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恩賞

這個賞賜,過份了。

既然過份,自然有人據理力爭,兵部侍郎黃興站出來,義正言辭的道:“陛下,賞固然要賞,可是皇家校尉俱都世襲百戶,只怕不用三十年,這世襲百戶就要超過數萬,長此以往,怕是……”

嘉靖冷冷一笑:“既然如此,你身爲兵部侍郎,又當如何事。”

嘉靖的口吻,越來越帶着幾分盛氣凌人,這讓百官們覺得難以接受。

黃興沉吟片刻,道:“可以以百戶彰顯其功。”

這意思就是說,只是彰顯,而不是當真的人人一個百戶,而且不可世襲,因爲一旦世襲,這還了得,將來天下不曉得要出多少個百戶。

只是單單一個百戶,就已足夠讓人羨慕了,皇家學堂可是有一千三百多個百戶,這意味着什麼?怕是整個宣府,也挑不出這麼多的百戶官來。

嘉靖方纔是獅子大開口,此時已是不做聲了,慢悠悠的道:“若是如此,獎賞未免太輕。”

楊廷和看不下去了,忙道:“陛下,平倭的功勞是大,卻也不能賞賜無度,否則到了將來賞無可賞,賜無可賜,又立了新功,該當如何?”

嘉靖慢悠悠的道:“既然如此,那麼翰林學士徐謙此次亦是大功於朝,又當如何賞賜?”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不吭聲了。

按照規矩,侍讀學士若是再升官,那可就是一方諸侯或是某部的大佬了,至少一個侍郎是跑不掉的。徐謙這個傢伙,在翰林院做侍讀學士的時候就鬧得不可開交,差點沒引發震動,現在若是再升到部堂裡去。那還了得。

禮部、戶部、吏部且不說了,就算是去兵部,刑部這樣的偏僻衙門,那也不是開玩笑的事。對楊廷和來說,退一萬步,讓徐謙去了大理寺這樣的衙門,也不能保證這徐謙不會鬧出什麼聳人聽聞的事,除非……把這傢伙打發去欽天監。不過欽天監和其他衙門不同,監官不得改遷他官,子孫世業,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如有缺員,由本監逐級遞補。

所以。打發徐謙這個傢伙去那裡。顯然是不可能。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麼幾個不太重要的地方,比如鴻臚寺,比如光祿寺、太常寺。只是……一個有功的學士,把人家打發去那裡。明顯有打擊之嫌。

楊廷和沉默了片刻,既然不能留在京師,那麼只能外放了,倒是這時正好,恰好浙江巡撫出了空缺,前任巡撫已被倭寇所殺,本來楊廷和心裡已有了候補人選,現在看來,讓這徐謙接任,倒也恰如其分。

浙江巡撫看上去風光,其實想要做好,實在不太容易,至少國朝這麼多年,還從沒有浙江巡撫任上有什麼大作爲的人,從某種意義來說,雲南雖然是窮鄉僻嶺,可是到那兒去做巡撫,也絕不會比浙江巡撫差,說白了,這浙江不是個好地方,不但士紳遍地,而且城市的規模很大,城裡的居民可和尋常的鄉民不同,這些人見多識廣,不肯吃虧,若是在雲南,就算壓榨的狠了,鄉民要鬧,巡撫一道命令,官軍和差役俱都可彈壓下去,也無人出來申冤,可是浙江不一樣,這裡一旦有人鬧事,那就是大事,倒不是說這裡的事當真比雲南的一些鄉民造反要大,而是因爲這裡多的是士紳和生員,屁大的事被這些人一渲染,就成了天大的事。

正德年間的時候,浙江那邊出現過許多抗稅的事件,都是不滿鎮守太監,有人振臂一呼,接着便是數千上萬人圍住衙門要逃公道,官府若是彈壓,於是輿論譁然,無數人指摘,在法不責衆的前提之下,往往都是下令彈壓的官員倒黴,要嘛平調去別的地方,一輩子前途無望,甚至摘掉烏紗帽也並非沒有可能。

徐謙這個傢伙,做事一向孟浪,像浙江巡撫這等人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站穩腳跟的職位,倒是索性讓他來赴任,到了那時,他不鬧事倒也罷了,一旦鬧事,惹起地方上的反彈,倒看他怎麼說。

楊廷和想定,倒也沒說什麼,旋即道:“陛下,徐謙此次確實是功勳卓著,老臣愚見,眼下浙江巡撫出缺,現在徐學士又在杭州,何不如直接下旨,令他就地赴任浙江巡撫?”

這個主意,倒是讓嘉靖愣了一下。

嘉靖這個時候倒是確實很想把徐謙招回來,只是徐謙以侍讀學士升任巡撫,倒是很對他的胃口。

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將來要倚重這個傢伙做什麼大事,顯然總有那麼點遺憾,況且就算到了部堂裡,那也只是副職,倒不如索性外放浙江,好好將這傢伙磨礪一番,待到時候成熟,再招回來不遲。

這對徐謙來說,確實是一次很大的磨礪。

嘉靖雖然沒有點頭,倒是默認了這個說法,他之所以沒有急於點頭,不過是因爲楊廷和怎會輕易讓徐謙主政一方,況且是浙江這樣的大省。

心裡還有些猶豫不定,不過接下來,楊廷和又道:“陛下,至於江南總督一職,老臣竊以爲雖然倭寇暫時平息,但是難保不再有倭患滋生,因此,江南總督李時欺君罔上自該索拿京師問罪,而這接任江南總督的人選,卻還需儘快擇定,及早赴任爲好。”

嘉靖頓時明白了,他早就曉得楊廷和不會有好意,原來是藉口讓徐謙升任巡撫,一方面安插他的人手,又或者說,徐謙雖然是巡撫,可是上頭卻有個江南總督在上頭壓着,根本就不安好心。

他眯着眼:“那麼諸卿以爲,誰可繼任?”

