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前恭後倨(求訂閱!)

趙桓認爲,現在金軍已經兵臨城下,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社稷江山因此隨時都有毀滅的威脅,能與金人議和,就能保住祖宗的江山社稷,就能保住他自己的性命,所以,趕緊湊足金銀,已迫在眉睫,爲此他已經不顧一切。

趙桓下詔說:“大金所需犒軍物數浩瀚,朝廷竭力應副,如供祀宗廟器皿,亦不敢吝。至於親王內外百官之家,已行告諭,盡數供助,尚恐未能敷數。忠義之民,理宜體國,將私家所有願助國用者,限日下於戶部尚書聶山等處送納。”

不久,趙桓又下詔說:“蕃衍宅諸王金銀絹帛,道官樂官伎術等官及五司官,察視曾經賜帶,各家有見在金銀,只今納元豐庫。若敢隱庇轉藏,並行軍法。諸宮觀寺廟、奉先普安諸墳、六尚局諸司並開封府公用金銀,拘收納左藏庫。”

兩天後,趙桓召集宰執們來福寧殿開會,彙報蒐集金銀的情況。

結果,金僅得三十萬兩,銀僅得八百萬兩。

這點金銀,距離金人所要,差距太大,宰執們惶恐不安,紛紛謝罪,只有李綱不謝。

趙桓很着急,他以爲金人若得不到滿足,是不會輕易撤軍的,於是令張道濟去將宮中用於宗廟祭祀的那些金銀器皿全都蒐集拿來,總共折算了銀五百萬兩,金一百萬兩。

趙桓隨後安排唐重、謝克家、李擢、師驥四人,去往蔡京、童貫、何執中、鄭伸、高俅、王憲、彭端、劉宗元等人家,以及這些人的親戚家,蒐集金銀財寶——對這些人家所有的金銀珠寶直取,並當日就送到元豐庫交納。

宋欽宗對唐重等人說:“他們若敢徇情隱庇,或轉爲藏隱,允許知情人告發,一旦查實,給舉報人一半充賞,隱藏之人,並行軍法。”

這些人當中的蔡京、童貫、高俅,都是趙佶的寵臣,也有已經去世的,如何執中,而身份最特殊的是鄭伸,他是趙佶的老丈人,即鄭皇后(現在是太皇太后)的父親,名義上還是趙桓的外公。

可見趙桓的喪心病狂。

爲早日湊齊金人所要的金銀,趙桓可謂是挖空了心思,絞盡了腦汁。

正月十五那天,趙桓又下一道聖旨,要求不管有沒有官職,不論何人,只要曾經獲賜金帶,那麼都要將所獲賜金帶向開封府報告並交納,若膽敢隱瞞不報,被人舉報告發,則將根據情節輕重予以判決和遣送。

也許是覺得這樣下聖旨還不夠直截了當,效果還不夠立竿見影,於是他也學習趙佶的做法,直接用御筆進行指揮。

趙桓寫了一份御筆交給尚書省,讓尚書省據此直接去(搶奪)取金銀。

御筆中寫道:

“將曾祗應於娼優之家,並袁陶、武震、史彥、蔣翊、郭老孃逐人家財籍沒,並內侍省官、道官、藥官曾經特賜金銀許系金帶人,及楊球、張補、姜堯臣、李宗寶、張師寶、李宗振、宋暉、董庠金銀,並仰聶山、何慄、周懿文、李光只令直取。”

這份御筆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直接將點名的這些人家的財產全部沒收。

而趙桓點名的主要是三類人,一是娼優之家,二是曾經特賜金銀許系金帶的內侍,三是楊球等依附於蔡京童貫的一些腐敗官員。

(歷史上,李師師、趙元奴的財富,就是被趙桓的這條命令奪去,然後獻給金人的。)

李邦彥負責落實這件事,他對聶山、何慄等人說:“奉聖旨:御筆中所載之人,若敢狥情隱庇,並轉爲藏匿之家,允許他們當日自首,如有違抗,並行軍法。若其他人,有所隱藏之物,以半充賞。”

後來,殿中侍御史李擢向趙桓建議:“爲儘快湊齊金銀,可下達一份詔書,凡市民百姓納金銀數多者,先授以官,這樣做,不僅可以示民以信,亦可激切來者。”

趙桓當即便同意這樣辦。

於是,有兩個名叫王宜和王革的普通百姓,因爲繳納金銀數額多而被授以官職。

中書侍郎王孝迪向趙桓提出了一個建議,說:“欲將在京官吏軍民之金銀,全都收集起來,以滿足議和所需,則必須在城內通衢張榜公告,規定期限,令他們全都拿出來交公,期滿不交者,斬之。奴婢與親屬以及其他人,能揭發報告藏匿行爲的,以半賞之。”

