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

在渦水北岸的那個戰場,叫做李家坡。

八月十九那天,前幾日紛紛擾擾的局面突然間變得安靜了,雙方的騎兵反反覆覆的一觸即退,再也沒有那廝殺的血腥,雙方都勒着馬繮,保持了最大的剋制。天空雖然透亮得很,連一絲雲彩都看不到,卻總讓人感到一絲黑雲壓城一般,凝固的空氣好像塞滿了胸腔。空氣中彷彿淡淡的有一絲腥味,這是死亡的味道,死神的鐮刀已經開始揮舞,無數的人命將會在未來的幾天裡會像麥子一樣被收割。雙方的士兵雖然平時也都渾渾噩噩,但此刻也都感受到了所謂的緊張,營地裡的廁所,現在居然都開始排起了隊。數十萬大軍在渦水兩岸對峙,雙方都保持了一種反常的安靜,誰也不願意大聲說一句話,也不願意大聲喘一口氣。

彷彿是感受到了這股壓抑的氣氛,一向是清澈的渦水開始變得混濁,而佈置在四周的警戒騎兵開始頻繁的和對方的前哨發生接觸,無數次追逐戰爆發了,但是在真正的戰鬥爆發之前,追擊者都剋制的選擇了退卻。大戰將至,最需要的,是保持信息的通暢,讓自己無謀的陷入纏鬥,只會給大軍造成不必要的危險,對於這些老練的軍人來說,首功雖然重要,但是勝利纔是最重要的。

黑雲壓城一般,兩頭怪獸的碰撞,不可避免的即將到來了,就連最遲鈍的那些莊戶人,也都停止了搬動他們的家產,在大軍到來之前,還可以逃走,在雙方即將接火的現在。要是還去逃荒,那就會在大軍碰撞的浪潮中變成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渦水北岸,膠州營已經紮下了營盤,靜靜地等待着碰撞的到來。李孟選擇的紮營處。是爲這周圍唯一可以適合大軍行動的區域,也是唯一可能發生大規模會戰地地方,渦水北岸太康縣下游這片區域唯一村寨三王廟。儘管是已經荒廢的村寨,但也是說明只有這裡纔是適合人聚居之地,還有着一座勉強過得去的土木混合的橋樑。闖軍人馬衆多,必然要沿着河流和官道行進,李孟就在這個要點等着他們就好了

渦水南岸的李家坡,一個已經破敗了很多年的小村子,距離三王廟不到四十里。李自成和羅汝纔在此紮下了行營,探馬和使者流水一樣的從村頭進出,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軍情,大到萬人大軍的機動,小到某處有幾條柵欄,帶走指揮幾十萬大軍舞蹈地音符,這裡雖然破敗如故。但是,整個中國的焦點,聚集在了此處。

村東口的祠堂裡,臨時擺下了幾張桌子,鋪滿了亂七八糟的地圖。年輕精幹的軍官們不停的進出,幾個中年人聲嘶力竭的嘶吼着,還不停地在地圖上寫下只有他們自己認識的鬼畫符,恩,鬼畫符,根本不能稱之爲文字,因爲他們很大多都是文盲,寫下的只是方便自己記憶的符號而已。

在祠堂門口,燃着幾堆篝火,吊着行軍鍋。咕咕的燒着熱水,兩個三十來歲,鬍子拉碴地中年漢子,蹲在篝火旁邊,輕聲的交談着,一個人穿着一身舊的箭衣,披着一領打着四五個補丁的粗氈大氅,另外一個卻穿着上等的大紅綢緞戰袍。足下的靴子也都是上等的官制朝靴。這兩個怎麼看怎麼不搭調的人。卻如同最常見的陝北老農一樣蹲着,彷彿這裡是家鄉那燒得熱熱的大炕一般。這惡劣地環境,好像一點也影響的心情。

