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名副其實第一人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放心了。李佑剛冒頭就讓李誠給按回去,真是萬幸!

造反這種事情是個皇帝都看成最大的威脅,要知道破壞總是比建設要來的簡單。

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農耕時代,造反往往意味着糜爛一片。齊州造反了,意味着當地的生產就停止了,這是不用質疑的。隨之衍生的嚴重問題很多,比如難民。都是從隋末過來的老臣子,太清楚一旦流民遍地是個什麼嚴重後果。

死幾個人是小事,整個齊州不事生產了,由此引發的各種善後問題纔是大事。

所以說,只要是造反,能夠最快的速度平息,那就是最佳的處置方案。只要是個有腦子的皇帝,都知道造反該用最快的速度平息。時間拖的越長,對朝廷越不利。

現在可以說李誠的戰果可謂不大,但是卻起到了最大的成果。

羣臣也都鬆一口氣,接下來自然是就齊州的善後問題進行商談。

李佑這個齊王肯定是押解回京處置的,齊州由此少一個王也是肯定的。處置地方可以交給李績這個欽差,補充的官員需要確定一下。君臣意見統一,上下齊心很快就決定了下來。

新的旨意下來了,快馬送給李績,讓他儘快去齊州處置善後。

李績是個老人精,能從隋末的亂世裡最亂的河南地活下來,還能活的很滋潤,這種人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在明哲保身這一點上,李績可以說是瓦崗寨那幫人裡頭做的最好的。李績的個人政治生涯也很成功,總之這人就是牛。

拿到聖旨的李績帶着幾十個部曲,快馬加鞭趕往齊州。旗號什麼都不大,有多快就多塊。完全是一副忠心王事的姿態,到了齊州城外有人迎接。李績也不拿欽差的架子,遠遠的下馬。

一看迎接的人裡頭李誠站在邊上,李績心裡豎起個大拇指,這小子看着跋扈,實則不然。正所謂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該狠的時候不手軟,事情做完了不炫耀。

齊州官員都是所謂的罪臣,見了李績也都是戰戰兢兢的。一番寒暄之後,李績開口道:“齊王謀逆,齊州上下應者寥寥,陛下深感欣慰。”這一開口,官員們都放心了,這是定調子。朝廷不會嚴懲地方官員了,最多就是職務上下的調整。

進了齊州城,李績也不着急休息,直接去見了李佑。看見人沒事,也不多話,直接拿出聖旨宣讀。李誠和權萬紀一起押送李佑和相關人員進京。至於李佑那邊,多一句話都不問。

審問什麼的,不存在的。李佑造反事情定性之後,隨之而來事情性質就變成了天子家事。別看史書裡叫囂天子無家事,那都是扯淡。每次有文人這麼喊話的時候,一定是皇帝弱勢。

聰明的大臣遇見天子家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裝聾作啞。李佑再怎麼喪心病狂,那都是皇帝的家事。李績甚至都不願意多看一眼,其他的可想而知。

其實李誠也是這個心態,不然長安呆着多舒服啊,跑登州受罪?實在是李承乾和李泰在長安城裡斗的不亦樂乎,李誠的位子又無法超然,只好躲的遠遠的。

晚上夜宴的時候,李績的態度又不一樣了。沒有了白天那種公事公辦的職業客氣,顯得熱絡了許多。端着酒杯主動找李誠說話:“自成,以後多多親近一二。”

這話說的,也不怕別人聽到,嗓門還挺大。要知道李績就不是個大嗓門。

李誠心裡尋思:我跟瓦崗寨這幫職業流氓也沒太多的交情啊?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李誠就不會主動巴結這些老傢伙。原因何在?開始是夠不着,後來是不想被李世民誤會他結黨。再者李誠跟這幫老傢伙之間,註定了只能是利益關係。朝廷裡瓦崗寨一幫老傢伙,相互之間都保持距離,李誠往跟前湊什麼勁?