趙桓覺得王孝迪所建議的有理,便同意了王孝迪的建議,還讓王孝迪成了一個臨時機構,專門負責收簇金銀。

王孝迪於是派人在城內通衢到處張榜公告,榜曰:“專領收簇大金國犒軍金銀所:面奉聖旨,大金國兵馬圍京城,其勢甚急,朝廷爲宗社生靈遣使議和,須籍金銀幣帛,以結盟好。金國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今來所斂金銀,上自宗廟、宮禁、乘輿、服飾之物,盡行剗刷,止得十餘萬兩,銀一千二百餘萬兩。盡數津致前去,大金爲見其數未足,復遣使臣諭意,難爲退軍,兼恐兵衆犒賞不均,必致怨怒,卻來攻城,男子盡殺,婦人驅虜,屋宇焚燒,金銀錢物,竭底將去……”

東京百姓讀到“金銀不足,則必致怨怒,卻來攻城,男子盡殺,婦人驅虜,屋宇焚燒,金銀錢物竭底將去”,無不扼腕唾罵,並紛紛議論說,男子殺盡,女人虜盡,宮室焚盡,金銀取盡,這王中書所說真是一派胡言,還有人諷刺王孝迪爲“四盡中書”,可以與李鄴的“六如給事”相媲美。

後來,所有人都說已經致仕的前宰相王黼,在擔任宰相期間大搞貪污受賄,家中財寶堆積如山,爲啥不取而用之?

趙桓於是下詔削奪王黼在身官爵,流放衡州,沒收其全部家產。

官吏從王黼家中得金寶以億萬計。

吳敏和李綱都建議斬殺王黼。

可趙桓覺得,此時公開斬殺退休大臣,不太合時宜,於是便將這件事交給開封尹聶山去處理。

聶山秘密派出武士追殺王黼於路途之中,而對外則公佈說,王黼爲盜匪所殺。

搜刮三尺,趙桓還嫌不夠,又拿祖宗所藏珍寶珠玉等物抵給金人。

趙桓不僅拼命的收集金銀珠寶滿足金人的貪婪之心,還下令,今後對金國的稱呼,只以“大金”爲稱,必須要用“國”字的時候,依自來體例施行,更不得以金國爲稱。

這個時代,一提到某某國,便意味着它是一個藩屬國。

藩屬國雖有獨立的領土與主權,但要接受宗主國保護,與宗主國是朝貢關係。

簡單點來說,宗主國是大國,而藩屬國是小國。

趙桓下這道旨意,很明顯是在討好金人。

趙桓討好金人,可不僅僅這一件小事,他還每天都送給完顏宗望一些好東西,像龍腦、椽燭、薰香,讓完顏宗望好好保養自己,又送以服御、犀玉、腰帶、真珠、寶器、女樂、珍禽、香藥、茶、錦綺酒果之類,讓完顏宗望在城外過得舒服一點,每天還對完顏宗望噓寒問暖。

李綱對趙桓此舉很不以爲然,他常常向趙桓勸諫,甚至據理力爭。

李綱認爲賞賜這些貴重物品,不足以爲德,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讓金人更加輕視大宋,認爲大宋軟弱可欺。

可是,李邦彥等投降派一致稱讚趙桓的美德,對李綱所言,都不以爲然。

面對軟弱可欺的宋國朝廷,金人益加放肆,索取無所忌憚,甚至要求宋國朝廷向他們提供妓樂、珍禽、馴象之類。

而趙桓等人無不從之。

這也就罷了,畢竟形勢逼人強。

可趙桓還給仍在頑強抵抗的太原、河間、中山三府下詔,讓三府守官儘快投降。

趙桓的詔書是這麼說的:

“應中山、河間、太原府並屬縣鎮及以北州軍,已於誓書議定,合交割與大金事。昨者,大金以朝廷招納叛亡,有渝信誓,因舉大軍,直至京畿。重以社稷爲念,所繫甚大,遂割三府以尋歡盟,庶銷兵革之憂,以固兩朝之好。其犬牙不齊去處,並兩平兌易,合照誓書施行。如有州軍未便聽從,仰將此詔書遍行告諭,各務遵稟,母或拒違,自取塗炭。

兩朝封疆接畛,義同一家,各寧爾居,永保信睦……”

