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樑藤坐掌戶部,旋即便召集了屬官,開始計算各省虧欠錢糧。

要計算,自然要從南直隸和福建開始,尤其是南直隸,只用了幾天功夫,大致虧欠的官糧就有了數,總共是三十三萬擔,旋即,戶部直接下文催糧,命快馬直傳南直隸。

南直隸各府收到了戶部的公文,知府們一個個目瞪口呆。

沒天理啊沒天理,三十三萬擔,十四個府,一個府是兩三萬擔,可是兩三萬擔對一個省來說,或許九牛一毛,可是換做是府,就完全不同了。

就算是按戶部的折銀,這也是幾萬兩銀子,說實在,其實大家也沒少佔損耗的便宜,一個知府,心腸軟的,隨隨便便也有一兩千擔,心黑一些的,三四千擔也不是沒有可能。

糧食到手之後,立即專手給糧商,雪花花的銀子也就來了。

可問題就在於,知府貪墨之後,可不是自己吃獨食,而是要孝敬上頭的,朝廷這麼多官員,哪個不要打點?自己的座師,逢年過節要不要讓人挑着禮物送上去,還有戶部、吏部那邊的一些主事,要不要隔三差五送些東西?單單迎來往送,吃下去的這些官糧就幾乎去了大半,剩下的都是自己棺材本,就算是交上去,那也不夠填補這個虧空啊。

而且,裡頭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問題,就是清丈土地,這些銀子知府、知縣們倒是沒有貪佔,不過平時那些鄉紳土豪,地方官們辦個什麼事,可沒有少支使他們,現在要填補空缺,不但把自己的錢糧吐出來。還得把士紳們沒有繳納的糧稅統統收上來,可即便如此,你還能把送出去的冰敬炭敬也要回來?

知府們傻眼了,再仔細一看公文,又都深吸一口冷氣。接下來更坑爹,不繳清定額,朝廷就要收拾你,現在陛下很看重這件事,已經打算找幾隻雞來殺一殺。這叫做殺雞嚇猴。

若是不繳,自己好端端的官身,豈不就成待宰的雞了?

而且,據聞都察院各道巡按已經,還有廠衛的密探也已分赴各府。這分明是繳不出糧來,就弄死你的節奏。

一下子,整個南直隸的各路衙門都翻了天,處處都是一片哀嚎,官吏們聚在一起,不斷的計算,結果越算越是悲劇。

唯一讓人慶幸的是。自己治下雖然繳不清,可是其他各府難道就能繳齊?想到這裡,大家才安心了一些,畢竟。法不責衆嘛。

只不過……話雖是這樣說,可是問題又出來了,就算是法不責衆,那朝廷肯定也要法辦一些個不肯盡力的。誰落後誰倒黴,因此。無論如何,能弄來多少官糧,還得盡數湊出來,不求完成定額,至少,也不能落後於人,這便如被獅子追趕的人,你不需要能一日千里,但是你只要比別人跑得快就夠了。

一場浩大的徵糧運動終於拉開了帷幕,各府各縣紛紛張榜,無非是告訴大家,官府要徵糧了,旨在重新清丈土地,但凡有瞞報土地的富戶都要進行土地清丈,追繳糧稅。

公文是貼了出來,許多人還在觀望,想看看官府如何個追繳法,那些影響力大的士紳倒也沒什麼擔心,反正如何清繳,想來也清繳不到他們頭上,畢竟,他們上頭有人。

只是中小的地主們卻擔心了,這兩年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地租日降不說,人家是免稅減稅,自家卻是高稅,好不容易花了銀子上下打點,總算瞞報了不少土地,免去了稅賦,可現在,又要重新清丈,這就意味着,從前打點的銀子打了水漂。

其實自從浙江新政,由於人力的緊缺,使得不少富戶,已經到了崩潰破產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之下,若是再加徵稅賦,地主都沒有活路了。

結果府縣的差役們如狼似虎的下了鄉,大家才明白,官府這是要動真格的,看到一個個差役來到自家地裡,開始丈量田地,這些人連忙前去交涉,平時那些官差見了他們,哪一個都得客氣幾分,只是現如今,卻是沒得商量。

官糧要追繳,總不能讓大老爺們自己掏銀子吧,至於那寥寥幾無的幾個大富戶,顯然是不敢去爲難他們的。沒轍,只好尋你們了。

這一下子,許多人不由手腳冰冷。

黑,夠黑!

平時吃我們的拿我們的,修學要我們募捐,修堤也要我們參與,現如今說翻臉就翻臉,不讓人活了。

其實還真有人活不下去了,浙江的地主們在地租壓到了最低的情況下,依舊能勉強支持過去,就是因爲減稅和免稅,可是在這裡,一方面人力成本日漸高漲,另一方面糧稅猛於虎,地主家的餘糧,怕是真正要搜刮散盡。

怒火終於迸發出來,士紳們沒有活路,有人痛罵徐謙多管閒事,也有人痛罵南直隸的老爺們既不效仿新政減免稅賦,反而大加攤派。

學爭又引發起來。

舊學的人罵新政,罵新政之後,人力的價錢高漲,罵浙江巡撫徐謙上書追繳官糧;而王學的人則是痛斥官府貪贓不法,要求實施新政,減免糧稅。

鄉下鬧得不可開交,府裡縣裡亦是不可開交。

只是各府各縣的官吏們,壓力卻是不小,比如這位應天府府尹朱茂,就很是頭痛。

他是山西人,本在京師擔任大理寺推官,如今外放到這裡,對江南這兒的王學的流行不免反感,便打起精神要整肅一下學務,他既然肯領頭,其他各府本是不吭聲的知府們亦是覺得找到了主心骨,紛紛跟進。

