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抵抗,迷惘

俗話說:“衝風之末,力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極,力不能入魯縞。”,意思並不是指後者多麼有分量或者多麼的堅實,而是強調前者之“勢“已然用盡了。

是以,當士氣大沮的攻城方居然還能再次集結起隊伍並出現在城下之時,正在城上苟延殘喘的豪強私兵們徹底傻眼了。

原來,宋人還有隱藏的殺手鐗沒有使用!

眼下已經完全不存在甚麼見識不見識的問題了,再次集結起來的軍隊明顯檔次就高於和他們糾結了三天的老對手,光看其服飾之光鮮,便能彰顯出這夥人不凡的來歷。

“這架勢用來攻城太浪費了,去參加祭天大典的還差不多!也不知宋軍把那暴君的哪支儀仗隊帶出來了!”

暴君當然指的是道君皇帝趙佶,託王倫的福,他最近在高麗的關注度呈幾何速度暴增,當然是贊他的多,不過罵他的也不少,這不眼下就遇上了。

眼前這位辱罵趙佶的人士看上去三十出頭,身份是大仁國廣州南城守備副使,說話口音是高貴的仁州鄉音,不用說,此人八成屬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的“雞犬”。

“毬文錦袍,塗金束帶,金花大帽……這、這不是王上的神虎左右親衛軍的裝束嗎?”作爲廣州豪門閔家的現任家主,顯然這幾十年見識的場面不少,僅憑賣相就看出下面新出陣這夥人的來歷,比剛纔那仁州小子把人家認成宋軍儀仗隊要靠譜得多。

“王上的神虎左右親衛軍?!”剛剛出糗的南城守備副使納悶的重複了一句頂頭上司的判斷。要說他就是從王京來的。怎麼會不認得自家的新軍?聯想到對方剛纔的語境,他越看城下這夥人越不對勁,立馬目光就有些不善:“閔大人,你說的是哪個王上?”

這人的話問得倒是奇特,不過也道出如今高麗的奇景。此時在這半島上代表着獨一無二王權的國主不說遍地都是,卻也不再是個稀罕貨。

閔大人倒有些處事不驚的風範,面對李資謙派來的這位咄咄逼人的監軍。此時眼皮都不曾擡一下,大大方方道:“開京的王上!”

要區分李資謙和弓奇的差別,很簡單,畢竟弓奇這廝根基淺薄,遑論開國之君的氣象,行事做派更像一妖人,他們兩位之間,說到正溯二字,還是李資謙看上去要像樣一點。但要區分李資謙和王俁。卻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了。虧得這位閔大人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竟然套起這兩位稱王時的地域來。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閔大人此言可就差點意思!如今大敵當前,我主力挽狂瀾,實爲我大仁國不世出之英主,閔大人是我家王上任命的廣州防禦副使兼南城守備使。怎麼可以對王上如此之不敬!?”作爲因李資謙而走紅的家鄉人。維護屬於他們仁州的那面大旗,必然是不遺餘力的。

“開京時代在先,王京時代在後。就是當今大仁國國主,也不否認他在開京爲臣的過往,我如今說一句‘開京的王上’,請問怎麼就是對國主不敬了?”閔大人笑着反問道。雖然王俁已經成爲了宋人的俘虜,而他的家族也參加了對韓安仁的緊逼圍剿,但是此人就是不肯在言辭中顯露出對王俁的半點不敬來,哪怕他從來沒把王俁當一回事。

要說這種拿廢人壓活人的手段,李資謙派來的監軍還真不好招架。不過能被李資謙選中派到這廣州城中攛掇豪強們跟宋軍拼命,自然也有他的本事,只見他忽然乾笑一聲,“小將方纔失言了,還望老大人莫往心裡去!”

