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爲淵驅魚

崇禎皇帝要做什麼,凡是看到這聖旨的人都是明白,給山東總兵李孟加個雜號將軍,以示恩寵,卻把先前名不見經傳的太監陳敏提拔爲山東的鎮守中官。一般來說,某地的鎮守太監,跟巡撫總督是平起平坐,對屬下的軍將皆有呼喝號令之權。

也就是說,這道旨意之後,山東總兵李孟就是太監陳敏的下屬了,很是簡單明白的思路,崇禎皇帝要給山東兵馬摻沙子了。

但顏繼祖真是想要大笑三聲,聖上啊,您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荒唐啊。目前的李孟其勢已成,只能是用恩賞籠絡,以大義來羈縻,你要動手壓制已經是下策,現在你居然是想靠一紙聖旨,一個太監來制約。而且你要制約的話,也最好是想個聰明點的方法,無非是錢糧人事,現在這天下,禮崩樂壞,朝廷的威儀本來就不足了,還指望像以前一樣,靠幾個欽差就能生殺予奪?左良玉、賀人龍領軍的時候,朝廷又不是沒有派出過內官監軍,結局如何,部隊還是牢牢的抓在軍將手中。

這聖旨不是提拔陳敏,分明是要害死陳敏。

至於那每人不過幾十文的犒賞,顏繼祖已經不覺得奇怪了,這樣的事情,崇禎皇帝又不是第一次做,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深居九重之內,壓根不知道所謂人心,所謂世情。

十月初,山東軍濟南大營一反常態的喧囂,前幾日,李孟派出了大批使者到各地。召集軍兵一萬五千,今天大軍在城外校場列陣,等待欽差傳旨校閱。代聖上勞軍。

這次的一萬五千兵馬,總兵衙門的要求是,一定要以最近入伍地爲主。最近擴軍,而且山東各軍最講究輪戰和以老帶新,所以濟南老營的新兵數量當真是不少,本來加點老兵也就足夠了,這麼大動干戈的抽調新兵,也是麻煩,不過各營地千總和把總差不多都能猜到到底是要發生什麼。

而下面的小隊、隊副。以及普通的兵丁則都是興奮異常,大家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出身,今天居然能見到欽差,那可是天子使臣啊。沒想到當兵拼命還有這樣的榮耀。

在校場上搭建了大的木臺,一隊隊衣甲鮮明耀武揚威的騎兵圍着木臺護衛,總兵衙門直接在木臺上擺下了香案,全套弄得隆重異常。

山東巡撫顏繼祖打聽到了旨意的內容,自然是要告知李孟那邊,就連一直被圈在院子裡的陳敏都是被叫了出來,總不能讓京師來地人知道,這功勞赫赫的傳旨太監陳敏一直是被軟禁着。

欽差莫太監看到陳敏的時候,發現陳敏的眼圈紅紅地,尚有淚痕。心中不由的感嘆。天下雖然紛亂,說到底大明三百年積恩,還是有人忠心耿耿,居然感動的都哭了。

他當然不知道,陳敏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當即就是跪在地上連連的磕頭,給那個通傳的山東親兵求告道:

“千萬請軍爺和大帥稟明,這事情,奴才絲毫不知情。和奴才麼沒有一點的關係。還望大帥不要怪罪,千萬不要怪罪。若是奴才有一句假話,就讓我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親兵僅僅是過來傳信,也不願意和陳敏絮叨,拔腿就走,那陳敏動作敏捷,撲上去就保住了那親兵的大腿,在地上嚎啕大哭,這才讓這欽差看到這副模樣。

陳敏本來是太監,,從小又是受的最傳統的教育,對皇權威嚴從心理還有些敬畏和迷信。但來到這山東之後,看見山東總兵的行事,那敬畏和迷信早就消失殆盡,現在聽到這晴天霹靂一樣地詔書,居然是要自己去監李孟地軍,要自己去轄制李孟,陳敏前些日子還保留的那一些矜持心防,這一刻瞬間坍塌,心裡只是大罵,崇禎皇帝糊塗,要害死自己這樣的無辜之人。

