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論戰

此時浙江這邊天氣已經轉暖了,新政已經開始推進,雖然種種利好,不過總還是有不和諧的聲音。

杭州汪知府此時乖乖陪在徐謙下座,看着徐大人吃茶,他的心裡倒是有些發急。

誰不曉得,新政在浙江得到廣泛支持,支持的人太多,數都數不過來,可是眼下,卻出現了一些雜音。

有雜音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新政可和其他的事不同,有了雜音,說不準就會有心人故意放大,最後可能造成不可預期的後果。

“大人,眼下有一些小鄉紳,多有怨言,倒不是抱怨大人,而是眼下鄉下也需要人手,可是大多勞力都入了城,要嘛做工,要嘛充當勞力、腳力,鄉間已是十室九空,雖然現在免了糧賦,可是爲了留住人,不少人不得不花許多的代價將一些青壯留住,結果這免除的稅賦對那些有田有地的富戶好處不多,反而都便宜了佃戶。”

現實之中,處處都是矛盾,絕不是說免掉糧賦,所有的矛盾就會不見,新政也是如此,許多人一開始,人人歡欣鼓舞,可是真正落到實處,許多矛盾就暴露出來,大地主倒不說,他們現在種的都是桑田,他們倒是巴不得寧波的工坊儘快開工,也巴不得海路安撫使司儘快將大量絲綢、瓷器運出去,只有不斷增加紡織品的需求,他們將來的生絲,才能賺取更高的利潤。

而對尋常小戶人家來說,他們多是自耕農,自然不必請什麼幫手,糧田免稅之後,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足夠自給自足,再不可能餓到自己。農閒時甚至可以去附近打些零工,收益比之從前,何止增加一倍,不但不會捱餓,手裡也多了一點活錢,這些人,對新政也是萬般感激的。

便是無地的佃戶,因爲多了選擇,若是吃用不夠。索性攜家帶口去寧波,或者去府裡縣裡,現在浙江各處,都缺少人手,只要你肯賣力氣。斷然不會少你的吃喝。

可最慘的就是小地主了,這些小地主往往有田地百畝至千畝不等,讓他們種桑,投入實在巨大,稅也太高,而且官府採取的是預稅,即你要種桑。得先繳稅再種,這就斷了他們種桑的可能,那麼就種糧吧,本來盤算也很好。種糧現在不是免稅嗎?可問題在於,對於他們來說,種糧的成本無形中增加了太多,其中最大的就是人力的問題。現在浙江猶豫缺少人力的緣故,固然是吸收了大量的流民。可也使得不少佃戶開始向府縣流動,要留住這些人給你種地,已經不再可能像從前那樣,讓你餓不死就成了,既然如此,那麼唯一的法子就供給優渥的待遇,只是你再優渥,未必比得起商賈和官府那般財大氣粗,許多人在外,一個月能拿一兩千錢,雖然辛苦,可是比起佃戶,卻不知好了多少倍,如此一來,小地主們只有兩個選擇,要嘛眼看着土地荒着,要嘛就是加大籌碼,不斷提高待遇,尤其是嘉興、杭州、寧波三府,地租已經壓到了最低,這部分地主,不免生出不滿之心,倒是他們也沒有怪到徐謙頭上,怨言卻都放到了新政上頭。

這些人往往又都是鄉間的骨幹,在士林清議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份量。

這些人一抱怨,效果立竿見影,其他各省本來對浙江就羨慕嫉妒恨,許多巡撫夜裡都睡不好覺,這是自然的,爲了那麼點兒政績,爲了顯露出自己愛民如子,又是費了天大的功夫修縣學和河堤,好不容易以爲圓滿了,誰曉得殺出這麼個妖孽,江南各省民風開放,士林裡頭平時就是無事生非,無風都要捲起三尺浪來,現在有了把柄,這些撫臺們早就做夢都頭痛了。

而現在,恰好因爲有人有了怨言,各省開始口誅筆伐,在這些人背後,未必沒有各省官面上的影子,他們的目的,自然是借抨擊浙江新政來減輕自己的壓力。

還別說,效果還真有,許多人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自然加入了這爭論的行列,浙江這邊,自然是奮起反擊,可也有人對新政產生動搖和質疑,這種論戰,雖然還未顯現,可是汪知府擔心的是,將來極有可能動搖新政根基。

但凡變法新政,急需的是上頭堅定不移的支持,而下頭的擁戴,這兩點缺一不可,宮裡和朝廷至今都沒有表態,他們不表態,就隨時可能產生變數,汪知府現在現在算是徐撫臺的死黨,既然有了跟着徐赴臺一條道走到黑的打算,自然而然,得提醒一下撫臺大人的注意。

徐謙慢悠悠的喝着茶,道:“新政總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人人都佔便宜,這些小地主鄉紳的事,本官是知道的,他們翻不起什麼浪來,無非是自己受了一些損失,嗷嗷叫兩聲而已,不過聽說江西、閩粵等地也在抨擊新政是嗎?這些人,怕是不簡單。”

汪知府苦笑,道:“問題就在這裡,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背後一定有人支持,下官擔心的是,這些背後支持人,怕都不簡單,畢竟浙江新政,是開了先例,大人可要小心提防。”

