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坑死你的節奏

張巡撫不是個有仇報仇的人,作爲一個老憤青,他顯然在心裡一萬個草泥馬跑過的時候還得假裝一下自己是個大度容人的好人。

不過徐謙這個仇,非報不可。

這已經完全觸及到了他的底線,好不容易混到省部級,錢有了,官也做夠了,結果成爲了笑柄,將來莫說青史留名,單單一篇這樣的文章,就夠他背一輩子黑鍋。

所以……張巡撫幾日下來,滿肚子都在琢磨着怎麼罵回去,經過他不斷揣摩,深入業務,終於,他靈光一閃,當即揮毫,隨即寫下一篇錦繡文章,吹乾墨跡,自己細讀一遍,頓時心花怒放,這一篇文章,可謂超水平發揮,實在難得。

做官的,對付草民,固然是棍棒齊下,可是對付同僚,卻多是誅心,所謂誅心,就是罵的你體無完膚,罵的你擡不起頭,罵的你死去活來,罵你祖宗十八代。

而這一篇,可謂典範,是典型的誅心文章,不但好好的反擊了徐謙的責難,而且還推陳出新,變了花樣。

文章寫完,張巡撫心情大好,感覺自己一口惡氣,盡皆吐了出來。於是連忙命人送去知新報報館,命人明日當即刊發,廣而告之。

張巡撫舒服了,愜意了,骨頭都酥了,心裡樂呵呵的忙了一些公務,身體疲倦,便會後衙小憩。

只是這小憩的功夫,那幕友劉文龍卻又是急匆匆的拜謁。

張琦顯得有幾分怫然不悅,耐着性子見他,冷着臉道:“劉先生何故如此毛躁?”

毛躁二字。本是教訓毛頭小夥子的,用來教訓張琦。這就是訓斥了,按理說。此時的劉文龍定然要滿心羞愧,而後作揖回一句,學生慚愧。可是劉文龍沒有慚愧,卻是急切的道:“大人,最新的邸報,剛剛送來的,還請大人過目。”

對劉文龍的表現,張琦是越來越不滿意,卻還是耐着性子。接過邸報隨手翻看。

這一看不打緊,只翻看第一頁,張琦的眼珠子都掉下來。

這……怎麼可能。

不是京師裡的人修書來說,這新政在朝廷的反響極壞嗎?

不是說徐謙是秋後的螞蚱嗎?

可是現在,當這第一頁,朝廷的表彰卻是明確的詔告天下,新政是偉業,天子甚至下旨表彰,並且待詔翰林草擬了聖旨。這……

張琦呆住了。

他眼睛一動不動的瞪着劉文龍哭笑不得。

敢情這些人私下裡罵着徐謙,罵着新政,忽悠的自己做了冤大頭,結果他孃的聖旨居然下了表彰。你這是逗老夫玩嗎?拿老夫當傻子嗎?

問題顯然很嚴重,因爲之前他撰寫文章批評新政,抨擊徐謙。可是過不了多久,聖旨和邸報就赤裸裸的打了他的臉。到現在,張琦都覺得自己的臉火辣辣的疼。

顯然。身爲巡撫,如此表態,而且又被朝廷的旨意和邸報推翻,這是個很嚴重的政治問題,和天子、朝廷唱反調,你活膩歪了嗎?

這屬於嚴重的政治不正確,若是有人追究,有人揪住了這個鞭子大做文章,甚至可能會讓張琦陷入極爲危險的境地。

畢竟……身爲一省巡撫,政敵還是有的。

張琦眯起了眼,不由道:“這是什麼時候傳來的消息?”

劉文龍忙道:“就在方纔,學生也是看這邸報有些不同尋常,這才立即送來請東翁觀看,這事兒太古怪,你看上頭的用詞,許多都是前所未有,可見天子或者是朝中某些大人物,對新政極爲看好,甚至關乎到了社稷的程度,東翁且細看鳥一句創朕之偉業,這句話,更是蹊蹺,分明……”

張琦有氣無力的壓了壓手,苦笑道:“本官知道,本官知道……哎……爲何此前,一點風聲都沒有,怎麼突然就表彰了。哎……”

“東翁,現在該怎麼辦?”劉文龍小心翼翼的問。

張琦好歹是見過一些大風大浪的人,道:“快,立即命人入京,讓人在京中大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支持新政的,又是哪一些人,這事兒太大,不可小視,不可小視。是了……立即命人去知新報,去把老夫剛送去的一個文章拿回來,告訴他們,不許再刊發了,知新報,往後也不要再妄議新政,還有……還有……是了,還有就是,立即命人想盡辦法,把老夫在報中刊載文章的那一期報紙,能收回來多少是多少,雖然是於事無補,亡羊補牢,可是……可是能盡一些人事,就盡一些人事吧。”

說完這些,張琦長呼一口氣,心裡感覺鬱悶到了極點,被這姓徐的罵的狗血淋頭,偏偏不能反擊,門牙打落了還得往肚子裡咽,憋屈。

可是現在不裝孫子不成,他張琦又不是言官,又不是閣臣,只是一個封疆大吏,封疆大吏在外頭看上去光鮮,可是有天大的膽,也不敢在天子剛剛表彰了徐謙之後,還跳起來痛罵徐謙,更不敢在天子剛剛大大褒獎了新政之後,和天子唱起反調,抨擊新政,張琦現在的選擇只有一個,把自己的頭埋起來,埋到沙子裡,越深越好,然後心裡默唸:“你們看不到我,你們看不到我,哈哈……你們看不到我的。”

說罷,很不甘心的張琦一屁股重重的坐在椅上,整個人顯得老了幾分,揮揮手:“快去辦吧,要快!”

