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在對的時機,撞上對的大頭(三)

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曾這樣評價過趙佶,“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不得不說,他眼力還是很毒的。

眼下趙佶當着藩屬使臣的面自亮底牌的輕率舉動,絕對是外交界引以爲恥的典型案例,可惜趙佶就是這麼隨性的人,不但並沒有覺得自己有甚麼不妥,反而沉浸在一種佔了大便宜的自得中。

話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簡單敘述一下東京太學的近況。

著名文人皇帝趙佶在登基以後,便大力發展太學,並厲行太學三舍法,再次擴充太學。他在東京城南薰門外,建立“辟雍”,規模宏大,有一百齋之多,可容納三千人,稱爲“外舍生”。此時城內的太學本部,則專容“內舍”與“上舍生”,最多時,三舍共有三千八百人之多。此時太學之繁榮可見一斑。

但此時的太學,並不能簡單的歸結到單純的教育機構中去。因爲道君皇帝曾下詔罷科舉,自唐以後各朝各代千百年間流行的科舉取士大潮,到了趙佶這一朝,竟淪爲“非主流”,遂使得太學成爲了士子進身的唯一途徑。故而此時的太學,完全可以看作是大宋後備官員的人才庫。

衆所周知,宋朝是出了名的“冗兵冗官”。這時節冒出一個不按歷史走向來的梁山泊,導致此時朝廷嚴重冗兵變成了朝廷嚴重缺兵。唯一沒有被王倫改變的,就屬冗官一途依舊延續了歷史走向。就眼下的情況來說。往往朝中的官員都消化不良。有官無位的現象極其嚴重,更別提正式官員身後還有這批數量龐大並“虎視眈眈”的後備官員們,以至於此番高麗人請求從太學中調集百餘學子前去高麗教化黎民,趙佶竟有一種王俁實乃可人兒的幻覺。

他哪裡知道,那個讓他恨不得食骨飲血之輩,爲了解決大宋朝冗兵冗官的難題,簡直操碎了心。

高麗國這回請求的是一百名學子。說起來這麼點人數放到三千人的“預備官員”中。連個浪花都翻不起。趙佶當然不會覺得這個數目太“多”。更何況,可以預料的是,這批學子要是去了高麗,無疑將是傳播大宋影響力的最佳媒介,對未來兩國關係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於影響,絕對是無可估量的。

付出自己感覺多餘甚至頭疼無法安置的學子,收穫一個全面宋化的高麗,趙佶只慶幸這王俁是不是被仁州李家給嚇壞了腦子!一想到機不可失,這位隨性的藝術家當場拍板。廢話也不多說一句,直開了金口:“準!”

傳聲筒金富軾到底是土生土長的高麗人,此時不禁叫“財大氣粗”的趙佶這種敗家的氣魄給徹底震驚到了,雖說完成任務的喜悅頓時上臉,不過同時又有一絲陰霾覆蓋在心頭。

怎麼說呢?就連呂將這個東京太學的棄兒,眼下都能在高麗弄得風生水起。此番若是按他給出的學子名單按圖索驥。那將來高麗,還不徹底絕了本土人出頭的希望?

宋人有句話說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金富軾此時算是體會深刻,甚至在一瞬間冒出過反水念頭,他很想泣血求告,這都是貴國樑山賊寇的驚天陰謀,天子你不要上當!

可惜,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徒勞。皇天此時拋棄了高麗,也絕不曾站在宋國一邊。

“下臣叩謝隆恩!日後的高麗國必將全心全意追隨大宋。誓死效忠教主道君皇帝!”金富軾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中規中矩,不,罄盡全力的糊弄着矇在鼓裡的宋國君臣。

金富軾“直白”而“肉麻”的言論,果然讓趙佶有些飄飄然起來,他最喜歡人家稱呼他爲教主道君皇帝了,沒想到從番國使臣口中也聽到這個自豪的稱呼。一時間竟然主動道:

“高麗自古乃我中原屬國,朕現在爲兩國關係打下堅實基礎,也是履行我大宋應盡之義務。貴國國主若有未盡之意,愛卿不妨直接提出來!”

