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斬首行動(十六)

“住手,統統住手!王上有旨,不得與上國天兵兵戎相見!”一個急匆匆從宮內出來的高麗文官高聲大喝道,這人看上去四十出頭,步伐雖急,聲色雖厲,但仍能看得出來其骨子裡那份沉穩。

不過根本不用他叫止,王城衛兵已經抵敵不住了。魯智深何許人也,前西軍悍將,小種經略相公的“警衛營長”,梁山泊建寨元老,手下士卒雖暫未建過奇功,但放眼梁山,步軍哪一營敢小瞧他們的實力?此時王城守軍雖是高麗國有數的精銳,卻也在肉搏戰中落入下風。在王倫的親衛營還沒入城的時候,他們已經叫步一營壓着打得潰不成軍。

可以說,這位高麗文官的一聲喊,頓時救下無數高麗人性命,梁山軍雖在戰場上毫不留情,卻也沒有屠殺降兵的習慣,眼見對手都已經是跪地求饒了,只得收兵,收繳刀槍弓箭,押解俘虜歸隊。

“賊廝鳥,打得一手好算盤!灑家若不攻開城門,你們能叫灑家作上國天兵?”

魯智深將月牙鏟往韓世忠跟前一拋,負手而還。韓世忠一手拿着自己的鐵槍,一手提着魯智深的月牙鏟,跑腿似得跟着大和尚,絲毫不見惱怒之色。

緩解了宮城平地上幾乎一面倒的局面,這位高麗文官被郭盛帶至王倫跟前,王倫見他豐貌碩體,一表人才,倒不似凡品,問道:“你是何人?報上官號!”

那中年文官上前行禮,舉止十分恭敬。稟道:“下官寶文閣待制金富軾。奉我王之命,特來與上國元帥講和!”

王倫見說望了許貫忠一眼,兩人嘴角都露出一絲淺笑,只聽許貫忠接言道:“你高麗國王可有教旨(皇帝纔可稱聖旨),下令守軍罷戰?”

金富軾聞言看了許貫忠一眼,沉思片刻,終是點了點頭。許貫忠見他承認了。道:“那就麻煩金待制一趟,把貴國國王的教旨傳諭全城守兵知曉罷!”

金富軾清楚的知道許貫忠這句話的意思,也明白他用意,當下拱手道:“下官願意去傳這個旨意,只是上國元帥能否給下官一個保證?”

“你要甚麼保證?”王倫心中愈發感覺此人不是個等閒角色,笑了笑道:“王俁的安全,本帥會保正的!當然,你有甚麼個人要求,也可以提!”

國主的名諱被宋朝元帥不加修飾的說了出來。金富軾心中雖閃過一絲悲哀,面上卻沒有絲毫異樣,大宋有句話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如今禍事是自己惹出來的,卻也怨不得別人。只見金富軾長吸了一口氣。朝王倫拱拱手,道:“沒有了!下官願意去外城傳旨!”

王倫點點頭,把鬱保四叫了過來,目含深意道:“帶上五百弟兄,護送這位高麗金待制傳諭他們國王罷戰的教旨!”

鬱保四雖然上山不久,但一直在王倫身邊,這點默契還是有的,聞言重重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甚至生怕王倫不知道自己知道了。恨不得將“這廝敢出古惑,小將定斬不饒!”的話直說出口來。

“下官這就去傳旨,敝國國主在會慶殿專候聖朝元帥駕臨!”金富軾向王倫行了一禮,便隨着鬱保四走了。許貫忠看着他的背影,道:“這番國裡尚書令、侍中、太尉、司徒、中書門下侍郎、平章事,左右僕射等高官比比皆是,卻偏偏派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寶文閣待制來做使者求和,看來其人有些道行啊!”

說來王倫對高麗國內的人物也不甚瞭解,聞言只是點頭隨了幾句。他此時卻不知道此人乃是新羅王室後裔,其祖父、父親都是高麗朝中高官,而高麗半島上十分著名的史書《三國史記》便是他所著(在他之前的史書,到了後世都失傳了),同時他還是高麗四百多年曆史裡有數的名臣,儒臣。其家族素爲欽慕漢文化,他的名字便是其父仰慕宋朝名人蘇軾而起,他還有個弟弟金富轍,名字中也借用了蘇軾弟弟蘇轍的轍字。

會慶殿在什麼地方,王倫並不知曉,不過他身邊有人知道。牟介此時正麻利的帶着徒弟給傷兵包紮傷口,王倫耐心的等他處理完所有重傷員,這才請他起身帶路。

王倫之前帶着這班兄弟們闖過大宋留守司、知府、知州的衙門也沒少進,獨獨還沒進過王宮(耽羅這樣的部落國就不提了,王宮還是梁山泊援建的),高麗再差勁,也是當世兩大強國競相施加壓力的藩屬國,是以在場不少頭領都想跟王倫前去見識見識。

比如“霸道”的韓世忠便令兩個副將在此打掃戰場,呂方和郭盛爭不過他,只好留下來襄助魯智深,還好魯智深不願趕這個熱鬧,把機會留給了其他兄弟。

“走,咱們去會會王俁!”

