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王京最後的屏障

楊廣道到底是不是用來紀念隋煬帝楊廣的,誰也不知道,也不好考證。

不過此時的高麗官員,引經據典都是說當年漢高祖如何如何,唐太宗怎樣怎樣,一副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的架勢,若說他們不知道隋煬帝大名就叫楊廣,怕是沒幾個人相信。

好在此時李資謙的王京所在地,很久以前也曾叫過楊州。把它和重鎮廣州放在一起,合稱楊廣道也說得過去,儘管楊州這個叫法已經消失很久了,取代它的名字叫南京,而現在,則叫王京。

既然楊廣道楊廣道的叫,楊州沒了,還有廣州。只可惜眼下的廣州,已經被宋國大軍兵臨城下,圍了個水泄不通,被動的充當起大仁國王京的最後一道防線。

說來滑稽的是,之前這座城池還是本道豪強和李資謙對壘的戰場,就因爲史文恭有棗沒棗瞎打一杆的閒棋冷子,讓不少矇在鼓裡的豪強聲討起李資謙卸磨殺驢的卑劣行徑。

天可憐見,要問李資謙有沒有這個心,肯定有!但一時片刻間,他也沒有這個膽啊!在京軍沒有編練成型,在東、北兩界邊軍沒有徹底投誠之前,明着剪除地方豪強的羽翼,那無疑是對全國既得利益者宣戰吶!

別說歷代高麗國主沒一個人敢這麼做,就是發誓要超越開國太祖王建的李國主,此時也是冷靜無比,絕不敢仗着頭大,就來頂這個雷。

可事實最終還是讓李資謙暴跳如雷。因爲連續攻破光州、全州、清州、忠州的隊伍。居然都是他派去監視徵南軍的嫡系!算來算去,這筆血債全部都算到了他的頭上。別說楊廣道和交州道鬧成一團,就是北方前線李之美的隊伍,也發生內訌,結果被大爲國妖人趁勢偷襲。最終徵北軍重蹈徵南軍的覆轍,全線潰散不說,就連大仁國的世子李之美。現在都是生死不明。

此時,焦頭爛額的李資謙,這才感覺到屁股下的寶座不是那麼好坐的,特別是在終於弄清楚要命的敵人來自那個夢魔般的宋國元帥王倫。

天吶!

欲擒故縱這種他從政生涯中玩得無比嫺熟的政治手段,居然被一個比自己小上兩輪還不止的年輕人當着自己的面施展出來,而被驚喜砸暈頭腦的他愣是沒有發覺任何一絲蹊蹺。

恥辱!!

如果說軍事上的失敗,是兩國國力的體現,罪不在他的話。那麼被這麼個小年輕耍得團團轉,那就是李資謙死都無法釋懷的人生污點!想他李資謙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幾十年。韓安仁仗着有國主撐腰都壓不過他,哪知卻在鬥智上輸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這口氣無論如何是難以下嚥的。

冷靜!!!

從你再次踏上半島的那一刻起,我已經將你視爲生平最大的敵人。我將用我從政生涯中學到的所有殘酷手段,一樣不少的施加在你的身上!

……

“主人,爲什麼我們之前還在跟北面打。現在卻要爲他們守城?城下都是瘋子來的。我們會全部拼光的!”廣州城的城樓之上,一個奴僕正勸着他的主人:廣州閔氏的當代家主。

“北面是狼,南面是虎!老虎來了,我們只能和狼站在一起!你懂麼?”這位本地豪強看上去五十上下的年紀,他身後的閔家,便是這廣州城裡九大家族之一。

之前李資謙組建的徵南軍,就是中部州縣中像他這樣身份的人,一股一股湊出來的。原本說好了在升州和晉州都將有他家族的利益所在,結果一眨眼全成了過眼雲煙,而他的兒子——未來閔家的家主。也在羅州城外的那場鉅變中,損命了。

“不如……投降吧?”奴僕欲言又止,終還是吐露實情。

哪知他嘴中剛發出“投降”兩個音節,他的主人忽然望着自己的奴僕笑了起來,只不過這種笑聲讓人毛骨悚然,就好像從前他要處死某個犯錯的奴隸時的反應一樣。

是的,這位家主動了殺機。

若是放在從前,這樣擾亂軍心的軟骨頭說不定早拿來殺雞駭猴了!若不是族裡在南邊損失了一千八百名私兵,導致到處缺人,怎麼可能讓這麼個東西伺候在身邊?

居然還勸自己投降!這狗東西當然想投降了,本身是個賤人(非罵人,做名詞用)的身份,最多值半頭畜生的價值,若是投到了宋人那邊,投胎都不用就直接做人了,說不定還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牲畜。

這些賤民,雜種,眼睛裡光看到宋人手上那點甜頭!也不想想,宋人分給他們的田地從哪裡來?還不是從老爺們身上挖肉!

這老者越想越氣,正準備處置了這個賤人,忽聽城樓下面上來一個年輕人,見面就道:“閔老,國主的委任狀,委任你爲廣州……”

“行了,這個事我早知道!陪我在這城牆上面走走吧,趁我還有一口氣在!”來人是城內另一大族的族長,可憐這小子他爹四十多歲的人了,不在家裡享清福,也不知哪根筋不對,居然親自帶人去了南方,結果就再也沒有回來。

“是,閔老!”這年輕人上前攙住老者,兩人就在城上散步。

直到這時,閔族長一肚子話好像才找到可以交談的對象,雖然兩人年齡差距很大,但起碼大家身份對等,都是這三千里河山裡的世襲貴族,共同語言自然不會少。

“我的奴僕剛剛勸我向宋人投降!哼哼,說來好笑!當年我的祖上,可是帶着他們的祖上,數次打退了大遼的雄兵!哪知到了我這一輩,面對兵臨城下的宋人,這些個賤人就光想着投降呢?”老者無限感嘆道。

“閔老,你不知道,不光是這些賤民三心二意,就連城中的良人都開始反覆,許多人都不願意上城據守,只怕是打算等着宋軍入城,跟他們領好處!”