“宋人有句話叫甚麼來着?咱們現在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飛不了你,也跑不了我!”閔大人語氣顯得十分淡漠,卻更增加了這句話的真實性。

“大人說的甚是!只是沒想到連神虎衛的那幫子人都叛變了!”南城守備副使想盡力表現得合拍一些,並期望能在言語間無形拉近倆人的距離,所以把話題轉移到他們共同的威脅身上。

通常這種方法確實能夠加深抱團取暖對象的合作與互信,閔大人果然也沒有剛纔那麼冷淡了,“何止神虎衛,依我看,開京八衛都到齊了!準備焚倉罷!”

“焚倉!?”

南城守備副使大吃一驚,雖然他是李資謙派來的監軍,堅壁清野自然也是他責權之內的重要任務,但是對方這麼堅決的建議,讓他大爲不服,畢竟這仗還沒有開打,僅憑對方的賣相就能斷定己方必敗?這算甚麼理由!若是糧草一燒,那就是自斷後路,即便一時半會城沒破,也堅守不了幾天,國主讓無限期拖延狙擊敵人的命令就要泡湯。

“這城上都是看家護院的人,怎麼跟這些國主親兵廝鬥?守家之犬終歸是守家之犬,再勇猛也鬥不過惡狼!若是到時候手忙腳亂,來不及焚燒糧倉,國主面前須不好交待!”

這位廣州防禦副使不知是不是因爲年紀的原因,導致志氣衰了,總之說出來的話讓他面前的副將很是不滿意,對方有殺手鐗藏着沒用,我們還不是一樣!還甚麼惡狼,你的人不中用不代表我帶來的人也一樣廢物!

對於年輕人的憤怒,老者洞若觀火,他知道對方最後的依仗是甚麼,不過是王京臨時徵召起來的一幫眼神空洞的農民,豪強私兵雖是看家護院出身,好歹也是天生吃着好勇鬥狠的這碗飯的,可這幫農民呢?指望訓練半年就能目空一切?簡直天下奇談!

“換上你的督戰隊,也許我們敗得更快!李將軍,我不得不再一次提醒你,還是帶着你的人焚燒糧草去罷!我會帶着廣州子弟在這裡堅守到最後一刻的,畢竟我們的家人都在王京!”

閔大人話音未落,只見他名義上的副將“唰”一聲,猛然抽出佩刀來,閔大人處亂不驚,想必年輕時也是個狠角色,只是冷冷看着面前這個人。哪知對方毫無預兆的將刀鋒往自己左手上切去,一眨眼的工夫,一個血糊糊的指頭迎刃而落。

儘管這副將臉色憋成醬紫色,卻半聲疼都不曾喊,只是叫道:“大人且看小將奮威!”

“好吧,願候佳音!”說這句話的時候,閔老的臉色生動了些,畢竟對面一個行將就木之人,也不能太過不近人情。

望着副將憤然而退的背影,閔大人意味深長的嘆了口氣。作爲廣州城的土著,從漢到唐,說來這位閔大人祖上也曾受過中原王化薰陶,他也不排斥再一次被納入中原大國,然後等待王朝衰弱時,他們這樣的人再趁勢而起,再起爐竈。相信大多數和他身份相類的人想法也都一樣。

可關鍵是,這個宋國元帥卻是個狠角色,這個人應該是深諳剛柔並濟這種處事哲學的道家高人。他明顯知道如何去爭取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卻不奢求獲得所有人的支持。

這樣的消息對於賤民和普通百姓來說,無疑是森嚴的舊有制度下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改命良機,但對於他們這些盤根錯節的舊豪強來說,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對方明顯就沒有花大價錢收買他們的意思,反倒有些提前消除隱患的意味。

所以這位廣州豪強的心情是糾結的,他既不願意爲那甚麼大仁王效死,又堅實的執行着李資謙堅壁清野的命令,這一切無不暴露出自相矛盾的一面來。這些做慣了土皇帝的強勢豪強們,在遇上更加絕對的力量時,只能在命運的大潮中隨波逐流。

