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僰人懸棺
發展到後來,隨着古人藝術水平的提高,他們開始用象徵物來表現****場面,比如,在貴州、廣西一些地區現存的巖畫中,就發現有兩隻魚尾連在一起的圖案,內蒙古桌子山岩畫中,一個蛙形女性和男性生殖器連在一起,重慶綦江的男根雕刻中,男根上多了一橫或男根上有蓮花等等,這些都是古人對男女****場面的描繪。同樣,我們在懸棺巖畫中也不難找到這樣的圖畫,比如,大圓里加上小圓的,圓圈裡加上一橫的,圓圈裡加上“s”形,這些圖符,其實就是僰人描摹的男女****場面,只是這樣的描摹尚處於初級階段
關於懸棺巖畫和巖棺的分佈,在“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珙縣境內,系根據《珙縣誌》“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爲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爲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爲郡時屬僰道縣。
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於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里的曹營鄉蘇麻灣,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佈着懸棺48具。懸棺離地面多數爲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實物材料。已成爲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着無數的旅遊者。 這個景區充滿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僰人懸棺是在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爲特徵。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爲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託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棺木頭大尾小,多爲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爲明代。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水下契棺 就愛看書網(92ks.com)”查找本書最新更新!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本書手機閱讀地址:發表書評: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第861章 僰人懸棺)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