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總督與巡撫

徐謙的座船回到寧波。

寧波已是沸騰了。

上千萬紋銀的訂單,上到大船下到布匹,幾乎所有的商賈都已經接到了單子。

清單的內容只有一個,儘快提供貨物,越多越好,有多少要多少。

但凡是做買賣的,尤其是那些作坊的東家,從來不怕沒有原料,唯獨怕的就是貨物堆積。

而現如今,單單這雙嶼港的需求,就已旺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眼下唯一做的,就是生產。

誰最先將貨品生產出來,生產的越多,就意味着雪花花的銀子,就算是雙嶼港的需求滿了,可是內地的商賈需求依然還在,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出於緊缺狀態。

那些作坊已經建造完畢的商賈,在瘋狂進行產出的同時,還在不計成本的招募工匠,就算沒有工匠,學徒也可以,在這消息的刺激之下,大量的人開始穿州過縣,到處招募人手,只要四體健全,只要還有氣力,無論是什麼人,都肯支出不菲的薪金,只要肯幹,一切都還好說。

緊接着,第一個實施兩班輪替制的作坊出現了,從前的作坊,大多數和農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作坊不同,作坊的工具依舊還在,可以安排工匠和學徒們夜裡加班加點,這種制度的出現,立即得到普及。

而普及的同時,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商品——馬燈。

要知道,許多的紡織工坊,由於開始夜間大規模的生產,這就使得,工坊內部必須達到一定的亮如白晝的效果。否則燈火昏暗之下,極容易牽線時發生疏漏,產生大量的殘次品。可是若是大規模的點起燈籠或者蠟燭,隱患又是極大,須知紡織工坊裡大多都是易燃品,只要稍有疏漏,就可能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而這時候,一個宣稱來自意大利的佛朗機人卻想到了一個辦法,這個佛朗機人本來是天津製造局的工匠。這次派來浙江,本是天津製造局讓他了解紡機的情況,而這位佛朗機工匠在得知工坊夜裡照明的問題之後,立即想到了本國的一個特產——玻璃。

意大利的玻璃,早在數百年之前。就曾製造出許多玻璃,應用於門窗和教堂,只是除了教堂之外,玻璃的應用並不廣泛,而現在,這個佛朗機工匠靈機一動,卻是利用玻璃做燈罩。使用油燈爲染料,緊接着,第一個很是粗糙的馬燈便出現了,馬燈的出現。杜絕了火患,立即受到了紡織工坊的歡迎,這佛朗機人見狀,索性自己和人建了個馬燈作坊。屢屢改良,專門負責製造馬燈。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整個寧波如今已經陷入了狂熱,因爲鉅額訂單的緣故,所有工坊主們唯一關心的只有擴建和招募工匠的問題,其他的商賈和士紳見狀,也是分外眼紅,紛紛拿出大量銀子,圈佔土地,建設工坊。

而此時,在徐謙的前往杭州的官船上,就亮着一個馬燈,燈罩顯然還不能做到完全無色透明的地步,不過由於是火油照明,所以亮度要大一些,其實馬燈的作用更廣泛,不只是工坊,便是在這船上,也很有用武之地,畢竟在木質的船上點蠟燭和燈籠,依然還有隱患,木質結構的船身,使得夜裡點火,總不免要小心翼翼。

看到馬燈,徐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沒有發明創造,卻是他孃的一不小心,弄出了這麼個跨時代的東西。

這也讓徐謙意識到,當一個新奇的想法,一旦應有之後能夠得到豐厚回報的時候,在不久的將來,如馬燈這樣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人類通過工坊開始大規模的聚集並投入生產,許多所謂的‘小發明’便會應運而生,並且大規模的推廣開來。

這就如,清初的時候,曾有人發明出了所謂的連珠銃,可是這種東西就算出來,違背了當時社會的需要,被人認爲是奇巧淫技,最後則是被人不屑於顧,掃進了垃圾桶裡。

而現在,新的東西一旦出來,只要能夠方便人的生產,便能換取白花花的銀子,會有人願意和你合股生產,此後大規模的推廣到天下各處,而將來,後世的人站在你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改良,利用你的原理,又可誕生無數種類的商品,於是,一個個新生的事物,自然而然的,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這就是變革的力量,絕不是靠幾個穿越者自己弄出幾塊玻璃就能完成所謂的科技進步,上下數千年,多少跨時代的東西出現,可是又有哪個不是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說白了,沒有土壤,任何上層建築都是浮萍,徐謙不同,徐謙所做的,不過是改變這塊土壤,至於將來這些土壤中會結出什麼果子,就不是他所能考慮的問題了。

想到這裡,徐謙不由傻傻一笑,難得他露出如此天真的笑容。

寧波一行,算是讓浙江的官員們瞭解了什麼叫做新政,新政不是一個口號,不是看得見摸不着的意識形態宣傳,它看得見,也摸得着,你能看到它,也能聽到它。

官船上的官吏,自然在津津樂道的討論和交流,自己在寧波的所見所聞,這工坊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如何掙銀子,從購買生產工具到工匠製造,再到商賈出貨,又如何分銷。這些東西,大致在趙明、吳提學等人的腦海裡,大致有了那麼點印象。