任何朝代,皇帝都是很討厭大臣結黨的。黨爭之玩意,犯忌諱。尤其是唐朝以後,唐朝的“牛李黨爭”就是後來皇帝的一面鏡子。當然李誠也不是一定要做孤臣,孤臣都是無路可走的選擇。當然有沒有資格做孤臣又是一回事。

李誠與這幫朝廷大佬的關係,一直保持的很有距離感。最親近的就是李靖了,這老先生還是個“退休幹部”。基本不參與政事,跟他親近在皇帝那邊看着一點隱患都沒有。

還有一點,在這些老傢伙的眼睛裡,李誠一開始不免有“倖進”之嫌。要不是後來李誠一次比一次出彩的表現,能不能在長安活下去都是個問題。拉幫結派改朝換代的想法,李誠是半點都沒有的,可以的話最好是做個混吃等死的鹹魚。

之所以賣力的撲騰其實挺無奈的,這世道你要生存的好一點,就得使勁的折騰。你就比而說唐朝這種封建集權時代了,就算是現代社會,權利肢解後瓜分利益的事情還好了?

“李相客氣!”李誠沒有撲上去親熱的意思,而是很矜持的客氣一句。無事獻殷勤,還能有個好?肯定是看上了你什麼東西,這是一定的。李誠自問不是美女,李績也不是Gay,剩下的結論不就是“利益”麼?

不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李誠都不願意跟李績有太深的瓜葛。保持一個度很有必要,越是朝廷重臣,就越要跟他保持距離。理由很簡單,李誠是所謂的“天子近臣”。別看他呆在登州不動就是好幾年,實際上他隨時可以回京。隨時在李世民的關注中。

李績笑了笑,沒有再進一步勾搭。這小狐狸,一句話一個臉色,什麼都說明白了。兩人之間還是保持一點距離的好,靠太近對大家都不好。李績也沒生氣的意思,甚至很佩服李誠的反應。這可是個年輕人啊,不是多年廝混的老妖。

第二天李誠就和權萬紀一道出發了,一刻都不願意多留。送走李誠的李績,看着遠去的隊伍,不禁暗自讚歎:大唐青年一代第一人,名副其實。

第二百九十九章 用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作姿態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二孃上課第四百六十二章 日常第二百六十四章 驚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皇帝身邊不好呆第四百八十六章 這買賣做得第三百二十七章 死士第九十七章這錢掙的燙手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四百三十八章 速戰速決第十一章 飽暖思淫慾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可因噎廢食第四百三十二章 玉門關第七十章 班底的發展對象第六十五章 神射,震懾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搶救價值的關係第三百三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豆風潮(下)第四百三十章 何謂精兵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女王的用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門第四十四章 不聽話,打屁股第四百三十六章 秀一把第四百六十八章 百濟使者第二百三十章 王炸第四十七章 一言不合賞宅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黑風高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臉面第九十三章 仙人跳第三百一十四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零五章 送禮的新方式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海上風浪大第三百七十三章 歲月靜好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必興師動衆呢?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四十三章 跟本王混吧第三十章 打擊報復第五百五十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用栽贓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昏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常第五百九十四章 亂作一團的朝會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第三百零五章 不害臊第四百零三章 衆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羅場第十五章 遇敵第三百五十三章 求見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與不留第五百五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二百四十八章 原因何在?第二百六十九章 保護對象李誠第七十一章 狗賊看打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四十六章 拒人於千里之外第三百二十章 沆瀣一氣第八十五章 誰在害臣第三百零七章 何所求第一百三十章 大豆風潮(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天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所見略同第二百五十四章 商隊第三百五十九章 很好笑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一章 體會什麼叫絕望第二百九十一章 先後第三十三章 簡在帝心第九十四章 接納、豪氣第十三章 春聯第八十四章 卑鄙小人李自成第二百九十六章 規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遊俠賽朱亥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搶救價值的關係第六百零二章 作法自斃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波第二百零六章 天才的世界,你不懂!第五百一十七章 宏觀調控第三百一十三章 似乎有了答案第一百一十章 拜年、不做官第八章 火炕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與不留第三百一十三章 似乎有了答案第五百七十章 猜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天空飄來一口鍋第九十五章 着急麼?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確的決斷第五百六十九章 決死衝鋒第二百六十九章 保護對象李誠第三百五十九章 很好笑麼?第二百六十三章 成敗關鍵日第四百七十三章 有你什麼事,滾第四百八十三章 顧全臉面第一百六十章 彈棉花第二百五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百零二章 狙殺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