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

方纔交戰的時候,膠州營的輔兵們已經是在渦水的南岸和北岸之間扯起了幾道鐵鏈,幾道鐵鏈上面是木板,下面卻是一艘艘的小木船,此時那填起的土地漸漸的被漲起來的河水淹沒。

而輔兵們反倒把墊起來的土地挖開一道道的淺坑,好把這簡易的浮橋放到上面,幾艘小船上面用木板釘在一起,然後彼此之間用鐵索相連。

那填起的土地很快就快被衝開,但這浮橋卻已經搭建起來了,李孟下完命令之後,帶着親兵閃到了一邊。

坡頂北側的騎兵馬隊早就是等待多時,陳六、張江、湯二都是騎馬來到了自己統屬馬隊的前面。

湯二率領的馬隊有四千騎,而陳六和張江手中各有一千餘騎兵,湯二對着側面一揮手,喝道:“吹進軍哨,前進”,身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號手舉起銅號,短促尖銳的進軍號剎時響起,湯兒先是抽出戰刀,搭在肩上,雙腿一夾,催動了馬匹,帶着號手和旗手,率先衝出了隊列,隨着軍號,身後的大隊跟着開始運動,塵煙滾滾。

坡頂這塊區域並不算大,每隊騎兵經過的時候,都能看見自家的統帥好似閱兵一般的站在邊上,每名騎兵的士氣都是更加的高昂。李孟摘下了自己的頭盔,高高舉起,緩緩揮動。隨着頭盔的揮動,騎兵隊伍裡不斷的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

隨着越來越多的部隊穿過,騎兵隊中的歡呼之聲越發的猛烈,突然有一個人喊出了一聲:“萬勝!!!”,這突然間帶起了一股不可阻擋的聲浪,彷彿是潮水一樣,突然的迸發了出來,整個戰場,都被這聲音所震撼。

對面李、羅聯軍的第二波攻擊剛剛的被擊退,坡頂的傳令騎兵已經是朝着對岸跑去,流民地兵馬一直是在退。大隊在退,方纔扭轉回去的騎兵也是在退,差不多走出四百步之外的時候。

陣線兩側地長矛方隊開始轉向。二十四個方隊。從中間向左右分開,在選定地戰場這邊,兩側的空地就開始有些阻礙和起伏,並不能分開的太寬。看着這後面的官兵方隊開始分開,李、羅聯軍地兵將都是驚愕非常。

這種突然把中軍讓出來的戰術到底是什麼意思,立刻有軍將打起了轉身再打一場的主意,不過轉瞬間一陣急促的號聲傳來,接着是馬蹄踐踏大地。帶來了些微的震動。再接着,就是那彷彿要震破天一般地歡呼聲,塵煙起處,歡聲雷動,這個小小地僥倖念頭迅速就消失無蹤。

在步卒方隊分開的通道之中,大批的騎兵奔涌而出,膠州營講究陣列,即便是騎兵也是如此,三百騎爲一隊。分成五列。每列六十匹,各隊迅速的按照次序在步兵陣前展開。這次並沒有花費太多的事件,等到陣型列定。

湯二的直屬隊,排列在了大陣的左翼,陣列剛剛列好,湯二一探身,從馬鞍上站了起來,他舉起自己的頭盔,這個頭盔裝飾及其的華麗,綴上了大量地鳥羽,甚至還有從南方買來地孔雀翎,湯二並不知道這個孔雀花翎是後世韃子官員的配飾,湯二在半空中,揮動了自己地頭盔,連揮了三次,右側的騎兵隊,次第的打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剛纔的喝彩,好像沒有消耗掉他們的一點力氣,在他們的歡聲中,對面的流寇氣勢好像越發的萎靡了,這次大戰之中的勇氣此消彼長,已經是證明勝負了。耀武已畢,湯二也不多話,直接一揮手,號手吹起了衝鋒號,一陣前所未有的,震撼所有人心的歡呼,一瞬間爆發了出來,整個騎兵部隊,在同一刻,一起爆發出了他們最強的音符。