只不過,這纔沒過多久,戶部就下文了,應天府應追繳的官糧最多,足足四萬七千擔,朱府尹差點沒有氣暈過去,他可是京師調來的官,之所以報的損耗多,因爲京師裡的關係也多,要到上頭去打點,這都是必不可少。再加上南京乃是土豪聚集之地,不少豪族早在這裡落葉生根,哪一個都不好招惹,他們要瞞報土地,你身爲應天府尹,難道還能逼着他們乖乖繳納糧稅?

應天府和其他地方不同,別的地方的大鄉紳,倒還可以碰一碰,權當是打老虎,可是這兒,沒一個是可以招惹的,甚至有不少藩王的田莊都在這裡,莫非你還敢藩王的不自在?

事到如今,朱茂已經沒心思去管王學的事了,現在盡力的,就是徵糧,要徵糧,必須從這些中小戶人家入手,小戶報成中戶,中戶報成大戶,總而言之,能拿多少算多少。

只是那些中小地主們看到你不去管大戶,哪裡肯就範,不免要發動鄉民佃戶抗爭,官差在下頭徵糧,可謂舉步維艱,處處碰壁,不得已,只得處置幾個鬧得兇的地主,纔好不容易平息了事態。

本來以爲現在安生下來,事態顯然可以平息,可是誰曾想,南京的學爭又鬧起來,王學和舊學都在起鬨,都在跳腳痛罵,畢竟生員和讀書人,甚至是許多官員,他們各自利益取向全然不同,鄉下的事,其實是和他們息息相關,現在應天府的利益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比如家裡種桑和種棉,自是支持新政,又或者在浙江有買賣的,也是支持新政,支持王學。至於那些種糧的,有人認爲浙江減免糧稅對自己有利,也是支持王學,當然,不少冥頑不化之輩,則是視王學爲僞學,此時徐謙上書,又狠狠的打到了他們的痛腳,許多人處在破產的邊緣,甚至已經有如意坊的人四處在收購土地,反正你這地主做不下去了,不如把地賣了吧,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本,賣地是不可能的,可是不賣,年年淨虧,現在又要被官府重新丈量土地,這就更悲催了,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什麼時候地主還考慮明年有沒有飯吃的情況了,可是現在,應天府的許多中小地主,還真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矛盾已經開始尖銳起來,想要平息是不成的,本來這位府尹只要有了學爭,立即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的激動,可是現在,他卻是無暇他顧,顧得了這邊,就顧不了那邊。

而這時候,一個消息傳來,徹底將學爭推向了高潮。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撫徐謙,即將路經南京,並且拜會陽明先生,請教王學經義。

這是一個非常簡短的消息,官員路經某處,拜訪一下當地的大儒名士,卻是稀鬆平常的事,本是一樁美談,只不過現在這個消息,卻是全然不同,一個是王學創始人,一個是新政的主導者和王學的精神領袖,這姓徐的,到底是怎麼個意思,他來拜訪,又有什麼意圖。

聞此消息之後,王學門人,大受鼓舞,一時歡聲雷動,南直隸各府各縣的王學官員,王學生員,王學士紳,紛紛匯聚南京,打算共襄盛舉,當然,自然希望和徐撫臺見一見見。

第263章 項莊舞劍意在何人第723章 意氣之爭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423章 你死定了第357章 死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171章 誰可爲第一第199章 爲官第36章 後孃養的第156章 興師問罪第28章 張家服軟第252章 出賣第261章 十大酷刑第255章 栽培第24章 大人英明第310章 給你算筆賬第601章 決勝第428章 水落石出第34章 和藹長輩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424章 兵變第248章 逆轉第358章 算賬第518章 成親第647章 殺雞才能嚇猴第14章 別惹我第14章 別惹我第418章 動搖國本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550章 二道販子威武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471章 開拓進取第59章 濁流知府第251章 你死定了第6章 坑蒙拐騙纔是致富之道第408章 世事總無常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10章 前程第632章 鄧大人又威武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724章 捷報頻傳第508章 收復杭州第16章 家大業大第155章 送你歸西第204章 拿下第608章 衝突第286章 給點甜頭第715章 藉機發難第100章 殺機第202章 簡單粗暴第492章 皇帝怒了第339章 高升第21章 公堂對質第604章 大哉吾師第478章 徐學士成香餑餑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60章 手眼通天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550章 二道販子威武第416章 全家死光第357章 死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57章 別惹我第64章 冤枉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208章 皆爲利來 皆爲利往第492章 皇帝怒了第746章 抄家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279章 見駕第157章 神仙打架,你想做小鬼嗎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307章 聖旨引發的血案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63章 你配嗎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119章 皇帝的試練第669章 入宮第675章 新星第519章 論功行賞第419章 聖旨已下第403章 比一比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316章 平倭第677章 楊一清垮臺第198章 心繫天下的天子第418章 動搖國本第320章 對決第319章 交鋒第258章 花兒原來是這樣紅的第729章 降表第703章 就是招惹你第5章 欠債還錢第514章 主政一方第124章 是騾子,還是馬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80章 三個人第99章 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