此時雖然是非正式會晤場合,但比正式會晤的效率要高得太多,只要哄得趙佶開了金口,接下來和宋國大臣的談判也會輕鬆得多,深諳此道的金富軾當然不會放過眼下良機,當場便不客氣了:

“高麗偏安海外,百姓愚昧,生病不知求醫問藥,只知驚擾鬼神。吾主欲在國內大力弘揚華夏醫學,無奈人才匱乏。久聞大宋乃寰宇雄邦,國內能人異士數不勝數,是以吾主懇求大宋天子,莫要忘懷散落在半島的藩屬子民!”

被人惦記的感覺從來沒有這麼愉悅過。道君皇帝聞言龍顏大悅,不禁扶髯而笑。此時在座的重臣中已有人吃不住心中那股噁心勁,均暗罵這蠻夷端的無恥,要完學子又要醫士,接下去還不知想要甚麼!果然這數十萬貫的貢品,不是白貢的。

見趙佶臉上並不不悅之色,金富軾趁熱打鐵道:“吾主聞上國醫學分爲:大方脈(內科)、風科、小方脈(小兒科)、瘡腫兼折瘍、眼科、產科、口齒兼咽喉科、鍼灸科、金鏃兼書禁科等九科,下國傾心宋風,是以吾主斗膽奏請天子,還望每科派遣三位神醫前往高麗國開山立派,吾國不敢貪猥無厭,當以五年爲期,五年後,吾主當以厚賜恭送各位杏林泰斗功成歸國!”

在金富軾想象中,這個要求應該比要學子難度要低,畢竟在宋國醫生地位遠不如文士,而且此番在人數上的要求又比學子要少,應該屬於好達成那種。哪知趙佶聽了具體要求後,一反剛纔大方之舉,竟然沉吟起來。

一科三人,九科就是二十七人。要說宋朝的翰林醫官院確實是良醫雲集不假,但規模和太學比起來,卻要小得多了。

高麗人只當是撿菜麼,還一科三位宗師級的人物?且不說他趙佶龍體尊貴,就是東京城內皇族貴戚也不少,把醫官都派出去了,自己要用怎麼辦?是以在聽到具體要求後,趙佶不免也算起小賬來,渾然沒有剛纔的大方勁兒,只見他沉吟良久,方纔道:

“翰林醫官局不比太學,人手實在緊張,恐怕不能滿足貴國的請求。這樣吧,朕吩咐下去,讓每科擠出一位名醫前往高麗傳醫!”

金富軾卻又暗暗吃了一驚,沒把握的對方一口應下,有把握的對方反而躊躇起來,這宋國天子真是君心難測。不過此番既然是過來撈的,也就是撈多撈少的問題,那賊、王倫不是交待……漫天叫價,坐地還錢?

“微臣謝主隆恩!下臣離境之時,吾主便多有吩咐,說是萬萬不能讓上國爲難!既然陛下開了金口,小國上下還是感激萬分。只是下臣還有個小小的請求,想請求陛下恩准!”

“愛卿且說說看!”

趙佶在龍椅上換了個舒服的姿勢,要說這高麗人雖然有些貪得無厭,卻又讓人不覺得討厭。總的來說,此時趙佶心情還沒有因對方的要求而破壞。

“上國有上國的難處,下國也有下國的苦衷。吾國上下實爲缺醫少藥困擾,還請天子准許小國使團,自行在東京招募醫士、學徒,當然,絕對是真金白銀以求人才,絕不敢壞了兩國邦交!”金富軾懇求道。

“若有子民自願去高麗行醫,有司不得阻撓,來去悉聽尊便!”

趙佶大手一揮,輕描淡寫道。醫士算是讀書人中的下品,也不是甚麼了不得的人物,還入不得趙佶的龍眼。剛纔之所以沒有照單全準,還是因爲翰林醫官局的醫士是爲皇家勳貴服務的緣故,是以才攔了一下。但是換做民間的大夫,他就沒多大興趣了,既然高麗出得起價,誰願意去去便是。

得了趙佶的保證,金富軾自然又是一番感激,甚至在當場(其實早就做好了)還做了一首詩來歌頌趙佶。

作爲高麗士人的代表性人物,金富軾就算真是臨場發揮,也絕對能傾軋關係戶李資諒的三腳貓水平。比如甚麼“今日陪臣參盛際,願歌天保永無忘!”這等不入流的詩句,他是正眼也不屑於一顧的。