大軍動了。

帶着自己的直屬騎隊,湯二一馬當先的衝了出去,幾千騎排成整齊的橫隊,一起跟隨,一時間,看起來就像是一堵移動的大山,不可正視,不可阻擋,又好像是天崩地裂,煙塵滾滾。

在他們身後的步卒都是扯着嗓子大聲的歡呼,這一仗騎兵的衝擊,應該是最後的決勝手段了,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勝利了,王三在隊伍之中,也是跟着衆人大聲的在歡呼,喊得嗓子都已經是嘶啞,喊着喊着,眼淚不受控制的流淌下來。

騎兵在奔跑的時候,不斷的展開,一個個隊都是被拉到第一線上來,巨大的正面陣型朝着闖軍的後隊壓了過去。

湯二和他直屬隊是最前面的,他們的動向就是後面騎兵的命令,即便是地位高於他的陳六和張江也都是要遵從。

膠州營的騎兵們都是把馬刀放在肩上,一手控馬,拿着騎矛的也都是斜下,不過這次的追擊,因爲不需要面對面的衝陣,所以能換上馬刀等劈砍兵器的都已經是更換,槍騎兵則是在隊伍的最後。衝在第一排中央的,是鐵騎兵,他們騎的都是優選的高頭大馬,四尺四寸以上的良駒,人好,馬更好,這些駕馭着巨獸的勇士,都是山東軍隊裡精挑細選的高大漢子,他們巍峨的身形彷彿天兵天將一般,錚亮的鐵甲反射着太陽光,披着斗篷,有一種蔑視一切的氣勢,人如龍,馬如虎,不過如是。

騎兵的最前頭,就是湯二,他年紀雖然不大,已經是膠州營的馬軍統領,直屬大帥,有他相當的地位,湯二時時刻刻都是告誡自己,一定不能做錯,一定要聽從大帥的命令。

縱馬追擊,前面是已經略顯倉惶和混亂的流民,身後將近七千騎兵,自己則是這些騎兵的指揮,這樣的年紀,卻這麼大的威風,就算是當年的霍驃姚,也不過如此吧,正所謂,大丈夫當如是!直讓人想要撒開坐騎,好好的快跑亂衝一番,痛快一場。

可湯二卻把自己的坐騎速度牢牢的控制住,前面流民大軍雖然是在退,但隊形還沒有散,貿然的衝上去。未必會有什麼效果。

騎兵的陣列,人和胯下馬匹的奔跑和運動,聲勢都要遠遠的超過同等數量。甚至是幾倍於這個數量地步兵隊的衝鋒。

這種驚天動地的氣勢。洶涌而來地壓迫,面對這一切地敵人心中往往不敢硬碰,會潰逃會轉身閃避。

只要敵人不再能維持他們的陣型,潰散奔逃。那他們就不是居高臨下,而且衝擊力驚人的騎兵的對手,對敵人地後背揮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陣型嚴謹,紀律嚴明的步兵隊伍才能對抗騎兵的衝擊。在湯二的心中。能抵抗膠州營騎兵衝擊地步兵隊,只有膠州營自己地步兵隊。

即便是控制着速度的騎兵隊,四條腿的行進速度也要比兩條腿要快許多,闖營中那些變作後隊的前隊,看見身後不緊不慢靠過來的騎兵,都是喉嚨發乾,心中發緊,腳步不自覺的就是加快。

至於流民中那些騎馬的,早就是跑到了前面。那些開戰的時候被列爲後隊的。現在則是後撤地前隊,一邊是慶幸自己地運氣好。一邊是快走。

流民的部隊,也是知道自己不能亂,他們地隊伍中主幹也是打過仗的邊兵和老弟兄,可看見自家的頭目都是跑到了前面,心中可就沒有什麼底氣了。

以流民部隊的訓練,齊步走都是很難的事情,身後的騎兵不斷的迫近,又怎麼可能嚴整有序的撤退。

後面的想要跑到前面去,前面的想要跑的更快,當有人發現,不管是李自成還是羅汝才,他們真正的心腹精銳都已經跑遠之後,整個的隊伍頓時是維持不住了,就好像是雪崩一樣。

開始是小的邊角,然後是大快的脫落,最後是整體的崩潰,在膠州營的騎兵隊伍不緊不慢的追到百餘步的時候,前面的李、羅聯軍已經是分不清那一隊是那一隊,所有人都是在瘋狂的跑。

