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算賬

此時的方獻夫,心情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一封書信也已經遞送了來,修書之人叫鍾良,是方獻夫的門生,飛快修書,命人送到了方獻夫這裡。

方獻夫傻眼了,傻子都明白,他被人黑了,而且被黑的後果很嚴重。

先是有人以他的名義發了文章,這篇文章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尤其是京師,許多大臣對他口誅筆伐。這還是輕的,最重要的是,內閣的態度很曖昧,至今沒有出來說話,這就意味着,內閣對他方獻夫,也存在了極大的疑慮。

更坑爹的是,自己的門生以爲恩師已經在浙江表明瞭立場,也就沒有再藏着掖着,別人問起自己是否王學門徒的時候,這些親信,居然認了。

這一認,就等於坐實了他方獻夫是新政擁護者,而且反戈一擊,目標直指內閣,成了內閣的敵人。

其實無論是王學還是舊學,方獻夫並不介意,就算是學爭的時候,他也沒有站出來表明立場,因爲師從的是王守仁,和王艮算是同門師兄弟,與王艮這種極力推廣王學的激進派不同,方獻夫認爲,王學只是一種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只需自己私下體悟即可,沒有必要出去引起紛爭,顯然他屬於溫和派,而且和恩師王守仁一樣,對王學的激進做法懷有不滿。

而且,王艮因爲推廣王學的需要,將自身和新政綁在了一起,在天下所有人看來,王學就是新政,新政就是王學,可是對此,方獻夫也很不認同,他不認同新政的方式。也不喜歡王艮推廣的王學,王艮屬於江右派,這是因爲江右風氣開放,而且不受待見的士大夫極多。這些政治失意者們將自己對當權者的不滿參雜在了學術之中,形成了風格獨特的王學門派。

可是方獻夫的背景完全不同,他的仕途平步青雲,又身在京師。雖然學的也是王學,卻極爲溫和,也不願意和新政以及王艮攪合在一起。

此次任直浙總督,方獻夫按楊廷和的授意。就是來拉徐謙後腿,這一點毋庸自疑,而方獻夫顯然也是個聰明人。他絕不會認爲單單依靠坐在衙門。就能阻止新政的車輪,他的辦法很簡單,先是穩住新軍,掌握新軍就掌握了水路巡檢,水路是新政的重中之重,握住了水路巡檢,只要願意。只要方獻夫一聲令下,就可以讓各水路巡檢以緝拿要犯或者搜查違禁商貨的名義攔截貨船,到了那時,這巡撫徐謙,敢不乖乖低頭嗎?

品級,方獻夫比徐謙高。

力量上,方獻夫上有朝廷護佑,下握三省軍權,徐謙縱有王學支持,有皇家學堂,難道還敢動新軍一根汗毛?

方獻夫來到淳安,目的也在於此,他必須去觀察新政的弱點,尋出一些對新政不滿的人羣,再加以利用,他相信,在歡呼新政的浙江,一定會有這樣的羣體,而淳安,本是商家的老巢,徐謙因爲揭發商家,至此商家被徐謙一網打盡,可是不要忘了,縱使被一網打盡,淳安縣裡,定有不少商家的同情者,這些人,或許可以成爲方獻夫利用的目標人羣。

只是現在……一切的佈局和謀劃,都落了空,力量的對比,只因爲一篇文章,立即扭轉了過去,方獻夫的力量來自於內閣六部,可是現在,六部對他一片叫罵,內閣的態度,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不將他撤職查辦,就已算是客氣,最少也是個邸報申飭。

方獻夫現在就像是一下子失去了重心的人,不得不重新開始謀劃起來。

坐在他下首位置的,就是他的幕友周到。

周先生乃是京師人士,是方獻夫的舊交,此時此刻,周到也是愁眉苦臉,誰都感到,這件事很棘手。

“周先生,這件事你怎麼看?”方獻夫故作鎮定的吃了口茶,慢悠悠的問。

周到苦笑道:“制臺大人,現在可以立即出面澄清嗎?”說到這裡,周到自覺失言,這話說的太沒水準,澄清了又能怎麼樣,王學的事,京師的大佬們都已知道了,說澄清就能澄清嗎?

方獻夫陰沉着臉:“不可,若是澄清,一旦省內定會極力反對,若是有人從中挑撥,這些人跳出來滋事,而朝中諸公,也未必能信得過老夫,內外交困,老夫還能在這裡待下去嗎?”

周到忙道:“大人說的是,眼下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只能且看看再說。大人只要固守本心,誰也動不得,一切,都等事情明朗之後再做決定也好。”

這話兒,與其說是出主意,倒不如說是在安慰,可是不安慰也沒辦法,雖然明知被人黑了,可又能如何,人家有一千張口,你卻只有一張口,而且方獻夫和王守仁的關係已經暴露出來,在諸公們眼裡,王黨就是王黨,他們可沒興致區分什麼江右派,什麼溫和派,無論激進、溫柔,都在誅之列。既然如此,眼下也只能乾耗着了,主動站出來要捱打,還不如先龜縮着,且看看這姓徐的,下一步採取什麼動作。

周到素以機謀著稱,連他都沒有法子,方獻夫也只有蔚然長嘆了,道:“也好,就呆在這淳安,哪裡都不去,作壁上觀吧。”

要作壁上觀何等的不容易,因爲方獻夫顯然是沒有預想到,他的對手是徐謙。

徐謙這個人有一個癖好,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做絕,所謂坑你一次是人情,坑你兩次也是那是理所當然,坑你三次纔是徐某人的作風。

既然背後捅了你一刀子,那麼接下來,就是將你碎屍萬段。

在巡撫衙門短暫休憩了幾天之後,一隊隊皇家校尉便擁簇着徐謙的馬車啓程了,目標直指餘杭縣。

“大人,再前二十里,就是餘杭縣城,是否命人通報?”