一身舊的這位,用勺從鍋裡面舀出一勺熱水,倒在對面那華服漢子的碗裡,一個缺了三個口的破陶碗,裡面泡着的茶,黑乎乎的,葉面粗破得很,看上去是三五文錢一兩的那種破葉子。那華服漢子也不講究,端起來咕嚕咕嚕地喝了起來,喝完一抹嘴,順便把鬍子上地茶沫抹掉,開口說道:“他孃的,說起來,俺老羅也是喝過幾兩銀子一兩地那種什麼賊廝鳥的雨前龍什麼井的,可是怎麼也喝不出什麼味道來,怎麼跟這幾個大子一兩的差不多咧。老李,你說說,那些官家太爺,怎麼就好這口啊。一身舊的漢子原來就是縱橫數省的闖王李自成,他噗哧一笑,自己也舀了水續上,應道:“咱們都是窮苦的命,命賤,使不起那好東西,不過你也算是享過福了,祖宗八輩加起來,睡過的婆姨也沒你一個人多吧。”

一說到這個葷段子,老羅羅汝才就興奮起來了,咋咋呼呼的吹噓起來,上次破了府城,睡了那個知府秀,如何如何的白,那個富戶的小老婆,如何如何的綿軟,不過嘮叨了一通,卻又埋怨李自成破洛陽的時候,沒有給他留幾個郡主千金,讓咱老羅這泥腿子嚐嚐皇家千金,金枝玉葉的滋味。

正當這兩個攪亂中原的最大賊酋還在喝茶聊天的時候,一箇中年漢子衝出了祠堂,到了他們面前。

“闖王,曹大王,出事了,那李孟他……。”

話還沒說完,李自成卻揮手叫他停住,自己卻慢條斯理的喝完了茶水,晃晃悠悠的站起來,再慢悠悠的說道:

“芳亮啊,大軍統帥,要有自己的城府氣度,有什麼事情,不要這麼咋咋呼呼的,你這麼着急,也不急在這片刻,你省這麼點時間,敵兵也打不過來,你順口氣,慢慢說清楚,多花得了什麼。”

羅汝才也在旁邊幫腔:“劉芳亮你個,咋唬什麼,嚇得老子都要噎到了,就算老天塌了,他一時半會也掉不下來,就算掉下來,也是老子個高先頂着,你小子急個俅啊。”

那漢子呆了一下,然後才彎下身來細細稟報,誰成想他剛說了一半,李自成和羅汝才卻坐不住了,羅汝才蹭的一下跳了起來,直接把碗砸在地上。卻濺了李自成一身的渣。

李自成本來也急着要站起來,被這麼一濺,卻把碗一放,再慢慢的站起身來。握住劉芳亮的手腕,說:“芳亮,咱們進去議議,你去召集諸將,軍議吧。”

半個時辰以後,祠堂正廳裡已經塞滿了人,這裡聚集的人,最小地也都是統帥數千人的大將,這一刻。卻都鴉雀無聲的盯着桌子上的地圖,剛纔劉芳亮已經把新地軍情細細的說了一下。大傢伙都是老軍務了,這種事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劉芳亮所說的軍情,其實還粗陋得很。但是老師傅瞞不住,大家從這一點,都看出了事態的緊急。

本來以爲當面只有陳六的兩萬多雜七雜八的兵膠州營的駐地,塵煙不起,士馬不譁。讓順軍大大的低估了當面兵力大多還是不住的土豪,這樣地破爛兵,呆在城市周邊,還能守守土,讓他拉出來野戰,都怕他自己走跨了,更別說快速穿插幾十裡到渦河北岸這裡待機了。誰成想,細作拼死傳來的消息,卻是李孟親自統帥兩萬大軍已經到了,還突然前出到了唯一可以展開大軍的地方。搶佔了有利地勢。