用勢壓迫,現在已經是把對方壓迫的差不多了,跑在最前面的湯二高舉起了手中的馬刀,直屬他的馬隊,都是同時舉起了手中的兵器。

這麼多騎兵的動作,等於是十分醒目的給周圍的各個馬隊一個命令,湯二把手中的馬刀朝前一揮,身後的馬隊也是齊齊的將兵器向前傾斜,這麼多人的動作整齊劃一。

馬匹開始加速,每個人都是把身體儘可能的趴在馬背上,這樣馬匹跑動起來的速度更快……兩翼的騎兵,是膠州營的輕騎兵,是各地方軍自己的馬隊,他們也是千錘百煉的騎兵,他們穿着黑衣,披着頭蓬,緊緊的握着輕便的馬刀,雙腿微微用力,現在,就是他們最好的戰場,敵人就在眼前,等着他們用自己的技巧和勇氣去收割。

官兵騎兵的驟然加速,讓那些已經是慌亂奔逃的流民士兵們更加的驚慌,但現在這樣的局面,四面八方全是人,即便是要向兩邊散開,也沒有什麼地方跑散,這個地方是膠州營選擇的戰場,也是最好的屠場。

進攻和退卻的時候,部隊能展開的陣線都不會太大,兩側並不是一馬平川,兵勢如水,部隊就好像是水一樣,如果周圍完全是平地沒有什麼阻礙,那水就會肆無忌憚的流淌,兵馬也會到處的跑散。

但周圍有丘陵,荊棘,樹叢的話,邊緣士兵即便是想要逃散,速度也會受到影響,他們的速度變慢,但內部那些還在平坦地形上的士兵卻跑得快,立刻就會擁擠混亂起來。

流民之所以是流民,就是因爲他們無組織無紀律,或許方纔衝陣的時候會有一腔的血勇,但退卻的時候,他們卻也是無頭蒼蠅。

至於那些有組織有紀律的李、羅聯軍士兵們,不是被放在了陣後,就是已經是跑在了前面。

在某種意義上,是和劉備當年被曹操追擊的時候,那批“自願”跟隨他的平民百姓差不多,到最後,曹軍就是爲了這批被裹挾的平民百姓,纔沒有完全追上劉備。

李、羅聯軍放在後面的這些人,就是這類的存在,在衝陣的時候他們可以當作炮灰,在後退的時候,他們可以作爲阻礙。

只是這一次,李、羅聯軍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大了些。爲了和官兵的大戰,這些士兵都是儘可能地調用那些有戰鬥經驗的流民,這些人是流民軍中骨幹的來源。損失掉了。對將來地潛在發展損傷很大。

已經跑了一段地流民們疲憊而驚慌,而膠州營的騎兵一直是控制着速度,突然發力,直接就是追了上來。

已經是混亂起來流民步卒。若是在方纔,讓他們去衝擊膠州營的長矛方陣和火銃陣線,他們也會滿腔血勇的衝上去,可現在每個人都是想要跑,跑到隊伍地中間去。讓自己身後的人來對抗追擊的官軍騎兵。

勇氣。在冷兵器時代甚至是發展到熱兵器時代,一場戰鬥的決定因素仍然是戰士們的勇氣,現在,這些流民士卒地勇氣已經是消失殆盡,他們就從方纔瘋狂地虎狼,變成了現在待宰的豬羊。

