將來鄭家的生死存亡。

這邊確定見不見,那邊北直隸柳家派來的人也是在催促柳青嵩快些去引見,北直隸那邊的事情實在是緊急。

而柳青嵩卻是爲難,儘管這引薦是小事,可爬到這個位置,而且將來會爬到更高位置上的柳青嵩害怕在李孟面前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步步謹慎,做事也是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但族人催促的實在是緊,這件事還真是有關族內生死存亡。左思右想的柳青嵩還是下了決心,主動去齊國公府上說了求見的意圖。

現在的齊國公府,不過是從前的鎮東將軍府換了個牌子而已,白日裡這李孟都是在軍營之中。柳青嵩只不過親自過去通報下,在管家羅西那邊約個時間。

此時的齊國公府是賓客盈門,凡是被划進齊國公提督軍務地地方,哪些地方的豪門大族都是前來拜見,李孟不堪其擾,來的大部分人實際上都已經確定安然無事,並且會在膠州營的各項措施中得到好處。

之所以還要過來送禮請安,無非是爲了混個臉熟,走個俗套的規矩。討好一下新任齊國公罷了。

因爲這些客人還有鄭芝虎這樣要冷淡對待的客人,李孟在四月間索性是所有的客人都是不見。這也難怪柳青嵩會心中忐忑,生怕自己的這次求見會讓李孟爲難。進而對自己的印象也是不好。

不過柳青嵩卻是把自己地地位想的太低了,他這次約定之後,第三天,齊國公府就派人傳來了消息,說是齊國公召見。

得到了這個消息的柳青嵩真是頗有昂然之色。意氣風發,倒是讓他地那位族人頗爲的驚訝,他所認識的柳青嵩可從來沒有這般患得患失,又因爲這點小事如此的容光煥發。作爲柳家出來的比較傑出地人,柳青嵩可是頗有傲氣矜持的。

事實上,李孟也是在調整對這些不屬於膠州營系統官員的態度,隨着地盤擴大,越來越多的地盤是主動歸附和非戰爭地手段奪取,對這片地盤上的官吏和大族,卻也不能一概用雷霆手段了。

在南直隸的江北之地。之所以屯田田莊主動的吸收地方大族和地方官入股參與。就是爲了讓更多的統治階級佔到膠州營一邊來。

當然,這也是和南直隸江北地。皇莊很多,而且因爲兵災連連。空閒的田地不少,有足夠的土地來分配安置。

這麼做,是因爲膠州營不斷地拓展地盤,但相應地人才卻跟不上了,軍將這個還好說,膠州營系統能用到地方上的民政官員卻嚴重地不足,只能通過團結當地的地主士紳才能穩定住這些奪取地地盤。

李孟記得自己當士官的時候,革命史曾經說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的時候,曾經預先訓練和集中了大批的幹部,這纔是保證了局面受控而且在牢牢控制之中。想想自己這邊,僅僅是注重軍事幹部的培養,而民政文官的培養卻投入的精力很少,原本以爲需要大批文官的時候還要很久,慢慢來不遲,誰想到這就在眼前了。柳青嵩這類人,儘管不屬於膠州營系統,而且用起來也並不是那麼放心,可今後一段時間也要倚重,這纔是給了各種優待。

柳青嵩和他的族人走進李孟會客的客廳的時候,卻看見齊國公李孟正滿面笑容的站在客廳門口迎接。

看到李孟的態度,柳青嵩的臉頓時是漲的通紅,這可真是詳細的解釋了受寵若驚這個詞,連忙快走幾步,在那臺階前跪下,恭恭敬敬的說道:

“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柳青嵩,參見齊國公,齊國公安好。”

跟在他身後的那名族人卻是一愣,沒想到自己的這位同族到這等的位置,還如此的失態,慢了一步纔跟着跪下去。

“這是私宅,何必這麼客氣,快起來說話!”

李孟站在那裡笑着說道,這次倒也是抓住了這名柳青嵩的心理,豪門子弟遠離家門出來做官,心中都有些跟着族人炫耀自己在外成就的習慣,所謂衣錦還鄉就是和這樣的心境差不多。

柳青嵩站起來之後,這纔是恭敬的和李孟介紹他自己的族人,開口說道:

“大帥,這位是小人的堂兄柳清楊,他是我們柳家的長房長子,下代的家主。”小民真定柳清楊,見過齊國公,祝齊國公安好!”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以來,李孟見過猛將,見過美女,真都是和那當年所看的那些影視媒體有相似相同的地方,可這才子文士,卻沒有見到過什麼風流倜儻的人物,或者是功成名就,威權自重的。或者是鬱郁不得志,酸氣很重的。

據說這樣的人物多在南北兩京、江南富庶之地,李孟或者匆匆經過,或者是沒有去過,當然不會見到這樣地人物。

不過這位柳家的長房長子,下代的家主柳清楊,卻給了李孟這個第一印象,玉樹臨風,倜儻模樣。儘管這柳清楊也是四十多歲模樣,卻一點看不出這個時代常見的未老先衰,而是更增添些穩重的神采。