今天之所以來到這城外的校場,那是因爲親兵營的人直接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過來的。

按說同爲內監,見面之後總要先招呼客氣一下,可戰戰兢兢的陳敏一心觀察李孟等人的神色,跟欽差莫太監僅僅是打個招呼,這倒是讓莫太監頗爲的火大,心想你個陳敏成了鎮守中官,雖然尊貴,可你前段日子品級還不如咱家,今日驟達,居然這般地目中無人,咱家回去一定要在各位內相面前給你上點眼藥。

李孟對這聖旨上地內容無可無不可,只是要在這件事情藉藉力罷了,他和莫太監見禮之後,也就淡然的站在一邊。

膠州營受閱領賞地一萬五千名士兵,在一干人等走上木臺的時候,就開始魚貫的進入校場,列隊臺下。雖然心情激動,部隊也不是按照原有建制調動來的,但是入伍以來的訓練,還有挨的那些軍棍,還是發揮了作用,這些新兵步伐整齊,列隊絲毫不亂。李孟看來只是覺得手下們練兵還算盡心,卻不成想那莫太監卻是看的呆了,心中有喜有憂,喜的是這李總兵挖地皮的本領原來如此了得,居然在山東這麼個破地方養了這許多的家丁,看來宦囊一定豐厚的緊,,看來自己這次傳旨,好處有的拿了;憂的是,這李鎮東,兵馬如此雄壯,比那左平賊都不遑多讓,要是跟左平賊一樣飛揚跋扈,威福自用,那自己得放低點姿態,免得惹毛了他。

看着一切都已經是完備,就有人壓低聲音和欽差建議說,現在時辰正好,最好儘快宣旨頒賞。莫太監被這木臺下的嚴整軍陣震撼的不輕,原本就很忐忑的心情,變得更加的擔心,聽到說宣旨頒賞,連忙的答應了下來。看這山東兵馬森然的模樣,實在是讓人不舒服。

一邊有人唱禮,一邊山東地文武百官都是跪了下去。校場上的士卒們本來也是要跪的,不過一來這些人太多,讓他們都跪下,莫太監總覺得沒這個膽量,二來木臺比地面本就高許多,也就馬虎過去了。

傳旨地莫太監展開聖旨,尖利着嗓音大聲的宣讀,每說一句,還是和從前的規矩。下面的親兵護衛,都是扯着嗓子把每一句話複述出去,由近及遠,每段距離都佈置着喊話的人。

在接旨之前。總要三呼萬歲,這時候,校場上的氣氛山呼海嘯,極爲的高漲,被李孟徵召來當兵的這些士卒,都是農戶出身,若不是當兵,甚至是連七八品的小官都未必能見到。

可今日,卻能見到從前只是在戲文和評書裡面出現地欽差,那種打扮的太監。在那裡捧着聖旨宣讀。實實在在的就在自己眼前。

朝廷眼中有我們,派欽差來褒獎我們,每個營的隊伍中,除卻把總和千總面無表情地看這眼前的這一切,下面的兵丁和小軍官都是心潮澎湃,一腔忠君報國的心思越發的強烈,恨不得此時韃虜流賊就在校場之外,除去這就決一死戰,盡忠報國。

“…….左都督、山東總兵李孟。剿賊平亂有功。加鎮東將軍號,掛印佩劍……”

聖旨的宣讀這句話一說完。下面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大將軍威武”,下面的各營都是跟着應合,每名士兵都是紅着臉,大聲的喊着“大將軍威武”,在這場中的每一名武人都是李孟的嫡系。

不管方纔有什麼忠心愛國地念頭,對李孟地崇拜和忠心也是實實在在的,李孟的光榮就是他們的光榮,李孟已經是鎮東將軍,掛印帶劍的大將軍,今後膠州營和山東兵馬也會跟着步步高昇。

眼下的膠州營,從書辦、主簿到武將、士卒,甚至是商行的夥計,都是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態,膠州營在,每個人的幸福,或許僅僅是溫飽地生活就能持續,如果膠州營不在,那麼一切都不復存在。