騎兵們衝進那混亂的人羣之中的時候,很多手中拿着武器的流民甚至是沒有轉身,很多膠州營騎兵的第一刀甚至都劈空了。

馬匹衝得急,亂哄哄的人羣沒有來得及躲避。很多人直接就是被馬匹撞飛。這樣的衝擊,讓本就是混亂的隊伍變得地更沒法收拾。沒人想着回頭拿兵器抵抗,都是拼命地朝着前面鑽。

如果有攔住自己的人,推擠不動,再也顧不得這共患難地情誼,拿着自己的兵器對前面的同伴砍殺了下去,爲了活路,很多人什麼都不顧得了。

兩邊沒有地方可跑,完全是被淤塞住了,不管是左右,都是擁擠異常,身前是同伴,身後是官軍的騎兵。

本來還聽說那些官兵只是趕人不會殺人,只要是跑的快些,總歸是沒事,但今天這些官軍和那傳說大相徑庭,他們手中的刀劍劈砍,可一點也不留情。

湯二手中的馬刀向前伸着,有敵人出現在他臂展刀鋒所及的範圍之內,他就調整腰刀的方向,讓刀鋒在對方的脖子上抹一下。

他自己不需要花費什麼力氣,因爲馬匹的速度和人馬加起來的衝量足夠給敵人致命的傷害,他只需要控制着馬匹就可以。

但這種騎兵作戰的理想動作並不能持續多久,膠州營的馬隊甚至是出現了部分的混亂,原因就是前面的流民士卒太密集了,被官軍的騎兵衝鋒在後面一推,立刻是擁擠起來,被砍殺和逃散的流民空出的空間,根本跟不上騎兵前進的速度。

空出來的地方,立刻被後面的騎兵堆滿,前排的騎兵只是揚起手臂拼命的劈砍下去,前面倒下一批,騎兵只能是上前一步。

這些被騎兵砍殺的流民慘叫,臨死的反擊,可就是因爲擁擠和混亂,根本無法快些的逃走,同樣的,膠州營的騎兵們也是被這些流民阻擋住,根本無法前去追擊。

能跑的,都已經是跑掉了,李自成和羅汝才隊伍的核心也是騎馬的那批,早就是走的不見蹤影,而那些步卒,老底子和核心,除卻第一隊和第二隊敢死衝鋒的之外,也早就是調到了後面。

這時候也是雙腳撒歡,跑的遠了,以眼下河南亂成一團的局面,流民們跑散了不要緊,只要李自成的本隊還在,立起杆子就能重新收攏起來。

衝在前面的那些騎兵很快就停住了馬匹,因爲他們的馬刀都有些捲刃,手也已經砍得酸了,只能是讓後排的同伴上前。

每個人的馬匹和身前,都被鮮血染紅,鐵騎兵軍服和斗篷,已經被濺的星星點點,地方軍騎兵的黑衣,倒很難看到紅色,但是細看之下,好像變成了紫黑色,而不是純黑。即便是這樣,這些流民們還是擁擠在那裡,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散。

現在腦筋稍微轉動快些的人,都能想到爲什麼膠州營要把戰場選在這裡,這裡的地形的確是平坦無比,上萬人的大部隊可以展開。

但在渦水南北岸的平坦區域,也僅僅是能供這上萬人的部隊展開,雙方列陣對攻都是沒有問題,但是兩側都是溝壑丘陵,矮樹灌木,地形相對複雜些,要想向兩邊逃跑。在慌亂之中,就會擁擠和混亂。

大軍之戰,原本是面。可因爲戰場的選擇。雙方接觸的只能是線,相同長度的陣線,自然是膠州營地兵馬佔據上風。

“大帥,南岸二十四營。共戰死四百二十一人,輕重傷三百人,所斬殺流賊,各營粗略輕點了一下,一共七千左右。”

一名親兵恭謹的開口稟報說道。王海在身後驚呼了一聲。李孟回頭,王海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大帥,沒想到咱們地兄弟們死傷居然這麼大!”

這和李孟所想地完全不同,他還以爲王海驚訝殺敵這麼多,沒想到是驚訝自己軍隊死的人這麼多,這才死了多少人,一時間李孟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何時自家的軍將們居然有了這樣的自大之心。李孟微笑着開口問道:

“小海,若是光用火器。你覺得咱們能打掉流賊多少人。”

王海剛要出聲回答。想了想卻反應過來,有些訕訕地說道:

“也就是第一波的衝鋒。這次流賊們用的是家底先衝,不會像炮灰那麼一直死命的向前衝,怕是第一輪火銃打完,這些人就應該是收住了勢頭,跟咱們對耗了。”

李孟又是笑着問了一句:

“能殺多少人呢?”