所謂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那這柳清楊給李孟的印象就已經是滿分了,看到這柳清楊,李孟想起從前聽到的一些話,說是雍容氣度,富貴氣質。那可不是一代兩代就能養成的,所以要看這些,一定要在世家子身上找。

可李孟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所見到地世家子弟大部分如同豬狗一般。山東右參政柳青嵩倒是個能人,可這圓滾滾好像是個球一樣,今天這柳清楊倒真是證明了這句話,這些想法電轉,李孟臉上笑意淡淡,身後向屋中虛請。

柳青嵩和柳清楊都是謝過,舉步走進屋中。柳青嵩禮節周到到了十分。不過卻有些殷切討好的味道,而柳清楊卻是做的中規中矩。這沉穩氣度讓李孟又是點頭。

地確是金玉其外,接下來要看看其中了……

這個客廳之中。茶壺茶杯被端上來之後,下人們就是退了下去,主客自斟自飲,這倒是齊國公府有異於他處的規矩,這也是避免被人偷聽。

一般李孟見外客,在身後屏風處,除卻坐着袁文宏還有四名衛士之外,整個房間內不留其他的閒人。

“最近地方擴充,柳參政也是忙得很,怎麼今天有時間來本帥的幕府,這可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柳青嵩此時真是如飲甘醴一般,渾身上下的毛孔都是透着舒服,沒想到自己和齊國公之間地關係這麼親近,已經被這麼看重了,他在那裡舒坦,邊上的一直是沉默不語的柳清楊聽見方纔的話,心中卻是挑了挑。

“地方擴充,柳參政忙得很”這兩句話說地輕巧,地盤擴充,大明天下,地方上的武將談什麼擴充。自己這位堂弟是山東的參政,管着的就是山東的地盤,而且按照規矩,他能管理的也只是山東的部分,地盤擴充,他跟着忙什麼。

這短短地幾句對答,倒真是證明了關於山東,關於李孟地種種傳聞,山東的文武都是安之若素,真是讓人咋舌。

要知道,參政本就是高品地地方官,見國公這等爵位的勳貴,恭敬些自稱下官,平常些自稱本官,這都是符合禮節地,可柳青嵩自稱是小人,謙卑到了極處。

這山東的李孟,從起家到成爲風雲人物,有跡可循只出不過十年,步步都是那種平常之極的套路,怎麼能讓他在這衰退之世,做到了這樣的地步。

不過越是這般與傳聞符合,和自己這次來山東的目的就是越是暗合,柳清楊給身邊的人用了個眼色。

這個小動作也是被李孟看在眼中,看着柳青嵩下意識彎腰躬身,轉過來要和自己講話,一邊是覺得好笑,一邊覺得有些警惕,自己山東這般的局面,給這個柳青嵩這樣的位置和信任,但他對自己家族仍然是忠心耿耿。

如果說將來吸取人才,家族的利益和山東的利益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利益,當事人該如何的取捨,這還真不好說。

柳青嵩已經是轉過神來,準備好了說辭,他開口懇切的說道:

“前些日子,小人從來往的公文上指導,滄州附近的長蘆鹽場已經被咱們山東掌握在手中,小人的家族,素來和這長蘆鹽場有些生意往來的。”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想要種地發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連山東的屯田田莊在最開始都是不過不失,別說那些力量更小的豪門大族了,爲了維持家族的興旺,保證一個繁榮向上的局面。

很多豪門大族都是把方向轉到了商業和其他方面,有的人甚至是鋌而走險,做那些違禁的生意。有許多大族因爲這個犯事煙消雲散,也有些大族依靠冒險真正的發了財。

在各項違禁的買賣之中,最現實可行的有幾項,一是在海上做海盜兼做貿易,不過這些都是些海盜和江南地豪商經營。外人很難插手進去,二是販賣武器以及各種要緊的軍需給韃虜和流賊,這也是,不過敢做這個生意的人更少,那可是昧着良心的買賣,三是販賣私鹽。

這私鹽買賣自從被李孟做大之後,天下人都覺得這是發財的好路子,有本事的大搞,沒本事的小搞。衆人都是各顯其能。

柳家是真定府晉州大族,但這一族傳承很久,又有人在長蘆做過滄州知州。又有人做過鹽政司的鹽運使。

幾代下來,在這長蘆鹽場的關係盤根錯節,擱在以往,這柳家憑着官鹽之中地貓膩上下其手,就是發了大財。不過天啓年之後,因爲種種原因,柳家的人和鹽政這一塊關係越來越淡,家族也是漸漸的走了下坡路。

