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

楊戰終於感覺到不對,剛纔還是吆喝喊殺的戰場猛然變得安靜,就連身後的肉搏都已經停止,他甚至能聽見那些部下喘着粗氣的聲音,這把總離開馬鐙,撐着自己站了起來。

四下看了一圈,卻發現不管是官兵還是闖軍都在看着東面,甚至是停下了廝殺,都在呆呆的看着一個方向。

視線的盡頭,地平線處煙塵滾動,漸漸的耳邊傳來聽見悶雷一樣的聲響,即便是在馬上的他也能感覺到地面上的輕微顫動。

在那煙塵之中,隱隱的也能看見有什麼東西從地平線上冒了出來,慢慢的,原來是旌旗飛揚出現在了眼前。

“是咱們山東的大軍,是咱們山東的大軍……”

楊戰瘋狂的晃着腦袋,對着周圍已經呆住了的部下嘶聲的喊了出來,聲音之中已經是帶着些哭腔,在那個方向過來的,只可能是膠州營的兵馬了。

這次反應迅速的還是闖營的兵馬,在槍騎兵後面一人抽出個號角,嗚嗚的吹了幾聲,原本已經把膠州營馬隊兜起來的闖軍馬隊,呼啦一下子收了回來,那些槍騎兵雖然是有散動,可還是逼住前面。

等所有人都是退到後面,這纔是一起迴轉,直接是渡河而去,驚魂未定的膠州營馬隊已經沒有力氣繼續追擊,等到對方的騎兵遠去,這纔是鬆了一口,那些和槍騎兵對峙的火銃兵才發現,自己手中的火繩已經是熄滅。

每個人都是渾身的冷汗,兩百名膠州營的馬隊,此時已經是折損了將近四十人,楊戰驚魂未定,但也有些欲哭無淚的感覺。這幾天順風順水的追殺。誰想到今日間卻遇到了這個陷阱。

原本以爲靠着火器可以逼退對方,但沒想到對方居然用這樣地手段圍殺,大意了。也是自大了,這些年膠州營沒有遇到過什麼強勁地對手,就算在淮北被人設伏,也是輕鬆拿下。陡然遇到這種挫折,楊戰雖然身體非常亢奮的迎擊敵人,而當敵人以走,他卻兩腿一軟。一下子癱倒在了馬上。

他們出來兩天,卻不知道大軍是今日開拔。回到營中他們才知道,這兩日間出來的探馬,竟然已經摺損了將近六百多人。

闖軍在吃虧之後,索性是用小股地馬隊作爲誘餌,示弱吸引人數比他們稍多的官兵截殺隊伍,然後有優勢的闖軍馬隊在那裡等待,到時候趁着對方馬匹奔波,馬力不足,自己這邊以逸待勞。從容搏殺。

如果不是有火器,膠州營馬隊的損失還要更大。闖營地騎兵也不全是精兵強將,也有看着官兵人少,一幫人吶喊着就蜂擁而上,結果被下馬的火銃兵迎頭痛擊,反倒是自己吃了大虧。

李孟和麾下的兵馬是在昨天和這大營匯合,本來在陳六預先得到的消息中,李孟是率領一千親兵和四千騎兵過來支援。一共五千騎兵。這也是不小地力量,可實際上。李孟帶來了一萬兩千人。

在濟南府只留下了四千兵駐守,李孟徵用了濟南府和兗州府大量的騾馬和車輛,孔三德的文如商行也是出了大力氣來幫忙籌辦。

算上陸陸續續過來投奔的土豪武裝,已經被動員起來作爲苦力和輔兵的原有官兵,這裡勉強也能稱得上是五萬人馬了。

和闖軍這實數五十幾萬,對外號稱百萬的大軍來說,這實在是不算什麼,李孟到達大營之後,立刻有人給他帶來了對附近地形的地圖和專人過來描述,那些繪製地圖的工兵,所描畫出來的東西還是非常粗略的,很多細節並不能表達出來。

所以畫圖地工兵在畫圖的時候,身邊往往還跟着幾名助手,這些助手就是用來描述所畫地圖那邊的一些細節,他們還有自己的文字記錄。

儘管談不上什麼精確,但的確比從簡單的地圖來分析地形地貌要有效率一些,可以知道很多細節和特徵。

最起碼,在到達軍營的第一天晚上李孟就知道,在渦水的北岸有一個剛荒廢不到兩個月地砦寨,渦水北岸地地勢是由南向北緩緩的高起,差不多幾百步地長度,但也不算是太高,人馬走在上面不會感覺到疲憊,可能體質虛弱的人,走到坡頂會稍微感覺到吃力,這就是這個樣子了。

