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獅子大開口(求訂閱!)

金軍已經過黃河正向京師逼近的消息不脛而走,汴梁城裡一片慌亂景象,許多權貴人家開始張羅着離開東京避難,普通百姓則人心惶惶,憂心忡忡,不知所措。

趙桓在下令處罰了擅自離京出逃的朱勔、王黼和李彥之後,又頒佈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吳敏知樞密院事,任命唐恪爲吏部尚書,任命李梲爲同知樞密院事,任命李綱爲兵部侍郎,任命何慄爲御史中丞,等等。

同日,朝廷安排有關人員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四處散發小榜,招募敢勇死士,組成先鋒敢死隊。

百姓紛紛響應,積極報名參加。

還有一些來自淪陷區的公職人員以及潰散的軍兵,也紛紛前來應募,以期雪恥報仇。

甚至,許多富豪之家也散榜說,他們要自備錢米,招募敢戰之士助國抗敵,守衛京師。

總之,民間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強的。

不過沒用,因爲朝中的大臣,大多都不想打這仗,就連趙桓的幾個宰執都是極力避戰。

白時中、張邦昌認爲,金軍來勢洶洶,而且目標很明確,就是朝着汴梁城而來,而京師內的守城力量不足,勤王之師又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所以,他們力勸趙桓出城避戰,南幸襄陽或者西幸洛陽。

趙桓本人對於是守城還是出城,顧慮重重,患得患失——他覺得,出城去襄陽或者洛陽吧,那邊又沒有可靠的人做依託,又怕路途上生變,而且還要揹負棄宗族和京城百姓的罵名,而留在汴梁城裡,身旁可用之臣很多,皇威也可以得到維護,可是,他又怕汴梁城失守,社稷淪喪於自己手中。

就在趙桓這種患得患失之下,金軍來到了東京,趙桓也再沒有了逃跑的可能。

趙桓只能任命一直主戰的李綱爲尚書右丞,並任命李綱爲親征行營使,全權主持抗金軍事指揮,曹曚副之,讓他們將指揮機關設置於大晟府內,由他們自行闢置官屬,賜銀錢各百萬,賜朝議、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將校官誥宣貼三千道,允許便宜從事。

李綱領命,隨即招募武勇之人抗金,並暫不追究樑方平、何灌的不戰而丟黃河天險之責讓他們帶領衙內軍進城協防,然後下令全城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牀,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最終,李綱得兵四萬,然後將他們分爲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並建立了統制、統領、將領、隊將等組織體系,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李綱安排前軍駐紮在通津門外,以保護城內糧倉。

此時,汴梁城的倉庫裡有豆粟四十餘萬石,後來勤王之師集結於東京城外,多虧有這批糧食做軍糧。

後軍駐紮在朝陽門外,控制樊家岡一帶較淺的濠河,使敵人騎兵不敢接近城牆。

而左、右、中軍都駐紮在城中,作爲戰略預備隊,以備緩急之用。

汴梁城由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組成。

城防工事主要分佈在外城,而且修築得很堅固。

外城共有城門十四座,其中水門七座。

每座城門口都設置有圓形或方形的甕城,以加強城門入口的防護。

甕城上設有戰棚,供守城士兵防禦和休息之用。

外城城牆每隔六七十步設有一座馬面,馬面突出於城牆之外,可以交叉射擊,保護城牆不受敵軍破壞。

大約每隔二百米設有一座庫房,內藏各種武器和軍需品。

爲加強城防,還在外城周圍還開挖了一條護城河,河兩岸栽有榆樹柳樹——這也能給攻城敵軍構成不小的障礙。

可以說,汴梁城之堅,天下少有,憑城中的四萬軍、百萬多民,足夠的糧食和物資,宋軍只要一心堅守,金軍絕不可能攻下汴梁城。

金軍渡過氾水之後,擊鼓而壯行,浩浩蕩蕩,氣勢震天,大隊騎兵勁旅朝着汴梁城奔襲而來。

趙桓得知此消息之後,爲應對非常之變,對領導機構作了調整——首先撤銷李綱親征行營使一職,改任李綱爲御營京城四壁守禦使,接着免去白時中太宰職務,任命李邦彥爲太宰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爲少宰兼中書侍郎,趙野爲門下侍郎,王孝迪爲中書侍郎,蔡懋爲尚書左丞、同知樞密院事,吳敏繼續擔任樞密院使,耿南仲由籤書樞密院事升遷爲尚書左丞。