同時坐在這裡吃茶的,還有浙江的一些官員,布政使趙明是後來到的,他沉吟片刻:“老夫聽說,江西巡撫好像親自出面抨擊了,他還在江西報了一個知新報,親自撰文,說的就是咱們浙江的事,這是分明要和我們論戰,聽說說這江西巡撫,是戶部尚書的親家,只是他突然發言,未必不是秉承着戶部尚書的意思。”

徐謙冷笑:“管他是誰,新政不可廢,外間的閒言碎語,自有明報去澄清,你們好好辦公即是。”

吳提學搖頭道:“只是請大人要小心一些,暗箭傷人的事稀鬆平常,這江西巡撫的意思,老夫看他是巴不得明報反擊,只要反擊,這事肯定要鬧得人盡皆知,一旦讓人議論起了新政的好壞,就容易讓人生出誤解。”

徐謙對那江西巡撫,也是惱火的很,你說你遠在江西,而我在浙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不遠千里把自己的老臉湊到這裡來做什麼,布政使趙明的話有道理,就算江西巡撫對自己不滿,也不可能撕破臉跳出來論戰,唯一的可能就是,這個老傢伙一定是和朝廷裡的某些人有過什麼商量。

朝中想要破壞新政的人,可是不少,徐謙眯着眼,點點頭:“這件事,本官自有處置,你們放心便是,對於那些受損的小鄉紳,各府各縣擬出個章程,看看能不能想點辦法,讓他們減少一些損失,他們,畢竟是朝廷的基石嘛,官府爲政,總是少不了他們協助。”

趙明見徐撫臺臉色有些不好看,立即笑道:“其實這只是嘴仗,也無什麼大礙,倒是聽說各地的工程已是有了眉目,尤其是嘉興和杭州二府,許多河段的工程都已差不多了,平時一年兩年三年都做不好的事,現如今半年不到功夫就能辦成,這也算是大功一件。”

正說着,巡撫衙門的幕友王艮步進來,臉色凝重的道:“撫臺,且看從江西來的消息。”

衆人的目光都注視過去,卻見王艮拿着一份報紙前來,徐謙接了,展開一看,卻非明報,而是新知報,這新知報的版面和明報全然不同,很有幾分邸報的中規中矩,徐謙拿起來看了頭版的文章,卻是江西巡撫親自主筆,竟是直接抨擊新政的文章。

文章抓住的兩個辮子,一個是修建王學學堂是好事,可爲什麼要教授雜學,其二,便是大量佃戶入城的問題,言道:歷朝歷代,重農輕商,農者,國之根本者也,捨本求末,一旦糧食不足,則饑荒四起,餓殍千里,以新政之名而追腥逐臭,是謂不智,罔顧民生,是謂不仁,新政雖是免稅,卻如此傷農,而浙江乃朝廷糧賦重地,若無糧賦,社稷根基不存,所謂工商、三教九流,必定毛之不存……

這篇文章,言辭很是尖銳,基本上就是左右開弓,恨不得直接打徐謙的巴掌,恨不得指着徐謙的鼻子大罵了。

王艮解釋道:“這篇報紙,是江西那邊的貨商帶來的,老夫圖個新鮮,索性來看看,誰曉得這文章如此犀利,這分明,就是罵的就是浙江新政,這知新報固然現在聲名不顯,可是現在江西巡撫既然已經撰文,他的文章,必定會被人傳抄,遲早要鬧的沸沸騰騰,大人,應當立即拿個辦法出來,若是無動於衷,只怕……到時候,反而會使大人進退失據。”

………………………………

今天朋友結婚,吃了不少酒,暈乎乎的,勉強碼完一章,很想現在睡覺了,那啥,今天只能兩更,下個月俺補回來,可好?

第660章 戶部 內閣之爭第370章 無毒不丈夫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500章 告捷第310章 給你算筆賬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215章 太后賢德第564章 霹靂總督第689章 有聖旨第541章 歡欣鼓舞第637章 法不責衆第152章 龍顏大悅第188張 鬥法第478章 徐學士成香餑餑第242章 鳳顏大怒第469章 侍讀學士徐謙第81章 考得有點過火了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667章 鬥爭不是請客吃飯第646章 不能不義第702章 權傾天下第34章 和藹長輩第639章 抗稅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654章 株連第665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630章 新政推廣第27章 志向高遠第492章 皇帝怒了第315章 豪門似賊窩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29章 良心很值錢第353章 閃亮登場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675章 新星第58章 杭州小才子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208章 皆爲利來 皆爲利往第161章 欽差被坑第114章 大功第78章 對決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648章 這纔是強大第56章 拜師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27章 志向高遠第447章 事情真相第285章 運籌帷幄第318章 節操碎了一地第51章 連中小二元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638章 你知不知道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84章 讓你服氣爲止第393章 去死第576章 軍機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726章 你發達了第267章 大考第520章 恩賞第90章 挖坑者死於坑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127章 金錢都是浮雲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238章 嘉靖出擊第543章 坑死你的節奏第686章 全被坑了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560章 格殺勿論第297章 天子出題第312章 徐編撰是‘好人’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58章 杭州小才子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572章 天子心術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58章 杭州小才子第613章 死路一條第239章 決戰第580章 大發戰爭財第471章 開拓進取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129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452章 聖明第73章 很多牛都喜歡破壞莊稼第306章 欺人太甚第18章 徐家善堂第530章 殺雞儆猴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113章 我保護你第421章 代天論案第176章 天子必有父,有父必有母第642章 震動第180章 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