王海對這個早有估計,稍微一琢磨就開口說道:

“差不多能有一千多流賊被打掉吧,其他的人怕是夠不着。”

“死掉四百二十人,傷三百人,殺掉敵人地骨幹精銳七千餘,這一仗打得值得,小海,爲將者固然要體恤下屬兵士,但在臨戰之時,一切都應以大局爲先,勝利,膠州營地勝利,纔是你要考慮的最重要事情。”

這話說的嚴肅起來,已經是帶着點教訓的味道,王海凜然的傾聽,李孟點點頭,今後大戰還有許多,一味的依賴火器,敵人也不會殺殺的向上撞,只有肉搏廝殺,對方纔會感覺自己也有取勝的機會。

可是這樣的戰鬥,在膠州營地方陣、訓練和裝備面前,還是膠州營地勝面爲大,當然,這樣的戰鬥,必然會出現比遠距離地交戰更大的傷亡,同樣的,代價增大,獲得的收益和勝利也是加大。

火器戰在野戰中傷到對方的皮毛,而肉搏卻可以殺傷對方的元氣,最起碼,在這個時代是這樣的。

甚至直到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中期,戰場上的刺刀衝鋒和肉搏,仍然是決勝的重要手段,那時候的火器已經完備異常了,更不要說現在。

膠州營有個很好的傳統,將領們對士兵非常愛護,所謂的愛兵如子也就不過如此,但這種愛護卻有着像不敢打肉搏戰,打死戰的方向發展,溺愛自己的孩子等於是害他,這種過份依賴火器不願去肉搏的心態,豈不是就是大明軍隊面對敵人亂放火器的,敵人衝近全軍大潰的毛病,最起碼也是有了苗頭。

士兵們是人,但對於將領來說,他們是將領手中的工具和刀劍,是爲他們取得勝利的,必須要敢,要捨得付出傷亡,只有這樣做,纔是一名合格的軍將。

這道理的確是冷血殘酷了些,不過在戰場上,是沒有什麼溫情可言的,因爲這是戰爭,你死我活的戰爭。

李孟這番話說完,王海和周圍的親兵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他們是將來的後備軍官,李孟所說的問題,他們遲早都要面對。

當然,話也是點到爲止,不能說的太深,李孟轉頭詢問一名一直是低頭不出聲的親兵說道:

“你數到多少了?”

那名親兵一愣,然後擡頭開口說道:

“四千六百一十。”

李孟拿起千里鏡看了看已經有些遠的陣線,騎兵們已經是有足夠的空間縱橫奔跑了,這些留在後面的流民也是成功的實現了阻截官軍追擊的命運,真正的主力和跑得快的人,已經是跑出了這片“狹長”的地帶。

如果騎兵再追擊,會有戰果,但已經是意義不大。

的確殺地足夠多了,李孟眯着眼睛看前面除卻煙塵之外,差不多已經是安靜下來的戰場,只有些傷馬的嘶鳴之聲。深吸了一口氣,硝煙和血腥摻雜在一起地味道,不知道有什麼先天地因子存在。李孟發現自己對這個味道十分的喜歡。

或許自己喜歡戰爭也不一定。放下千里鏡,李孟揚聲下令道:

“傳我將令,馬隊收兵,歸德士紳所帶民壯搬運屍體。打掃戰場,步卒南岸就地紮營休養,嚴加戒備。”

他一說下令,立刻是幾名親兵上前,聽到李孟吩咐的命令之後。這些傳令兵各自負責一個方向。彼此交流協調下,紛紛騎馬跑向傳令的目地。

李孟自言自語的說道:

“也殺了差不多兩個小時,這教訓應該是足夠。”在這坡頂上,在不適合馬匹停駐的地方,幾十名歸德府各地過來的土豪鄉紳也顧不上什麼身份體面,就那麼站在石頭上,或者是找個落腳的地方,看着南岸地大戰。

從開始到李孟下令收兵,幾乎所有地人都是傻眼。有站在石頭上的人。雙腿發軟滑到下面的,還有看着看着就癱倒在那裡的。

這完全是他們預想之外的戰爭。李闖和曹操的兵馬的確是兇悍,那樣程度的攻擊,別說自家的寨子,就連自家居住地方地縣城都未必擋得住這樣地兵馬攻城。

但山東兵馬錶現的戰力更加地讓人不可思議,方陣如城,步步向前,騎兵如龍,橫行戰場,這是他們想象之外的軍隊。

河南北邊東邊這些府縣的土豪鄉紳,有的人心思是向着開封城,有的還和李、羅聯軍裡面的頭目勾勾搭搭,大家都想,這山東兵馬不過是個外來戶,早晚要回山東,還是交好本地這些勢力纔是正事。

