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師師,你在哪裡?(求訂閱!)

三關即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

此三關是北宋北方的邊防要塞。

瓦橋關在雄州,雄州的原名其實就叫瓦橋關,是後周世宗柴榮爲之改名爲雄州。

益津關和淤口關都在霸州,一個在東,一個在北,成犄角之勢。

這三關曾經是北宋屯兵防禦契丹鐵騎南下的重要區域之一。

趙佶要求參戰將帥和二十萬大軍,務必於九月初在三關會師。

從瓦橋關往南,驛道平坦而寬闊,一直延伸到黃河岸邊,而河間府就在這條路的必經之地。

此刻,河間府宣撫司中。

聽馬擴說李衍桌上放着趙佶的傳國玉璽,還說這枚傳國玉璽是李衍七八年前從趙佶那得的,童貫和蔡攸同時想起一件事,進而臉色同時一變!

童貫不動聲色的對馬擴說:“你先下去吧。”

從童貫和蔡攸的神色變化上,馬擴猜到他們二人應該知道點甚麼。

不過,馬擴也知道,他的職位太低,有些東西不是他這個級別的人該知道的。

所以,見童貫下了逐客令,馬擴求童貫將《論不可使李衍入關》的奏章轉交給趙佶之後便告辭離開了。

等馬擴出了門,童貫和蔡攸同時沉默。

過了好一會,童貫纔打破沉默,道:“咱們二人就別藏着掖着了,我相信,以蔡公你在宮中的眼線,不會不知道七年前的上元節發生了甚麼事吧?”

蔡攸又沉默了一會,道:“那時我在宮中,就在官家身邊。”

童貫道:“這麼說來,宮中丟的那件至寶真是傳國玉璽?而李衍就是那個會飛檐走壁的盜聖?某家只聽說李衍武藝高強能於萬軍之中斬敵將首級,不曾想他還有這等高來高去之術。”

蔡攸嗤之以鼻,道:“屁的高來高去。”

童貫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蔡攸道:“此事不能說與你聽。”

童貫眼珠一轉,道:“某家聽聞,死了的那個閣長張迪,曾幫官家挖過一條地道直通……李衍該不會是順着那條地道進入的皇宮吧?”

見童貫自己猜到了,蔡攸道:“此事休要亂傳,涉及到官家的威望……這傳國玉璽怎麼偏偏就被李衍盜去了!”

見蔡攸變相承認了,童貫暗怪趙佶等人荒謬,怎麼能挖一條隧道供趙佶出去密會名妓李師師,這不是給人留抨擊的話柄嘛?

童貫道:“如今已經不是咱們傳不傳的問題了,李衍已經將傳國玉璽拿了出來,說明李衍已經不想再隱瞞此事了,李衍很有可能在其登基的時候,大肆宣揚此事,藉以打擊官家的威望。”

蔡攸道:“怕甚麼,到時候咱們一口咬定李衍說謊,他那傳國玉璽是假的,他又能奈官家何?”

童貫道:“要是李行首也在李衍手上,又該當如何?”

“這……”

當初,皇宮被盜趙佶痛失至寶和李師師神秘消失是一同發生的。

這兩件事當時傳得沸沸揚揚,就算是到了現在東京仍有人在將這兩件事當成談資。

而且,跟以前傳的時候不同,現在已經有人在傳,趙佶丟了的至寶就是傳國玉璽,甚至就連說書人都這麼說。

其實,有這個傳說不足爲奇,因爲像蔡攸一樣知道趙佶丟了傳國玉璽的人其實也有不少,像王黼、李邦彥、樑師成、高俅,當時都在趙佶身邊,同時還有不少內侍。

另外,關於當年張迪給趙佶挖得那條隧道,如今也已經傳了出去。

像童貫,當初就不在東京,不也將此事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蔡攸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此事,只能連夜給趙佶寫了一封密信。

趙佶接到密信了之後,大驚,連夜將王黼和李邦彥叫來,商量怎麼辦?

王黼想了想,道:“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咬死不承認,然後將咱們當年做的那枚傳國玉璽拿出來。”

李邦彥道:“當初做的那枚,因爲過於匆忙,選的玉質並不太好,手藝也粗糙,騙不過行家。”

王黼道:“先拿出來頂一下,然後使人再做一個好一點的頂換,再者說,原來的那枚,雖然看不出真假,但是真是假,也未有公論,如果暴露,咱們就一口咬定,官家手上的這枚就是當年段義獻的那枚。”

李邦彥點點頭,道:“不錯,其實只要國內安定,不給李衍可乘之機,那枚傳國玉璽根本翻不起浪來。”

聽王黼和李邦彥這麼一說,趙佶緊張的心,不禁鬆了下來。

趙佶又將馬擴讓童貫轉的《論不可使李衍入關》奏章拿給王黼和李邦彥看。

李邦彥看過了之後,道:“李衍將傳國玉璽都拿了出來,說明李衍的確要反,而且很有可能短時間內就要登基昭告天下。”

王黼道:“馬擴分析的有些道理,所以咱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教李衍奪了燕京,否則後患無窮。”

趙佶道:“趙良嗣建議,如果咱們大宋打不下燕京,就請女真人出兵幫咱們打下燕京,當年女真人有言在先,就是他們打下燕京也送給我,你們覺得如何?”