莫太監宣讀完那句話之後,發現自己話語自己都聽不到了,下面地軍兵大聲的呼喊聲淹沒了一切,這種興高采烈,羣情激奮地場面,莫太監還是第一次看到,心中也是覺得跟着很興奮,自然不會去做什麼掃興的事情,含笑看着眼前這一切,等士兵們消停下來。

不過在木臺上的人神色卻各不相同,膠州營在老營的高級武官都是李孟帶出來的軍將,對大明的軍制,特別是總兵再往上如何封賞,都是不太明白,對他們來說,自家大帥加了個鎮東將軍的名號,總歸是好事,值得高興,戲文裡面那些名將,也都是有個什麼將軍號的嘛。

但在臺上的文官,除卻山東巡撫顏繼祖和已經知道旨意內容的人之外,其餘的人都是變了臉色,那些李孟系統的官員更是不愉,有幾名臉上更是出現了怒色,雜號將軍在薊遼之地,湖廣周圍已經根本不值錢,只要是稍有軍功,或者是飛揚跋扈一些,就有個將軍的名號給過去。

可李孟這樣的大功,按照衆人的估計,最次最次也應該像左良玉一樣,有個“平”字的將軍號,也就是大明的正印將軍。

誰想到朝廷居然這樣的涼薄,衆人心中雖然不忿,可也知道,這畢竟是朝廷的欽差,不好有什麼越界的行爲,特別是看李孟神色如常,衆人不敢造次。

歡呼了一陣,李孟舉起了手,木臺下的各營迅速的安靜下去,莫太監這纔是清清嗓子,又開口宣旨道:

“…….陳敏,功勳卓著……升爲山東監軍鎮守……督促諸軍……”

一聽到這個旨意,臺上的反應已經是譁然,臺下的士兵們更是驚訝,在各營中有那“有心人”開始小聲的解釋,說這鎮守中官,可是負責監視、管領咱們大帥的。

到底是什麼人,居然能在我們大帥的上頭,而且這陳敏是誰,下面的兵丁連聽都沒有聽到過。

不管是太監到底有好有壞,但在民間的印象裡面,凡是太監。就一定沒有好人,肯定是禍害忠良的奸佞之徒。

莫太監說完之後,本就沒有指望下面會有什麼反應。但這個任命說出來後,最起碼新任地山東監軍陳敏要領旨謝恩,可一直沒有聽見迴應,莫太監臉色禁不住沉了下來,心想,雖然是升官,也不能這樣的跋扈無禮,聖上的恩典,你作爲天子內臣。居然連句謝也沒有嗎?

跪在地上地文武官員也不吭聲,誰也不去理會陳敏是不是接旨謝恩,莫太監忍不住擡眼望去,卻看見跪在第一排的太監陳敏。渾身顫抖的好像是篩糠一般,兩隻手臂拼命的撐着,好像是想要擡頭,但卻好像是頭部有千斤重,根本擡不起來。

而跪在後面的山東文武官員,各個神色古怪,有的人直接是直起身來,朝前張望,來看這陳敏的熱鬧。

這山東到底還有沒有規矩體面,官員怎麼都這個模樣。這是宣讀聖旨的場合。怎麼衆人一點莊重也沒有,莫太監皺眉剛要呵斥,卻聽見校場上的嗡嗡鼓譟地聲音越來越大,莫太監心中一凜,到嘴邊的話就沒有出口。

跪在那裡的山東總兵李孟,一直是不動聲色,聽着上面一直沒有動靜,也有些奇怪,擡頭一看頓時是明白過來究竟。伸手拍了一下身邊的陳敏。顫抖不停地陳敏身體好像是被雷擊般,差點就癱倒在木臺上。

看到拍他的人是李孟。陳敏的臉色變得煞白,嘴脣都是顫抖起來,說的話都不成語調,上面宣讀聖旨,還在等他去接旨,可陳敏先要顧得的是身邊的總兵李孟,但不管是怎麼鎮靜,他都是說不出話來,顯然是驚嚇的太過。

陳敏的這副窩囊模樣,讓李孟皺了皺眉頭,淡然的說道:

“陳公公,謝恩吧,莫要讓欽差久等,失了禮數……陳公公,不要發呆,謝恩吧!”