凡是來到這戰場,看到這戰鬥的士紳地主們都是慶幸,自己來對了,這樣的大帥,這樣的軍隊,如果不去跟隨,那真是腦子壞掉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南岸那驚心動魄的戰鬥漸漸平靜,這些地主土豪還沒有從震驚中恢復過勁來,就聽到有親兵過來招呼他們去打掃戰場。一聽這個,人人大喜,打掃戰場,戰場上的屍體和馬匹,多少都是有些油水可以撈取,這山東兵馬真夠意思。

有那性子急的,跌跌撞撞的從亂石中跑到山下,準備召集自己的人馬,誰想到才跑了幾步,就看到自己的同伴,連滾帶爬的到了山東總兵李孟的跟前,就在那馬前直接跪下,碰碰幾個響頭磕在地上,感激涕零的說道:

“恭賀大帥獲此大勝,封爵獲侯,指日可待,這大戰,小人什麼都沒有做,大帥卻有這樣的慈悲恩賞,小人實在是惶恐感激,若是今後有用到小人的地方,小人和小人全家,甘願肝腦塗地,做牛做馬,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那跑出十幾步的,回頭一看自己同伴的舉動,禁不住心中暗罵自己糊塗,心想戰場上那些死人的財物算什麼,能跟這位大帥搞好關係,將來是一輩子甚至是幾輩子的富貴榮華。不過這種事情是分先後的。

那先去磕頭賣好的,自然比這急忙忙跑回來的要有印象分,沒過一會,在李孟的馬前已經是跪了一地的河南土豪地主,諛詞如涌,而且這些土豪地主還真有不少讀過幾本書,這拍馬屁的言辭還掉文。

李孟在馬上雖然是滿臉笑意,可心裡的確是有些煩躁,在坡頂北面的那些地主武裝的民壯和家丁,戰戰兢兢的盯着這邊,心想自家老爺到底是幹了什麼得罪大帥的事情,居然要這麼連連磕頭。

“各位鄉老,今日和流賊大戰一場,斬首兩千餘,實在是大勝,若沒有各位鄉老的幫忙,怎麼會有如此的大捷,本將定要把各位的勞苦稟報聖上,一併的嘉獎。”

“斬首兩千餘”,不算騎兵砍得,就是長矛陣列這邊死的都不止了,有那跪在後面的禁不住擡頭開口說道:

“大帥,不止吧,今日殺敵我看怎麼也得幾萬……”

“哦?”

李孟在馬上笑着看了過去,李孟的笑容和藹異常。可那名冒失說話的豪強卻覺得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胳膊一軟,整個人都差點趴到地上。連忙沒口子的說道:

“小人眼花。小人眼花,方纔擡頭仔細看了眼,也就是兩千多,也就是兩千多。”

跪在這裡地這些地主土豪都是在心裡犯糊塗。心想那左良玉、賀人龍就算是一個流賊沒殺,還要去砍些平民的首級報功,怎麼這位大帥卻不願意多報功勞?

有那心機深沉的,在那裡嘖嘖暗歎,這山東武將果然是懂得藏拙。當年督師盧象升報個大捷。也纔是斬首一千一百餘,那還是幾省總兵地合力,今日這山東總兵一省兵馬就殺地這般天昏地暗,要是說出去,豈不是太過駭人聽聞。

“兩千餘首級,諸位也是有功勞的,不過本將是山東的武官,即便是在這河南要保舉有功之人,也只有兩個額度。”

這話一說。下面殷勤磕頭示好的地主鄉紳們頓時是一陣泄氣。帶着人馬,自備糧草來這裡幹什麼。不就是想拼命賺個富貴嗎,可拼命地機會沒有,這富貴官身怎麼也這麼少,聽說那賈大山和兩個弟弟,都是在跟着押運糧草,自己這邊哪能和對方比,不用說,這兩個額度就要落在賈家身上了。

下面的地主武裝頭目雖然是低着頭,但也有幾個藏不住事情的莽撞人,不住的擡頭看,那神色都是落在李孟的眼中,自然是看得明白,他暗笑了一聲,又是繼續說道:

“這河南地官位雖然就有兩個,但本將地麾下把總,千總的位置還是有的,賈守備雖然是柘城的守備,不過卻是我山東總兵的屬下,他在這歸德府一地,也有些勢單力薄,諸位鄉老,可願意來幫忙啊!”

