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

趙雲一手執槍一手執劍剛殺透重圍,前面又有二將揮軍攔截,一個是夏侯淵的族弟夏侯傑,年方三十有餘,手執一把開山大斧,武藝超羣,另一個是曹操的近衛中領軍史渙,手執一柄精鋼長槍,兩人都是曹操的禁衛軍統領,今天見趙雲在長阪坡殺了幾個來回,料定趙雲已氣力不加,便率領一隻禁衛軍來裁殺趙雲,兩件兵器衝趙雲一齊擊來。

趙雲一個蹬裡藏身,躲過了夏侯傑劈來的大斧,順勢長槍衝夏侯傑奮力一擊,夏侯傑躲閃不及被刺下馬去,被衆軍士救走。

此時史渙的長槍也已快到趙雲的胸口了,趙雲左手將青釭劍一揮,史渙的長槍便被削去一半,史渙大驚,呆呆地看着趙雲飛馬而去不敢再去追趕。

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郃四將見趙雲突圍而出,便一擁齊上去追趕趙雲。

趙雲的戰馬已經奔跑了大半天已經是很疲累了,很快,夏侯惇等四員大將便追了上來。此時趙雲也看到了當陽橋,張飛正立馬橫矛在橋頭上站立,趙雲大叫,“翼德快助我!”

“子龍快過橋,這裡就交給我了!”張飛喊道。

趙雲飛馬過橋,夏侯惇等四將也已趕到橋前。

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郃四將見張飛立馬橫矛獨站橋頭忙籲住了戰馬,細看虛實。

就見張飛怒目圓睜、黑麪鐵煞一般都心存懼意,又見橋後面的樹林裡面尖土飛揚似有千軍萬馬在裡面埋伏,幾員大將都不敢上前。

此時,曹操率大軍來到,見此情景也忙止住了軍隊。

張飛見曹軍萎縮不前,大叫道,“我乃燕人張飛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曹軍大將都知道張飛的勇猛,沒有一個敢上前的,曹操凝望樹林,疑惑重重。

張飛見沒人上前應戰,又大叫道,“誰敢上來決一死戰!”

仍不見有動靜,張飛惱了,大叫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是何道理!哇呀呀呀!”叫聲如雷,戰馬立起,曹軍個個都心驚膽寒。

曹操料想樹林中必有埋伏,天色也已快黑,便令撤軍。卻不想曹軍今天被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個個都已心驚膽寒,曹操這一傳令撤軍便一鬨而退,相互踐踏,頓時大亂。

曹操也心慌了,擔心張飛追來,匹馬奔走,狼狽至極。

張飛見曹操撤軍,便教士兵將當陽橋拆了,然後追趕劉備而去。

再說趙雲,趙雲過了當陽橋穿過樹林行不多久便見到劉備的殘軍,劉備和孔明等人正坐在一棵大樹下歇息,有人喊趙雲回來了,劉備忽地站起身,他望見一將騎馬而來,身上鎧甲全柒成了血紅色。

趙雲見到劉備,滾鞍下馬,緊跑幾步跪在了劉備的面前。“主公,主公……”

果然是趙雲,劉備大喜,雙手抓住趙雲仔細地上下打量着,他忽然看到趙雲懷中有一包裹,目光頓了頓。

“主公,小主人,小主人被我包在懷裡,剛纔還動了一下……”趙雲小心地解開護心甲,將劉蟬抱出,不想劉蟬睡的正香,趙雲笑了,“主公,小主人是睡着了,是睡着了,你看……”

劉備接過劉蟬,頓了片刻,忽地將劉蟬拋到地上,道,“你這個逆子,差點損折了我一員大將!”

劉蟬被摔哭了,在地上哇哇地叫,趙雲跪行一步將他抱起,哭道,“主公,我尋到糜夫人時糜夫人受了重傷,爲了不拖累我,他把小主公交給我投井自盡……”

大家一陣悲愴。此時,張飛也回來了,言道他一嗓子把曹軍喝退,把橋也拆了,劉備責怪他道,“你若不拆橋,曹操還許晚一點追過來,這下好了,曹操料定是計,必然來追,我們快走!”

孔明道,“江陵我們是去不得了,主公,我們去江夏吧,我們到了江夏可東聯孫權以抗曹操,只有這樣,我們纔有生存的希望。”

劉備自嘲一笑,“去江夏?我們沒有船如何去的了江夏?”

孔明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關羽率領的水軍現已到達沔水河口,我們可從沔水乘船奔夏口。”

劉備有些不相信,但別無他路,只得率殘軍幾百人往沔水趕去。

曹操在跑了一段路後張遼追上他道,“丞相,張飛並沒有多少人馬,樹林裡不可能有伏兵,我們再回去打探。”

曹操見張飛沒追來鬆了口氣,止住部隊重返當陽橋,見橋已被拆,曹操大呼中計,連忙叫軍士搭橋,率騎兵部隊過河追擊。

劉備跑了一會,面前就出現了一條大河,此河正是沔水,河面寬闊,汶波盪漾,卻不見一個船隻。

此時,遠遠望到曹軍追來,前有大河擋路,後有曹軍追殺,劉備仰天長嘆一聲,“唉,天喪我也!”

