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赤壁之戰(2)

蔣幹對周瑜對自己的言論十分生氣,起身要走,周瑜笑着把他拉住,道,"子翼兄何必當真,一個玩笑而已,來來來,我們進營敘談。”

蔣幹一邊走一邊觀望着周瑜的水軍大寨,讚道,"公瑾治軍有方,戰艦排列整齊、軍營錯落有致,真不愧爲一代儒將啊!"

"子翼兄過獎了,請到大帳內敘談。"周瑜吩咐備下酒萊,二人對面而坐飲起酒來。

周瑜道,"子翼,我們滁州一別已經有八年了吧,想當年我們談論誰是天下英雄時,你只佩服曹操,看來人的初衷觀念是難以改變的,我盼着子翼兄能投到孫將軍的魔下,卻不想子翼兄還是去了曹營,實在令人惋惜啊。"

蔣幹道,"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志向,只是目標不同罷了,你只要爲自己的事業努力了,成功與否都無所謂,你說呢公瑾?"

周瑜道,"有道理,來,乾杯。"

兩個人推杯換盞喝的興起,周瑜便教人將琴搬過來,對蔣幹道,"子翼,難得你從曹營過來看我,今天我就爲你彈上一曲,以助酒興。"

"多謝公瑾,公瑾的琴聲我已好長時間沒有聽到了,今天我就要洗耳恭聽。"

"好!"周瑜輕挽袖口,雙手揮動,手指扣響琴絃,一曲清亮的琴聲便響了起來。

蔣幹細心聽着,琴聲時而高亢、時而輕緩,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如波濤洶涌,琴聲裡充滿了一種激奮的情緒,不僅暗恩道,周瑜這是在向我表明他要與曹操決戰到底啊!

一曲完了,蔣幹鼓掌道,"好曲,好曲,有力量,有氣魄!"

周瑜令人將琴收走,笑道,"子翼兄,古人有云: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榮,人這一輩子要講究一個字,忠,大丈夫處世之道,遇到知己的人,對君主要盡忠臣的道義,對內要有骨肉般的親情,言行都要聽從主的安排,禍福共享,即是蘇張再生、酈叟再世,也不會動搖我的志向,你說呢子翼?"

"對對,對對。"蔣幹應道。蔣幹本想在喝酒間勸說周瑜幾句,卻不想周瑜已經把話挑明瞭,蔣幹不便再說,只是笑呵呵地應着。

酒宴飲畢,周瑜便拉着蔣幹的手到各處軍營中去走走看看,兵士們或在操練、或在巡哨,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周瑜帶着幾分醉意,道,"子翼,你看我江東水軍如何?"

蔣幹讚歎道,“公瑾真是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啊。"

周瑜笑道,“相比曹操水軍如何?"

蔣幹道,“有過之而不及啊。"

“哈哈哈哈,"周瑜笑了,試探着問,“聽聞曹操兵士多患痢疾,可否屬實?"

"這,這……”蔣幹結結地道,“沒有的事,沒有的事。”

"哈哈哈啥,”周瑜又大笑道,“子翼心虛了,走,我們去看看我的蒙衝艦隊。。"

周瑜帶着蔣幹來到江邊,眼前是上百艘蒙衝戰艦,在江邊一字排開,甚是雄壯,周瑜道,"這些艦隊才只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還有幾百艘蒙衝戰艦在夏口,並且劉備還帶來了上百艘蒙衝戰艦有,有了這些蒙衝戰艦,難道我還怕曹操不成?”