李邦彥道:“前不久去給高麗國國王看病的王御醫回來傳話說,高麗國國王認爲,契丹仁厚,是兄弟之國,女真兇狠如虎狼,而李衍貪婪成性比女真更爲可惡,二者皆不可交,與二者打交道,千萬要小心,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依微臣愚見,不如咱們大宋幫契丹防禦李衍,這樣就可以讓契丹幫咱們大宋擋住李衍和女真。”

王黼道:“那樣就會惡了女真,咱們兩家有約在先,誰都不可以與契丹議和。”

李邦彥道:“女真人生性貧寒,而貧寒之人一定會有貪婪之心,此乃亙古不變之理,果真需要女真入關夾攻的話,恐怕真要讓女真輕視我大宋了,恁地時,必邊境不寧。”

王黼道:“如今我大宋在邊界陳兵四五十萬,焉知不能獨自取得燕京?”

李邦彥道:“如果取不了呢,大宋將陷入極其被動之中!”

“……”

“……”

王黼和李邦彥之爭仍就是贊成和反對之爭。

對此,趙佶早已經習慣了,也可以說是麻木了。

所以,趙佶表面上在聽王黼和李邦彥爭論,實際上思緒早已經飄向遠方,“師師,你在哪裡?真的在李衍那裡嗎?你有沒有想朕?朕可是一直都在想你……”

……

第五百零四章 提前慶祝勝利(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七章 相(求訂閱!)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愛(求訂閱!)第五百四十一章 完顏阿骨打駕崩(上)(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十二)(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五章 怎配我李衍爲他賣命?(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是君上的後宮(求訂閱!)第五百八十四章 東皇大帝(求訂閱!)第七十四章 奴家的嫁妝可還豐富?第二百八十四章 親上加親再加親(求訂閱!)第八百八十五章 世界大戰(八)(求訂閱!)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天了(求訂閱!)第五十八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八百三十七章 烏蘭巴托的夜(上)(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六章 奇取汴梁城(六)(求訂閱!)第四百九十章 應該是回家(求訂閱!)第四百零四章 長相廝守(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九章 牛皋(求訂閱!)第八百一十八章 報應(中)(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強媒硬保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愛(求訂閱!)第七百四十七章 以後咱們就是鄰居了(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五章 巡邊三策(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三章 你們怎麼這麼沒用(求訂閱!)第九章 相逢恨晚第二百二十九章 賢婿(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寇再會(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將?(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三章 最後一個敢直諫的宰輔之臣(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馴馬(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面楚歌(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五章 方臘反了(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七章 招兵(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早晚是一家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個時代結束(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 神獸麒麟(求訂閱!)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求訂閱!)第一百零二章 不是昏只是蠢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整風(上)(求訂閱)第七百零六章 要麼順從,要麼滅亡(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忠臣(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捉遼主(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二章 王室之女(求訂閱!)第二百六十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求訂閱!)第七百三十四章 英雄(求訂閱!)第七百一十六章 這老李還真是風流(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七章 燕雲決戰(四)(求訂閱!)早上八點就起牀了,一直到現在都沒動手打一個字第六百零二章 十不管(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是神(求訂閱!)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面楚歌(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三章 智取二龍山第三十五章 獅子驄第四百七十章 蕭普賢女(求訂閱!)有點不會寫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求訂閱!)第五百零二章 郭藥師獻涿州(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八章 真住王宮(求訂閱!)第一百八十章 死人贏了活人?(求訂閱!)第三十章 死不足惜第一百八十一章 造反的黃金時期來了(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八章 趙構的妃嬪在哪?(求訂閱!)第四百七十四章 你的妃嬪是我睡的(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平時期(求訂閱!)第八十四章 順勢而爲第二十一章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第六百七十一章 宋金聯手?(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早晚是一家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暴遣天物(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七章 汝妻我養之,汝勿慮也(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三章 擡舉(求訂閱!)第八百四十章 一路向西(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二章 九大軍區(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一章 釜底抽薪(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九章 從今以後日本姓“李”了(求訂閱!)第十四章 挑釁第三十八章 馴馬(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女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守(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都督親自來援(爲“蘇州白虎”道友加更1/1)第六百五十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女(求訂閱!)第二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四章 生辰綱第四百一十二章 正面對決(求訂閱!)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粉身碎骨以報官家的皇恩浩蕩(求訂閱!)第八百九十七章 最優秀的孫子(求訂閱!)第三百九十章 卻之不恭(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 哭師(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二章 鼠目寸光(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五章 同室操戈(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九章 早晚的事(求訂閱!)第七百六十六章 燕雲決戰(三)(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一章 四寇會(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八章 甕中捉鱉(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爭烏雲(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三章 忠臣良將(爲老友“夜紫貂”加更1/1)第五百七十七章 休!休!(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