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

“大帥,有了這些水力的機械,咱們膠州營的兵器鎧甲製造,可就不會像是現在這麼緊張了。”

自從兵器製造局成立之後,這還是李孟第一次來萊蕪,兵器製造局上上下下都是忙碌準備,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的人口等等規模,都比萊蕪縣本身大很多,兵器製造局的幾位主辦,地位也比萊蕪縣令要高很多。

本以爲李孟得了齊國公的封號之後,最起碼也要有相應的儀仗禮節,兵器製造局上下都是按照迎接國公的規格來迎接。

誰想到李孟過來之後,依舊是軍人本色,不乘車坐轎,身邊也沒什麼侍從侍女之類的,只是跟着親兵衛士,從濟南城到萊蕪城,這一路上就按照行軍的方式前進。

這一行人到了萊蕪城,萊蕪縣令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安,口中喊的是齊國公,李孟淡然應了,等兵器製造局這幾位主辦也準備叫國公的時候,卻被李孟何止,冷然說道:

“還不到講究這些虛禮的時候,按照營中的叫法就是!”

聽到李孟這麼說,都是心生敬意,凜然聽令,被圈在萊蕪多時的礦監丁旭已經是向膠州營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而且現在的局面,已經不擔心這些山東的鎮守中官會給膠州造成什麼阻力。

不過天津城的那位火器工監儘管很快的進入了工作的狀態,但還屬於觀察階段。李孟到來後他被勒令呆在自己地宅院中。

得到了水力機械的思路之後,萊蕪兵器製造局單獨分出了一部分匠人來製造這些水力工具機。

水力萊蕪城倒是不缺,這邊鍊鐵打鐵,本來對水的需求量就很大,大汶水和小汶水水量充足,小水庫或者簡單的攔河攔壩。就能把改良後的水力機械帶動起來,等到這些水力機械差不多完成之後,這纔是給濟南的齊國公李孟發出了消息。

按照兵器製造局地規程,有什麼重大的技術革新,就必須要通知到濟南城的將軍幕府那邊備案,但孫和鬥、郭棟和丁旭卻沒有想到這個消息居然讓李孟親身前來。德瓦爾特提出的概念,的確是造成了生產技術的飛躍,不過這個重要性到底到了什麼程度,他們卻沒有意識到。

李孟來到萊蕪之後。第一個命令就是升德瓦爾特爲大匠,兵器製造局地實務級別,除卻主辦之外就是工匠,而大匠則是一種名譽稱號。在兵器製造局之中,有大匠稱號的工匠不過是十人。

大匠的待遇等同於千總,而且由山東供養終身,可以說是一種難得的榮譽,等同於膠州營系統地某種爵位。

衆人來到小汶水邊上的水力工坊,水力的砧錘工序,一名學徒拿着塊鐵板小心翼翼的塞進不斷上下地砧錘之中。聽到噹噹噹的巨響。鐵板逐漸的被捶打成胸前板甲的形狀,邊上的郭棟笑着解釋說道:

“大帥。從前這塊胸甲,要製造局內有經驗的老師傅不斷的捶打。方纔能成形,出品慢,而且消耗體力不少,一天也不能出產幾塊,那分工協作地程序做成之後,這鍛甲地程序也是短板,可有了這個水力砧錘,等到接下來的幾個砧錘工坊建成,咱們營內下地單子,最起碼提前半年完成。”

李孟看着前面的單調地上下捶打,跟在身後的王海小聲笑着說道:

“這東西,在南直隸那邊也是見到過,不就是舂米的水碓磨嗎?”

能聽見王海這個笑話的人都是跟着嘿嘿笑了起來,李孟也是哈哈一笑,接着卻自言自語的說道:

“都有這水力的東西,西邊用來機械製造,咱們還是用來磨面舂米。”

他這低聲的言語沒人聽到,李孟說完之後自己搖了搖頭,平定了下感慨的心神,轉過身對身邊身後的人說道:

“不要小瞧這些機器,他們的價值抵得上十萬甲兵!”