蔣幹只是笑着,沒有回答。

巡視完畢,周瑜安排蔣幹到帳內休息,這樣蔣幹便在周瑜的水軍大營往了下來,兩天後返回曹操大營烏林磯。

蔣幹向曹操彙報,曹操聽後半晌才道,"看來周郎誓與我決戰到底了。"沉思良久,曹操對程昱道,"仲德,走,隨我去水寨看看。"

一行幾人來到水軍大寨,蔡瑁和張允正在鏈接成排的戰船上操練水軍。

曹操自言道,“周瑜依仗着是上百艘蒙衝戰艦,我們將船每十艘鏈接在一起也足以抵禦蒙衝戰艦的攻擊,周瑜,你等着,等我練好了水軍再與你決戰。”

程昱道,“丞相,我們把船這樣鏈接起來有利也有弊啊。”

“噢,弊在何處?”

程昱道,“萬一敵人用火攻,我們可難以分散逃離啊。"

“哈哈哈哈,”曹操笑了,“周瑜用火攻?程昱,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天氣,現在是冬季,刮的是東北風,周瑜用火攻,豈不是燒自己嗎,哈哈哈……程昱,你多慮了。”“是,丞相。”

就在此時,有軍士來報,“報,丞相,益州劉璋遣使者張鬆求見。”

“哦,劉璋遣使者來了?”曹操感到有點意外,轉頭看時,就見有一人已來到面前,此人正是張鬆,爲劉璋的別駕從事。

曹操見張鬆體形矮小瘦弱、額頭長的象鋤頭而頭卻很尖,小塌鼻、牙齒外露,象貌十分醜陋,曹操不悅。

“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張鬆參見丞相。"張鬆施禮道。

曹操轉過臉望向一邊,問,“你來有何公幹?”

張鬆見曹操很是冷淡,不覺心涼,回道,“上次丞相表我家主公爲振威將軍,我家主公特遣我來向丞相表示感謝。”

“就爲這事?”“是,僅此事。”

“好了,我心領了,你且下去吧。”曹操冷冷地道。

“丞相,要不要安排張鬆食宿?”楊修問。

“你看着辦吧。”“是。”楊修將張鬆領到一大帳內,教人上了酒菜,張鬆也不客氣,獨自飲起酒來。楊修坐在他身邊,看着他吃完,張鬆拍了拍手,抹了一下嘴,站起來要走。

“子喬要去哪裡?”楊修問。

“我回家啊,事辦完了,我在此還有何用?”

楊修道,“怎麼剛來就走呢,你莫急,在這小住兩天。”

其實楊修早聽聞張鬆的大名,聽說他非常伶俐,有過目不忘之才,今見了張鬆,便想和他聊一聊。

而張鬆此來的目的,也不只是來代表劉璋向曹操表示祝賀,他還有他的打算。張鬆見劉璋也不是成大事的主,便想投靠曹操,於是在來曹營之前偷偷地把益州整個的地形圖及各要塞守軍的兵力部署情況都畫在了一塊帛布之上,想借拜見曹操的時候把地圖獻給曹操,以求在曹操手下圖個一官半職,卻不想和曹操一見面,曹操對他竟這麼冷淡,張鬆便心恢意冷了。

張鬆回到營帳內,本想收拾下東西立即走,卻不想楊修來了,楊修知道張鬆有才學,想挽留楊修在大營內多住幾日,以便向曹操推薦,張鬆卻道,“常聞你家曹丞相愛賢如渴,敬賢如賓,今日一見,名不附實啊!”

楊修道,“子喬兄見諒,丞相今日心情不太好,見諒,見諒。”

“我怎敢有怪意呢,我仰慕都來不及呢。”

楊修知道張鬆有過目不忘的才能,想試探一下,便取過來一冊曹操編著的兵書,遞給張鬆看,“子喬兄,這是曹丞相新編著的兵書,您看一下如何。”

張鬆接過來翻看了一遍,將它扔到案几上,嗤笑道,“這種兵書古人早有記載,並非曹丞相首創,我倒着背就能背出來,何謂新書。”

“子喬果真能倒背?"