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這樣的新政是好是壞,不過官場本能,使得他們被徐謙推着,不得往這條道上走到黑,所謂屁股決定了你的立場,現在既然是新政的官員,自然看到的多是新政的好處,譬如吸納流民,譬如百姓生活改善等等,至於批判者的所謂奇技淫巧,又或者是重商傷農,他們會自動過濾掉,從自己的思想裡剔除出去。

回到杭州,杭州知府前來相迎,見到了汪知府,徐謙的心情頗好,安慰他一番,問了杭州府的近況,汪知府道:“大人,近來這杭州府來了許多掮客,四處拉人去寧波做工,口舌如簧的,一瞧就不是好人,下官將他們趕走了。”

雖然說不是好人,不過顯然是有私心,現在杭州這邊,也有不少作坊,人力在浙江各府都是寶貝,搶人就是跟官府過不去,說你不像好人都算是輕的,遇到脾氣不好的知府,誣你圖謀不軌都不算什麼。

徐謙倒也沒有說什麼,這種事沒必要戳破,只是笑了笑:“是了,總督大人早已到了嗎,汪知府可曾盡了地主之誼嗎?”

地主之誼四字意有所指,這就等於是將自己看做了主人,至於什麼總督,自然成了客人。

汪知府自然聽出徐謙的弦外之音,笑吟吟的道:“早已到了,總督的行轅也已經安排了下來,方制臺倒也沒說什麼,既沒有責怪迎接的草率,對駐地也很滿意。”

徐謙拍拍他的肩:“這便好,可見你辦事還是很盡心的。本官這些時日都不在杭州,倒是辛苦了你,既然已經回來,制臺大人的面還是要見一見的。”徐謙正要安排人去投遞拜帖。

汪知府卻道:“大人,方制臺……”

徐謙見他言辭閃爍,不由道:“方制臺怎麼了?”

汪知府猶猶豫豫的道:“方制臺沒有在杭州。”

“哦?”徐謙眼睛眯了起來,淡淡道:“他不在杭州在哪裡?”

汪知府道:“制臺大人安頓下來之後,在杭州只呆了幾天,便說要到附近的府縣走一走,前幾日,去了一趟餘杭新軍大營一趟,昨天又動身去了淳安一趟……大人,這位方制臺似乎……似乎不太好對付。”

“此話怎樣?”徐謙也不由動容。

汪知府道:“雖說總督掌兵,可是從沒見哪個總督剛剛赴任,就去軍營的,他先是去了新軍大營,此後又四處走動,似乎別有所圖。”

徐謙淡淡一笑:“怎麼,你還怕他勾結官兵圖謀不軌?”

這自然是個玩笑話,可是汪知府卻是鄭重其事的道:“未必是圖謀不軌,或許是勾結新軍站穩腳跟。”

徐謙眯起眼:“烏合之衆而已,不妨事,只是制臺大人在杭州都說了些什麼,還做了些什麼?”

汪知府道:“制臺大人說,他從朝廷來的時候,就曾聽說,浙江近來烏煙瘴氣,還讓下官循規蹈矩,說什麼吏部那邊,早有提拔之心,還說新任吏部侍郎王右是下官的同鄉……”

汪知府倒也不隱瞞,事無鉅細,盡皆抖落出來,可見他是打算和徐謙一條心了,什麼吏部侍郎,有多遠滾多遠。

徐謙道:“你的意思是說,制臺對浙江的現狀有些不滿,另一方面,還想招攬於你?”

汪知府忙道:“下官也不敢確認,不過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

第536章 上有所好第652章 項莊舞劍第252章 出賣第682章 救駕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46章 年少輕狂第528章 一騎絕塵第712章 君憂臣辱第108章 做賊吃肉還要捱打第591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516章 禮教大防第735章 誅了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365章 夠狠第747章 誅殺黨羽第445章 徐侍讀翻雲覆雨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645章 平反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698章 封王第721章 橄欖枝第289章 有人要倒黴第347章 動手第549章 宰人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603章 拼了第538章 一封詔命第256章 造孽啊第487章 又瘋了第201章 找麻煩的來了第630章 新政推廣第679章 哭笑不得第504章 不黃但是很暴力第601章 決勝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755章 收拾你第79章 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第488章 宮變第157章 神仙打架,你想做小鬼嗎第505章 取而代之第509章 血債只能血償第341章 驚天動地第616章 情義第400章 慶生第332章 報復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78章 殺機第687章 箭已在弦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165章 滾出去第708章 大動干戈第744章 講道理嘛第336章 你完了第594章 徐謙的功勞第605章 至德至賢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202章 簡單粗暴第540章 論戰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564章 霹靂總督第614章 謀反第169章 御賜第359章 動手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5章 生動的一課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654章 株連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400章 慶生第713章 嘉靖的殺機第652章 事急矣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462章 沒理也不饒人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34章 和藹長輩第195章 受命於天而受制於臣第725章 重賞第225章 君心難測乎第288章 殿試第243章 學生遵旨第707章 動粗第4章 赴湯蹈火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339章 高升第210章 共享富貴第535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662章 陰謀得逞第764章 滿門皆富貴第628章 刮地皮也太狠了第98章 宮裡的窩窩頭很好吃第740章 拼出一條血路第227章 全家出動第302章 暮登天子堂第641章 大事第397章 雞賊的皇帝第682章 救駕第46章 年少輕狂第131章 就是來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