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故鄉》

原文:浪跡天涯望家思。扶花枝,不相依。

故田野綠憶迴心夢結,心復故鄉淒涼處,雪皚皚,淚已溼,靜待癡。

不復月下寂靜裡,竹蕭鬆,無人吹,不依鄉錯,草已綠,心猶萬碎。清晨溼露,蠶從蝶已飛,詞罷華北田野賦,不獨自。留落側,寂滿悽。

註釋:望家思:望着家鄉的方向就思緒萬千。家:家鄉的方向

相依:相互倚靠。“依”同“倚”倚靠的意思

待:“待”同“呆”形容人迷茫的樣子

復:想

竹蕭:一種用竹子做的管絃樂器

心猶萬碎:心中依然是無比的憔悴

譯文:浪跡天涯的遊客望着家鄉的方向就思緒萬千。用手攙扶着花的枝幹,不由自主的相互倚靠。故鄉綠色的田野在我的夢裡回憶起來。但是心中又想到現在的故鄉,十分的淒涼。白雪皚皚,淚水已經打溼了眼眶。安靜地呆在那裡。不去想月亮下的寂靜,用竹子做的簫管沒有人去吹。不去看鄉間的小路交錯。草已經綠了,但是心依然是無比的憔悴。清晨的露水打溼了地面,蠶化成蝶飛向天空。我的詞只是寫華北田野的風光,不孤單一人。但是流落在他鄉,一種悲涼的情緒涌上心頭。

詞牌沿革

《詞譜》卷二十一:“万俟詠‘梅花引’句讀與‘江城子’相近,故可合爲一調。程垓詞,換頭句藏短韻者,名《攤破江城子》。洪皓詞,三聲葉者四首,每首有一‘笑’字,名《四笑江梅引》。周密詞,三聲叶韻者,名《梅花引》,全押平韻者,名《明月引》。陳允平詞名《西湖明月引》。”《填詞名解》卷二:“‘江城梅花引’,採李白詩‘江城五月落梅花’。其體蓋取‘江城子’前半調,‘梅花引’後半調,合爲此詞也。”《詞律》卷二以此調附列於“江城子”之後,注云: “此詞(指程垓‘娟娟霜月”一首,作康與之詞)相傳爲前半用‘江城子’,後半用‘梅花引’,故合名‘江城梅花引’,蓋取‘江城五月落梅花’句也。但前半自首至‘花又惱’,確然爲‘江城子’,而後全不似‘梅花引’,至過變以下,則並與兩調俱不相合,止‘惟有’至“隱悴損’十六字同耳。未知以爲‘梅花引’是何故也?竹山(蔣捷)‘荊溪阻雪’一首,遵此而作,足知此調無誤,但無可訂定‘梅花’二字耳!”又“此詞又誤刻書舟(程垓)詞中,題曰《攤破江神子》,然則此調祗應名爲‘攤破江城子’可耳。因相沿已久,不便議改。竹山集於此調又竟作‘梅花引’,益與五十七字之‘梅花引’相混。"《容齋五筆》:“紹興丁巳,所在始歌《江梅引》不知爲誰人所作。己未、康申年北庭亦傳之。至於壬戌,先忠宣公在燕趙張侍御家宴,侍妾歌之,感其‘念此此情,家萬里’之句,愴然曰: ‘此歌殆爲我作!’既歸不寐,遂用韻賦四闋,其一《憶江梅》,其二《訪寒梅》,其三《憐落梅》,第四篇失其稿,每首有一‘笑’字,北人謂之《四笑江梅引》,爭傳寫焉。”按《陽春白雪》卷七載洪皓《江梅引》一首雲:“‘去年湖上雪欺梅。”正補足《容齋隨筆》之所失,別名當爲“雪欺梅”。清佚名《詞通·論名》雲:“餘謂此調並非兩調合名。所謂‘江城梅花引’者,自是‘攤破江城子’之別名,與五十七字之‘梅花引’無涉。”

王觀詞爲創調之作,詠梅本意。《全宋詞》錄王詞前段字句略異,今據《詞律》與《詞譜》,並有南宋洪皓和王詞四首可校律。洪皓和詞序雲:“頃留金國、四經除館。十有四年,復館於燕。歲在壬戌,甫臨長至,張總侍御邀飲。衆賓皆退,獨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僕曰:此調殆爲我作也。又聞本朝使命將至,感慨久之。既歸不寐,追和四章。”洪皓之詞四首其一爲宋詞名篇,詞雲:“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餘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降慰遠,隔山水,應消落、赴想誰。空恁遐想笑搞蕊。斷迴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目,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此體後段換本部三仄韻爲葉,再換本部平韻。此調本來極爲流暢,音節響亮,因葉仄韻而頓挫,以表達曲折壓抑之情感。《詞譜》於此調列八體,但通用者除王詞一體而外尚有程垓一體。宋季蔣捷《荊溪阻雪》同此體:“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舊遊。舊遊。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溼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此體全用平韻並有疊韻,韻密,多短句,故音節急促響亮,有行雲流水之勢,聲韻和諧優美,宜於抒情與詠物。《詞律》與《詞譜》於蔣捷詞後段換頭處作:“憶舊遊。舊遊今在不。”《百家詞》本作:“舊遊。舊遊。今在不。”《全宋詞》本同。此正與程詞句式一致。