楊廷和道:“方獻夫。”

嘉靖聽到這個名字,頓時皺眉,方獻夫這個人他還真有印象,此人給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在正德朝的時候很受正德的喜愛,正德對他信任有加,嘉靖登基之後,曾打算清算了這個傢伙,誰曉得他打算收拾此人的時候,立即有不少大臣出來作保,爲他求情,嘉靖這才作罷。

正德朝得正德寵信,偏偏又得百官袒護,這個人,嘉靖想沒有印象都不成。

其實嘉靖不知道的是,這位方兄還有更牛的地方,方獻夫是弘治年中的進士,只是考的實在太差,幾乎是吊在進士的尾巴上,因此別說是庶吉士,乖乖在戶部觀政之後,直接分了個廣西知縣。

廣西知縣這幾乎是官員的噩夢了,若說是廣西巡撫,倒也無所謂,畢竟人家去的是省城,無論是浙江巡撫還是廣西巡撫,其實都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在省城呆着,可是就知縣來說,被分派去了廣西,幾乎就等於流放,更重要的是,這幾乎代表着這個人從此之後再沒有前途,一般下來,這輩子算是到頭了,混個官身,耗個幾十年做一任知府,差不多致仕退休,回家做個士紳,掛一個積善人家的牌匾。

只不過……這位方大人是個異數,他從廣西知縣做起,而後一飛沖天,隨即調任禮部主事,之後又調吏部,進員外郎。現如今,已是吏部侍郎。

一個廣西知縣任上的小癟三,只用了二十年不到的功夫,完成了吏部天官的壯舉,而且在朝中混的如魚得水,正德喜歡,楊廷和也喜歡,若是不喜歡,也不可能將其調到吏部,可見這個人,是何等的厲害。

嘉靖沉吟了片刻,看了嘉靖一眼:“方獻夫這個人,只怕不妥,朕聽說他近來身體不好是嗎?”

楊廷和道:“身子早就養好了,而且此人在廣西,也曾協助平叛有功,算是能吏,若是他爲江南總督,定可保江南無恙。”

嘉靖見此,只得道:“此事就這麼定了吧,內閣擬旨意。”

嘉靖見再無其他的事,對於徐謙就任浙江巡撫,感到頗爲滿意,便擺駕而回,回到暖閣,叫來黃錦問道:“這浙江巡撫可是好差嗎?”

黃錦猶豫了一下,道:“若是庸人,極有可能陰溝翻船,若是賢人,必定藉此一飛沖天。”

聽了黃錦的話,嘉靖不由苦笑:“如此說來,倒是朕害苦了徐愛卿那傢伙?”

嘉靖搖搖頭,隨即道:“派個人去傳個消息,讓他好自爲之,有什麼難處,儘管尋朕吧,還有,那個姓王的太監是不是也立了大功?這個人,好像還是你推舉的吧。”

黃錦滿面紅光,道:“陛下,這奴婢是貪懶了一些,不過對陛下倒是忠心耿耿。”

嘉靖頜首點頭:“讓他回京,敕爲御馬監提督太監,用心辦差。浙江那邊,從此以後要多關注一些,有什麼風吹草動,儘快飛馬報來,不必經過內閣,朕要第一時間知道,至於皇家學堂,暫時也留駐在杭州,海路安撫使司,也按徐謙的意思來辦吧。”

第503章 功勞太大第83章 徐兄弟,你高中了第613章 死路一條第650章 漲了 漲了第27章 志向高遠第670章 萬死第75章 讀書好第264章 會試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763章 衆望所歸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384章 就是不給你面子第478章 徐學士成香餑餑第106章 變數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570章 門生故吏第352章 騰飛第140章 帝心難測第96章 誅心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343章 有病第180章 三個人第332章 報復第333章 坑死你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529章 空前絕後第64章 冤枉第232章 殺手鐗第178章 幸福的錦衣二代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642章 震動第395章 其實 你死的並不冤第190章 大禮包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698章 封王第74章 亡羊補牢 未爲晚也第397章 雞賊的皇帝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746章 抄家第501章 七戰七捷第268章 謎底揭開第639章 瘋狂時代第216章 缺德啊缺德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164章 你完了第532章 瘋狂第406章 公主殿下第231章 好戲還在後頭第56章 拜師第591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第175章 進京第596章 學爭擴大第545章 變革第214章 有功要賞第31章 頭昏腦脹蘇縣令第79章 讀書人沒一個好東西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537章 不敗之地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406章 公主殿下第277章 亂套了,全部亂套了第355章 總督與巡撫第300章 點翰林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366章 天官來了第198章 心繫天下的天子第532章 瘋狂第522章 大勇第178章 幸福的錦衣二代第176章 天子必有父,有父必有母第132章 殺人滅口第688章 僞詔第648章 新官上任第663章 裝神弄鬼第166章 鄉試第400章 慶生第364章 嘉靖的三板斧第571章 徐撫臺的幸福生活第697章 太子千歲第188張 鬥法第422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257章 楊公威武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534章 民賊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2章 死太監第187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82章 朋友,你是來賣萌的嗎第596章 學爭擴大第399章 男子漢當揚眉吐氣第146章 你要造反嗎第885章 報復第71章 聽徐生員講道理第565章 破家滅門第252章 出賣第146章 你要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