此刻有人喊道,“主公快看,來船了,來船了!”

就只見從沔水上游順風馳來一大批戰船,不多會的工夫便來到面前,張飛大叫,“是我二哥的船隊,二哥,快過來,快過來!”

原來是關羽率領水軍從漢水順水而下然後再捌進沔水打算從沔水前去江陵,不想在此遇見劉備,正如孔明所料。

劉備率人馬上了戰船,關羽即令水兵折返,奔江夏而去。

此時曹操也追到了河邊,只能眼睜睜地望着劉備他們遠去,曹操望江罵道:大耳賊,果然有神人相助啊!

劉備不能再追,曹操便率軍直取江陵,江陵守將投降,曹操盡得江陵水軍。

劉備的船隻在往江夏行進的途中正遇魯肅乘船要趕奔襄陽,魯肅便棄小船登上了劉備的大船,和劉備相見。原來東吳聽說劉表病死,孫權便派魯肅以弔唁爲名前去襄陽打探消息,卻不想在此遇見劉備。魯肅從劉備的口中得知劉琮投降,曹操的大軍已佔領襄陽和江陵,沉思了一會,道,“劉皇叔,如今劉皇叔想要到哪兒去呢?”

劉備道,“先到江夏落落腳,然後去交州投靠我的好友吳巨。吳巨是蒼吾郡太守,蒼吾郡遠離中原,我可在那兒謀求發展,然後再北上討伐曹操。”

魯肅道,“劉皇叔此言差矣,交州雖然偏遠,可曹操如果執意要征剿,不出一個月便可到達,而吳巨不過是個凡夫俗子,曹操一到必然會將他吞併。而我家主公孫權,聰明仁惠、敬重賢能,江南的英雄豪傑都歸附於他,現據有六郡之地兵精糧足,足以可和曹操一決高下,依在下看,劉皇叔不如和我主公孫權聯合抗曹,只有這樣,纔有希望立足於中原大地,你說呢孔明?”

孔明微笑着搖着羽扇,“我家主公和曹操多次交手,很摸曹操的底細,如果我們兩軍聯合,擊敗曹操不在話下。”

魯肅喜道,“孔明所言甚是,這樣吧,我先回柴桑去向主公彙報,還望劉皇叔到江夏之後派孔明先生到柴桑與我主公商議聯合之事,魯肅就此告辭。”

魯肅走後,劉備問孔明道,“你看孫權和我們聯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孔明道,“主公放心,等我去了東吳,憑我三寸不爛之舌,定能說服孫權和我們聯合抗曹。”劉備大喜。

劉備到了夏口,劉琦親自從樊口趕到夏口迎接,劉備令關羽帶水軍守住夏口,自己與孔明等隨劉琦去了樊口。通過長阪坡一戰,劉備對趙雲的忠勇無比讚賞,特封趙雲爲牙門將軍。這牙門將軍是劉備首創的,寓意是最貼近自己最忠勇的大將,他不但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出色的軍事謀略,非文武雙全的人不能擔任,後魏延也曾被授予過此職,足見劉備對趙雲的重視。

再說魯肅到達柴桑之後面見孫權,和孫權詳細介紹了當前的情況,說道,“曹操佔領荊州屯兵江陵有攻打江東之勢,主公需要做好防禦的準備。”

孫權道,“子敬可有計策?”

魯肅道,“主公,曹操雖然兵多將廣,但他們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再說北方人到我們南方作戰水土不服,這樣就大大削弱了他的戰鬥力,只要我們和劉備聯合,定能將曹操擊敗。”

孫權點頭,“此事重大,周瑜剛離開柴桑去了鄱陽訓練水軍,我馬上把周瑜調回商議對策。”

魯肅道,“好,主公,江東現歷經三代,來之不易,望主公不要輕言放棄。”

“這我知道。”孫權道。

曹操得了江陵之後獲得了幾百條戰船和荊州水軍一萬餘人,曹操十分高興,除了封劉琮爲青州刺史外,荊州所投降的官員皆有封賞,任命蔡瑁、張允爲水軍都督,負責訓練水軍,封文聘爲討虜將軍、王粲爲關內侯、蒯越爲光祿勳、劉先爲尚書、鄧羲爲侍中,曹操又下令從獄中放出韓嵩,拜爲大鴻臚。

對於荊州的官員封賞完畢,曹操便開始從中原調兵前來參戰,令趙儼爲都護軍,統領監督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軍馬,加上自己所帶的騎兵部隊共計二十餘萬人,號稱百萬之衆,準備順江而下攻取江東。

曹操決定先取江夏,然後再攻打江東,他爲了協迫孫權投降,便令王粲寫了一封致孫權檄文,大致意思是: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領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地,永結盟好,幸匆觀望,速賜迴音。曹孟德。