如果闖軍早些知道消息,以輕兵快速突進,快速度過渦河,佔據要點,那就可以輕鬆的展開大軍,在正面引住李孟的主力,再分兵從側翼包抄。但闖軍到底是扶老攜幼,罈罈罐罐太多。新入夥的部伍也是良莠不齊。所以不得不謹慎進軍。闖軍的謹慎給他們耽誤太多地時間,當前鋒到達渦水南岸的時候。他們赫然發現,若是從膠州營的東面繞,則是距離南直隸邊境太近,那邊屯駐官兵的大隊,爲免側翼有危險,而且水系相對複雜,大隊人馬穿越難免會被耽擱;要是從西面繞,開封城內的陳永福和楊文嶽地兵馬仍然頗有力量,如果在哪裡走,側翼也是不安全,有被開封城和柘城兩邊夾擊的危險,而且一旦迂迴,正面李孟可以依託河流抵抗,在兩翼他則是處於完全的內線作戰態勢,可以輕易的利用便捷的道路迎頭痛擊疲憊的迂迴部隊。

不管如何繞,距離都有些遠,還有被夾擊的危險,現下的闖軍成軍不久,輕易分兵未必能指揮得如意。李自成和羅汝才思來想去,反覆會商,還是隻能在太康縣沿着渦水而下,面對面和官軍對碰。

大廳裡的氣氛很有些壓抑,大家都沒有預料到,李孟的動作如此神速,幾日之內,居然從山東這麼迅捷地調發了大軍到歸德,還這麼快速的行軍佔據了戰場,現在這樣,等於是還沒有展開的順軍,在行軍狀態就迎頭碰了上去兵再多,也要展開才行,而且兵越多,展開越麻煩。本來還以爲山東兵馬雖然有些精銳,畢竟不多,誰知居然大軍調動如此之快,須知,這種大軍,跑起來不散不亂,那就肯定是精銳之師了。現在主動權已經失去,大軍何去何從,也需要上首的兩位頭領做個決策了。

一個青年耐不住大廳裡沉悶的氣氛,站起來大聲說到:“父王,羅叔父,俺們現在統帶數十萬大軍出來,那李孟不過是三四萬兵馬而已,山東兵馬素來也沒有什麼戰陣,雖然火器犀利一點,咱們也未必能讓他們射着了。孩兒雙喜願請命,領一隻兵,從上游渡河,抄襲掉他們的側面,渦河水淺不及腰,父王和羅叔父正面擊鼓而進,一舉蕩平不在話下。”

搭話的青年,是李自成的養子李雙喜,也就是李過,是軍中地新銳,不過帶隊以來,闖軍所向披靡,他也沒想過區區幾萬人,對大軍能有什麼阻礙。

這時卻聽祠堂口一聲冷哼,原來是郝搖旗從前沿快馬加鞭趕來回來,剛纔在門外聽到李雙喜大言炎炎,他素來不喜歡這些年輕人,自己又在李孟手上吃過大虧,自然要表示表示。

他地位甚高,就算李雙喜是闖王養子,也不用懼怕。他也不跟這些人搭話,徑直落座,就跟李自成和曹操談起了前線地軍情。

軍議開始的時候,李自成地眉毛就有些皺在一起,現在聽了郝搖旗這麼一說,卻越發的擰在了一起。曹操則是手指不停的敲擊着桌面,嘴裡傳來模模糊糊地聲音:李家坡,李家坡……

軍議以後,闖軍還是照樣前進。可行軍的序列卻是不斷的變化。以三王廟爲軸心,部隊不斷的離開官道向兩翼展開,後續部隊不斷地補充上來,而老營的精兵,則開始向官道方向攏,大軍已經放棄了行軍隊列,轉入了作戰狀態。不過,這樣提前的展開,大量的部隊必須要在野地裡前進。行軍的速度越發的慢了。

闖軍的前鋒是郝搖旗、田見秀率領的四萬餘人,李自成和羅汝才帶着大軍跟在其後,他們從太康縣開始沿河南下,就能看見河對岸有騎兵往返跑動,顯然是官兵的探馬,這時候情勢明朗,卻也懶得管這些探馬了。

