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有組織有預謀的搶劫

收稅是很大的問題,誰敢拿稅賦來開刀,那更是自己要找不自在。

其實大明朝的官在稅賦上開刀的人很多,不過不約而同的,都是進行攤派,即採取各種法子加稅,比如金花銀的損耗,比如徵糧時的各種雜稅等等。

可是大規模的減稅,卻是聞所未聞,一次減了這麼多,拿什麼來填補這個空缺?

當然,新任巡撫的做法是用桑稅抵糧稅,這個辦法看上去似乎妥當,可是仔細一想,卻有點讓人覺得可笑了。

首先,朝廷要的是糧,雖然也會折金花銀,可是浙江的糧食纔是朝廷的重點,朝廷還靠着浙江的糧食去賑災,亦或去遼東、宣府養兵,你就算拿出銀子出來,沒有足夠的糧食,怎麼成?

這還只是其一,關鍵的問題在於第二點,種糧的往往都是小戶人家,你把人家的稅減了,固然這些人家對你感恩戴德,畢竟那些只有三五畝田的尋常農戶,每年種出來的糧食只有這麼大,都說是十抽二,其實真正繳納的糧稅遠遠比這個高得多,有的地方甚至是十抽五,許多人雖有幾畝薄田,看上去似乎日子過得下去,實則大多數人都是吃了半年的細糧接下來半年就是吃粗糧,末尾的幾個月,只得摻些野菜才能勉強果腹了,若是大面積的減稅,那麼這些人填飽肚子就不再是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是桑稅,現在種桑的都是浙江的大戶,這些人家哪個不是良田萬頃?有的朝中有人。有的是本就在浙江的極有聲望的豪紳,他們土地多。種的桑田也多,巡撫大人竟將桑稅足足提高了數倍。隨便一個大戶,若是繳起稅來,怕都是數百上千兩的金花銀,若是你種的更多一些,怕是幾千兩也未嘗沒有可能,這些人,會答應嗎?

平時官府的許多政策,都是儘量的傾斜這些士紳,爲的就是安撫他們。現在倒好,巡撫大人不但不對這些人安撫,反而先拿這些人開刀。

這……

布政使趙明倒是對徐謙有好感的,一方面他是王學門徒,另一方面,徐謙帶兵南下,拯救大家於水火之中,於是忍不住勸道:“大人,若是如此。怕是大戶們不滿,他們若是要鬧起來,這可不是好玩的,到時候……”

徐謙微微一笑。道:“這個無妨,告訴他們,明日夜裡。請大家來巡撫衙門,凡是有什麼不滿的。都可以來找本官訴說,本官自然會給他們說清楚講明白。趙大人,這新政要盡力推行下去,要立即下文,讓各府各縣遵照這一條辦理,立即貼出文告,公告天下。”

趙明心裡嘆了口氣,忍不住想,這新任巡撫,畢竟是清流出身,一切都過於想當然了,方略倒是好方略,也確實有愛民之心,若是這個辦法真能推廣下去,浙江一省,恐怕再無餓殍,毫無節制的種桑,也會得到一定緩解,可是……這畢竟只是願望,再美好的願望碰到了現實,都是扯淡。

不過趙明也並不擔心,徐謙這個所謂的政令,多半隻是剛剛上任一頭熱的想法,等到時候遇到了阻力,自然會改弦更張,現在倒不如先順着他,遇到困難之後,再廢除也就是了。

一場會議很快結束,巡撫與布政使司自然下文,公告浙江各府各縣,這一道政令下來,倒是不少人暗暗點頭,浙江的稅本來就重,現在巡撫減稅,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只是這拳拳愛民之心卻是躍然紙上。

消息傳到鄉間,更是反應熱烈,鄉民們一直深信徐謙乃是文曲星,現在甫一上任就要減稅,這可就非比尋常了,歷朝歷代,只聽說過稅賦越來越多,攤派多如牛毛的,從未聽說過減稅一說。

再加上明報及時刊文,將徐謙稅制的用心和稅制的許多章法一一刊載出去,什麼樣的人不必納糧稅,又有什麼樣的人納三十抽一的糧稅,桑稅如何徵收,再有若有官吏加徵稅賦,又該到哪裡狀告,本地知府、知縣若是不肯照章辦理又會如何嚴懲,林林總總,正版報紙竟有十萬言,更是鼓勵生員進行督促,說是家事國事天下事,讀書人都需事事關心,王學講究的是知行合一,理應將所見所聞,俱都上報。

也就是說,明報在這邊,號召省內生員督促官府的稅賦徵收,假若有官吏不法,大可報到巡撫衙門或是明報,到時巡撫衙門必定照章辦理,並且還會對該生員進行一定的獎勵,比如在學裡,廩生、增生的缺額,還有鄉試的名額之類,不再單單考察學問,還要考察品行,糾察官吏不法也屬於德行考察的範疇,總之,若是上報,之後上報屬實,在進學方面,會給予一定的傾斜。

對生員來說,本來就清高自傲,現在巡撫衙門放權,讓他們糾察不法,生員們自然歡迎,以後見到了官吏,腰桿子更直。不只如此,來點正義感,居然還有好處,各鄉的生員、秀才們拿了明報,此時已經開始打起主意了。