檄文到達柴桑,孫權看罷即刻召衆文武前來商議對策。

孫權將曹操送來的檄文給張召看,張召看罷大驚,又將檄文遞給了張紘,張召道,“曹操平袁紹、滅烏桓今又吞併了荊州,實力巨大,他現在以百萬之衆屯駐江陵,我們無法抵擋,不如歸順,以求江東太平。”

張紘也道,“曹操代表的是朝庭,我們與曹操作對就是與朝庭作對,落個叛逆的罪名,況且,我們也戰不勝曹操,不如歸順朝庭。”

秦鬆、虞翻、步騭也隨聲附和,降曹之聲不絕於耳。

孫權有些頭疼,看了看衆將,衆將也都拿不定主意,他又看了看魯肅,魯肅坐在那兒悶聲不響,孫權不覺尿急,起身往外走去。魯肅跟了出來。

孫權小解完之後出來,魯肅正在道旁守候。孫權知道魯肅有話要說,便道,“子敬,今天這些老臣們個個都主張投降,你是怎麼看的?”

魯肅道,“主公,我看這些人只想貽誤主公,不足以和他們商量大事。主公,在坐的任何人都可以降,也包括我,唯獨您不能降。”

“哦,爲什麼?”

魯肅道,“主公,我們任何人降了,都還可以謀求個一官半職,還能做個太守、郡承之類的官,但是您若降了,您想,您還能再做東吳之主麼?”

孫權大悟,嘆息道,“江東這麼多文臣謀士主張投降這太讓我失望了,只有你魯子敬是個忠臣啊,你的見解和我一樣。”

魯肅道,“主公,明日要不去樊口把劉備的軍師孔明請來吧,以商討我們聯合抗曹之事。”

孫權道,“嗯,好,你說那孔明就是世間人稱伏龍的那個人?”

“正是,是諸葛謹的哥哥。”

孫權點頭,“人稱伏龍臥雛得一能得天下,但不知此人真有學問否,我要見見他。”

“明天我就去請他。”魯肅道。

兩個人回到屋內,文官武將們都站了起來,張召問,“主公可想好了?”

孫權道,“大家都散了吧,先不議了,等周瑜回來再作決定。”

周瑜還沒到達紫桑,孫權便讓魯肅把孔明請來了。魯肅對孔明道,“孔明先生,你若是見我主公,千萬不要說曹操多麼強大多麼強大,那樣我主孫權他會有所顧慮的。”

孔明一笑道,“這我知道。”

孫權在大殿內單獨召孔明,由魯肅陪着。

孫權問孔明道,“孔明先生,常聞孔明先生號稱伏龍有治國安天下之策,請問先生對當今天下有何看法?”

孔明道,“現天下大亂,曹操滅袁紹平烏桓現又吞併了荊州,可謂勢力強大,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是名爲漢臣實爲漢賊,大漢天下早晚被他竊取,而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六郡,以長江作爲天險完全可以與曹操對抗,這不象我家主公身無寸土,雖是這樣,卻多次與曹操交鋒,本來此次和劉表聯合能抵抗曹操,卻不料劉表突死,劉琮舉荊州投降,腹背受敵才以至於我家主公南撤到江夏。”

孫權點頭,“你家主公劉備又有何打算?”

孔明道,“我家主公欲與將軍聯合抗擊曹操。”

孫權道,“如果我不願意呢?”

孔明搖着個羽扇緩緩地道,“那將軍可早早向曹操投降稱臣。”

魯肅聽後大驚,暗暗向孔明擺手,示意孔明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孫權惱子,道,“那你家主公身無寸土爲何不降?”

孔明道,“我家主公乃是漢室宗親當世豪傑,受萬人仰慕豈肯投奸賊而留下罵名呢?”

孫權怒道,“先生也太小看我了,我擁有江東六郡、兵精糧足,且有戰船幾千艘,豈可向曹操稱臣納降,哼!”說罷孫權起身拂袖要走。

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0章,銅雀臺(2)第65章,幽州易主(2)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23章,十常侍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40章,銅雀臺(2)第4章,宮庭事變(2)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48章,長阪坡(2)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23章,十常侍第103章,白門樓(1)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55章,劉備借荊州(4)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82章,孫策稱霸(1)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08章,定河內(2)第28章,西涼兵變(2)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4章,宮庭事變(2)第7章,漢靈帝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95章,袁術稱帝第105章,白門樓(3)第107章,定河內(1)第106章,白門樓(4)第23章,十常侍第85章,孫策稱霸(4)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40章,銅雀臺(2)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81章,張濟敗亡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23章,孫策之死第82章,孫策稱霸(1)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26章,斷案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109章,收張繡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95章,袁術稱帝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40章,銅雀臺(2)第77章,獻帝東歸(2)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66章,幽州易主(3)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70章,馬超避難第48章,趙子龍(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140章,銅雀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