衆人聽到李孟的評價,都是驚訝的譁了一聲,在他們眼中不過是機巧匠作之物的這些水力機械,李孟居然給出這樣的評價。

李孟隨即嚴肅的和王海下令道:

“從今天開始這些利用水力的匠坊周圍都要嚴密封鎖防衛,出入操作這些機械的人都要監控,再加派武裝鹽丁一個大隊和一個營的士兵過來。”

萊蕪算是山東的腹心之地,四周都有膠州營大兵駐紮,甚至連邊上的製造局主辦,都覺得大帥的這個命令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不過李孟的話就是命令,王海當即一個立正,邊上的袁文宏直接拿出木板和紙張,撰寫出來。^^

^^

“你們用的水力是那條河?”

沒想到一個革新竟然讓大帥這般的重視,兵器製造局上下都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李孟突然一問,孫和鬥和郭棟一時間都反應不過來,到底是丁旭,內宮的宦官察言觀色的本領比他的同僚可是強出太多,丁旭連忙出列回答:

“大帥,這邊用的大小汶水的支流。”

“派人去上游勘察一下,務必保證水量充足,如果有田莊或者是其他的人和你們爭用水源,讓他們搬遷到別處,同時你們給我拿個章程出來,再找出一個新的水力充沛之地,保證水力匠坊的運轉。”

一貫是和其他部門在徵用資源吃虧的兵器製造局,這次卻得到了李孟的許可,當真是惶恐欣喜,孫和鬥、郭棟、丁旭三人一起躬身致謝:

“大帥體恤,製造局上下定當鞠躬盡瘁。李孟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方纔已經有人給他講了德瓦爾特地功勞。李孟朝着水力碾軋機跟前走了幾步,沉聲的說道:

“水磨和水碓,咱們用了千年,看看他們洋人的東西,已經超過我們許多了,這製造局是我山東百工始祖。一定要在這些東西上面多動腦筋,多多改善,別人的好東西,我們不要覺得爲難,大方的拿過來用,用好了。就是咱們自己的東西。”

專門地事情讓專家去辦,李孟自覺對這製造的事情沒什麼瞭解,在現代的時候接觸也不多,所以很少插手。

但這次聽到這水力機械和工序分配改造的前因後果。禁不住頗爲的感慨,有些事情不卻說,下面的人並不會自己領悟到。

孫和鬥在邊上頗有共鳴地接話說道:

“自從這兵器製造局見禮起來,卑職以爲這就是天下第一等的匠坊。難免有些自滿的情緒,這次整飭秩序,修建匠坊,才發現者製造局中的種種不足,那些洋人地工匠,對那數值仔細,又有記錄。做出來的東西規格統一。可製造局的工匠連量具都是前些日子才覈准統一,就更不用談什麼標準了。今後製造局的一切也都是要有明文地記錄,要分分精準。”

邊上的郭棟插嘴說道:

“大帥。這些洋人工匠手藝未必比咱們的工匠強多少,可卻有些咱們沒有想到的新東西,小人琢磨着,這才纔來十幾個工匠,就有這般的功效,若是更多,豈不是效用更大,下面的匠人們都是在說,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匠造的學問,先前地眼界實在是太小了,要多多學習才行。”

這兩個人說地話倒是讓李孟頗爲的滿意,不管怎麼說,能有改進地願望和學習的決心就是好事,李孟點點頭,開口吩咐說道:

“這件事去和寧師爺那邊商談,洋人這大明地地面上不少,倭國、南洋那邊也有,但懂得匠造法子的,估計最多也就是些學徒之類,你們也不要報太大的希望。”

幾位主辦都是一同躬身答應,衆人很少見到李孟如此興致勃勃,他在製造局主辦的陪同下,把所有利用水力的匠坊都是走了一圈,仔細的查看這些頗爲原始的水力工具機,的確是很方便,盔甲最難辦的幾個工序都可以通過工具機完成。