反正雙方是堂堂正正地開戰。李孟已經擺了個決戰的局,而順軍也必須要應子了。看官兵的動向,也沒有什麼提前截擊或者是埋伏的動作,好像是在養精蓄銳,安心的等待正面開戰。

闖軍的大將田見秀。資格老得很,別看在議事的時候都是無精打采地模樣,平時也是蔫吧蔫吧的,那可是跟着闖王縱橫數省,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狠角色,到了這大戰之時,狀態卻要精神機警很多,不過他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謀劃和帶兵打仗上,比這郝搖旗實在是差的太遠。事事都是以這郝搖旗爲主。

可郝搖旗臨戰時的狀態卻頗爲地奇怪,原來闖王帶着屬下孤身十幾騎的時候,郝搖旗尚且是勇猛萬分,信心十足。

闖軍的大將,唯一能讓他們忌憚的兵馬,也就是當年巡撫孫傳庭和總督洪承疇率領的秦軍,這些陝西的邊兵雖然在待遇上不比大明的其他官兵好多少,卻貴在歷年多戰。和平賊平亂的那些官兵不同。陝西邊兵都是和西面的蒙古韃子打個不停,練出了一支頗爲精銳的兵馬。

幾次闖軍地大敗。都是這些陝西邊兵們的功勞,而且孫傳庭和洪承疇多少發的下來糧餉,也有一定的凝聚力。

但到了後來,孫傳庭、洪承疇被調往京師拱衛,秦軍也是跟隨前往,留在陝西本地的這些陝西老兵頓時是崩潰流散,等到傅宗龍入陝西收攏邊兵,方纔是重新聚攏起來,但這聚攏秦軍,傅宗龍拿不出糧餉支應,軍心士氣全無,和闖軍一戰,立刻是煙消雲散,全營的崩盤。

傅宗龍死掉沒什麼影響,但這潰散的陝西邊兵,卻大部分被闖軍收攏起來,在闖營之中,着那些官紳府城的積儲,骨幹地老兵還是能吃飽飯地,李自成和手下的一衆大將自然知道這些陝西邊兵地價值。

而曹操羅汝才的兵馬也都是以陝西和山西的潰散邊兵作爲骨幹,兩軍合流之後,闖營的各大將都是信心大漲,大明最有戰力的軍隊已經是在自己的手中,橫行河南已經不是什麼目標,天下也就在眼前了。

有這樣的實力在手,當日定下的城下之盟現在自然是不必遵守,這山東兵馬看着有些實力,不如趁這個機會一口氣吞下來,豈不是大好的事情。

從近對方這陣地開始,田見秀的安排是不如讓騎兵涉水而進,在北岸沿着淺水和岸邊快速推進,等到達陣地的時候直接上岸衝擊,這樣總比涉水而攻,讓對方佈置好防禦,再發動進攻要好太多。

但郝搖旗卻否定了這個想法,距離河岸一里,探馬在十里的範圍內搜索,緩慢的前進,即便是到了這岸邊,也要距離岸邊有一定的範圍紮營,並且要預先的把後路衙。

田見秀聽說過山東兵馬的厲害,但卻沒有把對方想的太過厲害,看着郝搖旗在後面佈置陣地,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安排兵馬的防禦已經是有些變態的地步了

田見秀的年紀比郝搖旗大兩歲,但郝搖旗的勇猛和狠辣是他望塵莫及的,可今日的表現讓田見秀卻有敘大,對面又不是天兵天將,何必小心成這個樣子。

他索性是不理會還在那裡安排防禦的郝搖旗,自己帶着十幾名親兵跑到了河邊的陣地上張望。

渦水因爲大軍的犬和上游的大批人馬來回經過,已經從清澈變爲了土黃的混濁,儘管對面地官軍比自家早到了四天,可這南岸邊。以及水中看着並沒有什麼工事的佈置,不要小瞧幾十萬人馬在上游的犬和飲用,這李家坡一帶的渦水,徑流已經是頗爲地小。有些不大的石塊已經是露了出來。