一般這樣地大族。走下坡路有個明顯的徵兆就是開始購置田地,天啓末崇禎初的時候,柳家在真定府的田莊堪稱是巨大,不過也就僅僅能保證個收支相抵而已,等到災荒一起,只能是朝着裡面賠錢。

柳家這種大族倒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類型,一些有本事地子弟紛紛出去做官。可個人做官。對家族,特別是對不在同一個地方的家族。根本沒什麼幫助,加上處處盜賊蜂起。流民處處,儘管開枝散葉到各處,可形同斷絕,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但這個時侯,柳清楊這位被人認爲是無用書生的長房長子卻站了出來,他是利用家中的精壯佃戶和莊丁,又拿出族中地老底子去交接長蘆鹽場的目前的主事人,經過了許多辛苦,居然讓他在北直隸、山西、豫北之地打出來一片天地。

柳家重新又稱爲北方數得着的大族,又有了蒸蒸日上的態勢,柳家受到的幾次打擊都是和韃虜入關相關,兵災到來極爲突然,連個緩頰的機會都沒有,這才真是大虧。

若不是柳青嵩在那裡解說,無論如何李孟也不會以爲這個溫文爾雅,有如貴公子一般地柳清楊居然有這般地能耐,居然和自己的起家路程有所相似,看來金玉其外,這裡面也是金玉啊。

李孟對這個柳家未來地家主未免高看了許多,但爲什麼來面見自己,這個理由他也能想明白了,對方既然和長蘆鹽場利益攸關,自己這邊方纔接管了鹽場,肯定是重新梳理,想在其中上下其手想必困難,等於是被自己斷了財源。

既然來找自己,倒是把事情擺在了明處,這種風格加上方纔的欣賞,李孟倒是喜歡,沉吟了下,李孟開口說道:

“是柳參政地家裡事情,我這邊不會爲難,山東鹽政自有規矩,只要不犯這些規矩,長蘆那邊肯定會行個方便,此事我會關照寧師爺那邊,就把柳家的鹽業作爲北地幾省的代理,你們地頭也熟,肯定方便。”

李孟這番話說完,柳青嵩和柳清楊對視一眼,都是悚然動容,李孟這許諾到底代表什麼,他兩人自然心中有數,這個許諾一下,等於是在今後柳家可以在北直隸、山西、甚至是更遠的省份銷售鹽貨,儘管大頭是山東拿走,可這其中的利潤依然要比現在多上許多,可以用驚人來描述這個倍數。

只不過拿了這個便利,那就要站在膠州營一邊,只有膠州營勢力一步步擴大,這實惠才能拿到手中。

該如何取捨,柳家兄弟很快就做出了決斷,兩兄弟離開座位五體投地的跪了下去,口中恭敬的說道:

“多謝國公的恩典,自此之後柳家願爲國公鞍前馬後,誓死效勞!李孟笑着把兩個人扶了起來,想要籠絡人就要拿出真金白銀,要有人才,這錢財不算是什麼。

柳清楊被扶起之後,遲疑了下,卻又是跪下了下去,堅定的說道:

“小人這次求見國公,除卻此事卻還有他事相求……小人這次來,是請國公去殺一家人的。”

昨晚喝了點酒,貌似把所有的疲憊都吊起來了,在一個作者羣說笑了幾句之後,就呼呼大睡,週日白天也是睡,清醒了不到六個小時,真累,渾身上下無一不疼,看來真是累傷了。

請大家看在老白穩定更新的份上,投我月票,謝謝大家

第168章 鎮守府私宅第26章 鹽吃鹽第183章 比試第160章 討價還價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370章 北邊第248章 穩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482章 二劉 高傑 天陰第290章 百丈長矛 不敗之地第419章 齊王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472章 大功 遮掩 嫡庶 談判第207章 軍法如鐵第58章 花多了第68章 立木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間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191章 河上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88章 簡單報復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527章 多頭並進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338章 終有報應 松山破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35章 楞馬罡第167章 私聊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150章 入寇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248章 穩第24章 掃除第437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斷人根本第115章 順手救人第461章 漢城城下 以攻爲守第136章 忙年第209章 收尾第4章 扁擔 刺殺第245章 奪門第329章 爲家 爲天下 爲誰第62章 濟寧 青鹽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381章 殺人祭旗 戰守定策第161章 俗套段落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50章 設卡厘金第212章 通過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378章 商事 入關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485章 南拒明軍 北攻順援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476章 殺牲前行 芒刺在身第357章 再戰第143章 剋扣規矩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26章 鹽吃鹽第309章 欲見先縱 舍子求功第85章 騎馬鹽丁第196章 孫和鬥第413章 西門宣勝 欲害不能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46章 無心立威第137章 不信第142章 柳大人第298章 城頭觀兵 京師弄險第47章 自首第118章 三清觀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268章 歸鄉悲喜劇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61章 相逢第49章 患得患失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105章 看明白 孔三德第55章 大隊長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456章 斬單于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205章 破城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6章 吃幹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