同時,趙桓向全國諸路各派出一名身邊內侍,讓他們代表朝廷督促諸路帥臣趕緊率勤王之兵入京增援。

正月初七,完顏宗望率金軍騎兵到達汴梁城外。

不過——

金軍並沒有立刻展開攻城,而是直奔京城西北郊而去,然後搶佔了牟駝岡,並在那裡安營紮寨。

這牟駝岡乃北宋天駟監(即養馬的一個地方)。

此時,牟駝岡養有兩萬餘匹戰馬,庫房裡的糧草飼料更是堆積如山。

而且,牟駝岡地勢險峻,三面環水,如同沙洲,背靠霧澤陂可作屏障,佔據此地,易守而難攻。

搶佔牟駝岡,很顯然是郭藥師建議並帶路的。

幾年前,郭藥師來東京覲見趙佶時,趙佶曾安排人陪郭藥師在此打過幾場馬球,所以郭藥師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

金軍佔據此地可謂一舉兩得,一得地利,二得軍需,爲即將進行的攻城戰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很快,金軍便向汴梁城發起了進攻。

李綱親臨現場指揮作戰,於西水門大敗金軍,斬獲了一百多名金兵。

完顏宗望感覺宋軍並不是一點戰力都沒有,於是派遣吳孝民等金使來見趙桓。

完顏宗望此舉,一方面是試探一下宋人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偵查一下汴梁城內的軍事實力。

吳孝民見到趙桓後,說:“皇子郎君路上截得赦書,方知皇帝即位,而上皇已禪位,今來之意欲議和,皇子郎君要一大臣過去。”

聽說金人想要議和,趙桓大喜,隨即看向李邦彥與張邦昌等宰執大臣問:“誰可去金營議和?”

宰執們全都默然不語,無一人肯站出來。

李綱見狀,挺身而出,道:“臣請求前去。”

趙桓不同意,道:“卿方治兵,不可。”

趙桓見除了李綱外,沒人肯主動請命,於是便命同知樞密院事李梲奉使,鄭望之、高世則副之。

退朝後,李綱留下沒走,他問趙桓爲什麼不派自己去金營議和?

趙桓回答說:“卿性格太剛強,不可以往。”

李綱分析說:“今敵勢方銳,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須有策,得策則中國之勢遂安,不然則禍患末已,宗社安危,在此一舉!臣擔心李梲柔懦,恐誤國事也。”

李綱進一步分析道:“金人生性貪得無厭,又有燕人爲之謀劃,而燕人素來狡獪,他們必張大聲勢,提出過分之要求,以窺測咱們中國之反應。如朝廷不爲之動,措施處置合宜,他們當戢斂而退;如朝廷震懼,所求一切皆答應,他們則知中國無人,必更加覬覦,如此則憂患未已也……”

對於李綱所分析的,趙桓滿口答應,不過轉頭就又對李梲說:“愛卿此去要盡力促成議和矣。”

李梲果然懦弱,到金營之後,不敢發一言,金人嘲笑他說:“此乃一婦人女子耳。”

還好有副使鄭望之據理力爭。

然而——

不管鄭望之怎麼爭,完顏宗望還是依郭藥師之計,跟宋國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一百萬疋,割太原、河間、中山三鎮,還要以親王、宰相爲質,纔可退師。

在這個過程當中,金軍又攻了一次汴梁城,想要以武力震懾宋國。

可李綱與下屬官員數人,冒着箭雨登城督戰,激勵將士。

很多士兵受傷,李綱皆厚賞之。

趙桓也見形勢危急派出一些內侍前來慰問。

內侍們手持御筆,向官兵們宣讀趙桓的褒諭,並帶來皇宮內庫中的美酒、銀碗、採絹等珍貴物品,一一頒發給將士們。

將士們皆激情高漲,歡呼雷動。

雙方自卯時至申時一直激戰。

宋軍的將士們一直堅守城牆,殺敵數千。

金兵見守城有備,宋人戰鬥意志很強,汴梁城又高且堅,難以攻破,迫不得已退師而去。

丟了黃河天險的何灌與樑方平這次也參戰了。

不過二人的表現卻截然相反。

何灌率軍防守北部城牆,他作戰勇猛,因此身受重傷,最後以身殉國。

樑方平率軍防守西部城牆,他命軍士箭無虛發,等敵人接近時再開弓射擊。

城上參與防禦的百姓見樑方平所下的命令奇葩,都以爲樑方平已經叛變投敵。

於是,數千名百姓在喧囂中將樑方平抓了起來,並扭送到開封府關進了監獄。

後來,百姓又說樑方平家藏有金人,於是都跑到樑方平家中去捉金人,結果一些渾水摸魚的潑皮將樑方平家中洗劫一空。

很快,金軍的條件就送到了趙桓這裡。

趙桓看過之後,將大臣們召集起來,詢問他們的意見。

給事中李鄴曾攜黃金赴金營請和,那是在趙佶禪位之前,他主動請纓前去的。

趙桓覺得李鄴是最先接觸金人的人,瞭解到的情況可能最多,於是讓他最先說說己見。

李鄴說:“金軍兵強馬壯,十分強盛,敵強我弱,只可議和。他們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朝廷宜速與和!”