而且水力鼓風機可以讓鍊鐵爐達到更高的溫度,得到更優質的鋼鐵,儘管丁旭介紹這件事情的時候語氣平靜,不過李孟卻又是精神一振。

優質的鋼鐵可以帶來什麼,這個時代沒有人能比李孟更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一時間,李孟也是心中感慨,自己來到這個時代,紮紮實實的耕耘了十年,練出了一支強兵,奪取了偌大的地盤和了不得的富貴。

自己的軍事技術應該距離西方不那麼遠了,本來應該是遲滯或者倒退的山東經濟,因爲李孟在山東打開的局面,開始高速的向前發展。

穩定的局勢,商業的大發展,超出這個時代的軍隊,在這種種因素的催生之下,製造技術也開始跟着飛躍了。

儘管還只是模仿,儘管改變來自歐洲幾名學徒的經驗,但這畢竟是個進步,要知道,晚清末世,很多地方就算是水磨和水碓都已經成了很先進的東西,整個都是大倒退了,只能是任由西方強大無比的大機器工業摧毀中國的經濟。

遊覽完畢,李孟興致頗高,膠州營之中並無官場上的那些繁文縟節,即便是大帥到來,也僅僅是在主辦們吃飯的地方多做幾個菜而已。

礦監丁旭對這個就是頗爲感慨,各地的文臣武將鎮守太監,每頓飯都是儘可能的奢華富貴,簡樸被當成寒酸,那是最丟面子,而且會被同僚屬下恥笑的,可這山東對這飲食穿着無非就是夠用而已,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專注於公務,大明的作風和這山東的作風一比,頓時是高下立判。

前往會客廳吃飯的時候,丁旭卻想起一件事情,快走幾步,到了李孟身旁稟報道:

“大帥,兵器製造局此時有個隱憂,卻不知道當不當講?”

丁旭這種不是膠州營傳統體系出身的。說話未免有些官場上地毛病,拐彎抹角,李孟瞥了他一看,沉聲問道:

“什麼隱憂,其他幾名主辦爲什麼不知道!”

丁旭躬身的幅度又是大了些,開口說道:

“其他幾名主辦專注於兵器製造上。卻和這原料供應,煤鐵開採關係不大,而且卑職所說的隱憂還不曾耽誤正事。”

看到李孟點點頭,丁旭這纔是繼續開口說道:

“大帥,鑄造火炮耗費銅料極大,目前靈山商行那邊的銅還能供應。可卑職同商行送貨的那名掌櫃談過,說是這些銅料大部分都是通過蒐集銅錢而來,這銅錢可是流通之物,若是都被用來鑄炮。早晚會造成市面卻少流通錢幣。”

這樣的擔心極爲地有道理,如果丁旭沒有在宮中呆過,對這財賦之事有過接觸瞭解,恐怕也說不出這番見解。

山東沒有銅礦。鑄造火炮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武器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用銅,原材料只能是收購市面上的銅器和換來銅錢,膠州營的對火炮的需求很大,城防要塞、部隊野戰都要用到火炮,特別是如今擴軍備戰,火炮需求增加。銅料地耗費更大。

偏偏山東的有幾個極爲發達的工商業城市。這些城市的市面上除卻大筆地金銀之外,零售買賣主要還是銅錢支付爲主。

因爲山東各處。^^

^^平民百姓,即便是屯田田莊的屯田戶生活也要比其他的省份好出很多。各路商賈雲集山東,商業興盛,對這銅錢的需求量也是極大,如果說市面上銅錢地數量銳減,金銀很少用作日常的流通,那必然要造成極大的混亂。

目前靈山商行的寧乾貴和手下的一干賬房掌櫃,對收上來的銅錢,要拿出多少的份額給兵器製造局去製造武器,要拿出多少投放到市面上,真是絞盡腦汁,苦惱之極。

爲了多收銅錢銅器,靈山商行開出來比市面上略高地價錢去兌換銅錢,收購銅器,結果是山東地平民百姓,甚至是屯田田莊都是把銅錢和銅器兌給靈山商行,靈山商行的把銅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投到市面上去,另一部分則是交給兵器製造局,那些被投放到市面上地銅錢又周而復始的回到靈山商行之中。