可以說,趙桓都快沒有底線了。

自正月十五日開始,四方勤王之師陸續漸至城外。

李綱將這數萬之衆安置在京城四周,並分別建立起有效的組織機構。

正月十八日,統制官馬忠率京西募兵來到城下,然後在順天門外,恰好與一羣金兵相遇。

馬忠率軍乘勢擊之,殺獲甚衆。

勤王之師不斷雲集,讓趙桓的態度慢慢發生了轉變。

等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師道與統制官姚平仲率領涇原路、秦鳳路之兵抵達東京城下。

卑躬屈膝很久了的趙桓,終於直起腰板。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种師道和西軍一來,金軍立馬收斂起之前的狂妄態度,並悄悄向北移砦,增修城壘,似要全力鎮守牟駝岡以自衛,遊騎也不敢外出剽掠了。

不過——

种師道還沒進城,宰相李邦彥就派人送來一份敕書,說:“朝廷與金人和議已定,敢言戰者滅族!”

种師道這年已七十六歲高齡,而且身上有病,所以他沒騎馬,而是乘坐肩輿入城。

見到趙桓後,种師道道:“臣不知京師有如此之急,臣曾揣測金人必不敢渡河,故來遲。今臣在此,陛下不須憂也!”

已受盡了委屈的趙桓,聽了种師道此言,差點沒哭出來。

趙桓道:“愛卿可有退敵之計?”

种師道道:“臣以爲,講和非計也。京城周圍八十里,如何可圍?城高十數丈,粟支數年,不可攻也。若於城上紮寨,而城外嚴拒,守以待勤王之師,不逾旬月,敵自困矣。然而,業已講和,亦不可廢止。金銀不足,請以見數與之,如其不退乃與之戰!況且四鎮之地,內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寢所在,不宜割與。”

种師道此言一出,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臉色全都變得很不好看。

完顏宗望得知大宋西軍已至城下,立即派使節王汭入城覲見趙桓。

名義上這是回謝趙桓的賞賜,其實完顏宗望這在是觀察瞭解宋國目前的情況。

王汭入殿,伏地拜奏,對趙桓賜到沈香山子、花犀、玳瑁酒器並奇獸珍禽等,表示感恩之至。

王汭這次覲見,禮節與以往相比,恭敬了許多。

趙桓回頭對种師道笑道:“彼畏卿故也。”

此前,汴梁城諸門盡閉。

种師道下令打開東部城門與南部城門,聽任市民出入如平常,民心因此而稍稍安定,金人則擔憂不已。

种師道又向趙桓建議,先不給金人其所勒索的金銀,另外派大軍扼住於黃河,使金軍匹馬不還。

對此,宋欽宗皆答應。

种師道受命出外巡城,經過視察,他對破敵已胸有成竹,對身邊的親信說:“敵易破也,但扎連珠寨對壘,使不得虜掠。待敵糧匱乏時,便可進兵。再派兵將臨黃河設伏,等其半渡時擊之,此萬全之策也。”

种師道想進一步瞭解一下金軍的內部實情,於是派出幾名驍勇出城,抓獲了三名金兵。

种師道令他們說一說他們軍中情況。

其中一人寧死不說。

种師道下令斬之。

种師道又問第二個人,這人很恐懼,於是坦白說出他所知道的軍中情況。

种師道下令將另一人破其腹,以驗所食之物。

破腹一看,這個金兵腹中無它,只有一些豆子。

种師道對在場的衆人說:“敵糧已匱,可以殄滅。”

隨後,种師道將那名活着的金兵放還,讓他回去將這些事告訴完顏宗望。

宗望得知此事後大驚,於是決意求和。

前來勤王的官軍,除了种師道與姚平仲外,還有鄜延路的張俊、韓時中,環慶路的汪洋、馬遷,熙河路的姚古,秦鳳路的种師中以及折彥質、折可求等勤王兵,另外還有劉光國、楊可勝、李寶諸路兵,號稱二十萬之衆。

來自不同地方的勤王隊伍積聚在城外,互不相屬,缺乏統一的指揮體系。

而指揮不統一,各軍就將無法協同作戰。

李綱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他於是上奏,請求趙桓下令讓种師道和姚平仲等勤王官軍聽從自己節制。

趙桓降下御筆說:“師道老而知兵,職位已高,與卿同官,替曹曚可也。”

趙桓的意思是要讓种師道接替曹曚,擔任親征行營副使。

其實這麼安排很合理,也可以讓宋軍形成統一的指揮,只要謀劃得當,完全可以全殲完顏宗望這四五萬人馬。

可很快趙桓就又犯了他們老趙家的老毛病,他害怕李綱兵權太重,於是又收回之前所下的命令,改讓种師道爲籤書樞密院事、充河北、河東、京畿宣撫使,以姚平仲爲宣撫司都統制,宣撫司統一指揮西兵以及四方勤王之師。同時,又調撥京師駐紮在城外的前軍與後軍,也歸屬宣撫司指揮。

种師道將城外勤王之兵集中分爲兩寨,一寨屯城於西南,一寨屯城於東北。

與种師道的宣撫司相比,李綱的行營司權威有所下降,行營司所屬隊伍只有左、右、中三軍而已。

兵權分爲兩部分,不相統一。

而宣撫司計劃採取行動時,又往往託以機密不向行營司通報。

如此一來,行營司對宣撫司在城外的軍事行動計劃一無所知。

李綱有些失落,併爲此擔心不已!