李孟說了一句,這陳敏根本沒有什麼反應,加重語氣又說一句,陳敏纔算是從驚駭中回過味來,頗爲失禮的盯着李孟地臉看了會,這纔是確定了對方並不是說反話,好歹鎮定了些,這纔是磕頭謝恩。

莫太監看着陳敏謝恩,總算是鬆了口氣,這傳旨真是麻煩,怎麼有種下不來臺地感覺,好在接下來都是恩賞,是朝廷發銀子,給錢的事情,想必大家不會有什麼牢騷。 WWW⊙ttκǎ n⊙¢ ○

“……賞銀八百兩…….”

本來對於太監陳敏的授官,下面的嗡嗡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但這“賞銀八百兩”的旨意一宣讀出來,在經過那些大聲復讀的士兵們大喊,全場猛然是安靜了下去,而臺上跪在那裡的官員,有人忍不住笑了出來。

在校場上站立的那些士兵,每個人方纔地激情澎湃,忠君愛國之心,都被這“八百兩”地數目徹底的打消。

老營有不少士兵是沒去打仗地,可他們都知道,膠州營差不多動員了四萬人去河南和流賊的幾十萬人死戰。

這四萬人朝廷一共賞賜了八百兩,就算是足色足量的銀子,落到每個人手裡才十幾文錢,在膠州營,足餉的那些兵丁自然不必說,就連那些莊丁出身的,每天在軍營中都是吃飽飯,這又是多少錢。

十幾文,對於拼死作戰的軍兵來說,自己的性命自己每日辛苦的訓練,就值這十幾文錢嗎。

一萬五千名士兵,安靜下來之後,都是不發一言,在下面死死的盯着木臺上的宣旨太監,還是李大帥待我們親厚啊!這朝廷下來的人真不是東西,完全不把我們的人命看在眼中。

從喧鬧到安靜,這個過程很迅速,莫太監本來注意力一直在面前的這些文武官員,被這突如其來的安靜一下子嚇到了,惶然的四處張望,卻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山東巡撫顏繼祖嘆了一口氣,把身子伏的更低,也不擡頭,剛剛鎮靜下來的陳某身體又是顫抖起來。

周圍這種安靜,是李孟最希望得到的一種效果,不由得臉上浮起笑意,開口大聲的說道:

“臣李孟謝主龍恩……”

場中仍然一片安靜,此時已經是寒意頗重。莫太監卻覺得背後一陣陣汗發出來,聽到李孟謝恩,心中禁不住長出一口氣。連忙把聖旨交給山東巡撫顏繼祖,勉強說了幾句鼓勵恭喜的話語,急忙忙的走下木臺。

那邊有馬車等待,山東方面對欽差地接待做的還算是到位,這校場的場面如此,自己還是不要在這裡自尋沒趣,快些走吧。

來這裡接旨地官員,李孟系統內,除了幾名送欽差回城的官員。其他人都是留了下來,顏繼祖和陳敏那些人自然也是跟着回城,而且這陳敏還要被士兵們押回軟禁他的院子裡,看守的措施要更加的嚴密。

在欽差這些人離開之後。臺下軍兵的嗡嗡聲又是大了起來,千總、把總們預先得到了吩咐,根本不去約束。

這微薄之極的賞賜已經是讓下面的士兵怒氣迸發,在那裡低聲的埋怨,小聲地咒罵,李孟送完欽差,又是走回了木臺的上面。

他不動聲色的走到木臺的前沿,掃視臺下地軍兵,被李孟目光看到的士卒們,都是安靜了下來。這安靜也是逐漸的傳遞了出去。沒過多長時間,整個校場又是變得鴉雀無聲,李孟沒有發出什麼命令。

李孟對下面的反應很滿意,這種無言的互動,說明他李孟在士卒心中的威信到了一種程度,這樣的程度讓自己可以去試探一些事情了。他衝着身邊的周揚和王海點點頭,然後轉過了身,繼續欣賞臺下的部隊。

不多時,在臺下的那些騎兵已經是縱馬跑到了軍陣之中。在臺下列陣地這些膠州營士卒立刻都是凜然。還以爲大帥對方纔地嘈雜不滿,要來糾察軍紀。

不過那些騎兵們縱馬奔馳。卻都是在哪裡揚聲的大喊:

“你們每天能吃飽飯嗎?”

