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高麗變局

大半年時間,足夠太多的事物發酵。

前高麗朝貴戚權臣李資謙終於站到了人生的巔峰。

原高麗六成以上的國土,此時全部歸入了他建立的新國度的版圖之中。其中最富庶的半島中部地區,除去西京被大爲國的妖人佔據以外,全部被他實際控制。

就在數月前,一直擁兵觀望的原高麗東界與北界的邊軍將領,宣佈投效李資謙麾下。至此,三韓之地上“一強獨霸,二弱苟延殘喘”的局勢已經形成。如果,如果外力的干涉到此爲止,那麼高麗李姓取代王姓當國的歷史,會被整整提前兩百多年。

一年前還是高麗陪都的南京,此時已經成爲李資謙的王城。按他的話來說,開京城的王氣已盡,不適合再作爲新朝的國都。但李資謙也沒有選擇在老家仁州(仁川)建都。答案很簡單,開京的前車之鑑還讓他從噩夢中時時驚醒。若是哪天宋國又不滿意自己了,再來個仁州登陸,那自己就算是白活了。

不過雖然沒有衣錦還鄉,李資謙爲了表示不忘家鄉,新起的國號上卻加上了老家的標籤,謂之“大仁”,於是高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仁國閃亮登場了,和弓奇同年建立的大爲國簡直是一時瑜亮,兩個奇葩。

“王上!東界與北界原有兵士十四萬三千名,在開京保衛戰中,兩界僅有拓俊京帶兵勤王,是以兩界此時仍擁兵一十三萬人。如今咱們的主力全在南線和韓安仁的殘餘勢力作戰。若是這兩地的將軍心生不軌。後果不堪設想!王上,如今大亂之時,人心叵測,不可不防啊!”

大兄登上王位,李資諒也升官了。正式官名很長,有十八個字,叫做通奉大夫尚書禮部侍郎上護軍賜紫金魚袋。雖然離宰相一級的官員還差得很遠,但因爲他是李資謙家族目前最爲出類拔萃的人物,所以在李資謙面前甚麼都可以談。

“王京的新兵編練得怎麼樣了?”李資謙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原本他就是權臣,而不是弄成,當年王俁也要看他的臉色,此時他自己坐了王位,整個人更加的嚴肅了。

兄長的秉性李資諒當然知道,此時也不以爲意。恭敬答道:“已經操練了三個月了,從上到下,軍官全是我們仁州子弟,絕對足以信賴!”

兩人談論的這支軍隊完全是一支新軍,與仁州駐軍以外的高麗京軍、地方軍皆無瓜葛。其兵源是從楊廣道挑選的精壯男子,軍中軍官則全部由仁州籍的老軍擔任。完全是一支聽命於仁川李氏的忠實軍隊。

李資謙是把這些人當做自己的嫡系京軍培養的。從前京軍正規軍才四萬五千人,加上預備軍也才七萬五千多人,可李資謙新組建的這支軍隊人數高達一十五萬,完全是前朝京軍的兩倍有餘。

不過李資謙之所以這般窮兵黷武,很大原因是因爲國內的亂象。高麗這幾百年來,一直是一個弱勢的中央下面遍佈地方豪強,從前他做勳貴權臣的時候,就怕自己勢力不夠大,不能夠挾制國王。可他現在坐穩了王位,情況就瞬間逆轉了。李資謙又開始嫌地方上這些人野心太大了。他要做大仁國的開國明主,已經暗暗準備借討伐弓奇與韓安仁的名頭,削弱地方豪強的勢力。

“下旨樞密院,調雙城總管府(東界)邊軍一萬五千,東寧府(北界)邊軍一萬七千,即日開拔,攻打西京僞大爲國!”李資謙慢條斯理道。

“弓奇這個妖雖然屢戰屢敗,從禮成港節節敗退,但此時還擁兵十餘萬,調邊軍三萬人,能起甚麼作用?”李資諒納悶道,好在此間是李資謙的御書房,裡外就他們兄弟兩個,若是在朝中,李資諒是萬萬不會質疑大兄的。因爲別看現在李資謙勢力最大,但其手下派系繁多,作爲嫡系,只有維護王上權威,而不是去質疑他。

“孤調邊軍,一是試試他們的心跡,二是要蠶食他們的實力。如今女真人崛起,和遼國大打出手,形勢犬牙交錯。孤王估計,沒有十來年,這兩夥人是消停不下來的。既然如此,遼、金都無餘力窺探於我。而遼國有變,一定會吸引宋國的注意力,他們的北邊屏障還在契丹人手上,而今契丹勢弱,宋人會不會趁火打劫孤不知道,但想來他們也是沒有精力再來找我們麻煩的。所以孤認爲,短則五年,長則十年,我國無外患之憂。既然如此,正好解決一切內患,所以孤要利用這個時間,讓這三千里河山只有孤一個人的聲音!”

大仁國第一代國主的話擲地有聲,直把李資諒聽得熱血都沸騰起來,頓時拜下道:“我王真乃三韓之不世出之聖王!”

李資謙擺了擺手,道:“你等會出去,傳令叫西京城外的八萬大軍加大監視力度,等邊軍一到,奮力攻城。記住,讓李之美莫要抱着消耗客軍的歪腦筋!早日平定大爲妖人爲要!”