李鄴這番話後來不知怎麼的就傳到了宮外,然後在汴梁城中廣爲流傳,人們送他一個外號曰:“六如給事”。

李鄴出使議和,可謂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金軍剛入河北境時,且貪且懼,日行不過一舍,完全是試探着前進。

遇到李鄴後,金人才知道趙佶有求和之意。

而且,李鄴又在言談中說及宋國軍事弛備。

金人這纔敢大膽南下,郭藥師這纔敢晝夜急行一百五十里突襲浚州黃河大橋。

宋國的一衆大臣聽了李鄴的話之後,全都大驚失色

李梲支持李鄴的看法,他說:“金軍之勢的確雄盛,未可輕易抵擋,宜從速許之,不可緩也。”

鄭望之則如實奏報說:“金人索要數額龐大,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一百萬疋,割太原、河間、中山三鎮,還要以親王、宰相爲質,纔可退師。”

趙佶問宰相李邦彥:“怎麼辦?”

李邦彥對李鄴和李梲所說的深信不疑,因此回答說:“金軍已兵臨城下,而我城內守軍不足,唯有議和才能保社稷江山,不如先答應他們,只是數目太大,可考慮答應給金八十萬兩,銀二百萬兩,緞子如銀之數,牛、馬各五百頭,羊一千口。”

趙桓點了點頭,他不願意也不敢冒險抵抗,他只想保住社稷江山,保住趙家天下,保住自己的小命。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天佑大宋(求訂閱!)第二百四十四章 開府(上)(求訂閱!)第三百八十章 二哥,我給你留了一條生路(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 兵發日本(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二章 一語成讖(求訂閱!)第六百零七章 驚弓之鳥(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七章 尊文輕武(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二章 和親(上)(求訂閱!)第二百三十章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求訂閱!)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八章 會是岳飛麼(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五章 汴梁城破(下)(求訂閱!)第八百七十一章 戰利品(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合縱連橫(上)(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 門戶大開(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二章 勸進(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七章 你家康王有一個好母親啊(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登基當皇帝?第四百二十章 消失了的兩萬人馬(求訂閱!)第八百五十四章 米已成粥(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面楚歌(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高手(中)(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不做二不休(求訂閱!)第三百零九章 位卑未敢忘憂國(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寇再會(求訂閱!)第八百八十章 世界大戰(三)(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三章 封樁庫(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七章 別怪李衍心狠(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 坐龍椅睡龍牀(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泰山壓頂(求訂閱!)第五百六十四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七章 悄悄出兵(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 哭師(求訂閱!)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定十年秋(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打服第三百零三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求訂閱!)第六百章 再次出兵南下(求訂閱!)第八百四十九章 造化弄人(求訂閱!)第二百章 暗度陳倉(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二章 入夥二龍山(求訂閱!)第八百五十四章 米已成粥(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開始不好帶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別怪我(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衍有七初長成(七)(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五章 今晚咱們在王宮休息(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一章 趕緊滾(求訂閱!)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丈青扈三娘(下)(爲“小樓ぃ挖牆角”加更1/1)第五十六章 比較(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遼王朝徹底成爲歷史(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誘惑太大(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六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已經被李衍生米煮成熟飯了(求訂閱!)第八百二十九章 賞無可賞之時,賜死(求訂閱!)第三百三十章 在下岳飛(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二章 家宴與和談(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平衡與厚黑第三百四十六章 恩斷義絕(求訂閱!)第三百零六章 第一高手(上)(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五章 明天你一定會後悔的(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二章 六甲正兵(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 打李衍臉?(求訂閱!)第七百七十章 中金格局定(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該不會是叫我造反吧第六百五十八章 權力的奴隸(求訂閱!)第七百六十六章 燕雲決戰(三)(求訂閱!)第一百章 侵略者的覺悟第五百四十一章 完顏阿骨打駕崩(上)(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八章 爲虎作倀(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縱奇才(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四章 各安天命(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六章 名滿天下(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三章 盆滿鉢滿(求訂閱!)第三百一十四章 各安天命(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寨風範(求訂閱!)第八百八十七章 世界大戰(十)(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高手(中)(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放棄燕雲(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有求,就好辦第八百一十九章 報應(下)(求訂閱!)第四章 生辰綱第八百二十四章 心力憔悴(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七章 烏蘭巴托的夜(上)(求訂閱!)第五百零二章 郭藥師獻涿州(求訂閱!)第六百二十一章 驅虎吞狼(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一章 趕緊滾(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二章 恨不得從賊(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貓阿狗都想當開國君主(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九章 奇取汴梁城(九)(求訂閱!)第八百八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泰山壓頂(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七章 張覺之死(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錯就錯(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二章 正面對決(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一視同仁第四百零五章 我是自願的(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九章 表示?(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