趙佶一聽番臣獻詩,頓時興致來了,當場和金富軾逐字逐句談論起這首詩來,連正事都忘了,一說又是小半個時辰,趙佶意外發現高麗竟然也有此等大才,頗覺興奮。

眼看夜色將晚,兩人談論起來沒完沒了,年過七旬的蔡京實在有些熬不住了,不得不委婉提醒趙佶辦正事要緊,趙佶雖然有些意猶未盡,總算沒有忘了今晚的正事,畢竟許了對方許多好處,若聽不到水響,也是不甘。趙佶當即示意臣子們出面,摸摸高麗的底牌,看他們到底有多少誠意。

“如今女真方興未艾,實質上取代了遼國與貴國接壤,不知高麗日後如何處理與女真的邦交?”童貫出征在外,樞密院就是王襄作主,此時當仁不讓的充當起投石問路的角色。(未 完待續 ~^~)

第五二四章 不捨便不要舍第七六六章 漢城太守第十七章 湖畔晨話第八八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五十五章 撿到寶了第六十九章 怪人朱仝第九百章 兩個無法主宰命運的男人第二九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五五章 斬首行動(八)第一九三章 初次爲帥顯身手第六零六章 連狗都嚇不住的節度使第七四四章 試探第二四六章 殺其父,奪其女第四四二章 偏室密約第五二八章 三條腿走路第六一三章 “糞霸”史文恭(五)第四六八章 從此世無曾頭市第二八二章 想跑?沒門!第七七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六十四章 剪徑的黑大漢第四六二章 處於暴風眼的史文恭第三七八章 後方無憂矣第二三一章 寧罪書生,莫惹孔目第六七零章 潑天大案第三八五章 殺賊者梁山馬靈第二四七章 軍事通訊手段的落後第四二五章 神秘遼人第三二五章 看哥哥降不降得他住第七九六章 嘔心瀝血吳家亮第八七七章 童貫打算收工了(二)第一零九章 花榮的心思第四二八章 躁動的野心第一六三章 晁蓋念恩讓宋江第二零九章 病榻猶請纓,只爲報君恩第三二零章 盧俊義的心結第六五五章 活捉宗澤!第六三五章 驚天大逆轉第六八二章 未來大佬的初次碰撞第七一八章 一個時代的開啓第三八三章 割袍斷義蒲東豪第四九五章 朝廷發飆了撞上新秀牆第六六一章 民心向背第六三三章 生擒王倫者,隨本帥面聖請賞!第一零五章 戰死無怨,不可羞辱第五九一章 劉夢龍的謀劃第一三零章 徹底奠定杏林名位的安氏神刀第八四七章 勇擔罵名真男兒第三四七章 人家打登州,你也打登州!第七六六章 漢城太守第三八九章 天下第一個炮手第三章 第四把交椅第四二四章 鎖定疑犯第一八九章 你這廝有甚麼臉面與天王相見第一零一章 禍水東引第三三八章 最難的一戰第八四二章 賣好,要當面!第三五一章 晁天王發飆,李天王落草第六六一章 民心向背第七五二章 無人願意扞衛的國度第一八七章 催命判官被催命第五八七章 尷尬二龍山第六八九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二八二章 想跑?沒門!第四八三章 輕描淡寫,舉重若輕第一五八章 滿堂歡喜獨憔悴第三百章 鋤頭揮的好,牆腳一定倒第四四七章 三雄會凌州(五)第三七九章 給你們一個舞臺第七六五章 軍人最怕的,就是送別第五九六章 犯我梁山者,雖遠必誅!第五零三章 房山收人法門楔子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第七一八章 一個時代的開啓第七九八章 甚慰,繼續潛伏!第二三三章 望其項背,心有慼慼第三章 第四把交椅第四十八章 強龍力壓地頭蛇第七十八章 不願落草的武松第六六一章 民心向背第四四零章 江湖救急第三二七章 敢問寨主之志,如黃巢否?第二七一章 探監第七一三章 高麗變局第六五六章 觀於海者難爲水第七八一章 在對的時機,撞上對的大頭第七十八章 不願落草的武松第一二四章 梁山第一水將第七一一章 在這種情況下見面?第八六五章 穿小鞋,偏疾行。裝糊塗,欺世人第七十三章 由義而仁第六十六章 再臨西溪村第五一五章 孟康和四明山有甚麼瓜葛?第二四零章 祝朝奉“賤賣”欒廷玉第七四三章 誰敢比我狠?第一八一章 荊湖風雲起(十)第一八七章 催命判官被催命第五五一章 斬首行動(四)第五九二章 難道咱們也留了一手?第五六八章 王太公釣魚,願者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