如果算上銅錢中那些質量低劣地劣錢,還有那些使用多年的舊錢,靈山商行每收一次銅,就是賠上一次。

但按照兵器製造局的需求,各種用途的銅料還需要很大的數量,而在山東的鄉間和屯田田莊那邊,已經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大家合在一起,定期的購買需要的生活用品,這樣因爲金額較大,可以用得上白銀,因爲銅錢作爲有利可圖的物資要賣給靈山商行。

小商販們紛紛破產,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不方便,而銅錢的價值也越來越高,目前外省和山東的生意大都用金銀支付。

每一次的流轉,都會有大批的銅錢在兵器製造局變成各種兵器,市面上的銅越來越少,自然價值也是跟着增加。

小商販的破產,靈山商行和文如商行能夠補上,但這些破產的小商販也是不安定的因素,但銅錢價值的非正常波動,對社會的安定影響很大。

這是種惡性的循環,早晚會出大麻煩,礦監丁旭和靈山商行的掌櫃聊過之後,也是琢磨出來了這個道理。

大凡這內廷的宦官,除卻少數幾個高風亮節的大能之外,其餘的多多少少又有些貪財和鑽營的偏執。

礦監丁旭被李孟圈在這萊蕪之後,本來也長吁短嘆,心灰意冷,心想這輩子就死在山東地面,做牛做馬了。

誰想到山東總兵李孟居然做出了這麼大的局面,沒用多少工夫這都是齊國公了,而且丁旭被接納到系統中之後,可以接觸到很多從前不知道的消息,他對膠州營的瞭解越深,就越覺得在這個團體之中前途無量。

現在的丁旭對李孟沒有一點的恨意,反倒是感激異常,此時別人就算是削尖了腦袋都很難鑽進這山東膠州營之中。自己卻輕而易舉的被人抓進來了,這是何等地好運氣。

這一兩年來,丁旭把自己老家的親戚都給接到了山東來,紮紮實實的打算在這裡長住,成爲其中的一份子。

既然打算紮根下去,丁旭就琢磨着如何才能被大帥看中並且賞識。在膠州營這個體系中,靠着賄賂和討好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有真才實學,可現在膠州營各個衙門都是各司其職,都在高速的運轉,想要去地賞識必須要別出一格。

這次終於讓丁旭找到了機會。把這個衆人還沒有關注到的問題提了出來,等他說完,看見李孟鄭重的神情之後,丁旭知道自己做對了。

本來興致勃勃的李孟在用飯的時候卻情緒不高。孫和鬥和郭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心想着丁太監到底跟大帥說了什麼。

方纔丁旭說的地確是個大問題,李孟把自己治下的各處想了想,應該是沒有銅礦的存在。這還真是個難題,不過卻也說明了另外一方面,自己手下這些高級官員之中,他們所具有的,大部分是忠心,能力上卻不足。

銅錢和鑄造火炮地銅料,卻讓寧乾貴這般的爲難。的確很讓李孟失望。吃飯的時候,李孟已經準備通過文如商行去河南還有南直隸收取銅錢。補充山東地不足的部分了,寧乾貴的眼界未免太窄了一些。

不過李孟也知道自己的辦法是短期的行爲。山東目前的局面,將來各處肯定要對山東實行各項物資的禁運,而且在自己取得更高位置之前,鑄造火炮地銅和鑄造銅錢地銅,這個矛盾始終會存在。

在短時間內,這還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山東駐紮在河間府地守軍原本是讓王韜來帶領,一共九千人,不過現在山東在北直隸的守禦範圍是兩個府,並且永平府和山海關接壤,那差不多是最前線,李孟從南直隸抽調兩萬兵馬過來。

