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夠狠

楊廷和的猶豫很是明顯,甚至在他的臉上,那一向自信滿滿的笑容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突然意識到,嘉靖不再是從前的嘉靖,現在的這個嘉靖,再不能將他當做孩子來看了,因爲這個人的老辣手腕讓楊廷和都不禁有了些佩服。

當然,楊廷和更加意識到,嘉靖如此快地成熟和徐謙是分不開的,這兩個少年想來爲了內閣人選的事早已制定出了天衣無縫的計劃,先是讓內閣提議,使楊廷和與毛紀的矛盾擴大而從中獲利,此後又提議王鰲,而王鰲這個人恰恰是楊廷和的軟肋。

現在該怎麼辦?拒絕?那是絕不可能的,楊廷和的優勢在於人望,人望從哪裡?說穿了,這是因爲整個士紳階層,整個官僚體系都認爲楊廷和乃是官紳的典範,認同他是大家的領頭羊。可要是連自己的‘恩師’都不認,爲了權位罔顧人家的提拔之恩,這在這個圈子的人看來實在和大逆不道差不多。

答應了?那麼未來幾年的朝局,楊廷和則難以想象,他難以想象一個脫離了自己掌控的內閣會是什麼樣子,也難以想象一旦自己和王鰲鬧了意見,又該怎麼收場。

他不是劉健,劉健素以容人著稱,也不是三楊內閣,三楊內閣講究的是精誠團結。而楊廷和的內閣則不同,它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一人獨斷,楊廷和是決斷之人,至於如蔣冕、毛紀之類也不過是打下手跑腿的內閣大臣罷了,不得不說,楊廷和的能力遠超劉健。他雖是一人決策,可是無論是效率還是水平都比劉健要高明許多。至少楊廷和的內閣在這幾年裡已是營造出了幾分中興的氣息,要知道。當下的環境比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的內閣所處的弘治朝要險惡得多,也要複雜得多,經過武宗皇帝十幾年的折騰,國庫早已空虛,百廢待興,正是楊廷和力挽狂瀾,誅佞臣,除弊政,纔有了今日。

也正是因爲如此。楊廷和走向了自己人生的頂峰,他衆望所歸,如日中天。

可是現在,一個人要攙和進來,這個人同樣是中興之臣,弘治朝主掌吏部,正德朝爲內閣首輔,同樣受人矚目,能與日月爭輝。偏偏這個人對他有知遇之恩,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可如果這個人——是王鰲呢?

徐謙已經感受到了楊廷和表現出來的複雜氣息,他相信,楊廷和對王鰲還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雖然不及父子,可是卻也高於尋常的師生,楊廷和最是失意的時候。是王鰲當機立斷,甚至不惜與劉瑾對抗也要保全他。在楊廷和聲名不顯得時候,也是王鰲時常將他帶在身邊。對人說此人有大才,乃大明之虎也。

徐謙和嘉靖二人都紋絲不動,坐等着楊廷和的回答,事實上這個答案早就已經有了,楊廷和根本就拒絕不了,或許嘉靖此時的心情是抱着看笑話的心態,可是徐謙並不是在看笑話,雖然各爲其主,你楊廷和有你自己的抱負,可是你的抱負既然妨礙到了我的抱負,那麼你我就是不共戴天的政敵,獨斷專行不是錯,甚至徐謙也隱隱渴望自己也有獨斷專行的一天,可是徐謙知道,若是放任楊廷和獨斷專行,那麼自己一輩子都無出頭之日,既然是敵人,本不該有什麼客氣。就像楊廷和若是抓住了機會整治自己,也絕不會手下留情。

這就是政治,每個人處在自己的立場,每個人都宣稱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理想,可是說穿了,理想和抱負只是用以自己踢開絆腳石的藉口罷了,這就如一句話一樣——代表月亮消滅你。

月亮是牌坊,消滅你是目的,用牌坊來掩蓋血淋淋的目的和事實,這既是楊廷和的手段,也漸漸會成爲徐謙的手段,徐謙只有將這個手段運用的更加出色,才能戰勝他的敵人。

徐謙木然不動,心裡嘆了口氣,可是他並不覺得後悔,也沒有猶豫,他嘆息,不過是讀書人最後一點所謂的良心作祟罷了。

可是良心,又值幾個錢呢?

“楊愛卿何故遲遲不語?莫非楊愛卿不同意嗎?”。嘉靖卻有一種報復的痛快感,他知道,這一次他是真正的打痛了楊廷和,楊廷和的疼痛不在於嘉靖,也不在於徐謙,而在於他必須意識到,當他那授業恩師抵達京師的時候,當兩個曾經親密無間的良師益友碰頭的時候,也就是一切恩情盡皆煙消雲散,接下來,他和王鰲既是同僚,同時也將是政敵,因爲王鰲或許可以甘居於楊廷和之下,卻絕不是一個任人擺佈之人,他不是毛紀,也不是蔣冕,他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嘉靖變態的心理小小地得到了滿足,他不滿楊廷和久已,君臣之間的矛盾從他踏入京師的那一日起就已經開啓,而且愈演愈烈,可笑的是,嘉靖與楊廷和、王鰲的性格也是一樣的,他也有自己的原則,也有自己的主見,現在的他甚至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他絕不能容忍楊廷和,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他也容忍不了王鰲。

三個這麼樣的人聚在了整個大明朝的雲端,想一想都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楊廷和終於呼出了一口氣,隨即微微一笑,道:“王少傅年事已高,又遠在蘇州,這一路旅途勞頓,怕是多有不便。”