他領着十幾名親兵在這邊觀察,本也是小心翼翼,但看着對面卻沒有什麼動靜,只有幾名騎兵在河邊兜了一圈,又轉了回去。

看到對面的佈置,田見秀心裡也是暗罵,確實是棘手的地形,對岸能展開野戰的區域已經被官軍佔據了,闖營要是進攻。還要涉水,過這條河總歸是不能維持正常的步速和陣型,到時候對方就可以以逸待勞,迎頭打擊。

如果不是對方工事的密集和奇怪,田見秀這邊無論如何也不會覺得對面有個坡度,渦水差不多有百步寬,在百步之外。上岸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開始有山東兵馬的工事。

地確是奇怪,本來應該是挖壕溝和設置一丈高的羊馬牆,但山東兵馬卻只是用倒置的三角木柵欄,差不多齊人高的木架。

這樣的簡易木柵,隔着一定的間距。就擺放一列,除卻第一列之外,其餘的中間都是有通道,差不多在第五列地位置上能看到堆了四個土臺,土臺上面放置着火炮,能看到在這木柵欄的後面隱約有拿着長矛士兵走動,木柵欄差不多有十幾列,一直到最上面,按照大旗的位置來分析,營盤應還在更後面的地方。

看見那些木柵和長矛。田見秀差不多能想到手下的士兵衝過渦水,到了那個倒置地三角木柵欄前面,想要攀爬或者是搬開,裡面的官兵拿着長矛攢刺出來,無數士兵倒在那前面,更不要說這有十幾列的木柵。

不過田見秀卻也覺得舒了一口氣,和敵人遭遇,不怕敵人守。就怕敵人對攻。攻擊的手段五花八門,必須見招拆招。而對方守,自己攻,那就可以玩出許多的花樣了,反正對方只能是被動挨打。

而且這攻守的態勢,也是軍隊勇氣的一種反應,“夫戰,勇氣也”戰勝戰敗的關鍵,並不是看裝備如何的完備,而是看這士兵們的勇氣,先到達幾天,卻一直是所在渦水地北岸,連在南岸設置工事都沒有設。

說明這山東的兵馬根本沒有出戰的勇氣,只求攔住自己這邊的進攻,這樣的膽怯和懦弱,好像並沒有郝搖旗說的那麼可怕。

田見秀看到這邊,回頭看了一眼還在忙碌的郝搖旗,覺得老郝的銳氣是不是都被這突然變好地日子消磨地差不多了,對面這麼個縮手縮腳的兵馬,怎麼還怕成這樣子,看來自己在闖營之中可以朝前挪動下了。

“張石頭,你叫些弟兄地把這個河趟一遍,看看有什麼問題,小心些,莫要被對方打到”

他的一名親兵在邊上聽到了命令,大聲的答應下來,既然是闖軍大將的親兵,膽子都是不小的,那名張石頭小心翼翼的涉水朝對面走去。

那邊山東陣地的反應還是死氣沉沉,還是幾名騎兵到了岸邊張望了,也不做什麼動作,本來這些過河的闖軍士兵已經是做好了戒備,但看見這幾名騎兵的動作,膽子卻立刻慢慢的變大起來。

這些造反的闖軍士兵,特別還是這些骨幹,本來心中就沒有什麼顧忌,看見對面這麼畏縮,馬上是大聲的鼓譟嘲笑起來。

田見秀則是盯着他們的趟河親兵的腳下,看他們落腳雖然是小心翼翼,但卻沒有什麼磕絆,渦水最深處不過是到膝蓋左右,對面那幾名騎兵也沒有什麼動作,後面的官軍工事也沒有什麼反應。

那十幾名親兵一直走到距離北岸邊四五步的距離,在岸上的那些騎兵就算是撿起塊石頭砸也打的到。

張石頭這些人不敢再向前了,前面這四五步的距離也能大概分辨的清楚,的確不會有什麼據馬的工事。

現在南岸那邊站着的田見秀身邊已經多了幾個人,其中一位正是郝搖旗,他看着對面層層疊疊地工事,臉色陰沉的好像要下雨一般。而在田見秀下首的,卻正是那名差點擊潰闖軍馬隊的那名陳二虎.