但這個地形誰先佔據,誰就有佔據了先機和地利,李孟到達軍營後,短短的休整了一晚,就立刻命令全軍拔營去往渦水北岸佈陣。

這把總楊戰的運氣真是好,若是大軍晚來一段時間,整個的隊列恐怕就要被沖垮打散,那些在馬上的士卒還能跑掉,下馬拿着火銃的士兵可就未必能逃掉幾個,全要死在對方騎兵的衝殺之下。

而且說實話,那五百名闖軍騎兵仍然有機會殺死大部分官兵馬隊,但看見徒然出現的官兵主力,這些闖營的騎兵必須抓緊回去把這個消息報告給大營,這等的戰報,可是一時一刻也耽誤不得。

可這已經是晚了,既然山東兵馬的主力就在這裡,那等於確定了戰場就在此處,闖軍的大部隊已經失去了選擇戰場的權力。

因爲這次的背棄約定,來豫東攻擊,豫東的糧草和積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自成要和這支逼自己簽訂城下之盟的軍隊打一仗,確定今後進退的範圍,他現在已經打算的很好,雙方的軍隊規模相差的太大,先不說自己勝利的把握很大,就算是失利,對方也沒有打垮自己的能力。

在來到這渦水北岸之後,膠州營再也沒有重新派出探馬,除卻在大營周圍三十里的範圍內佈置下警戒的騎兵之外,這些日子一直在外奔波的騎兵都是在軍營之中休整,大軍則是在那緩坡後面紮營。

馬罡、趙能、陳六幾人都是輪換作戰,王海和湯二卻整天的跟隨李孟東征西討,這些人就是膠州營武將的核心。像是後起的張江、魏力、江顯綽等人就要差一點了。

軍帳議事。也就是這些人能夠進入。特別是機密地要事,帳中坐下地人也就是兩位,一個帥案之後的李孟。還有一個坐在下首的陳六,張江站在陳六地對面,而王海和湯二按照老規矩還是站在李孟的身後。

“前次在趙皮寨渡口把郝搖旗逼退了幾十裡,然後李自成派人找本將訂約。說是隻要本將鎮守山東,他的軍隊永遠不踏足開封,歸德兩府,天下人都說這李闖無信。還真是不假,這才幾個月的工夫,就朝着進開封,朝着這歸德府來了。”

一方總兵和闖王這等反賊定約,大逆不道、誅滅九族地罪名,這都是實打實的,可李孟卻這樣滿不在乎的說了出來。

王海和湯二以及當日的馬罡、趙能都是參與了這次地定約,早就是知道此事,李孟說起來,他們兩個神色沒有什麼變化。只是默然聽着。

陳六卻有些驚訝,開口說道:

“我說那闖賊前段時間怎麼縮手縮腳,不敢東進北去,原來是和大帥這邊定了約,這闖賊眼下和羅汝才合兵一處,自覺地天下無敵了,那還會把咱們山東兵馬看在眼中。”

說到這裡,陳六擡頭看着李孟還有身後的那兩位。帶着些惡作劇的神色。嘿嘿笑着說道:

“這次正好打他個狠得,讓這些陝西河南的蟊賊知道咱們山東兵馬的厲害。”

王海和湯二也跟着笑起來。這兩年來一系列的出外征戰,讓膠州營的將領們對自己都是極爲的有自信,雖然山東兵馬一向是低調,可內部都已經認爲自家的兵馬是天下第一,不過這李孟話雖然說的隨便,眼睛卻有意無意地瞟了站在邊上的張江一眼。

張江一直是背手肅立在一旁,沒有什麼表情,可他的手心、後背卻都是微微的見汗,李孟說的那些他很吃驚,但更讓他心慌的是李孟那無意的一瞥。

作爲軍將,跟着大帥在地方上搶地盤,和其他的官兵火併,這都是小事,大明天下地官兵,沒這麼幹過或者沒被人這麼幹過地可是很少,而且那些兵丁連個軍餉都不發。

山東兵馬可都是足餉,即便是那些莊丁出身的兵,一家老小也都是勉強混個溫飽,這些莊丁在軍隊之中也能吃飽飯,就衝足餉飽飯,還有充滿榮譽感地制度,去火併友軍,去搶地盤,大家都是毫不猶豫的去做。

張江是世代的軍戶出身,還是在衛所中有一定地位的軍戶出身,對大明朝廷還是念着些好的。

李孟在他面前這麼肆無忌憚的說大逆之事,張江心中還真是難以接受,但他也知道之所以當着他面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把他當做自己人,另一種是用來試探他對這個團體到底到忠心到什麼樣的程度。

