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論功行賞

對於徐謙的這份奏書,嘉靖的態度很是曖昧。

不過讓他大感意外的是,朝中竟是無人反對,便是楊廷和的擬票,也是酌情處置。

所謂酌情處置,就是內閣沒興趣管,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其實本心上,徐謙弄出這麼個東西出來,許多大臣是很反感的,太祖皇帝時禁海,這是祖制,也是鐵律,誰開這個先河,不但觸犯到了某些利益,更重要的是,讓許多大臣心裡不痛快。

不痛快是肯定的,你徐謙今日慫恿天子新政,弄出個新軍,明日又弄如意坊,弄什麼製造局,偏偏這如意坊和製造局都非官辦衙門,這倒也罷了,既然管不上那就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問題在於,你還弄什麼海路安撫使司,按理說加個衙門也沒什麼,可是現在卻不斷要權,瞧這架勢,海路安撫使司不但不歸上憲節制,而且還可以便宜行事,只要出了海,海路安撫使司就成了天,不但有和各藩交涉的權利,還可以自行設置律法,自行徵收稅賦,自行招募兵勇。

無論是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有點說不過去。

可是話又說回來,對於大海,大多數大臣是懵然無知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海路安撫使司如此要權,其實就好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不值一提,你要自行募兵,要自設司法,要自訂稅率,甚至是什麼專營之權,這些東西,官老爺們瞧不上眼,原因無它,這便是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國觀念,這大明。就是大陸的中央,這裡有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最是富庶,至於茫茫大海里能有什麼?這小孩子哭鬧着要東西,給他就是,能值幾個錢,又能有什麼用?

這種觀念幾乎是所有大人們的心思,不只是文武百官,就算是天子。怕也對此不以爲然。

當然,促使百官對此事謹慎支持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如此,他們之所以選擇了默認,是因爲倭寇,徐謙奏書中說的很是明白。倭寇是海上來的,想要杜絕倭寇,就必須對大海進行管理,所以纔會有海路安撫使司,所以才需要給予海路安撫使司相當大的權利,有便宜行事的特權。也就是說,假如今日有大臣反對徐謙的舉措。痛快倒是痛快了,問題是反對之後,再出現倭寇怎麼辦?這個黑鍋,又讓誰來背?

這已經涉及到了責任問題了。如果大家反對。往後再出現杭州這樣破天荒的事,那麼誰反對誰倒黴。

而假如大家支持,這個責任就轉到了徐謙頭上,是你徐謙要弄什麼海路安撫使司。也是你這個傢伙要有效管理,好嘛。有效管理呢,海路安撫使司呢?爲何現在又有了倭寇,按照責任制的規矩,你徐謙要不要負責?

做官的,大家都極力避免自己擔上責任,既然徐謙願意來負責,那麼再好不過,若是沒有倭寇便罷,出了事,就算你的。

因此,大家才都表示了默許,誰也不願意在此事上吭聲,相對於徐謙,大家畢竟對倭寇一無所知,既然一無所知,就該閉嘴。

而嘉靖看了楊廷和的票擬之後,自然也曉得這個奏書是非同意不可了,治倭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徐謙,徐謙畢竟有經驗,也做出了成績,別人靠不住,徐謙還是靠得住的,既然如此,當然要按他的辦法來辦,否則再出一個倭寇奇襲寧波、杭州甚至是南京的事出來,天下非要亂成一鍋粥不可,江南可不只是賦稅重地這麼簡單,要知道,江南還有大明的皇陵呢,出了事,誰都擔不起干係。

徐謙的奏書洋洋萬言,可不只是說到了海路安撫使司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新軍的問題了,新軍是嘉靖的新政,現在鬧成這個樣子,自然得歸罪於一些武官,可是要讓人信服,終究還是得把新軍練出來,徐謙因此上書,暫時讓皇家學堂在江南進行操練,同時以皇家校尉操練的名義整肅新軍。

這個提議正中嘉靖下懷,嘉靖將這奏書看了幾遍,隨即喚來黃錦,問道:“黃伴伴,今日是不是又是廷議?”

黃錦頜首點頭,道:“陛下,不錯,今日廷議商討的是善後的問題。”

嘉靖淡淡的道:“善後,都是哪些善後?”

黃錦道:“聽崇文殿那邊的人說,一方面,是填補空缺,還有對一些官員進行懲治,比如江南總督李時,身爲總督,欺上瞞下,惹下這彌天大禍,定要嚴懲不貸。”

聽到李時二字,嘉靖立即浮想出當年李時在朝時的一些印象,對這個人,嘉靖的印象不錯,不過不錯歸不錯,現在這個傢伙惹出來了事,而且還有欺君之嫌,而嘉靖本就是個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冷哼一聲,從牙縫中蹦出七個字:“自然要嚴懲不貸。”

黃錦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嘉靖的臉色,隨即道:“還有,就是浙江剛剛遭了兵禍,因此諸公們在爭議是否減免一些稅賦的問題,似乎鬧得不可開交,衝突不小。”

嘉靖皺眉:“這是爲何?”

“還不是戶部那邊打死不肯,浙江若是減稅,國庫就要入不敷出了,後來又說到了新軍,說是自然新政之後,國庫每年要多拿出二十餘萬兩紋銀養兵,既然要養兵,又要減賦,國庫……”

嘉靖臉色陰沉下來:“還說了什麼?”

