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祭孔

對徐謙的大駕光臨,應天府府尹朱茂的心情自是跌落到了谷底,姓徐的跑來,這不是故意火上澆油

現在朱茂是事事心煩,事事都力不從心,眼看許多人進南京,又是無力阻止,至於那位徐撫臺,那更是不能得罪了。

畢竟人家是撫臺,你雖是南直隸的府尹,卻還是比人家低了一等,再者人家剛剛加了左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和從前比只是左右互換了一下,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官場之上,但凡是超出了常例,就不能等閒視之,就比如說其他巡撫都是右副都御史,可是偏偏浙江巡撫是左副都御史的身份,這個身份,意義就全然不同了,這就意味着,此人的地位,很不簡單。

既然來了,朱茂自然也有準備,打算冷淡處理,敬而遠之嘛,反正儘量不和你打交道,你要來就來,也不打算迎來往送,隨便讓個應天府的推官去迎接也就是了。

這種處置是穩妥的,一方面沒有失禮數,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大家道不同不相爲謀的意思。

只不過,朱茂總是覺得這姓徐的特意來南京,意圖很不簡單,心裡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只是這時候,徐謙的漕船已經到了。

漕船經過鎮江,直抵南京。

在南京燕子磯停泊,聞知消息之後,南京轟動,竟有數千上萬人紛紛趕至燕子磯處相迎。

朱茂想要的是冷處理,結果誰也阻擋不了這些王學門人的熱情,而且據聞。抵達南京的蘇州、松江知府,竟也乘轎去了燕子磯迎接。

這一下子。朱茂又糾結了。

人家松江、蘇州、常州幾府的知府都去了,你去還是不去?

失禮不失禮。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對比,別人親自去了,你不去就是失禮,只是朱茂卻知道,自個兒不能去,不能去只能乾坐着

倒也有不少人在朱茂打氣,南京城裡亦有不少舊學門人,紛紛對徐謙身爲浙江巡撫,跑來南京大加撻伐。

朱茂只得定下心。索性做起縮頭烏龜。

燕子磯處,已是人山人海,遠處停泊的漕船走出人來,爲首的蘇州知府會同松江、常州知府數人上前施禮,道:“不知徐撫臺可在船上。”

下船乃是徐進,徐進見了這麼多官員,顯得有幾分心虛,道:“徐撫臺已經下船,說是要儘快趕去南京。見王老夫子,商討孔廟事宜。”

孔廟……和孔廟有什麼關係?

所有人呆住了。

南京的孔廟可算是國廟,除了山東曲阜、北京的孔廟之外,南京的孔廟地位亦是不低。

而且孔廟中除了從祀孔聖之外。還有四配,十二賢,事實上。身爲王學領袖,王守仁從未在正式的場合參祭孔廟。

這一點。也頗受舊學詬病,王學不是自稱是孔學一脈嗎?那麼爲何不祭孔?只是在這方面。王學門人們卻無從反駁。

理由很簡單,孔廟不只是有孔夫子,還有朱熹朱聖人,你祭孔就要拜朱,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若是非正式場合,大家去拜一拜孔聖倒也無妨,拜了就走,誰能說你什麼?可是你一旦在正式場合大張旗鼓的去,難道只拜了孔,就不要拜其他聖賢?

最後拜到了朱聖人之下,又該怎麼說?最後,難免落人話柄,被人恥笑。

而現在,徐謙竟是已去尋王守仁,還聲稱要祭孔,這顯然又遇到了很尷尬的問題。

不過以徐某人的作風,天知道這傢伙會在孔廟裡做出什麼事來

諸位知府們憂心重重,等事情傳開之後,在這裡匯聚的王學門人們,卻都沸騰討論開來。

“不知陽明先生肯不肯與徐撫臺一道祭祀,若是一道祭祀,這禮儀又當如何安排?哎……一個不好,不免爲那些程朱的狗腿子嘲笑了。”

“楊明先生一向深居簡出,大隱於市,未必肯出山。”

“這卻未必,別人請不動,徐撫臺既然折道來了南京,把消息放了出來,肯定是有把握,否則若是請不動陽明先生,豈不是臉上無光。”

諸人討論甚急,卻也不覺得興致闌珊,紛紛折回南京,而此時,在南京兵部衙門,一封拜貼已經遞了進去。

後衙裡,年邁的王守仁微顫顫的接過了門子遞上的拜帖,清瘦的他雖然行動已有些不便,可是整個人的精神,還算不錯,尤其是那雙眼眸,帶着幾分這個年紀少有的銳意。

外間早有傳聞,說是王守仁老邁,已經到了不能視事的程度,這些,都是坊間的虛言,舊學的人這樣說,是想借此抨擊王守仁。而王學之人默認這個說法,卻也是因爲王守仁在他們眼裡雖是聖賢,可是卻一直隱匿不出,外頭學爭鬧得再厲害,也不出來放句話,於是索性認可王守仁已經不能視事。

對於外頭的風言風語,王守仁一笑置之,他看過拜帖上的門生徐謙敬上的拜帖,臉色卻很是凝重。

他重重嘆了口氣,將拜帖擱到了一邊,旋即躺在了搖椅上,一聲不吭。

“恩師,何故嘆息。”說話的,乃是王守仁的另一個學生,姓劉名彥,劉彥和王艮、聶豹這些人不同,他是個書呆子,只習王學,因此一直跟着王守仁,照料他的起居,至於外頭的事,他不管,也不問,其實也並不認可王艮、聶豹這些激進派的思想。

王守仁眼眸眯起來,孱弱的身體在搖椅上搖晃,良久,才慢悠悠的道:“樹欲靜而風不止,他們這些人,鬧也鬧了,打着老夫的旗號,行自己的主張也都主張了,可是現在,卻還是覺得不足,非要老夫出面不可,哎……這世上的事,真難。”

劉彥皺眉,道:“恩師的意思是,他們在利用恩師?”