衆人先是愣了愣,接着不知道誰帶了頭,碰碰的磕起頭來,口中一疊聲的亂嚷:

“多謝大帥恩典,多謝大帥恩典。”

山東那可是太平地方,就這歸德府眼下也比河南大部分的府縣要強出許多,雖說本鄉本土難離,可能去個好地方做官,這等好事誰不願意,而且大家也想得明白,既然這李大帥能進歸德府,誰知道今後能不能進自己家的所在呢!

而且看着李大帥也不是那種恃強凌弱地蠻橫人,這幾天跟着來地地主武裝都是見到了膠州營的作風,給養充足,軍紀森嚴。從不去附近擄掠,而且還約束着不讓他們地部下去做壞事,因爲一點小錯已經砍了幾十個民壯的腦袋。

這樣的作風,雖然是讓人害怕,可也讓人放心,最起碼不會吞併或者是火併他們,大家是按規矩辦事的。

在這坡頂把話說透說完,李孟領着親兵營一同去往渦水的南岸,那些地主鄉紳們從地上站起來,各個是面有喜色,來這裡的目的實現了,在這亂世亂局之中,總算是有方勢力答應收留自己這樣的小角色,而且這勢力還頗爲的讓人放心。

還沒有等他們想着,已經有親兵過來催促,讓他們快些領着人去收拾屍體,雖然已經是中秋之後,但白日裡面的天氣頗爲的炎熱,那些戰死者的屍體如果不盡快的掩埋焚燒,恐怕馬上就要有疫病。

這麼一催促,這些人興高采烈的去招呼自己的手下,戰場上還有筆小財可以發,去晚了,可就拿不到了。

李孟帶着部隊來到南岸,步兵隊已經是開始原地的休整,沒有參戰的那些方隊或者是上前警戒,或者是進行收尾的工作。

膠州營自己戰士的屍體,是由他們自己的戰友來收拾的,這點死傷,和麪前那些流民士卒的死傷來說,實在是算不上什麼。

這種對比,膠州營的戰士的悲傷,倒也沒有那麼強烈了,而且在膠州營的訓練之中,每時每刻都是被灌輸一個信念,作爲戰士,你們隨時有可能死在戰場上,死在戰鬥之中,但你們爲了李大帥戰死,爲了保護你們自己的家人戰死,爲了保護自己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戰死。這是光榮的。

那些已經是頗爲疲憊的士兵們,看見李孟騎馬前來,又都是強打着精神站起。李孟連忙的揮手下壓。開口說道:

“作戰辛苦,不必拘禮,都坐下休息。”

士兵們看見自家大帥如此的表現,都是感動不已。儘管李孟是不許,可他們還是站起來左拳平胸,在戰場上行了軍禮。

李孟騎馬看了一段,卻發現前面有人嚎啕大哭,禁不住停下馬。邊上營隊地千總看見李孟停下。還以爲那哭聲讓自家大帥不快,連忙上前自責的說道:

“大帥,下官管教不嚴,讓下面的士兵戰場失態,這就去說他!”

李孟止住了他,詢問那嚎哭地士兵,到底是爲什麼,想必是戰友身亡,但整個軍隊都是表現地頗爲剋制。這人爲何這樣的悲痛。

那千總知道具體的情況。低聲的說道“是王家兄弟兩個,屯田戶出身……”

李孟嘆了口氣。翻身下馬,緩步地走到了停放屍體的所在,一名長矛兵跪在地上,望着前面一具屍體嚎啕大哭,李孟已經是知道了這名喚作王三的士兵的情況,算算軍功,這名弟弟已經可以退伍回家,並且成爲有田地的榮民(退伍兵身份地平民)。

走到跟前,那名千總剛要招呼,李孟搖搖手,到那王三地身邊彎下腰來,拍拍王三的肩膀,王三回頭一看,想要翻身磕頭,李孟一手托住,嘆了口氣,開口說道:

“等大軍回到山東,你就可以退伍了,有什麼打算嗎?本帥可以幫你……。靈山商行?港口?鹽丁?你願意去哪個地方?”