“這還有假,來,我背與你聽。”說罷,張鬆便倒背起那本兵書來,果然一字不差,楊修大驚。

楊修來見曹操,將曹操所著兵書遞給曹操對曹操說,“我聽說張鬆此人記憶爲非常強,有意試探,將丞相所寫的兵書給他看,他竟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並說此書古人早有記錄,並非丞相首創。”

曹操眉頭一擰,自言道,“難道古人的兵法和我的兵法是英雄所見略同才這麼巧合相似?哼,豈有此理。”說罷,便將書冊扔進火爐之中。

“丞相怎麼把它燒了?”

“留之何用?有人竟倒背如流。”

“丞相,我見張鬆此人學問頗深,丞相不如將他留在手下任用。”

“哼,他只會過目不忘耳,別的還會有何本事?不用,你回去告訴張鬆,讓他轉告劉季玉,不要做第二個袁紹。”

楊修回覆張鬆,張鬆很是生氣,只待了一天,次日便往益州返回。

張鬆作爲劉璋的使者此次來拜見曹操原本是想讓曹操去攻取益州來搏得曹操的賞識以求的官職,卻不料受到曹操的冷待,張鬆大失所望,張鬆走了一程暗道自己此來不能空來一趟啊,於是他就想起了劉備,便決定到劉備那裡去探探情況,於是他就過長江來到劉備的大營,使人向劉備通報。劉備正在和孔明商議軍情,聽聞益州牧劉璋手下別駕從事張鬆來訪,劉備大喜,與孔明出一起到寨門口迎接。

孔明曾在隆中對時就建議劉備謀取益州以北圖中原成就大業,劉備自此對益州就有了很深的印象,今見張鬆來訪自然是十分高興。

劉備迎出寨門口,就見張鬆正倒揹着手在營寨門口踱步,劉備忙上前拱手施禮道,“敢問閣下可是張鬆張子喬?”

張鬆還禮道,“正是,請問您是……”

“在下劉備劉玄德。”

張鬆又慌忙施禮道,“原來是劉皇叔,子喬有勞劉皇叔遠迎,實在惶恐至極。”

“子喬兄客氣了,請。”劉備道。

孔明又與張鬆見禮,三個人並排走進營寨,走進大帳。

劉備就營中設宴款待張鬆,讓關羽、張飛、趙雲陪坐。

張鬆見關、張、趙三將威風凜凜,又見劉備這麼熱情款待自己,十分感動,道,“常聽聞劉皇叔四處征戰不屈於豪強雄霸,今日一見,皇叔果然是不虛此名,實在讓人敬佩。”

劉備笑道,“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得匡扶正義、除暴安良,怎可苟且偷生。”

張鬆感嘆道,“皇叔確實是一個有抱負之人,我主劉季玉確實無法相比啊。”

劉備道,“現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欺壓皇上,今又舉兵來攻打我們,我與孫權已結成聯盟,水陸兵不下數十萬將與曹操決戰,相信不久便會擊敗曹操。”

張鬆道,“我相信劉皇叔與孫權聯合定能擊敗曹操,可是……”劉備聽張鬆似乎話中有話,便問,“張先生,有話請講。“張鬆便道,“劉皇叔,即是你與孫權聯合戰勝了曹操,可曹操仍然擁有青、幽、冀、並、豫及三輔等廣袤的地區,兵力不下幾十萬人,你仍然沒有實力與之抗衡。”劉備道,“那依張先生之見?”張鬆道,“要與曹操相抗衡,必須要有一富饒的州郡作爲依靠才行。”劉備道,“請先生細講。”張鬆道,“如今有一地州民富物豐,劉皇叔何不取之。”“敢問是哪一州地?”“益州。”“益州?”劉皇有些驚訝,“益州乃你主劉璋之地,先生怎可教我取之?”“哈哈哈哈,”張鬆仰天笑道,“皇叔有所不知,我等欲想輔佐劉璋憑益州之地成就霸業,可劉璋闇弱、不思進取,益州早晚要屬他人,我觀天下英雄,非劉皇叔莫屬,如果劉皇叔不取,益州早晚要被曹操所得,可曹操奸詐多惡,我不想讓益州落入曹操之手,這才向劉皇叔進言,如果劉皇叔得到益州之地,那麼霸業可成。”