黃錦道:“今日議的,就是這兩個問題。”

嘉靖不由道:“曠世奇功,爲何只聽到這些小雞肚腸的爭議,卻爲何不見有升賞?莫非朝廷以爲,人家出了力,就可以一腳踢到一邊?既是廷議,爲何不議一議升賞的問題?”

黃錦小心翼翼的道:“倒是有人提了出來一下,不過有人說,徐謙剛剛升任侍讀學士,固然有功,可是畢竟年輕……”

嘉靖冷笑:“這倒是奇了,他們這是想做什麼?他們在這裡每日爭論,每日胡言亂語,個個說社稷都要亡了,以爲天要塌下來。現在事情解決了,他們倒是好,想把別人當夜壺嗎?”

黃錦抿抿嘴,道:“其實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有功肯定要賞,不過一般情況下,若是有人對這功勞不滿意,都會先壓一壓,故意將這功勞先壓到箱底,等到事情冷卻下來之後,再論功行賞,如此一來,這功勞就顯得不那麼的卓著,自然……”

嘉靖冷冷一笑,眼中掠過一絲冷芒:“這些人的規矩,朕不想知道也不想懂,朕只求一個公道,公道就是,這論功行賞,不是他們說了算!如此曠世奇功,豈是他們說壓一壓就壓一壓的。走,擺駕去崇文殿,朕倒是想問個明白。”

黃錦覺得不妥,可是看嘉靖去意已決,只得道:“奴婢這就去安排。”

不多時,步攆帶着嘉靖迎着春風抵達崇文殿,因爲事先,已有太監先來打了招呼,所以殿中廷議的官員俱都鴉雀無聲,待嘉靖到了,才一齊三呼萬歲。

嘉靖或許是來時吃了長生丹的緣故,身上並沒有穿太多衣服,只是換了一身冕服,顯出幾分情緒激動的登上金殿,身子一旋,因爲服食金丹而臉頰略帶通紅的臉冷冷一笑,道:“諸公今日議的是什麼?”

楊廷和上前,道:“回陛下的話,今日議的是……”

嘉靖冷笑,卻是突然打斷楊廷和,自從服用仙丹之後,嘉靖的性子越來越喜怒無常,情緒也越來越容易激動,隨着他權利的漸漸鞏固,說話也變得越來越不客氣起來。

或者說,這個時候的嘉靖,已經越來越接近歷史中那個刻薄寡恩,那個喜怒無常,那個一言九鼎,那個外表並不寬容,內裡更是陰森的天子。

他獰然一笑,眼睛眯成了一道縫隙:“朕想問的是,這一次,廷議要議的,難道不該是遠赴杭州的將士得以凱旋,朝廷應當論功行賞嗎?”

楊廷和皺眉,道:“陛下……”

嘉靖值得玩味的看了楊廷和一眼,道:“楊先生,你不必說了,今日朕就在這裡,社稷是朕的,天下也是朕的,朕的將士在外鏖戰,跋涉千里,九死一生,有功就要賞,既然你們敷衍了事,支支吾吾,那麼朕就來說,皇家學堂所有生員人等,俱都敕世襲百戶,自此之後,入皇家學堂者,亦都按此例辦理,除此之外,所有教習人等,俱封世襲千戶……”

聽到這裡,所有人竊竊私語起來,世襲百戶、世襲千戶,這皇家學堂可有千人哪,上千人如此封賞,這還了得,莫非朝廷的官爵,都如此不值錢了嗎?還有什麼往後再招募新的校尉,也都如此,這豈不是意味着,皇家學堂若是招募萬人,這大明,就有數千上萬的世襲百戶,這……簡直就是胡鬧!

……………………

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573章 升官發財要看自己第271章 中了 中了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101章 攤牌第307章 聖旨引發的血案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560章 格殺勿論第666章 死鬥第165章 滾出去第734章 多事之秋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508章 收復杭州第668章 驚天動地第570章 門生故吏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228章 學堂第539章 求仙天子第196章 聖旨是可以倒賣的第655章 悉聽尊便第721章 橄欖枝第411章 強龍過江第602章 殺氣第699章 攻守同盟第421章 代天論案第762章 內閣首輔大學士第274章 好氣魄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222章 恩旨到了第486章 大變第17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450章 清算第62章 我需要作弊嗎第四百三十九 奸臣第734章 多事之秋第710章 威懾第273章 我再拜第400章 慶生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511章 孫兒來遲第244章 三司會審第416章 全家死光第545章 變革第383章 整人第137章 龍顏震怒第296章 天子出擊第671章 天賜公第508章 收復杭州第56章 拜師第493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354章 陽謀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12章 讀書就有妹子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70章 打上門了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寶第467章 升遷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241章 棄子第67章 少年得志第34章 和藹長輩第539章 求仙天子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215章 太后賢德第202章 簡單粗暴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358章 漢賊不兩立第163章 有人要完蛋第372章 龍爭虎鬥第452章 聖明第639章 瘋狂時代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412章 王法第885章 報復第276章 有美玉於斯第189章 鬥法(二)第88章 糖衣炮彈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687章 箭已在弦第162章 欽差大人,不好了第220章 王八國戚第706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87章 難得做好人第42章 遇貴人第4章 赴湯蹈火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704章 連人都做不成了第59章 濁流知府第111章 金錢如糞土第186章 進宮第501章 七戰七捷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486章 大變第256章 造孽啊第470章 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