“難道不是嗎?你認爲王學爲何會興盛,你當真以爲,這些人當真是覺得王學有道理。老夫學有經年,小有所成,這學問嘛,道理卻是有的,不敢自比聖賢,卻還是強過一些教書匠,學問固然是有理,可是如今王學逐漸風靡,卻並非是學問本身。”

他嘆口氣,繼續道:“年輕生員們厭煩了程朱,所以要嚐鮮,於是要知行合一。新政的官吏們要辦新政,和朝野中的許多人格格不入,於是打出王學的旗號,要爭權奪利。就算是前兩年偃旗息鼓的禮儀之爭,反對皇考的固然是打着程朱的旗號,可是那些支持陛下的,卻也大談知行合一,可見這王學,已經被世人糟蹋的不成樣子了。”

王守仁一語,道破了天機。

爲什麼王學會風靡,可悲的是,原因並不在於王學的道理,而是失意的官員和生員,拿出這個來抨擊權威,藉此來對抗朝中的既得利益者;其中最鮮明的就是大禮議事件,幾年之前,禮議之爭很是尖銳,朝中的諸公反對尊皇考,而一些投機取巧的官員,則打出了王學的旗號,反對內閣和六部。

可見所謂的王學,不過是這些人的草紙,覺得有用,覺得可以拿來發泄自己的怨氣,又或者覺得可以爲自己推行某種東西來做藉口,正好迎合了此時大家的心理,於是乎,王學就流行了。

也就是說,換做是別的什麼貓學,狗學,照樣也會流行。

王守仁爲何隱匿不出,爲何王學日漸昌盛,反而對王艮等人不滿,說到底,爲的也是如此。

而現在,這個拜帖徹底打亂了王守仁平靜的生活。

劉彥畢竟是書呆子,不免道:“恩師,既然如此,那麼不見此人也就是了,雖說這徐謙名滿天下,深得聖寵,可是拒而不見,倒也無妨。”

王守仁卻是遲疑了一下:“過了門,哪有不見的道理,恆之,你雖拜入老夫門牆,可是還欠了許多火候,書,不能讀死,讀死書是沒有用的,知行合一,要融會貫通,不只是要去揣摩它的意思,更要去做,其實,這個徐謙,倒是深得老夫精髓。”

劉彥聽了,不由愕然,自己跟着恩師學習了這麼久,竟還不如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他不免道:“可是學生看這個徐謙,未必學的是正宗王學,倒像是打着恩師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王守仁笑了:“所以這才叫知行合一嘛,認識了道理,而後順應着道理去做,這徐謙的新政,其實也是如此,只不過可恨的,這個傢伙利用了老夫,利用了王學而已,他心中的道理不是王學,他有他的道理,可是他的行事,卻正合了老夫的道理,這叫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去請他進來說話吧,是了,叫茶房把老夫珍藏的好斟來,老夫,今日要待一待這位貴客。”

………………

本人是虎嫂,在此跟大家道個歉,老虎今天出差參加起點的年會去了,出門前交代我給他審稿更新的,可是我忘記了,讓大家久等了,抱歉!晚點會繼續更新第二章,最後在此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老虎的支持!

第425章 徐謙出品 整人專用第682章 救駕第428章 水落石出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30章 生髮了第65章 生動的一課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566章 大勢已去第359章 得理不饒人第621章 天子動怒第478章 徐學士成香餑餑第375章 拼命第15章 要玩就玩票大的第722章 不簡單第507章 明朝好太監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691章 魚死網破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321章 廷議第476章 你敢殺人?第744章 講道理嘛第666章 死鬥第421章 代天論案第681章 宮變第43章 一入仕途深似海第41章 縣試第一第265章 當着主人打狗第657章 風暴第366章 天官來了第733章 兩宮支持第569章 大夫人和二夫人第309章 想作死就成全你第260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52章 安撫人心第685章 誰是反賊第91章 班門弄斧第62章 我需要作弊嗎第29章 良心很值錢第135章 全家進火坑第710章 威懾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731章 不成了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602章 殺氣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745章 殺人第627章 恭喜你 你被坑了第666章 死鬥第20章 擊鼓鳴冤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寶第428章 水落石出第647章 謎團第403章 比一比第330章 上陣父子兵第200章 貓吃老鼠,老鼠吃象第143章 良善可欺的軍頭第48章 才子第324章 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183章 勢不兩立第346章 青天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226章 宮中過問第93章 打臉第386章 你們死定了第459章 面厚心黑第566章 大勢已去第655章 死了你一家 幸福千萬人第710章 威懾第682章 救駕第338章 閣老被扒灰第162章 欽差大人,不好了第392章 決一死戰第299章 六首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61章 不死不休第696章 微臣救駕來遲第257章 楊公威武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01章 找麻煩的來了第550章 二道販子威武第732章 爭取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141章 聖旨下第339章 高升第59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第357章 坑師賣隊友第671章 天賜公第274章 好氣魄第702章 權傾天下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130章 你會後悔的第300章 點翰林第44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35章 臭味相投第223章 文安伯第577章 暖閣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