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休!休!(求訂閱!)

金軍兵分兩路伐宋,西路軍較東路軍出兵稍晚一些於十二月初從雲中府出發,很快便進入忻州、代州之境。

當天,代州邊關便緊急向太原宣撫司報告:“金軍已過馬邑(朔州)!”

接到這個報告之後,童貫立即與參謀宇文虛中、範訥,機宜王雲、朱彥通等開會商議,最後決定赴闕,即回東京見趙佶。

童貫跟張孝純和張孝純的兒子機宜張浹說:“現在形勢很危急,本王必須赴闕稟議,明日便行,河東就交給賢父子了。”

張孝純愕然,說:“金人已渝盟入寇,大王當在此勾集諸路軍馬,併力保家衛國,怎可離去?大王若去,人心必將駭散,是將河東棄與賊,河東既失,則河北豈能保耶?且乞大王駐司在此,共竭死力,率衆報國……大王,太原府路地險城堅,人亦諳戰鬥,只要上下一心,金賊未必能破也。”

童貫大怒,道:“本王只是承宣撫,不繫守土,若宣撫司駐此經營,卻要帥臣做甚?”

感覺到了他自己話中的推脫之意太過明顯,童貫語氣稍稍一緩,又道:“本王到京稟奏官家,即日便發諸路軍馬來策應,這纔是解河東之圍的良策,本王留在此處,於守土,並無所益。”

張孝純一聽這話,憤然而起,鄙視道:“尋常見童大王一副英雄模樣,沒想到事到臨頭,卻如此畏懦,國家有難,竟一門只思走竄,是甚麼節操?”,他隨即回頭望着他的兒子張浹說道:“休!休!自家父子與他死守!”

童貫惱羞成怒,隨即狠狠一甩袖子離開了!

馬擴認爲,童貫打算離開太原,是被宣撫司的一衆幕僚所蠱惑,於是給童貫起草了一份劄子(即公文),他在劄子中這樣分析:

“粘罕(宗翰)緣劉延慶軍敗而輕視我大宋,繼有張覺和天祚之隙,遂聽餘睹、蕭慶輩語,乘我邊防空虛,乃敢渝盟,兩路直入。然而,擴見金軍入侵賊馬並不多,只有區區數萬,並非不可敵。大王應乘機應變,力爲措畫御捍,且賊所忌者有四,所幸者有三。

賊一忌郭藥師手下常勝軍,勇於戰陣;二忌河東、河北兩路堅城可守,卒不能攻;三忌民兵守城養銳,不輕易出戰;四忌戰線拉得太長,首尾難顧,糧草輜重供應不足。此四忌也。

賊其一幸,大王退避,諸帥無統,軍民氣喪,不能相互增援;其二幸,大宋不能迅速調集河北、河東兩路重兵防禦險要;其三幸,大宋區別歸朝官不用,上疑下懼,自生變亂。此三幸也。

河東地險、多關隘,人皆諳戰鬥,賊必不能長驅。唯河北路,雖雄、霸州至順安軍界有塘濼,但廣信軍、保州、中山、真定府皆是坦途,萬一常勝軍有變,燕山失守,賊馬乘之,定長驅南渡。大王應速移宣撫司入真定府。真定與太原系鄰路,足可相爲應援,兼城堅糧多,加以大王據之,左右多西人,慣熟守禦,金賊雖入境,決不敢越以南渡。兵法雲:攻者常自勞,守者常自逸。決可挫彼銳兵于堅城之下。”

馬擴將這篇劄子交給童貫。

童貫看過之後,沉默不語。

馬擴見狀,知道童貫這應該還是想回京赴闕,於是道:“大王掌握國家兵柄,當此緊急報國之時,於大王來說,不可不盡力!何況結交女真,恢復燕山之事,乃是大王所經手,今有此窟窿,也必須由大王來彌補,不只是別人不知金人情僞,不能彌補,而且也不得使別人來彌補,此言非特系國家利害,亦系大王一身利害,乞大王深思之,勿惑於衆人苟且之議,陷國家與大王於被動之地!”

童貫聽罷,臉上陰沉不定,不知有何抉擇?

不久,童貫便讓馬擴退去了。

很快,宣撫司又接到代州關報,說金人已打破馬邑縣,遊騎已至代州城下。

馬擴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又跑來見童貫,勸道:“大王宜早過真定,唯恐有不測!”

童貫聽了,大怒,隨即叱責馬擴說:“爾因爲家小在保州,故要我去真定,只是要去保爾家小也!”

馬擴聽言,知道童貫已經怕了,下定了逃出太原的決心,於是道:“馬擴願隨大王入京,還請大王休要言語重殤馬擴,馬擴只是不想大王失此,名節掃地,爲衆人唾罵殺去也!”

童貫沉默了許久,才緩緩的說道:“你如何不知,我身旁無兵,如何能御此大敵?”