北直隸這邊差不多要三萬兵,這算是除卻本營之外,李孟手下地第一大營了,王韜儘管立下了大功,但在指揮和管理這麼多的軍隊上還有欠缺。

何況北直隸這塊地方,永平府面對的是韃虜,其他的方向上還面對着北直隸的二十幾萬大明官軍,儘管這麼多年沒有出問題,可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有進來的可能,北直隸的局面實在是太複雜。

王韜在擔任一軍主將之前,只是一名把總,放在這樣的位置上還是有點不妥,況且原來是九千人,鎮守河間一府,現在是兩個府的地盤,並且和前線毗鄰,這人選就要重新考慮了,兗州軍遊擊張江被任命爲北直隸駐軍的主將,統領着三萬人馬,而王韜則是作爲副將,在北直隸的駐軍李孟難得用上了自己的現代地理觀念,這支軍隊被稱呼爲河北

而山東則是由李孟直管濟南、東昌、兗州三府,趙能鎮守青州、萊州、登州三府,目前膠州營可以說是忙成了一團。

原本以營爲基礎編制膠州營開始改制,原本的兩營合併爲一團,這個合併和歐曼.加里斯的建議有關。

兩營一共兩千人,長矛兵一千六百人,四十乘四十的方陣更加穩固,而且四百名火銃手,在團單獨作戰的時候,會有更加集中的火力。

目前膠州營駐守的地方越來越廣大,按照眼下的形勢,各團單獨作戰的情況會很多,李孟已經是準備把火炮配屬到團,初步的計劃是,每個團三門三磅炮,當然,在大兵團作戰的時候,火炮還要集中指揮使用的。

自從出現營千總這個編制後,營千總這一級別的軍官有很多是立功卻只是在俸祿待遇上提高,官位不能繼續升遷,幸運兒也就是那三兩個而已,這次的改制,也是給那些有功的營千總一個升遷的位置。

不過一個團的統領官該叫什麼名字卻還是在商榷之中,本來順理成章的,把總、營千總,這個團的軍官也就應該叫做團總了,團總這個名字對於李孟來說,實在是太難聽了,總想起一些烏七八糟的反派角色。

四月,李孟忙的焦頭爛額,鄭芝虎一直是濟南低眉順眼的等待着,不敢有什麼怨言,即便是他知道在這期間李孟實際上見了一名客人山東右參政柳青嵩。

第126章 送出去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488章 未勝先憂 將敗已愁第134章 五萬兩第411章 勝未必喜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53章 本是同根生第222章 理由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斷人根本第441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291章 無處下口 古今相通第179章 劉澤清第205章 破城第339章 諸公震怒爲厘金第4章 扁擔 刺殺第134章 五萬兩第32章 商量第536章 初定之後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455章 塞下曲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96章 拼吧第191章 河上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120章 兵營初設第52章 分片第322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第200章 出不去門第308章 驅而不殲 反常爲怪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272章 楊四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35章 楞馬罡第160章 討價還價第440章 山西 汾州 平遙第136章 忙年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288章 欺軟怕硬 虎狼食人第181章 懾服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396章 夜 雙營 殺的前奏第91章 腦熱大言第91章 腦熱大言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134章 五萬兩第501章 家中事 雙雄會第82章 忐忑 誤判第48章 前任師爺第170章 徐總管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390章 絞殺 英雄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418章 漫天要價第395章 李將軍到第491章 牆內外第15章 只是懷疑第89章 戰戰兢兢第24章 掃除第441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315章 千刀萬剮 流賊招撫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56章 走上正軌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398章 只能戰 鐵騎兵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臨清亂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265章 山東總兵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482章 二劉 高傑 天陰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241章 堅持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402章 圍住 一個都別放跑第63章 炒作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182章 再提親第134章 五萬兩第48章 前任師爺第271章 放與收第207章 軍法如鐵第58章 花多了第86章 新火銃第258章 首戰第455章 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