王倫一聲令下,一行人浩浩蕩蕩往會慶殿而去,焦挺帶了五百弟兄,都下了馬,拱衛在王倫左右。這一路上遇到的高麗衛兵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還好王倫體諒他們,叫人用高麗語喊話,給了他們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繳械投降。

“小小番國,氣派倒是不小!”柴進指着沿途的殿宇嘆道,牟介還是十分稱職的當起了導遊,這時他指着不遠處一座高聳的宮殿介紹道:“這便是高麗會慶殿,王城主殿,也是宮內規模最大的殿宇!”

衆人聞言看去,只見這座大殿基址髙五丈餘,東西兩階,丹漆欄檻,飾以銅花,文彩雄麗,冠於諸殿,兩廊,通三十間,中庭甃石,地虛不堅,行則有聲。

除了牟介、仇悆以外,這一行人多是草莽、底層出身,哪裡想過會有昂首闊步走在這王宮大院的一天。均是深感提氣。只聽柴進嘖嘖有聲,論起這殿宇的好處,卻見此時高麗君臣,已經是破格出來迎接,均候在殿外,一個個憂心忡忡,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

眼見爲首那人甚是富態。王倫估計這人只怕就是王俁了,感覺他看上去卻與金富軾年紀差不多,此時正一臉不安的往這邊探視,高麗衆臣見了宋人過來,都搞不清楚王倫和柴進誰纔是宋人元帥,只覺兩人各有各的氣度。還是王俁做了十多年國主,眼光自有獨到之處,判斷得出誰人與自己氣質最近,想那穿金甲的氣度雖是不凡。但哪有銀甲之人自信大方,且看他步履輕盈,雖是怡然自得,頻頻回首,侃侃而談,卻哪有旁邊那位龍行虎步之人從容不迫?

王俁認準宋人中領頭之人。忙帶着衆臣快步迎上。戰戰兢兢道:“聖朝元帥駕臨,小王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雖說此人已是甕中之鱉,但好歹也是一國國主,王倫此時也不怠慢他,上前還了禮,剛和王俁打了個照面,卻聽此時身後喧鬧之聲響起,原來武松也打破側門,此時正推着一個老兒進來。

武松見了王倫。只把番國君臣當做了擺設,稟告王倫道:“這廝私自出城,被在城外巡城的郝將軍給捉了,派人送進城來!聽郝將軍說,這人排場甚大,好像是條大魚!”

武松正說時,這邊王倫衆人還沒什麼感覺,哪知這班高麗臣子已經出離憤怒了,只聽韓安仁指着這條大魚大罵道:“李資謙,李太師!你不是誓死守城?你不是當世忠臣?你不是家小還在城中?怎生在城外被擒!?”

王倫雖聽不懂韓安仁說甚麼,卻見這班大臣甚是氣憤,心道這其中肯定有些故事,常言道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這高麗再小,也是五臟俱全,朝中大臣們那點齷齪事,定然少不了。正好王倫根本不怕高麗人一盤散沙,擔心就擔心這裡是鐵板一塊,眼下他們吵得越兇,對梁山泊經營高麗也越有利,故而當下也不開言,只是冷眼旁觀。

“牟御醫,牟御醫,救命啊!”不想這李資謙居然還識得牟介,當真是好記性,須知牟介上次渡海前來爲高麗國主醫病,已經是快二十年的舊事了。果然只見牟介唏噓道:“彈指十多年,李大人已經是當朝太師了,不想還記得我這個小小翰林醫官!”

高麗君臣終於聽明白了,原來這位大宋御醫從前不但到過高麗,還給先王看過病,此時對這支軍隊的身份更加不敢有疑義了。

“太醫還記得我,還記得我!小臣當年和太醫甚爲投契,小臣教太醫高麗話,太醫教我上國東京口音的宋語,你看,十多年了,我我、下官還沒忘!”李資謙此時真算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不想到了這種要命的關頭,居然還能叫他在宋人裡遇上一位故人,實乃諸天神佛護佑所致。

牟介見李資謙說得十分誇張,又見衆頭領都望向自己,解釋道:“這位是高麗太師李資謙,十多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牟介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李資謙滿臉討好的笑容,望着宋人連連點頭,似在爲這番話做註腳,企圖表示自己跟牟介是鐵哥們。

王倫適時的表態道:“既然是牟太醫的故人,不可失禮,來啊!把繩索解了!”看着眼前這兩幫文官勢不兩立的情形,藉着牟介的臉面,王倫有意識的擡了擡這人。

武松見說上前給千恩萬謝的李資謙鬆了綁,韓安仁見李資謙甚麼臉面都不顧了,居然成功討好了宋人,直恨得牙癢癢,趁人不注意,也顧不得體統了,就在背後捅了捅王俁,王俁吃驚,瞬時間明白心腹的意思,上前拉住牟介的手道:

“十多年前,多虧太醫千里迢迢,前來醫治我先王之疾,多賴神醫聖手,叫我先王又延壽二載!聖朝大恩,孤……俁永世不敢相忘!”