可趙桓卻不這麼認爲,他認爲他很好的控制住了臣子們的野心。

同時,趙桓發現,自己這邊有二十萬大軍,可謂是兵強馬壯,而金軍那邊只有四五萬大軍。

那是不是可反擊了?

這個念頭一在趙桓心中出現,就一發不可收拾。

等趙桓聽說,金人將城外后妃、皇子、帝姬的墳墓攢殯全都發掘殆盡後,十分氣憤,於是下定決心跟金軍開戰!

……

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時期(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七章 奇取汴梁城(七)(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比較(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風(下)(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三章 絕不放虎歸山(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 打李衍臉?(求訂閱!)第八百零一章 趙構成爲廢人了(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六章 奇取汴梁城(六)(求訂閱!)第五百零七章 功虧一簣(求訂閱!)第三百章 你贏了(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七章 張覺之死(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血債血償(求訂閱!)第四百零七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一章 千載良機(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梁山軍威乎?(爲好友“漢風雄烈”加更1/1)第七百三十六章 天生的皇帝(求訂閱!)第八百八十四章 世界大戰(七)(求訂閱!)第七百九十六章 比肩秦皇漢武(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五章 此間再沒有一個遼人(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九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四章 衆族之王(爲好友“你笑我笑”加更1/2)第二百七十二章 升賬第六百二十八章 中國非沒人也(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五章 燕雲決戰(二)(求訂閱!)第七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死(求訂閱!)第四十六章 擦肩而過第五百六十二章 藤原氏在行動(下)(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合縱連橫(上)(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不自量力第六百一十八章 不宣而至(求訂閱!)第六百三十章 如猛虎下山一般(求訂閱!)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天了(求訂閱!)第六章 小可不及也第七百九十四章 潘太后(下)(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五章 一夜白頭(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尖不商(求訂閱!)第三百零一章 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二章 反了(求訂閱!)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團(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一章 定數(上)(求訂閱!)第七百零三章 硬剛?(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五章 絕了後路(求訂閱!)第八百五十三章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二章 靖康元年(求訂閱!)第八百五十六章 御駕親征(上)(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八章 蛟龍入海(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五章 一夜白頭(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交易第八十章 誰敢這麼大逆不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擺設(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訂閱!)第八十二章 禍福同享,生死與共第六百三十七章 奇取汴梁城(七)(求訂閱!)第十九章 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第五百章 盛情款待(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那是死路一條第八百零五章 南宋成爲了歷史(下)(求訂閱!)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清照(求訂閱!)第一百九十章 慘(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八章 被遺棄了的女人們(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八章 趙構的妃嬪在哪?(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招降(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三章 你們怎麼這麼沒用(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九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登基當皇帝?第七百七十三章 霸王條約(上)(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捷(下)(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八章 遼東王(下)(求訂閱!)第八百七十八章 世界大戰(一)(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六章 工業革命(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九章 奇取汴梁城(九)(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忠僕第一百五十六章 丈人(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漂亮麼(爲好友“小豬倌”加更1/3)第十一章 當婊子還想立牌坊第五十章 好大的野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朕對你們不好嗎?(求訂閱!)第三百八十章 二哥,我給你留了一條生路(求訂閱!)第四百零五章 我是自願的(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衍有七初長成(七)(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衍的日本(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 你行,你來啊(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九章 高興早了(求訂閱!)第六百二十六章 留不得(求訂閱!)第七百六十六章 燕雲決戰(三)(求訂閱!)第八百五十一章 西夏滅亡(求訂閱!)第三十八章 馴馬(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權力的奴隸(求訂閱!)第八百二十章 重獲“自由”(求訂閱!)第二百七十章 賭徒(求訂閱!)第一百五十章 東平府破(求訂閱!)第七章 阮氏三雄第三百六十二章 固我所願,不敢請耳(求訂閱!)第八百九十章 荒唐的想法(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六章 康莊大道(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錯就錯(求訂閱!)第五百七十四章 伐宋(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九章 一舉滅掉南宋(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五章 燕雲決戰(二)(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