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嘉靖的三板斧

徐謙的忽悠效果還算不錯,夫妻二人沒了芥蒂,其樂融融。

一連幾日,徐謙索性沒有去內閣當值,反正請了病假,在內閣那邊他這侍讀也是可有可無,表面上是待詔,其實什麼都不是。

到了九月十三這一日,天空下起瀝瀝小雨,宮裡卻是來了人請他入宮。

徐謙自然不敢遲疑,自午門入宮覲見。

嘉靖今日的臉色有點古怪,既有幾分慚愧,又夾雜着幾分憤怒,他眯着眼,慢悠悠地道:“徐愛卿,你的猜測果然沒有錯,楊廷和終於做出了讓步,願意在皇家學堂安排翰林講學,而這個翰林的人選就是你了。”

這個消息沒有出乎徐謙的意料之外,此次對楊廷和的打擊頗大,想來楊廷和已經沒有太多興致和自己周旋了,既然如此,那麼就一腳踢開,眼不見爲淨。

可是另一方面,自己如今正好頗有民望,又是翰林侍讀,背景又非同一般,爲了顯得自己有容人之量,楊廷和倒還不至於和徐謙這個小小侍讀翻臉。

最後的結果就是,皇家學堂正好滿足了楊廷和的需求,索性賣個順水人情,再借機讓徐謙滾蛋。

嘉靖特意叫徐謙來,便是帶着幾分愧疚,希望安撫一下這個功臣,他自然不曉得,徐謙早就捋起袖子準備去皇家學堂大幹一場了。

在內閣待詔房,徐謙任何事都不能拍板,一切都看別人眼色。有功是別人的,出了錯誤。說不定就有人找上他的門來。

可是皇家學堂不同,雖然這個衙門剛剛籌建,徐謙是以翰林的身份進去講學,可是徐謙抓住了主動,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有沒有政績不是憑上頭怎麼樣,而是看自己的本事如何,學堂辦好了,鬧出了影響。這功勞是跑不掉的。

徐謙想了想,道:“既然內閣已經有了安排,微臣只好從命。陛下,其實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去皇家學堂總比去南京的好,微臣還在京師,這就夠了。”

嘉靖冷冷地道:“楊廷和專斷已不是一次兩次。朕有時亦奈何不得他,只是辛苦了你,不過……他既然要整你,那麼朕今日叫你來,便是要按着你的法子來整一整他了,徐愛卿。我們一起等着看他的笑話吧。朕已經命人去請他覲見,你坐到一邊,不必說話,看朕怎麼和他說。”

徐謙立即猜測到了嘉靖所謂的整人,定是內閣人選這一回事。楊一清現在是別想入閣了,當時自己和嘉靖曾經商議讓王鰲入閣。而王鰲這個人與楊廷和的關係太過複雜,也正是因爲複雜,保準能讓楊廷和大吃一驚。

徐謙也知道,嘉靖是終於按耐不住,要進行回擊,這一次是主動回擊,意義很是不同,君臣之間的鬥爭正式從一面倒走向相持。之所以如此,主要還在於嘉靖的地位已經漸漸穩固,一方面,嘉靖已經得到張太后的支持,身份的合法性已經不容置疑,另一方面,他已經穩住了親軍,將自己的親信盡皆安插了進去,這就保證了不會有狗急跳牆的情況,而楊廷和的優勢固然在於人望和大臣們的擁戴,嘉靖卻也並非完全沒有應對之策。

正如下棋一樣,既然穩住了陣腳,那麼就該要開始下眼藥了,這個眼藥就是分化,使楊廷和有力使不上來,要分化楊廷和,單靠提拔楊廷和的反對派是沒有用的,因爲這些人根本不成氣候,人家揮揮手就可以讓人剷除乾淨。

王鰲就是這麼個棋子,也是徐謙想出來的一個妙棋,這個人資歷超出了楊廷和,聲望亦不在楊廷和之下,再加上從前對楊廷和有提拔之恩,若是沒有王鰲在正德朝最動盪的那幾年對楊廷和進行保護,只怕楊廷和早已被人整死,又怎麼會有今日?

嘉靖的嘴角浮出冷笑,正襟危坐地坐在御椅上,等候片刻,黃錦進來稟告道:“陛下,楊學生到了。”

嘉靖淡漠地道:“請進來說話。”

片刻之後,楊廷和小步進來,行禮道:“陛下……”

嘉靖笑了,他笑起來顯得很真誠,至少看上去很真誠,便是看向楊廷和的目光也是帶着幾分的溫柔。

徐謙在一旁,心裡不由感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果然是有道理。”

嘉靖道:“楊愛卿請坐吧,朕早就說過,不要拘禮。”

楊廷和又道了謝,纔是側身坐下,他的眼角自然不免看了徐謙一眼,朝徐謙露出微笑,一點也沒有顯出對徐謙懷恨在心的樣子。

徐謙自然也是對他點點頭,向這位閣老大人致意。

一切都很平和,甚至客氣得有點過份,嘉靖寒暄了幾句,纔是道:“朕聽說楊愛卿的老毛病又犯了?哎,楊愛卿可要多多注意身體啊。”

楊廷和忙道:“都是舊疾,老臣早已習慣了。”

嘉靖卻很是慎重地道:“這種事豈可習以爲常?朕聽說自從蔣冕致仕,楊愛卿事無鉅細都要過問,想來是操勞過度,身子骨纔不堪重負,朕今日召你前來,爲的就是內閣的人選,如今這人選已經拖延了這麼多天,不能再拖了,此前楊愛卿舉薦楊一清,可是有御使稟奏說是楊一清有違孝道,這件事還在徹查,雖然朕相信楊一清絕非此等喪心病狂之人,可是在這風口浪尖上,若是請他入閣,怕是不妥。”

楊廷和的臉色略略冷下來了幾分,卻還是耐心地問:“莫非陛下已有人選?”