馬擴道:“大王若至真定,何患無兵?今日番騎入寇,孰不顧惜鄉土,營護骨肉?此乃人人保家衛國之時,人人皆死戰之士!大王若去真定立旗募勇,不需三月便能得十萬大軍!”

童貫暗自一笑——他笑馬擴太天真,大軍怎麼可能如此輕易便得到?

不過童貫一向喜歡馬擴,不忍打擊馬擴的積極性,遂道:“既是如此,本王派你去中山、真定府招置忠勇敢戰軍馬,由你來統一指揮,如何?”

馬擴也不推脫,真接跟童貫提了六個要求:

“一、請大王給中山、真定府州縣下令,讓他們收取破舊盔甲,組織人力進行搶修。

二、請大王給中山、真定府州縣下令,讓他們收集境內戰馬,以備馬軍之用。

三、請大王給河北諸州府下令,令其各招忠勇敢戰之人,擇官統帥,互相應援,同時,將歸朝人有武勇者,激勸編之行伍,使爲前鋒,將其家小移近以南州軍,厚加給恤。

四、請求大王調徑原路精兵到河北與河東協防。

五、請求大王調撥勝捷軍一千人來真定,給馬擴充當衙兵,馬擴以爲招置軍馬之本。

六、一旦出現不測,那麼請大王趕緊循唐朝故事,奉大駕入蜀,委一大臣留守京師,以圖克復。”

對於馬擴提的這六個條件,童貫全都答應了。

馬擴於是去了真定府,準備無中生有變出一支大軍來。

馬擴前腳剛走,後腳童貫就帶着宣撫司官員撤離了太原,回京赴闕。

……

第三百五十章 納梁紅玉(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 王者歸來(求訂閱!)第八百二十六章 培養接班人(上)(求訂閱!)第九百零一章 倒黴催的(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衍真是你們宋國的臣子嗎(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 已經無敵(求訂閱!)第三百五十章 納梁紅玉(求訂閱!)第三十一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三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二)(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二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不做二不休(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衍有七初長成(七)(求訂閱!)第八百八十六章 世界大戰(九)(求訂閱!)第八百九十章 荒唐的想法(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七百六十一章 純臣(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九章 牛皋(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主明臣賢將猛(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放棄燕雲(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三章 面紅耳赤(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三章 奇取汴梁城(十三)(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馬威(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時期(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六章 方臘末路(求訂閱!)第六百六十章 當斷則斷(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五章 宋昏宗和宋恥宗(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九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二章 靖康元年(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過度解讀(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九章 一舉滅掉南宋(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八章 奇取汴梁城(八)(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九章 勝負(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試鋒芒(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五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 論戰(這章是爲“精神病11”道友加更的1/2)第九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一十四章 遊戲(求訂閱!)第七百七十章 中金格局定(求訂閱!)第八百九十章 荒唐的想法(求訂閱!)第三十一章 容人之量第八百六十一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三)(求訂閱!)第四百六十六章 擺設(求訂閱!)第九十四章 擴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求訂閱!)第四百六十八章 僞大國的面目開始爆露(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一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三)(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三章 咽不下這口王扒氣(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四章 北遼(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三章 帶女真人回家(求訂閱!)第十二章 人間地獄第六百四十四章 奇取汴梁城(終)(求訂閱!)第八百六十八章 錦囊妙計(求訂閱!)第六百六十六章 後宮的規矩(上)(求訂閱!)第六百三十章 如猛虎下山一般(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七章 陪秦檜跪了近千年的王氏(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都督親自來援(爲“蘇州白虎”道友加更1/1)第二百四十五章 開府(中)(求訂閱!)第五百七十八章 忠奸人(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三章 國戰 (爲好友老書友166666加更1/2)第三十一章 容人之量第八百四十八章 以己度人(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七章 得償所願(求訂閱!)第七十章 仙女接連下凡第五百七十八章 忠奸人(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七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求訂閱!)第六百二十七章 京觀(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壓寨夫人(上)第六十四章 歌舞神仙女,天下第一魁第四百三十八章 趙佶怕了(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歌舞神仙女,天下第一魁第八百六十八章 錦囊妙計(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二章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求訂閱!)第八章 沒有千日防賊的第四百八十章 王對王?(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五章 宋昏宗和宋恥宗(求訂閱!)第五百六十六章 金國不會攻擊大宋?(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五章 開府(中)(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七章 火槍(上)(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大官人救救二郎(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五章 千古罪人(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二章 朕不想看見你(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一章 師兄對勝負還是這麼執着(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守(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怎配我李衍爲他賣命?(求訂閱!)第二十六章 誰贊成誰反對(上)第九十章 小聚義(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求訂閱!)第八百六十四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六)(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九章 父子(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五章 一夜白頭(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八章 遼東王(下)(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那是死路一條第四百五十二章 山不轉水轉(求訂閱!)第二百五十八章 奪妻之恨(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二章 女真女人(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七章 汝妻我養之,汝勿慮也(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七章 得償所願(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二章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壓寨夫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