徐謙坐在馬車裡,拉開了車簾子,看到了陸炳風塵僕僕的臉,陸炳消瘦了許多,臉上突出了兩塊顴骨,不過更顯剛毅。

徐謙笑呵呵的道:“二弟辛苦,累了來車廂裡坐坐。”

陸炳卻是搖搖頭,道:“我是隊官,更該以身作則,再說,步行早已習慣了。”

徐謙只得道:“好吧,你派個斥候去,知會餘杭縣令,告訴他,就說本官巡視河段,讓他做好準備招待。”

陸炳點點頭,飛快去了。

斥候到了餘杭縣,餘杭縣令聽了消息,頓時忙碌起來,近來浙江是多事之秋,總督去了淳安,巡撫又來了餘杭,撫臺大人和淳安有着不清不楚的關係,早在數年之前,這淳安縣就和撫臺大人有許多的瓜葛。而這餘杭呢,前幾日制臺也來了,前腳剛走,撫臺來幹什麼?

這餘杭縣令可不是傻子,他預料到有大事發生,等到一隊隊的皇家校尉出現在了城門,看到這些肅殺之氣的校尉,餘杭縣縣令不由打了個冷戰。

站在他身邊的,乃是新軍總兵楊彪,楊彪臉色更不好看,只是新軍總兵官駐地就在這裡,現在巡撫大人駕到,沒有不來迎接的道理。總督大人剛剛給他下了保證,說是朝廷那邊,有人狀告他吃扣軍餉,是兵部有人幫忙壓着,才保住了他,這言外之意就是告訴楊彪,從今往後,你這總兵官若是還想混下去,就得對他老人家唯命是從。

楊彪也不是傻子,自然乖乖俯首帖耳,而這撫臺來做什麼?看來多半是不懷好意,又或者是拉攏自己?

到了城門,餘杭縣令會同總兵官楊彪帶着一干文武官員連忙來行禮,楊彪道:“大人來餘杭,爲何不及早知會,未能遠迎,還望恕罪。”

楊彪在試探徐謙,想看看徐謙到底是懷着什麼目的。

徐謙深深看了他一眼:“你便是楊總兵?”

楊彪忙道:“下官正是浙江總兵官楊彪。”

徐謙朝他點點頭:“進去說話。”

一行人本該去縣衙,可是徐謙卻命人直接王總兵官的衙門,這總兵官和巡撫一樣,都不屬於正式的官職,只有起了戰事,所以才增設總兵官,命其總攬軍務,只是由於浙江改了軍制,索性專門設了個新軍總兵官,負責新軍軍務。

總兵官的衙門,自然也是倉促建起,再加上駐地又在一個縣城,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徐謙大剌剌的走進去,後頭的文武官員一個個乖乖跟在他身後,至於衙門裡的兵丁差役,自然不敢阻攔。

緊接着,一隊隊的校尉開始佈防,裡三重外三重將這衙門圍成了鐵桶一般,徐謙此時,已經高高坐在了大堂裡,他沒有讓大家坐下說話,誰也不敢給他們搬座椅,只好乖乖站着。

“這裡還不錯。”徐謙淡淡的打量了大堂,慢悠悠的道:“總兵就在這裡辦公的是嗎?”

楊彪心裡有些不喜,姓徐的未免太傲了,似乎把所有人都當成了他的私奴。

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268章 謎底揭開第574章 佛擋殺佛第8章 誰是賤役第726章 你發達了第135章 全家進火坑第25章 令人髮指第59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第83章 徐兄弟,你高中了第126章 重賞第164章 你完了第170章 聖人第156章 興師問罪第507章 明朝好太監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462章 沒理也不饒人第12章 讀書就有妹子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嗎?第27章 志向高遠第231章 好戲還在後頭第671章 天賜公第348章 青天大老爺做主第338章 閣老被扒灰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514章 主政一方第658章 大局已定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21章 公堂對質第660章 鼓掌第438章 侍讀學士第388章 人神共憤第622章 總督人選第359章 得理不饒人第522章 大勇第588章 謎底揭開第601章 決勝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7章 心理太陰暗第220章 王八國戚第167章 天子很隨和第220章 王八國戚第226章 宮中過問第225章 君心難測乎第541章 歡欣鼓舞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633章 這是挑釁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215章 太后賢德第255章 栽培第221章 恭喜發財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84章 陰刀子,下絆子第77章 師者如父第367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314章 賢婿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752章 安撫人心第358章 算賬第107章 御書第445章 徐侍讀翻雲覆雨第37章 背水一戰第193章 面聖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686章 全被坑了第731章 不成了第263章 項莊舞劍意在何人第203章 內閣待詔第166章 鄉試第648章 這纔是強大第519章 論功行賞第330章 上陣父子兵第614章 謀反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347章 動手第31章 頭昏腦脹蘇縣令第319章 交鋒第90章 挖坑者死於坑第602章 殺氣第64章 冤枉第663章 居心第698章 封王第519章 論功行賞第59章 濁流知府第419章 聖旨已下第24章 大人英明第108章 做賊吃肉還要捱打第646章 不能不義第194章 君臣奏對第656章 小內閣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562章 黨爭第656章 早知今日 何必當初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537章 不敗之地第603章 拼了第619章 高升第152章 龍顏大悅第481章 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