劉備有些誠惶誠恐,忙道,“多謝先生美意,可劉季玉是我同宗祖親,我怎可去取?”張鬆道,“如果劉皇叔不去取,那益州將會落入他人之手,請劉皇叔三思。”“這……”劉備看向孔明,孔明會意,微笑着道,“張先生所言極是,待我們破曹之後定有定論。”張鬆由憂變喜,起身後從袖口裡取出一塊帛布,轉出桌案來到劉備面前雙手呈上去,道,“劉皇叔,這是益州地圖冊,上面我都詳註了益州各個關隘要道的位置及駐軍兵力分佈,請劉皇叔收下。”

劉備衝張鬆深施一禮,將帛布接過,打開來看,果然詳細,劉備大喜,將帛布遞與孔明觀看。劉備又衝張鬆深施一禮道,“再次謝過張先生,如若我今後得勢,張先生當爲首功。”“謝過劉皇叔。”張鬆謝道。

張鬆在劉備處小住幾日後便返回了益州。

再說曹操與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兩岸相持着,曹操也不貿然進攻,周瑜也不敢貿然進擊,兩軍偶爾會打打擦邊球,派小股的水軍作戰,也常常派偵查船抵近偵查,有一天,黃蓋出船偵查,發現曹兵的船每十多隻便鏈在一起,忽心生一計,來找周瑜,黃蓋道,“周都督,我發現曹操水軍的船每十條鏈在一起,這樣雖然有利於水戰,但也怕火攻,我們可用火攻,燒燬其戰船。”

周瑜想了想,道,“可現在刮的是東北風,我們用火攻豈不是燒自己。”

黃蓋道,“都督,你忘了我們這長江水面上在冬季只要東北風一停,準會刮兩天西南風了麼?”

周瑜恍然大悟,喜道,“此計可成,可我們還得防曹軍在半道上截擊,那樣我們也無法靠近曹軍水寨大營。”

黃蓋道,“我想好了都督,我寫一封信給曹操詐降,讓曹軍不加防範,這樣可成。”

“好,就依你計。”周瑜道。

於是,黃蓋便寫了一封信,找來親信小兵,道,“我欲降曹操,現寫了一封信要你今晚乘小舟送往曹營,萬不可泄露。”

小兵驚恐地道,“將軍,這要被周都督知道了那是要殺頭的。”

黃蓋道,“今晚我巡夜,我送你出營。”

當夜,黃蓋便送小兵出營,到江心,小兵划船奔曹寨而去。

有曹兵捉拿了小兵來見曹操,小兵將黃蓋的書信取出,道,“丞相,我家黃蓋將軍欲投降丞相,特命我前來送信。”

曹操使人取過打開一看,信上內容大致是:黃蓋見曹軍勢大,以朝庭名義征討江東,自感江東難保,且孫權對抗朝庭大軍實屬於不義之師,故向曹丞相投誠,在幾天後的黎明時分,挾三十艘蒙衝戰艦前來投誠,望曹丞相迎之。黃蓋。

曹操看罷冷笑一聲,喝道,“來人!將此詐降之人拉出去砍了!”

兩個衛兵走進,架起送信兵往外就走,送信兵喊道,“丞相,這確定是真,請丞相明查,請丞相明查!”

“慢着,將他帶回來。”曹操令將那送信人帶回,厲色問道,“你是來詐降的吧?"

“小的不敢,小的不敢,是黃將軍親自送我出營,如有假話,萬箭穿身!”