那一瞥很說明問題,陳六說完之後,軍帳之中有些安靜,不知道爲何,張江卻覺得軍帳中的這幾個人都是在盯着他看。

對朝廷忠心耿耿,盧象升、楊國柱這樣讓人心涼的例子在前,想要矇混過日子,左良玉和賀人龍的手下好像是乞丐一般,在膠州營呆的時間長了,覺得要是如那等軍將一般,真是體面喪盡。

投靠闖軍,投靠流賊,做官兵這麼久,已經是都司的位置,按照膠州營的升遷規矩,做遊擊,做參將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了,要知道張家最大的也不過是個千總,還是當年在山東平彌勒作亂賺來的軍功。

“跟着你家大帥,咱們張家的榮華富貴幾代人都能無憂,你叔叔我總覺得這事情太稀罕,肯定是你爺爺做了什麼大善事,要不就是祖宗的陰德落在你身上了。”

在這樣有些微妙的時刻,張江莫名想起來他叔叔和他說過的這番話,利害權衡,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張江很快就是打定了主意。

上前一步,抱拳說道:

“大帥,眼下的闖賊把陝西總督傅宗龍收攏的陝西邊兵全部的接手過去,又有羅汝才的兵馬和他合流,他的實力和幾個月前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這話都是隨大流的話,不過李孟卻有些寬心,笑着說道:

“張江,你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張江又是彎彎腰,環顧一週,朗聲的說道:

“闖賊實力如此,心氣和以往定然是不同,我軍雖強,但若是僅僅逼退或者小勝,闖賊必然以爲我軍不過如此,只要仗着人多和我軍消耗起來,也是個麻煩,我山東兵馬所圖,應不是這泥潭一般的河南。”

張江頓了頓,看見李孟臉上的神色,心中大定,在那裡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一戰,我山東兵馬不應留什麼分寸,而應該全力的出擊,徹底的打疼闖賊,以他們現在的規模,咱們這次所來的兵將打敗他容易,滅他卻難,斷闖賊一臂,讓他不敢在觸犯我軍威嚴,卻依然橫行中原,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兩全其美,這美的肯定不是大明江山和朝廷,張江這麼光明正大的說了出來,固然是好的建議,可也有表明心跡的意思。

軍帳中又是稍微的安靜,不過在這個安靜中,兗州都司張江卻沒有方纔的緊張,而是頗爲的坦然,李孟和陳六對視一眼,站起來哈哈大笑,很是愉快,大聲笑着說道:

“果然是我老營出身的軍將,用起來貼心,想事情卻也明白,說的不錯,諸位,傳令下去,與闖賊一戰,人人當奮勇向前,不可退後!”

這句話說完,坐在椅子上的陳六也是站起,和屋中的諸將一起抱拳躬身,齊聲說道:

“遵大帥軍令,勇猛向前,決不後退!”

第117章 跳河第173章 甲冑 馬具 傭兵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臨清亂第53章 本是同根生第384章 對峙 火銃屠騎 開戰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229章 屯田和垂簾第343章 國有慶父 南顧北盼第94章 莫名第377章 借勢 辣手肅貪 低頭第202章 初冬下曹州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439章 問船 公府所見 南邊第76章 騎術訓練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260章 重回德州 大勝大功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236章 探第482章 二劉 高傑 天陰第40章 貨棧掌櫃第150章 入寇第236章 探第98章 真相第179章 劉澤清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422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158章 鈔庫街第396章 夜 雙營 殺的前奏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76章 騎術訓練第36章 年貨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223章 願者上鉤第166章 孟浪第150章 入寇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431章 六百里加急 倭銅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220章 屯田第96章 拼吧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242章 上路第308章 驅而不殲 反常爲怪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369章 風雨來前的平靜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498章 此戰將定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267章 又反第162章 很俗套第95章 假戲真做第471章 山陝當先 闖王逃奔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294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第236章 探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39章 河畔第393章 一往無前 鐵血洪流第164章 僵持第508章 理所當然的大勝第63章 炒作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236章 探第427章 海外橫財 憑水飛躍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200章 出不去門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442章 得益者 去永平第66章 惻隱第498章 此戰將定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334章 父子 開礦 厘金 移罪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49章 患得患失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311章 忤逆之心 結黨營私第66章 惻隱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466章 雷大雨小 遼地南北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38章 城門所見第222章 理由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419章 齊王第445章 戰小疑多 步步麻煩第77章 有客第190章 另一個女人第271章 放與收第280章 子侄應孝 無雲亦龍第240章 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