轉眼間極其低調的牟介成了高麗君臣眼中的香餑餑,競相過來討好於他。王倫清楚得很這些人打的什麼算盤,無非是想在見真章前烘托出一種兩國交好的氛圍,以利於後面的討價還價。

只可惜,王倫的底牌,是這夥君臣打死都猜想不到的。(未 完待續 ~^~)

第九十二章 飲鴆止渴第七五四章 撮鹽入火的猛將兄第七一七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三)第四七二章 不知好歹的下場第一一二章 路遇花姿,送歸清風第八四六章 借力打力不費力第二九九章 眼看就要泯沒的一生第二十三章 天寒歲暮歸何處第三九四章 意想不到的故人第五七九章 兩年磨一劍第八三六章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二)第七百章 其實一開始他是拒絕的第五十三章 既入寶山,豈可空手而歸第七十九章 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第三七三章 秘辛第七七九章 越來越渾濁的歷史大潮第三十七章 帝都城外送君亭第八二九章 王慶、田虎的“遺產”第六四零章 高太尉的華容道第三四四章 看來,我還是上梁山的命!第五七一章 拿不完慢慢拿!第五章 王公吐哺,上下歸心第四三七章 這些人死在這裡,不值!第七三八章 梁山泊第一個收穫史文恭友誼之人第八十六章 翠雲樓際遇第八零二章 呂太守,你被免職了!第五一三章 兩個只能活一個第八二零章 誰都沒閒着第六六二章 民心向背(二)第三八零章 自古忠義兩難全第四六五章 梁山這夥是要我們死啊!第四章 朱貴薦弟第八六八章 宋公明慷慨赴京第八七零章 這輩子就心軟過一次,還栽了第四二六章 唱一出好戲第九十九章 水泊夜話第六五零章 山東何人不通樑第四零一章 蒲東三傑豈能自相殘殺第一九零章 夜襲江州城第十八章 大賞羣雄(上)第九零一章 草原之王,雞血上陣第八七六章 童貫打算收工了第七四九章 計將安出?第八三五章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第一一四章 陸上豪傑險吃鱉第三六三章 伙房調兵第三三二章 官如匪,匪如親第六九四章 對話纔是解決糾紛的最好方法第八五二章 氣炸肝肺的天子第一八六章 人人想踏一腳的踏腳石第一七八章 荊湖風雲起(七)第四七零章 暫不安排,其實是另有安排第三八六章 委曲求全,只爲保義第八四四章 涼菜上完,該上熱菜了第五二八章 三條腿走路第三五二章 如火如荼第三九一章 是真是假很重要麼?第七二六章 王京最後的屏障第二九八章 恩將仇報第二五四章 跟他比,李應算什麼員外!第七一三章 高麗變局第二四五章 最痛恨的往往不是敵人,而是背叛第七六五章 軍人最怕的,就是送別第一四九章 武大郎拙計賺金蓮第六四七章 我就是你的報應第四二六章 唱一出好戲第五三零章 天王歸西第三十二章 前面有着那各自各的路第一次單章,說點心裡話第八二五章 四方國戰,一觸即發!第四八零章 金盆洗手第八十二章 大名府寡將第三八七章 楊家寶刀、雁翎金圈甲第一四一章 黑獄逢故舊第三四七章 人家打登州,你也打登州!第七五六章 這唱的是哪一齣?第四九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三二章 先聲奪人第四一三章 驚變第七六九章 敵營XX年模式開啓第五八四章 勝利大撤退第一三六章 急孔目倉皇回山第三一二章 監牢困獸第三一一章 從幕後到臺前第六十二章 頒佈號令,三軍成形第四七一章 金山跟前忽翻臉第二零四章 梁山軍的雛形第八五二章 氣炸肝肺的天子第四零五章 不害關勝非劉豫第一八五章 奇貨可居第三四零章 奢侈的戰法第十九章 大賞羣雄(下)第五九九章 舉重若輕巧化解第四六五章 梁山這夥是要我們死啊!第二七七章 代兄受過小尉遲第六六八章 躺着也中槍的方臘第四九零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八六零章 醒不來的噩夢第八六五章 穿小鞋,偏疾行。裝糊塗,欺世人第八四四章 涼菜上完,該上熱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