這種滋味很陌生,而且很難適應。(未 完待續 ~^~)

第八六九章 有後臺和沒後臺,果然大不一樣第一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第二六五章 見面禮第二一零章 八府巡按帶來的啓示第八零一章 小心那人尾大不掉啊!第三四四章 看來,我還是上梁山的命!第七二零章 主角只有一個第六三五章 驚天大逆轉第一三八章 飢來驅我去,叩門拙言辭第三二一章 大捷背後的危機第七二七章 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王倫與趙佶第四十一章 收衣服用的水磨禪杖?第四零五章 不害關勝非劉豫第二章 僵臥孤嶺不自哀第一五七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六)第二五三章 望蜀第二十章 買魚石碣村第二九八章 恩將仇報第四二一章 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第八七八章 堅壁清野,天羅地網第四五四章 戲中戲第一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第四九五章 朝廷發飆了第二二二章 傷疤,軍人的勳章第二七三章 戰前會議這一章鎖住了,發不上來第八十二章 大名府寡將第六二七章 楊門恩怨第八十五章 浪子燕青第九零二章 麒麟旗飄揚!第三零五章 吾之子房第三五七章 你要弄弄清楚,誰纔是主,誰纔是第二三二章 故人來訪第六五二章 風派人物第五二零章 饒我一條性命,我還有用處!第二一七章 一心反水的矮腳虎第一九二章 黃門山四傑第一五八章 滿堂歡喜獨憔悴第六一四章 “糞霸”史文恭(六)第五一一章 意氣消沉的小李廣第五六一章 斬首行動(十四)請假一天第四八四章 我至少可以給你們選一條對的路走第三一五章 這應該我此生最後一次投降第四零五章 不害關勝非劉豫第八八零章 從龍心切的義軍領袖第六零四章 想叫我喊你一聲哥哥,卻是難!第六章 錢少糧稀第三八一章 十字坡上巔峰決第七十章 割袍斷義阮小七第二一九章 命喪婦人之手的西門慶第六四二章 高太尉的華容道(三)第八六二章 雲裡金剛借酒識人第七零八章 就在明州過年第三十四章 爲兄奔走麻面漢第八零三章 太守培訓班第一八零章 荊湖風雲起(九)第五二二章 捉拿明教妖人第六八四章 出人意料宋三郎第五六七章 我們一走,不知幾人稱王第五五四章 斬首行動(七)第四八四章 我至少可以給你們選一條對的路走第一四七章 這女子就是武大的了第三二六章 秀才和兵第六二七章 楊門恩怨第六八九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八十四章 揹負神聖使命的男子第八八六章 王者歸來(二)第八十八章 生辰綱,終於來了第六四六章 我就是石碣碑上第一百零九個名字第七四四章 試探第三二七章 敢問寨主之志,如黃巢否?第八六二章 雲裡金剛借酒識人第九十二章 飲鴆止渴第二六九章 難逃劫數的解氏兄弟第七三九章 元帥一直關注着你們第八七九章 終於該我上場了罷!第一五六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五)第七八三章 在對的時機,撞上對的大頭(三)第三零八章 隱士的憂慮第八二五章 四方國戰,一觸即發!跟大家彙報一下近況第二二八章 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第三三四章 南北追兵,腹背受敵第四四五章 三雄會凌州(三)第六十二章 頒佈號令,三軍成形第九十九章 水泊夜話第三十七章 帝都城外送君亭第八七零章 這輩子就心軟過一次,還栽了第四七零章 暫不安排,其實是另有安排第十章 得有一片根據地(求推薦票)第五二六章 閻羅面前顯身手第八二四章 你們已經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第六五九章 留下給我當太守第五三二章 我晁蓋的冤魂在天上看着你第八九八章 沒得談,只屠城第六八零章 範國丈進大觀園第八八二章 朝廷京東路武臣大點卯(二)第七百章 其實一開始他是拒絕的第八二五章 四方國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