每名騎兵都是這麼喊,這問題頗爲的奇怪,站立在哪裡的步卒們不知道該什麼回答,但他們的千總和把總以身作則的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扯着嗓子大聲回答:“能吃飽!!”校場上稍微一停頓之後,立刻是大吼聲此起彼伏“能吃飽!!”“能吃飽!!”

“你們每天能穿暖嗎?”

又是此起彼伏,羣情激動的大喊回應“穿的暖”“穿的暖!!”

“你們地家人平安溫飽嗎”“平安溫飽!!”“平安溫飽!!”

“大帥剋扣過糧餉嗎?”“十足發放!!!”“十足發放!!!”

喊聲愈來愈高,方纔朝廷那宣旨太監所宣講地那些東西,讓每名兵丁心中都有一股鬱郁之氣,那種從期盼到失落的落差,朝廷如此涼薄地態度,讓許多對朝廷還有所期盼的膠州營新兵們心都是徹底涼透。

方纔彼此交談,怨言多多,更是把這種不滿和怨氣放大許多,此時來陣列周圍來回奔馳的騎兵一喊,士卒們立刻是藉着大聲的回答,把心中的怨氣發泄了出去。

可一問一答之間,許多士兵突然發現,足餉足糧,家人的溫飽平安,今後的前程,自己的一切一切,給他們的是李孟,今後能給他們的還是李孟。

要想維持住這一切,並且要獲得更多,途徑只有一條路……

“你們拿的是誰的糧餉!!?”

“大帥!!”這次的回答沒有絲毫的遲疑,甚至不用軍官們的帶領,所有人,甚至是在臺上的文官們都是跟着喊了出來。

“誰給你們家人平安溫飽!!?”

整個校場的場面都已經是癲狂,所有人都是在喊着“大帥”,他們的一切都是李孟給的,眼前能出現這樣的局面,完全是李孟一人的功勞。

每句話的節奏,千總、把總的如何的率衆回答,這預先都有些計劃,不過,在所有人的情緒被煽動起來之後,也就不用引導了,全場的人們嘶吼着回答,他們已經是完全的狂熱。

在“大帥”“大帥”的喊聲稍微停歇之後,那些奔馳的騎兵又在各處的大吼,不過這次不是詢問,而是喊出了口號:

“爲大帥而戰,爲大帥效死!!!”

第198章 大宅門第61章 相逢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20章 沒那麼順利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33章 得徐州 思財路第335章 陳新甲的仗義直言第278章 信陽觀兵 寧周諫財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311章 忤逆之心 結黨營私第209章 收尾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50章 設卡厘金第70章 招人 庇佑 正義第127章 剿匪第29章 有人找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338章 終有報應 松山破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29章 有人找第232章 後宅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166章 孟浪第448章 平靜的前奏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147章 贖金第41章 人棄我取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276章 煤鐵 逼迫 因由第372章 內撫 疑點 洋人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165章 侄少爺第53章 本是同根生第108章 奇遇第112章 豫西第58章 花多了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88章 簡單報復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248章 穩第74章 我進爾退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469章 引蛇出洞 鐵血肅奸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124章 突然硬氣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474章 盧龍 觀望 草原 屠殺第484章 夜戰 勝亦勞第72章 急躁急切第422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284章 立矛爲城 割肉補瘡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13章 從容出城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43章 狹路相逢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245章 奪門第181章 懾服第156章 下南京第327章 勝後事 太糊塗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256章 探子 追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256章 探子 追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353章 朱仙鎮大敗 私議 內宅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85章 騎馬鹽丁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第89章 戰戰兢兢第460章 蒙敗明勝 東進南下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40章 貨棧掌櫃第239章 急報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88章 簡單報復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499章 鬨堂而散第147章 贖金第27章 殺雞牛刀第43章 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