格律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四平韻、一疊韻,後段十句六平韻、兩疊韻。以程垓《江城梅花引·娟娟霜月冷侵門》爲代表。此調有三體:換頭句藏短韻者,以程詞爲正體,趙詞多押一韻,蔣詞添一襯字。換頭句不藏短韻者,以吳詞爲正體,周詞少押一韻,陳詞減一字。後段第一句,第三、四句葉三仄韻者,以王詞爲正體,周詞少葉一仄韻,李詞少葉兩仄韻,又兩結句各減一字。譜中各以類聚,庶便於查檢。 此詞換頭句藏兩短韻,即疊前段結句韻腳,沈伯時《樂府指迷》所謂句中韻也,不可截然分作三句,填者辨之。 譜內可平可仄悉參所採全押平韻五詞,惟後段第四句“睡也睡也”、第五句“睡不穩”三字連用疊字仄韻,此亦體例所關,不得混注可平。變體一,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四平韻、一疊韻,後段十句七平韻、兩疊韻。以趙汝茪《江城梅花引·對花時節不曾歡》爲代表。此與程詞同,惟後段第三句用疊韻,第四句多押一韻異。

變體二,雙調八十八字,前段八句四平韻、一疊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一疊韻。以蔣捷《梅花引·荊溪阻雪》爲代表。此亦與程詞同,惟換頭句添一襯字,但藏一短韻異。

變體三,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六平韻,後段十句七平韻。以吳文英《江城梅花引·贈倪梅村》爲代表。此亦與程詞同,惟換頭句不藏短韻,其前段第七句、後段第九句皆押韻,及兩結句第三字皆用仄聲,又與諸家微異。 查諸詞前後段結句俱六字折腰,此詞前後段結句六字不折腰,乃變格也。

變體四,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以周密《明月引·養源再賦餘亦載賡》爲代表。此與吳詞同,惟後段第二句、第九句不押韻,用兩結句第三字仍用平聲異。 按《蘋洲漁笛譜》,周詞二首皆和趙白雲自度曲,換頭句“酒醒未醒香旋消”,與此詞疊用二“多”字同,張翥詞“憶卿恨卿思悠悠”亦然。

變體五,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三叶韻、三平韻。以王觀《江城梅花引·年年江上見寒梅》爲代表。此詞字句與程垓詞同,惟後段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押三仄韻,即用本部三聲葉。洪皓所和三詞悉與此同,當是體例,填者辨之。 按洪皓詞後段第一、二、三、四、五句,一首“空恁遐想笑摘蕊。斷迴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空”字、“遐”字俱平聲。一首“曾動詩興笑摘蕊。效少陵,慚下里。萬株連綺。嘆金谷、人墜鶯飛”,“連”字平聲。一首“貪爲結子藏暗蕊。斂蛾眉,隔千里。舊時羅綺。已零散、沈謝雙飛”,“千”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下詞。 此詞換頭句連下七仄聲字,內兩“極”字、一“玉”字,乃以入作平,故周詞此三字即用平聲。若李詞第三四五字用平聲者又是一體,與此不同。

變體六,雙調八十七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十句兩葉韻、三平韻。以周密《梅花引·次韻·房賦落梅》爲代表。此與王詞同,惟後段第四句少葉一仄韻異。

變體七,雙調八十五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一葉韻、四平韻。以李獻能《江梅引·爲飛伯賦青梅》爲代表。此亦與王詞同,惟後段第三句押平韻,第四句七字、不葉仄韻,第五句四字,兩結句各減一字異。

《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赤壁有感》《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臨江仙·至上》《落梅復春雪》《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西江月·怒》《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圓明園思》《江梅引·故鄉》《落梅復春雪》《圓明園思》《江梅引·故鄉》《圓明園思》《西江月·怒》《西江月·怒》《赤壁有感》《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赤壁有感》《西江月·怒》《圓明園思》《赤壁有感》《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臨江仙·至上》《落梅復春雪》《憶秦娥·心境》《赤壁有感》《憶秦娥·心境》《西江月·怒》《西江月·怒》《圓明園思》《西江月·怒》《圓明園思》《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落梅復春雪》《赤壁有感》《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臨江仙·至上》《圓明園思》《赤壁有感》《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赤壁有感》《赤壁有感》《赤壁有感》《圓明園思》《憶秦娥·心境》《赤壁有感》《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江梅引·故鄉》《臨江仙·至上》《憶秦娥·心境》《西江月·怒》《臨江仙·至上》《赤壁有感》《圓明園思》《圓明園思》《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落梅復春雪》《臨江仙·至上》《臨江仙·至上》《落梅復春雪》《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西江月·怒》《赤壁有感》《赤壁有感》《憶秦娥·心境》《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赤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