嘉靖抖擻精神,道:“人選倒是有了,朕一直在想,這個人一定要和楊愛卿步調一致,最好是舊識,爲人呢,自然是如楊愛卿一般剛正不阿,要承擔得起干係的人物才成。最後想來想去,還真想到了一個人,想來這個人,楊愛卿也必定贊成的。”

楊廷和麪如秋水,淡淡地道:“不知此人是誰?”

嘉靖笑吟吟地道:“此人乃是江蘇蘇州人,素有清名,正德年間曾拜首輔學士,又掌過吏部,爲人剛正,更與楊愛卿頗有淵源……”

說到這裡,便是傻子都知道是誰了,正德朝的首輔就這麼幾個,掌握過吏部的更是寥寥,再加上是蘇州人,除了王鰲,還有誰?

楊廷和愣了一下,他這一愣只是爲了掩飾內心的驚駭。

他想過以嘉靖的性格所想到的幾個人選,可是萬萬想不到,嘉靖想到的居然是王鰲,要知道王鰲這個人最是剛烈,做人做事從不給別人留什麼情面,他主持吏部的時候,治吏最嚴,對待正德皇帝也是以嚴格著稱,這樣的人,天子會喜歡?

楊廷和雖然未必把嘉靖這個人摸透,可是大致的心思卻還是知道一些,他心裡不由想,以陛下的性子絕不可能會點選王鰲的,那麼這個慫陛下點選王鰲的人是誰?

想到這裡,楊廷和的目光已經落在了徐謙的身上,此時徐謙一副木然地垂坐在一旁,無論徐謙現在什麼表情,楊廷和都相信,這定是徐謙搗的鬼。

嘉靖的臉上帶着似有似無的微笑,對楊廷和繼續道:“估計楊愛卿也想到了,此人正是王鰲王少傅,楊愛卿爲何不說話?愛卿以爲,王少傅如何?”

楊廷和此時不免心亂如麻,他可以拒絕任何一個人,可是絕不可能拒絕王鰲,因爲他沒有任何的理由,王鰲算是他半個恩師,對他曾經照拂有加,官場上的關照和提拔在世人看來都是厚恩,若是這個時候,自己拒絕王鰲,別人會怎麼說?一旦這件事傳出去,他楊廷和必定會被人詬病。

可是楊廷和也深知王鰲的性子,王鰲無論資歷、聲望都遠在自己之上,他一旦入閣,自己該如何面對?

名義上,楊廷和是首輔,現在可以獨斷專權,其他的內閣大臣不過是他的下手而已,可是假若王鰲入了閣,情況就不同了,王鰲本就是個較真的性子,有什麼說什麼,是真性情,而自己就算是首輔,許多事情難道直接不和他商量,就直接決斷?真要如此,別人又會怎麼說?說你楊廷和擺這麼大的架子,當年王鰲這般的提拔你,現如今你位居王鰲之上,遇事連打個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可是一旦打了商量呢?王鰲是個很有主見的人,遇到了事,他必定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若是二人看法一致倒也好辦,可問題就在於,如果二人的看法不同呢?是聽他這首輔的,還是聽王鰲的?

聽王鰲的,那他這首輔又有什麼意義?受制於人,還談什麼做出一番大事業,成這千古名相之名?可聽自己的,王鰲若是據理力爭,他又該如何?他可以和任何人翻臉,難道能和王鰲翻臉?一旦翻臉,道義上有虧不說,可能還容易受到士林的指責,更重要的是,王鰲掌吏部十數年,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今他老人家出山,這些人會立即聚於他的門下,爲他搖旗助威,惹到了王鰲,就等於是捅了馬蜂窩。

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81章 亞聖第473章 捅的就是馬蜂窩第277章 亂套了,全部亂套了第493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70章 打上門了第324章 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17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458章 忠厚老實徐侍讀第663章 要命第608章 衝突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151章 打臉第327章 恩旨第327章 恩旨第372章 龍爭虎鬥第88章 糖衣炮彈第723章 意氣之爭第76章 恩師棒喝第4章 赴湯蹈火第397章 雞賊的皇帝第634章 插朋友幾刀第467章 升遷第380章 你死我活第32章 老成縣令第585章 刺刀見紅第70章 打上門了第692章 臣萬死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498章 交鋒第735章 誅了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648章 這纔是強大第411章 強龍過江老虎求安慰第67章 少年得志第395章 其實 你死的並不冤第27章 志向高遠第606章 倒打一耙第144章 好說,好說,一切好說第638章 天子殺人第495章 招討大將軍第750章 無路可走第3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206章 你以爲你是御使?第646章 不能不義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630章 新政推廣第210章 共享富貴第648章 這纔是強大第352章 大鱷第656章 小內閣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503章 功勞太大第四百三十九 奸臣第158章 一腳踢開第280章 聖德王太后第225章 君心難測乎第81章 考得有點過火了第402章 高下立判第60章 手眼通天第695章 伏誅第212章 皇親第201章 找麻煩的來了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652章 事急矣第722章 不簡單第167章 天子很隨和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478章 徐學士成香餑餑第73章 很多牛都喜歡破壞莊稼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623章 天子要殺人第488章 宮變第660章 鼓掌第716章 你犯事了第216章 缺德啊缺德第28章 張家服軟第281章 悍婦第709章 征討第358章 算賬第259章 助你一臂之力第103章 衝擊官府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191章 娘娘威武第648章 新官上任第481章 亞聖第105章 箭在弦上第301章 皇帝奉天之寶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25章 令人髮指第522章 大勇第498章 交鋒第594章 徐謙的功勞第119章 皇帝的試練第515章 老狐狸教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