“好!”曹操笑了,“剛纔我是試探你,不必介意,你回去告訴黃老將軍,他來降之日,我定會重賞。來人,取五十兩銀子給這位壯士。”

這位送信兵回來以後告訴黃蓋,黃蓋大喜,即刻來找周瑜,周瑜便把劉備請來商議進兵之策,兩軍決定,在東北風停刮後西南風起刮之日,便是進攻曹操水寨之時。

黃蓋這幾天內準備了三十艘蒙衝戰艦,每個蒙衝戰艦上都裝滿了乾柴,乾柴上又澆上了膏油,外面用赤幔僞裝,插上牙旗,在每一條蒙衝艦的後面都繫上一艘小舟,待點燃蒙衝艦後士兵們逃生之用。

不過幾日,東北風驟停,江面上溫暖了一日,夜裡忽然颳起西南風,黃蓋便驅駛着這些蒙衝戰艦向曹軍水寨開去。後面周瑜則率領大隊水軍戰船跟隨。

待黃蓋的船隊到達江中心時,曹兵發現了他們,即刻向曹操報告,曹操出營寨觀看,果見江面上隱隱約約有船隻開來,曹操大喜,命令文聘帶一支水軍前去迎接。

不等文聘接近蒙衝戰艦,黃蓋便令兵士點燃乾柴,頓時火焰沖天。士兵們迅速地撤到後面的小艇上,斬斷繩索,這些蒙衝戰艦在西南風的吹動下快速地衝向曹軍水寨。

文聘大驚,忙令軍隊將船隊閃開。

文聘剛閃開火船,就見黃蓋率領的那三十隻小船開來,文聘大怒,隱約望見黃蓋在般上指揮,於是便摘弓搭箭,一箭正中黃蓋,黃蓋跌落水中。文聘見江面上周瑜的大隊船隊趕來,忙調頭往北岸逃去。

黃蓋跌落江水之中,江水十分冰冷,又加上身上染滿了鮮血,正在掙扎之中,恰巧韓當的船隊過來,韓當令兵士將黃蓋救起,兵士已經認不出是黃蓋,將他丟在一邊不管了。黃蓋全身冰冷得快失去知覺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了韓當,忙大叫了"韓當"幾聲,韓當這才認出是他,忙教人將黃蓋擡入船倉,給他換下戰袍,黃蓋這才保住了這一條命。

再說曹操,曹操見蒙衝戰艦上火起,大驚失色,跺足叫道,“上當了!上當了!給我攔往它!攔住它!”

這哪能攔得住,幾十條火船象火龍一般霎間便撞到曹軍鏈起的船隻上,大火頃刻間將曹軍船隻點燃,曹軍不及逃跑着盡沒在大火之中,殘叫聲不絕於耳。

此時,周瑜和劉備率領的水軍直接殺上岸,衝烏林磯曹操陸上營寨殺去。

風借火勢,火借風威,頃刻間大火便蔓延到曹軍設在烏林磯岸上的營寨,曹軍一片混亂,四處奔逃。曹操見軍隊已無法約束,萬分驚慌,對衆將喊道,“快!快讓全軍沿江岸撤往江陵撤退!”

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29章,許攸的計謀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45章,銅雀臺(7)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85章,孫策稱霸(4)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22章,破劉勳(2)第105章,白門樓(3)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28章,西涼兵變(2)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77章,獻帝東歸(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09章,收張繡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1章,王允與呂布第145章,銅雀臺(7)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45章,銅雀臺(7)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06章,白門樓(4)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39章,銅雀臺(1)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66章,幽州易主(3)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45章,銅雀臺(7)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64章,幽州易主(1)第84章,孫策稱霸(3)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20章,黃巾早的覆滅(1)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23章,十常侍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76章,獻帝東歸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72章,界橋之戰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72章,劉備取西川(2)第153章,劉備借荊州(2)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01章,曹操二伐張繡(1)第59章,曹操自領兗州牧(2)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47章,長阪坡(1)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09章,收張繡第4章,宮庭事變(2)第76章,獻帝東歸第55章,長安事變(4)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