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禪位(求訂閱!)

雖然西路金軍被王稟和張孝純拖在太原城下,但金軍還有東路軍。

佔領燕京之後不久,完顏宗望就率領大軍離開燕京城,然後一路向南挺進。

此時,宋國北方邊關如鬆亭關、韓城鎮、符家口、石門鎮、野狐關、古北口等,全部失守,把守這些關隘的官軍都已望風而潰——經州知州鬱中正,已被金人囚禁;景州知州吳震,已從海上遁逃;薊州知州高公斡、昉曾評,已率牙隊之兵往南逃奔;檀州知州徐傑倅、黃文也相繼逃遁;順州知州林良肱、倅路擴,則逃進燕山;涿州知州葛逢,此前已先逃亡;易州知州黃烈,逃跑時墜城折斷左足,又不幸折斷右足而死。

也正是因爲這些人的不抵抗,再加上郭藥師等降將、二臣的攢落,完顏宗望才下定決心繼續向南挺進,準備繼續擴大戰果。

造成這樣的結果,這些守臣有不可推卻的責任,但更大的責任還是在宋國那些掌權之人,也就是趙佶等人。

早在金軍準備南侵之際,中山府知府詹度就曾多次上奏報警,說金人有南下入侵的跡象,提醒朝廷早做準備。

可趙佶、童貫、蔡攸等人根本就沒有將詹度的報警當回事。

不僅詹度報過警,燕山府知府蔡靖也曾屢次密奏金人的動向,蔡靖甚至還曾使用銀牌馬緊急奏報朝廷,並通告各關口要隘,說金人擁大兵侵犯清化縣,劫掠居民,焚燬廬舍,破壞鹽場,各關口要枕戈戒備。

然而——

知樞密院蔡攸,在接到這些警報之後,以爲這只是邊境上的局部衝突。

恰逢,此時趙佶正在東京城外南郊圜丘(天壇)舉行郊禮。

所謂的郊禮,就是天子祭拜天地的大禮,是皇帝身份的象徵,是政權合法化的標誌——冬至日祭天,是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的活動,是一項國家大典。

宋朝的祭天禮儀主要表現爲“三歲一親郊制”,即每三年一次,於十一月冬至日,在東京城南郊圜丘,由皇帝親自主持祭祀昊天。

這郊禮其實與西周天子每年親自舉行的祭天禮儀有所區別,也與後代有司攝事祭天不同。

“三歲一親郊制”,據說是始於秦始皇,但宋代以前似乎並沒有真正實施過。

宋朝的“三歲一親郊制”,是宋仁宗時形成定製的,此後一直流傳了下來。

不知爲何,趙佶對舉行大禮格外重視——趙佶在位的這二十五年間,親自主持的大禮達十八次之多,包括南郊大禮與明堂大禮。

趙佶的好基友蔡攸,非常清楚趙佶對於大禮的重視,因此,蔡攸壓下了這些警報,怕壞了趙佶的興致——蔡攸認爲,等郊禮事畢再處理這些事也不晚。

蔡攸不禁沒跟趙佶說這些事,就連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對此也不知情。

蔡攸敢如此,也不是一點依仗都沒有——蔡攸以爲,河東路有童貫親自坐鎮,必萬無一失;而燕山路有郭藥師把守,常勝軍必能與金人相抗衡。所以,不差這幾天。

後來接連五天,關報益急,白時中和李邦彥也已知情。

白時中和李邦彥擔心,一旦公開這些關報,將會引起人心大亂,遂與蔡攸共同隱匿不報。

這幾天裡,蔡攸、白時中和李邦彥每天都去都堂敘議,一直到天黑才散去。

只是,蔡攸三人所議的是何事,沒有人知道。

直到童貫從太原逃回來,金軍入侵一事才浮出水面。

而此時,金軍的西路軍已經在圍打太原城,東路軍更是已經開始南下了。

童貫回京的第二天,金使撒盧拇和高慶裔也來到東京。

撒盧拇和高慶裔直言,宋國要想平息這場入侵,必須割地稱臣。

這時,蔡攸、童貫等人才感覺到了情況的危急,於是將這些報告給了趙佶。

不過,蔡攸、童貫沒敢說郭藥師和常勝軍叛變,他們只說常勝軍被圍,金軍開始南下。

趙佶聞訊大震,讓蔡攸、童貫等人趕緊想辦法阻止這場浩劫,實在不行,就下旨任命郭藥師爲永清軍節度使,封燕王,張令徽封郡王,將燕地割讓給郭藥師,讓郭藥師世代鎮守。

從趙佶的表現和應對上不難看出,趙佶怕了。

完顏宗望率東路金軍很快便跨過白溝河,一路之上,勢如破竹,眼看就要到達黃河。

倒不是說,東路金軍就一直沒有遇到過抵抗。

事實上,金軍在進攻河間、中山二府時都受挫了,遭到了宋軍的堅決抵抗——中山府的守將是詹度,河間府的守將是陳遘,他們率領全城軍民奮死抵抗,詹度更是用澆水成冰的方法將中山變成一座冰城,使金兵一次次無功而返。