“河裡面沒什麼傷人傷馬地東西,二虎,你當時那幾百人馬也是直接過河吧。麻煩不。”

聽到田見秀這麼問,這名軍將肅聲的說道:

“河不深,水底也頗爲的平坦,當時來回很是便捷,不過這已經是四五天的時間,不知道有什麼變化。”

那張石頭一行人也是見好就收,在水中跳躍着跑了回來,這樣看,水中的確沒有什麼佈置。田見秀嘴角已經是帶上了笑意,這麼淺的河水,對騎兵和步卒沒有什麼影響,相當於雙方之間有百步距離的平地而已。

“這官兵如此佈局,倒有些引我們去攻的意思,咱們千萬要慎重,莫要上了這些官狗的惡當”

郝搖旗甕聲甕氣在邊上說道。田見秀微微皺眉,郝搖旗地見識和狠辣,這以往的印象在他心中已經是淡化了許多,但郝搖旗說的也有道理,官軍的大營面對面的這一塊設置的極爲有層次和完備。如果硬攻的話,肯定會有不小地傷亡。

但對面這樣沒有戰意的敵手會有多餘的心思去做這麼個局嗎?要知道和郝搖旗的戰鬥,據說這山東兵馬一直是壓着郝搖旗進攻,怎麼今日就龜縮起來了。想了半天也只能是想到對方怯於闖營的幾十萬大軍。

這數量上地差距實在是太過明顯了,對方不敢進攻,只能是據營而守。

郝搖旗的氣餒,讓這幾萬前鋒軍的主導權明顯是由田見秀掌握,田見秀看看對面官軍大營的兩側地形,的確不適合渡河作戰,戰場被對方牢牢的抓在手中。

正觀察的期間。一直沒有出聲的陳二虎卻冷聲的說道:

“咱們闖軍人多,不怕死。”

聽到他的這句話,田見秀和郝搖旗對視一眼,禁不蹤嘿地笑了起來,五十萬人馬,能被稱爲核心的軍事力量差不多也就是十幾萬人,陝西邊兵、老弟兄,各部的骨幹底子。剩下的人都是壯聲勢的炮灰。

跟隨闖營。的確有這些炮灰的一口飯吃,但既然被稱爲炮灰。這些人就是消耗品,在起家之初,闖營的確是窮苦人爲了求活地造反組織,大家彼此都是兄弟,生死與共。

但出生入死這些年,不斷地有人死去,不斷的有新血加入進來,如今地李、羅聯軍是一個軍事集團,他的確是聚攏流民,率領大家求活的組織,但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這個軍事集團的根本目的服務。

田見秀和郝搖旗當日在魚腹山區可是殺妻型李自成表忠心的人物,這等冷血涼薄,自然不會有什麼憐憫之心。

八月二十二這天,上午闖營的大軍到達了李家坡的對面,膠州營的諸將和李孟一起在坡頂看着對面的佈置。

闖軍不大舉衝鋒絕不開火,這是給下面火器兵的死命令,看着河對岸的幾匹馬停駐,也看見那些大笑挑釁渡河的闖軍士卒,但除卻幾名擺出去裝裝樣子的騎兵之外,膠州營一直是隱忍沒有反應。

“這麼等着,實在是窩火,大帥,咱們又不是打不過這些流賊,何必這麼忍着,不如來一個打一個……”

陳六這樣猛衝猛打的軍將,根本受不了這樣的龜縮,他也知道這樣做的用意,可還是覺得憋氣,李孟拿着千里鏡望着對面的景象,到一定的距離也看不太清楚,只知道對方的紮營地點距離河岸很遠。他邊看邊出聲回答:

“這次流賊來的如此小心,步步爲營,要是這前鋒你就把他打疼了,以李闖和曹操的脾氣,馬上就要縮回去,咱們在河南也就是歸德府和黃河沿線能動,要是他跑到別處去,怎麼給他教訓。”

李孟呼了一口氣,笑着對陳六說道:

“陳六你吆喝着來一個打一個,你那馬隊的把總,差點被流賊的騎兵給吃掉,對面這麼多人,小心的應該是咱們啊”

五百騎兵對五百騎兵,僕從的土豪武裝潰散死傷。就連膠州營的正規騎兵也死了幾十人,這種戰果幾乎是膠州營軍隊成立以來地首次,這樣的情緒通過種種渠道反應到李孟這邊來,今天直接拿出來說。

陳六臉猛然漲的通紅。身邊的張江臉色也是不好看,淮揚軍和兗州軍地馬隊,在所謂的戰場遮蔽和互相截殺的戰鬥中,吃虧的可是不少,但真正能稱得上是失敗的,並且規模值得一提的,就是這河邊的互鬥。

“大帥,末將治軍不利,戰後請大帥按軍規責罰……”

“和你們治軍無關。那天我叫來幾個人問了問,河邊這幾百名闖軍騎兵打的很沉着,怕是所謂的陝西老卒吧,最難纏地就是這些人。”

“大帥,那把總楊戰犯了大錯,這仗結束後,就行軍法。”李孟呵呵笑了幾聲。促狹的盯着陳六,開口笑着調侃道:

“想給他求情是不是,敗戰雖然丟人,好歹沒有把流賊嚇跑,不過。給騎兵拿着火銃,把這些人都給搞傻了,騎兵是個拿着刀劍衝的,拿着火銃下馬去打算幹什麼……楊戰也是老卒……這次讓他領着他的騎兵,在前面衝吧”

打頭陣死亡率很高,但立功贖罪的機會也很高,李孟的這個結論,的確算是留了情面,陳六大喜,連忙地躬身致謝。

就在這時候。渦水南岸突然爆發出巨大的鼓譟,就連李孟他們所在的山坡這邊也能聽的清楚,在山坡上的諸將停止了交談,都是把注意力轉移了過去,李孟拿着千里鏡看了幾眼,笑着說道:

“看來今天就要把這前鋒打疼了,諸位,去各處安排督戰吧”

衆人齊聲地領命。各自跑到預定的位置。山前的火器陣地是張江督導,而陳六和湯二則是在工事後面的軍營之中。

無數的流民衝到了渦水岸邊。這些流民都是拿着個盛土的容器,很多人都是拿着衣服包裹着土,赤着上身,每個人臉上都是有很狂熱的神色,雙眼發光一樣盯着對面的官兵工事。

在闖營之中,這些流民最起碼從快要餓死的境地,變成了有一口飯吃,在這地獄般的世道之中,能有口飯吃,已經是莫大地幸福。

這些甚至連鞋都沒有的窮漢,並不是不知道自己是炮灰,但爲了這口飯,這炮灰當也就當了,如果能在炮灰的生涯中活下來,或許就會有個很不錯的提高,或許自己能吃飽飯了,如果再上一級,或許還能讓全家吃飽。

平時就算是想要有這種做炮灰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每個人都是很興奮,死就死了,這樣的世道,死未必不是一種幸福和解脫。

南岸聲勢喧天,北岸一列列木柵之間人影晃動,原本佈置的兵餓僅是警戒,此時真地有警,大批地在營地等待的士兵迅速跑進充實,做好戰前地準備。

“碰”的一聲號炮,早就是在河邊等待的流民們紛紛的把懷中的土包丟進了水中,一時間水花四濺,丟完土的流民轉身向後跑,而後續的人則是跟上,如此周而復始,土包不斷的被丟進水中。

闖軍竟然是想要填河百步寬的河流,他們居然想要填上,對面木柵之後的膠州營官兵有的人都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火銃兵們在笑,連士官們也有忍不住笑出來的,這也太異想天開了。