倒是那巡按周昌也拿到了明報,看了之後也是眉飛色舞,他有預感,徐謙這是在作死。一開始,以爲這只是徐撫臺虛晃一槍,喊喊口號而已,這在官場上並不鮮見,可是具體執行不執行,是另一回事,誰曉得這位撫臺大人吃了豬油蒙了心,居然動真格,連明報都爲他鼓譟造勢,如此一來,那些種桑的大戶們,會善罷甘休嗎?這些人可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利益受損,等於是加收他們的稅來補那些尋常小戶的不足,周昌決定再等一等,等那些大戶鬧起來,再在其中做一些文章,到了那時,且看這巡撫怎麼下的來臺。

想到這裡,周昌心情大好,不由哼起了小曲,很是暢快。

…………………………………

浙江的大戶,尤以青田劉家最是尊貴,擁有的土地也是最多,劉家在浙江的地位,可遠遠比從前的商家要厲害的多,而商家後來從事走私,土地倒是不多,可是劉家不同,青田縣幾乎過半的土地,都是劉家所有。

這劉家的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被敕爲誠意伯,劉伯溫的長子劉廌世襲誠意伯、又敕光祿大夫,職官正一品。雖無實權,卻也實在顯赫,只是其父被人害死,劉廌無心朝政,索性就以奉親守墓的名義,歸隱回鄉,在鄉中閒住。

此後,劉家便有祖訓,子孫不得爲官,因此所有人都掛着誠意伯的名義,在鄉中閒居,數代經營,劉家在京師的最後一點影響力都已經煙消雲散,可是他們在浙江,卻屬於名門中的名門。

劉家後人,傳到現代乃是第三任誠意伯劉瑜,劉瑜已是年過半百,朝廷多次請他入京爲官,他都不肯受,只在家中讀書,再加上正德十八年的時候,朝廷又敕劉基(伯溫)爲太師,諡號定爲文成,敕命下來,就必須改葬祖宗的屍骸,畢竟地位不同,陵墓要用更高標準進行改遷,劉瑜就以這個名義,依舊在青田縣的家中閒住。

劉家的土地,足有數千頃,因爲前些年,大量商賈購絲,許多人家都改糧爲桑,劉家見狀,也隨着這個潮流將絕大多數的土地改爲了桑田,可此時,問題卻出來了,新任巡撫居然要加稅。若只是加一點兩點倒也罷了,可現在顯然不是一點兩點這麼簡單,而是數倍的增長,劉家土地極多,若是按照現在的稅率,怕是每年就要繳納生絲一千多擔上去。按現在的市價,紋銀至少高達數萬。

數萬紋銀,這簡直就是搶劫。大明朝,可曾聽說過繳納這麼多生絲的,繳納這麼多紋銀的嗎?

本來劉瑜對徐謙的印象很好,畢竟這傢伙穩住了浙江,於劉家也是有恩,可是誰知,這傢伙剛剛上臺,第一個板子就打在劉家身上。

劉瑜很生氣,在他的書房裡,叫來了結果青田縣的大戶,這幾個大戶,自然也極力慫恿劉家先站出來,到時大家一起鬧一場,要嘛指使人去抗稅,要嘛索性就發動人彈劾這個傢伙,總而言之,十成抽四成的稅是他們絕對不能承受的,種桑可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採繭,還需灌溉、除蟲,如此算下來,可能大片土地的收益,還不如官府徵收的稅要高,官府收了一千擔絲上去,可能自家餘下的純利,怕是隻有七八百擔。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簡直就是有組織有目的的搶劫行爲,這像話嗎?

……………………………

第一章送到,哎,天天喊月票,天天都三更,結果別人叫一聲,已連續數天三更,月票就把老虎爆掉了,不甘心啊。

第546章 萬歲第57章 別惹我第519章 論功行賞第511章 孫兒來遲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185章 宮心難測第309章 想作死就成全你第650章 漲了 漲了第336章 你完了第236章 內閣之爭第207章 好茶第640章 糖衣炮彈第641章 大事第264章 會試第100章 殺機第86章 人治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659章 破天荒悲劇呀第577章 暖閣爭議第361章 殺人誅心第726章 你發達了第32章 老成縣令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280章 聖德王太后第486章 大變第673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108章 做賊吃肉還要捱打第677章 楊一清垮臺第64章 冤枉第425章 徐謙出品 整人專用第693章 萬馬奔騰第400章 慶生第569章 大夫人和二夫人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111章 金錢如糞土第638章 天子殺人第424章 兵變第588章 謎底揭開第201章 找麻煩的來了第548章 官人 我X第763章 衆望所歸第327章 恩旨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662章 陰謀得逞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441章 皇帝的面子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504章 不黃但是很暴力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595章 飲鴆止渴第378章 有喜第525章 豪族第371章 悲劇就是這樣練成的第92章 欽賜御劍第185章 宮心難測第171章 誰可爲第一第660章 戶部 內閣之爭第88章 糖衣炮彈第223章 文安伯第641章 升任尚書第220章 王八國戚第590章 吾皇萬歲第32章 老成縣令第484章 重磅消息第198章 心繫天下的天子第480章 徐某人妙計求全第277章 亂套了,全部亂套了第744章 講道理嘛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578章 殺機第274章 好氣魄第5章 欠債還錢第539章 求仙天子第221章 恭喜發財第663章 裝神弄鬼第21章 公堂對質第327章 恩旨第525章 豪族第703章 就是招惹你第403章 比一比第319章 交鋒第606章 倒打一耙第599章 王守仁第276章 有美玉於斯第100章 殺機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199章 爲官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419章 聖旨已下第688章 僞詔第449章 吾皇聖明第34章 和藹長輩第538章 一封詔命第357章 坑師賣隊友第272章 泰山在上,受小婿一拜第274章 好氣魄第477章 徐某人閃亮登場第192章 帝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