年輕人帶來的消息並沒有讓老者太過驚訝,只見他苦笑一聲,嘆道:“高麗國還沒亡,就冒出來個大爲國。我們的李太師也不甘寂寞,又弄出個大仁國!把維繫高麗血脈的韓安仁逼到羅州一角,差一點便徹底剿滅。他們在上面打來打去,百姓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了,偏偏這時宋人又攜兵戈與狗糧有備而來,看來天亡我也!”

老者原來並沒有外表上看上去那麼冷靜,其實心裡也是充滿了悲觀的。

“城中都傳閔老是位智者,不知我們將來的出路在哪裡?”年輕人虛心請教道。

老者自嘲的笑了笑,沒有回答年輕人的話,“我們的李太師,又給我們下了甚麼命令?”

“即日起,我們守住廣州一天,他便撥給我們白銀五百斤,守十天就是五千斤,盡數會付給我們退往王京的家人手上!決不食言!”年輕人把李資謙的承諾轉述出來。

“這個老狐狸,要我們拖住宋人,他到底打算在王京幹甚麼呢?”老者意味深長道。(未 完待續 ~^~)

第一六六章 來歷不明的捕盜官軍第二七九章 兩宋之交的最佳使節第八十四章 揹負神聖使命的男子第五七五章 坐山觀兒戲第七九三章 火迫金行,大利東方第五三九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三)第三一零章 老謀深算的鐵胳膊第八四六章 借力打力不費力第四八五章 王慶的吊命藥引第三六八章 見過世面的原住民第三三三章 水滸第一快腳第六七六章 鬧你姓王的河北!第八六一章 沒開天眼,只能按部就班請假一天第六五六章 觀於海者難爲水第二十二章 不負江山不負卿第六三一章 高俅的殺手鐗第一四六章 亂了套的江湖第三七二章 藥方第一四七章 這女子就是武大的了第七二五章 高麗蔘雞泡飯第五四二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六)第三零二章 宋江的後手第六七二章 天字第一號細作第五七五章 坐山觀兒戲第四八零章 金盆洗手第三七二章 藥方第八三九章 整合完畢第八十章 那一叉竿的風情第六八九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六九零章 江南英雄大會第七六零章 陳橋驛上,黃袍加身?第五八零章 恐“拓”症與恐“宋”症第四六八章 從此世無曾頭市第一六零章 成長型武將第八三四章 歸屬感,是需要培養的(二)第一三五章 韓五的抉擇第八五七章 書生奪命箭第六九六章 猛龍過江第二二三章 抄家,割舌,收留,告辭第三零六章 槐樹坡冤家聚首第六二三章 可使勇士陣前叫戰第三零四章 兵臨大名府第五四三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七)第六十章 新朋舊友齊相聚第八七零章 這輩子就心軟過一次,還栽了第二八八章 難以言喻的心結第八八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一八五章 奇貨可居第四五九章 報仇第二一四章 陽谷往事第五四七章 萬萬沒想到第八章 夜襲西溪村第十一章 放糧時戲劇性一幕第五五零章 斬首行動(三)第一二四章 梁山第一水將第七四九章 計將安出?第八八零章 從龍心切的義軍領袖第一一七章 慈父孝兒第五一一章 意氣消沉的小李廣第一一七章 慈父孝兒第一九二章 黃門山四傑第二零二章 白毛虎的承諾第七七八章 劉延慶之死第三八一章 十字坡上巔峰決第六四一章 高太尉的華容道(二)第四六八章 從此世無曾頭市第六七五章 朕懷疑有人在暗地裡害老子第八六五章 穿小鞋,偏疾行。裝糊塗,欺世人第八一二章 田虎垮臺帶來的連鎖反應第一零四章 花和尚力掀霹靂火第一八六章 人人想踏一腳的踏腳石第八五三章 呆若木雞的叛將第二零二章 白毛虎的承諾第七六零章 陳橋驛上,黃袍加身?第七二三章 自古創業多艱辛(三)第四二八章 躁動的野心第五零一章 頗有來歷的貴婦第五二四章 不捨便不要舍第六十六章 再臨西溪村第五九三章 呼延家的,你要反水咋地?第八三六章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二)第二一零章 八府巡按帶來的啓示第五四七章 萬萬沒想到第九零六章 袍澤的血第六二三章 可使勇士陣前叫戰第五九二章 難道咱們也留了一手?第七二七章 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王倫與趙佶第七五二章 無人願意扞衛的國度第四五八章 表忠心的來了(求雙倍月票!)第三七六章 被當作番子的李都頭第八六四章 這分明是在當頭領培養吶!第四七一章 金山跟前忽翻臉第八四四章 涼菜上完,該上熱菜了第一一九章 扁鵲華佗之術失傳久矣第六九九章 他他媽的就這樣把我放了第四零七章 這廝說客做得也太煽情了第四九三章 錦豹子守信薦才第四六零章 我入明教?那方臘豈不要退位!第二零七章 錢糧又告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