不過接下來誰也笑不出來了,近萬人的輪轉填河,有人專門挖土,有人拿了土則是迅速的上前倒在河中,這畢竟是幾千上萬人的工作量,能看見渦水因爲乾旱和上游犬,河水本身不深,最深處也不過漫過膝蓋而以,而且水流也不急促。

這麼大的土方量填充到河中,能看到一條近百步寬的土地迅速的朝着北岸了過來……

“裝填彈藥,檢查火繩”

幾乎每列木柵的士官都是在聲嘶力竭的大喊,儘管按照這個速度,還要有小半個時辰,才能近過來,但這種瘋狂之極的景象,實在是給人心中巨大的壓力,讓人心驚膽戰。

張江大步的走在木柵之間,他沒說一句話,跟在身邊的親兵都會把他的話重複着大聲喊出來:

“都穩住,流賊進入五十步之內再打,不要慌,你們在工事後面,你們的身邊有你們的戰友,他們只是一些傻子和瘋子,就按照你們平時射擊練習的時候打”

闖軍那邊的流民依舊是在瘋狂的朝着前面填土,不過開始有揹着弓箭、火器的士兵夾雜其中。

那些填土的流民動作不停,很少有人注意到前面在岸上的木柵後面有人不間斷的把弓箭射過來。

可這箭支卻不是奔着填土這些人的,只是高吊着落入河中,而且就那麼一張弓間隔段時間的發射。

這箭支似乎總是落在差不多的範圍之內,既然對人沒有殺傷,闖營那些流民們也不理會,依舊是蜂擁向前。

這種力量的弓箭就算是捱到最多也就是個擦傷,誰也不怕,河水漸漸的被阻斷,前面的水流越來越急,填河的速度也漸漸的有些慢。

可那支箭還是不緊不慢的吊射,對面的官兵在工事中反倒是安靜了下來。

填河流民鼓譟嘈雜,聲聞十里,官兵在木柵之後,安靜異常,一動一靜,雙方之間只有那吊射的弓箭朝着河裡射,很是詭異。

終於,填河的土地到了那弓箭的落點所在,弓箭這時候卻突然停止了,安靜半天的對面突然傳來幾聲大喝。

在木柵後面的火銃爆豆一般的打響,一時間所有嘈雜和喧鬧,全被這火銃的爆響掩蓋住。

那支弓箭吊射的地方距離木柵五十步左右,正好是射程之內……

這一章和接下來的求票公告都是現在寫完的,看看錶,四月三十日的十一點零八,心情有些激動,應該第六沒問題了吧,這個月的月票是老白第一次達到的高度,無論名次,老白足可以欣然了。

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181章 懾服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165章 侄少爺第214章 賓客如雲第96章 拼吧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48章 前任師爺第384章 對峙 火銃屠騎 開戰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12章 趁着天黑第11章 進膠州城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102章 酸第127章 剿匪第322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第95章 假戲真做第241章 堅持第91章 腦熱大言第146章 開新田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210章 家有急事第287章 天下之事 前倨後恭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417章 崩第23章 我的責任第220章 屯田第531章 暗流涌動的襄陽城第149章 一刀兩斷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425章 看似正常的軌跡第31章 馬百戶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166章 孟浪第480章 似曾相識的決戰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242章 上路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394章 施威於人 趕上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263章 逼殺第103章 家宅平安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434章 大火併 又得子第148章 暴病身亡第159章 眉樓第489章 言善 填壕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143章 剋扣規矩第531章 暗流涌動的襄陽城第496章 大勝 汝陽陷落第15章 只是懷疑第21章 遭遇 殺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440章 山西 汾州 平遙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267章 又反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389章 大亂第185章 平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390章 絞殺 英雄第112章 豫西第203章 敵衆我寡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429章 柳家 求殺人第60章 瓷罐第385章 雷霆擊陣 針鋒相對第212章 通過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367章 南征動員 內有隱憂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241章 堅持第84章 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