後來,完顏宗望欺河間、中山二府兵少將寡無法出戰,也可以說完顏宗望膽大妄爲,竟繞過了二府直奔東京而來。

見完顏宗望都快打到黃河了,下一步就是過黃河而直取汴梁城,趙佶急忙命皇太子趙恆爲開封牧。

開封牧,在宋朝並不常置,宋太宗、宋真宗皆是先當開封牧,然後繼任皇位。

趙佶此時命趙桓爲開封牧,其目的自然是讓他留守東京抵禦金軍,而他自己則打算南幸淮、浙,也就是逃去南方。

很快,趙桓入朝,趙佶令趙桓除去太子所佩金魚,賜以排方玉帶。

按宋朝朝儀規定,排方玉帶只爲帝王所用。

(這其實也是有例外的,當年王安石收復熙河,蔡京收復青唐,王黼收復燕京,也曾被皇帝賞過排方玉帶。)

趙佶此時賜給趙恆排方玉帶,其用意大概是在向大臣表明,太子趙桓在留守京師期間,可以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

隨後,趙佶又賜給趙桓兩位小殿直和兩位宮嬪。

這也是有前例的。

當初,趙佶繼位之時,欽聖皇后(即向太后)曾以兩位侍女賜之,這兩位侍女就是趙佶的兩個皇后——已故的王皇后(即趙桓的生母)和現在的鄭皇后。

從趙佶的這一系列做法上不難看出,趙佶已經準備讓趙桓留在東京汴梁幫他頂雷,甚至有禪位給趙桓的意思,而他老人家則準備去南邊祈求神靈保佑大宋平穩渡過此劫……

……

第八百二十七章 培養接班人(下)(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歌舞神仙女,天下第一魁第八百七十四章 再見趙桓、耶律延禧(下)(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一視同仁第四百三十八章 趙佶怕了(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九章 獨斷專行(求訂閱!)第四百零七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誰贊成誰反對(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能伸能屈(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懷璧其罪第一百七十五章 會中十友(求訂閱!)第四百二十章 消失了的兩萬人馬(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漂亮麼(爲好友“小豬倌”加更1/3)第二百七十四章 鋼輪火櫃(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三章 面紅耳赤(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飛奴第八百零八章 可以給中主送一些西域美女(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 藤原氏在行動(上)(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麗完了(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七章 鄭太后(求訂閱!)第四百零四章 長相廝守(求訂閱!)第七百四十六章 富華甲天下(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七章 暴遣天物(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守(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京觀(求訂閱!)第八百二十一章 燒火棍(求訂閱!)今天的第二章別等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備戰(中)第四百四十章 堂堂正正(求訂閱!)第四百一十六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九章 盡忠報國(求訂閱!)第八百四十八章 以己度人(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五章 吾皇萬歲(求訂閱!)第一百九十章 慘(求訂閱!)第三百零四章 誅仙軍和日不落艦隊(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九章 獨斷專行(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三章 儲君(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爲而治(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破不立(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會中十友(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三章 可以重用(求訂閱!)第八百章 失控了(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一章 朕對你們不好嗎?(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 神獸麒麟(求訂閱!)第八百七十八章 世界大戰(一)(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七章 休!休!(求訂閱!)第十八章 莫不是神仙第五百零八章 那回(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七章 遼妃(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五章 這是最大的恩寵(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征討曾頭市(求訂閱!)第二百章 暗度陳倉(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捷(下)(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七章 最優秀的孫子(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九章 議和的條件(求訂閱!)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王趙構(求訂閱!)第八十九章 小聚義(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肚(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登基當皇帝?第七百九十六章 比肩秦皇漢武(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 兵發日本(求訂閱!)第四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決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訂閱!)第四百零五章 我是自願的(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招降(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五章 明天你一定會後悔的(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五章 今晚咱們在王宮休息(求訂閱!)第四百一十章 大勢已去(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一章 你們大金得做好大出血的準備(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二章 意氣風發(求訂閱!)第五百四十章 暗潮涌動(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四章 共襄盛舉(求訂閱!)第三百零六章 第一高手(上)(求訂閱!)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師之才(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四章 登基當皇帝?第五百零六章 牧馬南山?(求訂閱!)第六百一十章 僥倖(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九章 交割燕雲(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 污了清白(求訂閱!)第七百八十章 往昏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 水滸裡最不幸的女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寢食難安(求訂閱!)第六百六十六章 後宮的規矩(上)(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二章 意氣風發(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二章 意氣風發(求訂閱!)第二百三十章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嘛(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戰定勝負(求訂閱!)第六百九十章 宋宮(求訂閱!)第七百一十章 重寶找到了(求訂閱!)第六百五十四章 誰比我李衍更適合當這個皇帝?(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三章 絕不放虎歸山(求訂閱!)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們會爲別人生兒育女(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八章 爲虎作倀(求訂閱!)第六百零一章 矯矯虎臣(求訂閱!)第七百二十章 李衍和趙構不是親戚嘛(求訂閱!)第二百八十章 聯姻(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高手(中)(求訂閱!)第七百九十章 朕會爲他改名爲李構(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