劉文龍猶豫一下,飛快去了。

張琦坐在椅上,揉着太陽穴,心裡既是憤憤難平,又是鬱悶無比,都是巡撫,人家亂搞罵街,都能得到表彰,自家辛辛苦苦,熬了這麼久的資歷,被人罵了還得忍氣吞聲,如此一想,對徐謙更是怨恨無比,可是怨恨又有什麼法子,他得忍。

半個時辰之後,劉文龍又飛快跑了回來,這一次,劉文龍的臉色真比哭還難看,他氣喘吁吁的進來,張琦問他:“怎麼,事辦妥了嗎?”

“東翁……”劉文龍要哭了,道:“已經交代下去,只是……只是……”

“只是什麼?莫非有人想借着邸報,來嘲弄老夫,又是哪個生員膽大妄爲,簡直沒有王法了!”這一下子,張琦動了真怒,動不了幾個姓徐的小子,收拾你幾個生員還是足夠的,他心裡估摸,定是邸報已是傳抄開去,一些生員藉此來譏諷他。

劉文龍卻是搖頭:“東翁,這一次也不是生員滋事,而是……而是……而是明報……明報又有文章了。”

他小心翼翼的從袖裡抽出一份明報來,交給張琦。

張琦滿是狐疑的打開報紙,隨即騰地一下霍然而起,臥槽!

現在張琦的心裡,定有百萬頭草泥馬疾奔而過,還有天理嗎,還有王法嗎?你撰文罵了也就罵了,現在居然還來?

沒有錯,這一期的明報,又是徐謙的文章,依舊還是言辭犀利,依舊還是一副很欠揍的嬉笑怒罵,上次罵他厚顏無恥的老賊,這一次罵他愚不可及的昏官。

張琦的身軀在顫抖,他怒了,他滿腔的怒火,感覺無處發泄,隨即,他將將這隻看了一半的報紙撕成了碎片,然後灑向天空,大罵道:“這……這個小賊!”

劉文龍卻是嚇了一跳,道:“東翁慎言!”

慎言二字,如一盆冰水,一下子把張琦的怒火澆熄了。

是啊,得慎言,要是聽了去,天子表彰的大臣,你竟罵他是小賊,這不是等於拐着彎罵天子有眼無珠嗎?

於是……張琦只得無言的錘着自己的胸脯,他不能罵,又不能反擊,只能捶胸跌足,發泄心中的鬱悶。

劉文龍只是傻傻的看着幾乎已經失去了理智的東翁,想要勸慰,卻發現自己學問實在淺薄,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什麼勸慰之詞來,其實換做是別人,縱然是滿腹經綸,此時也蹦不出一個屁來。

幾日之後,消息傳出,張巡撫病了,暫時不能視事,這位老撫臺,顯然已經有了急流勇退之心,不過要下定決心,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這烏紗帽實在不容易,正如後世歌詞中所說:我好像再活五百年。張巡撫是個俗人,他估摸着要寫歌,也非要寫一個我還想再做官三百年。

可是不請辭,這官做的也實在味同嚼蠟,明報的文章,早就在士林中傳開,大家在江西,固然不敢明着來笑話這位老大人,可是這拐彎抹角,含沙射影的卻是不少,這種話別人聽不出,張撫臺卻是聽得出。

莫說士林,便是那些個下屬官吏,怕對他的敬畏也開始有限了,堂堂撫臺,消息如此不靈通,居然不能和朝廷步調一致,鬧出這個笑話,還被浙江的巡撫如此羞辱,以至於連出來見人都不能從容,這樣的撫臺,有什麼可敬畏的?

………………………………

第三章送到,咳咳……月票稀少,後期增長乏力,被人爆菊,心中蒼涼呀,老虎和張撫臺實在是同病相憐。

第450章 清算第299章 六首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80章 君子篤於親第603章 拼了第92章 欽賜御劍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476章 你敢殺人?第546章 萬歲第229章 什麼叫做背景深厚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118章 公心還是私心第116章 滾第3章 贗品第517章 真儒是也第685章 誰是反賊第72章 狗一樣的東西第330章 上陣父子兵第680章 開府建牙第708章 大動干戈第19章 坑的就是張家第253章 拖下去喂狗第289章 有人要倒黴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81章 考得有點過火了第420章 萬衆矚目第507章 明朝好太監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56章 拜師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205章 翰林第500章 告捷第101章 攤牌第316章 平倭第527章 新政如生意第565章 破家滅門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574章 佛擋殺佛第508章 收復杭州第753章 勸進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483章 我即是聖第656章 小內閣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118章 公心還是私心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156章 興師問罪第486章 大變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517章 真儒是也第162章 欽差大人,不好了第455章 粉身碎骨第530章 殺雞儆猴第95章 不要臉就不給你臉第642章 震動第300章 點翰林第258章 花兒原來是這樣紅的第455章 粉身碎骨第442章 大功一件第88章 糖衣炮彈第627章 恭喜你 你被坑了第88章 糖衣炮彈第203章 聖駕出宮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688章 僞詔第462章 沒理也不饒人第742章 號角第671章 天賜公第609章 大禮議第493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352章 騰飛第673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38章 應考第357章 死第755章 收拾你第109章 水太深第33章 誰纔是傻瓜第494章 英雄第48章 才子第100章 殺機第44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731章 不成了第474章 開戰第38章 應考第143章 良善可欺的軍頭第2章 死太監第423章 你死定了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582章 共度時艱第199章 爲官第708章 大動干戈第17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518章 成親第126章 重賞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74章 亡羊補牢 未爲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