這幾個地方是膠州營老兵退伍之後最願意前往的去處,收入豐厚,並且還有擔任地方以及田莊中小吏的機會。

王三呆呆的看着自己兄長的屍體,用手抹了一把眼淚,堅定的擡起頭,開口對李孟說道:

“大帥,小的不想回去了,小的只想跟着大帥打仗,殺光流賊……”

在田見秀、郝搖旗驅使流民填河地當天晚上,李自成地侄子李過和義子李雙喜,帶領三千輕騎,從大營連夜出發,對羅汝才部聲稱是有急事回返南陽的大寨,而實際上卻是從渦水地上游進入雎陽衛。

在雎陽衛的駐守範圍沿着惠濟河向南疾走,惠濟河和柘城縣的交界處,就是賈大山賈家在柘城的莊園,也是膠州營的糧倉所在。

賈家的莊園戒備森嚴,幾乎是賈家能夠動用的力量都給動用了起來,還有田莊的莊丁已經膠州營兩個營的正規軍。

這樣的嚴陣以待,可不是他們三千輕騎能夠吃的下來的,他們沒敢耽擱,直接是去往歸德府城和柘城縣的官道和水路上。

這是從黃河向賈家莊園輸送糧草的必經之路,也就是所謂的糧道,但水路的船隻他們無可奈何。

陸路上倒是有運糧的車馬,可是他們這騎兵一靠前,這些車馬遠遠的圍成了一圈,押運糧草的膠州營士兵拿着長矛和火銃就是上了大車,以車爲城,據城而戰,這又是歸德府腹地,只要是一開始不被攻破,援兵馬上就會涌來。

李雙喜和李過的輕騎,根本是無可奈何,反倒是又被聚集殲滅的危險,結果第二天李過一個人打着白旗,來到了賈家莊園的外面,說是有急信要送給山東總兵李大帥。

收到信的留守軍官不敢怠慢,急忙的把信派快馬送到了戰場上,信的內容很簡單,李自成說此次背盟前來,完全是羅汝才的蠱惑,闖營很快就會撤離,還望李將軍手下留情,只是這次李孟沒有相信。

大砍大殺一通之後,才放他們離開,不過沒有追擊,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崇禎十四年九月,山東總兵李孟在河南歸德府柘城西北大破李自成、羅汝才聯軍,斬首近五萬,李、羅聯軍潰退百五十里,不敢輕出。

但在官方記載中,山東總兵李孟與流賊大戰五日,斬首不過兩千餘,敵稍退,然李孟上報大捷,朝中諸臣、天下士人共嗤笑譏刺之。

第449章 誘殺第98章 真相第499章 鬨堂而散第124章 突然硬氣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34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23章 我的責任第363章 聞風知意 東西優劣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61章 相逢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12章 趁着天黑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495章 大潰敗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352章 抓舌頭 意外消息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185章 平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17章 押運工作第58章 花多了第232章 後宅第298章 城頭觀兵 京師弄險第198章 大宅門第183章 比試第525章 南北朝第458章 閒子不閒 處處皆戰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55章 大隊長第319章 皇太極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174章 斧槍第40章 貨棧掌櫃第328章 爲淵驅魚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402章 圍住 一個都別放跑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456章 斬單于第44章 火線提拔第88章 簡單報復第92章 錯對錯 不尷尬第120章 兵營初設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95章 假戲真做第203章 敵衆我寡第25章 鹽竿子第315章 千刀萬剮 流賊招撫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168章 鎮守府私宅第107章 後面多了一個人第173章 甲冑 馬具 傭兵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118章 三清觀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280章 子侄應孝 無雲亦龍第412章 無功 定罪 送人頭第90章 文武殊途第170章 徐總管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111章 識字 洛陽 沒品第252章 可悲 可恨 可憐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456章 斬單于第498章 此戰將定第291章 無處下口 古今相通第278章 信陽觀兵 寧周諫財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268章 歸鄉悲喜劇第340章 不聽調 納雙妾第75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憤怒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314章 此路不通 掘坑塌城第225章 大魚吃小魚第502章 戰爭從炮火開始第57章 鳥銃第202章 初冬下曹州第213章 山東人物第96章 拼吧第182章 再提親第436章 名將種子 忠心之人第82章 忐忑 誤判第367章 南征動員 內有隱憂第162章 很俗套第203章 敵衆我寡第92章 錯對錯 不尷尬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488章 未勝先憂 將敗已愁第338章 終有報應 松山破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276章 煤鐵 逼迫 因由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臨清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