李資諒會心一笑,王兄正話反說真有意思,他哪裡是不讓消耗邊軍?實際上是對連李之美手下的豪強軍都沒有真正放下心,看來是準備讓他們來個兩敗俱傷了。這些人都是各地依附過來豪強的老本,原以爲在這開天闢地之際讓自己的家族能夠再進一步,哪裡知道王兄在這裡等着他們。

對了,這個李之美就是李資謙之子,也是本朝世子,他手下的兵,早已經不是前朝各地州府的州縣軍。原來高麗軍制是京軍八衛七萬五千五百人,兩界邊軍十四萬三千人,剩下所有地方加起來的正規軍才四萬八千名。可是仗打到現在這個地步,京軍已經成爲歷史,地方軍除了仁州兵絲毫未損,其他州縣的兵力已經在拉鋸中損失殆盡,現在被高麗三方拉來打仗了,除了坐山觀虎鬥的邊軍將領,剩下不是從前不入流的雜兵(一品軍,村留二三品軍),就是各地補充進來的精壯和奴隸,當然還有豪強們的私兵。

而李之美手下這八萬多人,囊括了王京左近所有依附豪強的主力私兵,原以爲跟着世子謀個出身,哪知卻已經被他爹暗中算計了。

“主要還是韓安仁啊!這老小子,跟孤鬥了這麼些年,也不嫌累啊!”李資謙忽然冷笑一聲,目光漸漸停留在全羅道和尚慶道的簡略地圖上。(未 完待續 ~^~)

第二零二章 白毛虎的承諾第五九四章 浪裡白條再擒將第三六六章 京東有此巨寇,天下亂矣!第一章 我的心腹都在哪裡!第八六七章 蔡相公,恁就是俺的天吶!第一六零章 成長型武將第八一一章 孫兄,你投了個好生逆天的主公啊撞上新秀牆第六九二章 江南英雄大會(三)第六八零章 範國丈進大觀園第三四零章 奢侈的戰法第二四二章 沒羽箭剋星第五四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九七章 席間百態第六八四章 出人意料宋三郎第四零九章 板凳深度第三三六章 浴血磐石第五五八章 斬首行動(十一)第一零七章 二龍山前三雄會第八八七章 快刀斬亂麻第二九一章 兩條腿走路第四零四章 施虞候月下追關勝第二七零章 家醜第四零八章 西出梁山無故人第二五五章 韓世忠歸來第四一九章 半路殺出個攪局人第六七零章 潑天大案第五四零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四)第二七四章 藏龍臥虎的登州城第五四零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四)第一九一章 江湖救急第二九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一九章 半路殺出個攪局人第二七九章 兩宋之交的最佳使節第四一九章 半路殺出個攪局人第八九五章 吳相公不想守,程相公不肯溜!第八八八章 快刀斬亂麻(二)第一二一章 截江鬼江心害母子第十七章 湖畔晨話第二四八章 有才無德董一撞第一五零章 大蟲易除,心魔難去終身大事第八六四章 這分明是在當頭領培養吶!終身大事第四五七章 規矩和軍援(下)第四零六章 既遇君候,豈敢負義春節請假條第五八零章 恐“拓”症與恐“宋”症第一八五章 奇貨可居第一五七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六)第三六二章 番王的求見第五零七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六五四章 龍兄鼠弟第八章 夜襲西溪村第六零四章 想叫我喊你一聲哥哥,卻是難!第五六六章 楊志再押高麗綱第一四六章 亂了套的江湖第一八二章 荊湖風雲起(十一)第八一三章 田虎垮臺帶來的連鎖反應(二)第七八五章 在對的時機,撞上對的大頭(五)第六六六章 矇在鼓裡第一七二章 荊湖風雲起第七七八章 劉延慶之死第五九三章 呼延家的,你要反水咋地?第四零六章 既遇君候,豈敢負義第三八七章 楊家寶刀、雁翎金圈甲第十四章 宿命的對決第六九七章 梁山泊主的氣魄第七九三章 火迫金行,大利東方第五零九章 願求梁山小李廣一戰第四五二章 三雄會凌州(十)第五八零章 恐“拓”症與恐“宋”症第七二七章 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王倫與趙佶請假條第八三零章 王慶、田虎的“遺產”(二)第一零二章 特殊人才第四一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明天手術第八六八章 宋公明慷慨赴京第四九七章 出師未捷身先囚第七十七章 依人自辱,仰天茫茫第七四三章 誰敢比我狠?第二七四章 藏龍臥虎的登州城第八六三章 開了天眼,那就是知遇之恩第六七三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九五章 你不能拿賣教來還情第二一五章 陽谷往事(二)第五零七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五一五章 孟康和四明山有甚麼瓜葛?第二九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八一章 我覺得你家田虎沒誠意!第一七八章 荊湖風雲起(七)第五十三章 既入寶山,豈可空手而歸第七零二章 轉嗔爲喜第四一九章 半路殺出個攪局人第七二七章 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王倫與趙佶第三一八章 三處馬場都不放過第二九八章 恩將仇報第七六七章 到底是李陵,還是洪承疇?第五二九章 大哥還在,二哥哭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