這是他最後的掙扎,嘉靖自然早有準備,微微一笑道:“朕早已派了快馬前去蘇州,得知王愛卿身體康健,不成什麼問題,朕已經命親軍護衛王少傅入京,想來也就是這十幾日的功夫就能抵達,楊愛卿不必多慮。”

楊廷和不由苦澀一笑,對方是有備而來的,怎麼可能給你空子鑽?他只得道:“微臣也以爲,眼下是多事之秋,由王少傅起復入閣確實不是壞事。”

“是嗎?”。嘉靖笑吟吟地看着楊廷和,慢悠悠地道:“看來你我君臣是英雄所見略同,朕以爲,眼下整肅吏治是當務之急,經過了近來轟動的幾個案子,朕才知道,正德朝遺留下的弊政積重難返,單單打幾隻大老虎是不成的,亂世用重典,是該好好收拾一下了。”

說到這裡,嘉靖頓了一下,才繼續道:“所以……朕這纔想到了王愛卿,王愛卿從前乃是吏部天官,弘治朝的時候就以治吏嚴格而著稱於世,朕打算加他內閣學士,兼任吏部左侍郎,不知愛卿以爲如何?”

吏部左侍郎……

這分明就是慫恿着王鰲和楊廷和對着幹,這吏部可是楊廷和的基本盤,楊廷和能權勢滔天,很大程度的緣故就是來自於吏部,別的事都可以商量,吏治的事是萬萬不能商量的。

若是其他人來做吏部左侍郎,怕是都得乖乖以楊廷和馬首是瞻,楊廷和說什麼,絕對不敢說出二話來。

可是王鰲不一樣,王鰲資歷高,影響很大,而且以前還曾做過吏部尚書,對治吏的事定然有自己的行爲方式,而如今他以四朝老臣的身份入京,肯定是希望有一番作爲,既然現在吏治敗壞,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必然是從吏部裡頭先燒起來,先從吏治着手。

而且這位老先生也是個極爲固執的人,他認爲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一旦他以左侍郎的身份整肅吏治,號令下去,楊廷和是管還是不管?不管就等於是將吏部的事務拱手讓人,以後大家都曉得這吏部乃是王鰲說了算的,到時威信必定會受到影響,可你要是管,又以什麼名義?雖然你是尚書,他是侍郎,可是你阻撓人家治吏,這擺明着不給老前輩面子,以王老先生固執的性格,肯定會據理力爭,一旦爭起來,整個朝廷都要亂成一鍋粥,人家有底氣,有人脈,有信念,甚至有治吏的經驗,你除非想和他魚死網破,否則就只有乖乖就範的份兒。

這一招,夠狠!

楊廷和臉色平靜,可是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卻是波濤洶涌。

楊廷和稍稍猶豫了一下,隨即道:“老臣遵旨。”

眼看是不能阻撓了,既然不能阻撓,那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此時,楊廷和忍不住狠狠地瞪了徐謙一眼,直到現在,他才發覺這個傢伙太不簡單,已經遠遠超脫了精明,甚至可以稱之爲老練了,這個人……不可小視。

只是可惜,要是在一個月之前,他若是知道今日,大可以下個狠心,直接把徐謙整垮,讓他從哪裡來,滾回哪裡去,可是現在,他即便是有心,暫時也已經無力了,王鰲不日就要進京,而接下來,若是楊廷和不提早進行佈置,不好好地做好應對之策,就極有可能陰溝裡翻船,他現在實在是沒有閒心來對付徐謙,王鰲這個良師——已經成了他最大的敵人。

…………………

第二章到,聽說這個月末有雙倍月票的,支持老虎的人記得將月票留給老虎了,老虎真的需要大家的支持啊!。)

第104章 主動權第695章 伏誅第199章 爲官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503章 功勞太大第474章 開戰第296章 天子出擊第655章 死了你一家 幸福千萬人第605章 至德至賢第340章 怒火沖天第531章 鉅變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270章 終於放榜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229章 什麼叫做背景深厚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885章 報復第731章 不成了第549章 宰人第706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第515章 老狐狸教小狐狸第423章 你死定了第588章 謎底揭開第617章 生與死第537章 不敗之地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104章 主動權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299章 六首第602章 殺氣第3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2章 老成縣令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544章 殺人父母不共戴天第551章 強買強賣第714章 身不由己第539章 求仙天子第175章 進京第651章 開足馬力第723章 意氣之爭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593章 如意算盤落空第179章 榮華富貴第502章 京師震動第221章 恭喜發財第243章 學生遵旨第704章 連人都做不成了第229章 什麼叫做背景深厚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391章 老東西,你老了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365章 夠狠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294章 掀桌子翻臉第346章 青天第115章 新任提學的下馬威第89章 曙光第180章 三個人第2章 死太監第717章 囂張部 堂第259章 助你一臂之力第524章 有組織有預謀的搶劫第133章 人證物證第440章 倭人斃命第670章 萬死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46章 年少輕狂第528章 一騎絕塵第438章 侍讀學士第393章 去死第456章 你惹到了我第713章 嘉靖的殺機第16章 家大業大第633章 這是挑釁第118章 公心還是私心第298章 帝心難測第473章 捅的就是馬蜂窩第385章 誤入白虎堂第27章 志向高遠第426章 你狠我更狠第117章 天子也傻眼第155章 送你歸西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574章 佛擋殺佛第95章 不要臉就不給你臉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668章 驚天動地第75章 讀書好第100章 殺機第133章 人證物證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505章 取而代之第541章 歡欣鼓舞第635章 貿易自由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721章 橄欖枝第653章 破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