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思》

原文:大清應與萬衆蘇,閉關鎖國無後途。

萬頃園林本不負,西夷一炬,可憐焦土。

註釋:蘇:並存

後途:先前的強大

不負:驕傲的地方

西夷:西方列強

譯文:大清國本來與衆多國家一同並存,閉關鎖國後的大清沒有了先前的強大。萬頃的圓明園本來是大清國驕傲的地方。西方列強的一把火,只剩下焦土。

17世紀中,滿洲人建立了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着漁獵和農耕生活,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乾燥炎熱的氣候不適應,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爲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宮牆。 皇宮裡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爲西郊最大的水面。這裡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時,帝王就在這裡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裡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佔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萬曆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裡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闢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爲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其內建有“牡丹臺”、“天然圖畫”等園景。當時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規模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可後來隨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來,在其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成爲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並創造了“燙樣”的模型方法。而卻在咸豐年間被毀了。

建設時期

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這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內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採伐林木。自此之後,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雍正三年(1725年)7月,內務府再委派商人於長生採辦圓明園所需石料。雍正帝有硃批雲:“於長生備石之事稍有耽擱,即將其議罪。”可以看出他建園的急迫心情。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闢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內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裡日後成爲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築羣。第二部分,將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後來乾隆帝御題“四十景”的主體(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於雍正在位期間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築組羣。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臺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

鼎盛時期

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羣,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遭遇浩劫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進行搶劫和破壞。爲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圓明園。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遭到焚燬。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着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英法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羣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表即達441件。

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圓明園。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遭到焚燬。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

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着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徹底毀滅

同治年間,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範圍爲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后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修復圓明園。

圓明園舍衛城遺址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土匪地痞們已不再滿足於搶劫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宣統末年,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清朝滅亡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爲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爲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爲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淨,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爲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1940年以後的日本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面目全非。

《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落梅復春雪》《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臨江仙·至上》《赤壁有感》《西江月·怒》《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西江月·怒》《西江月·怒》《赤壁有感》《西江月·怒》《西江月·怒》《西江月·怒》《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圓明園思》《落梅復春雪》《憶秦娥·心境》《臨江仙·至上》《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西江月·怒》《落梅復春雪》《圓明園思》《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西江月·怒》《江梅引·故鄉》《憶秦娥·心境》《圓明園思》《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赤壁有感》《落梅復春雪》《赤壁有感》《圓明園思》《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西江月·怒》《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赤壁有感》《落梅復春雪》《憶秦娥·心境》《落梅復春雪》《赤壁有感》《江梅引·故鄉》《憶秦娥·心境》《憶秦娥·心境》《江梅引·故鄉》《臨江仙·至上》《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西江月·怒》《圓明園思》《憶秦娥·心境》《圓明園思》《西江月·怒》《江梅引·故鄉》《圓明園思》《赤壁有感》《赤壁有感》《圓明園思》《圓明園思》《臨江仙·至上》《江梅引·故鄉》《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江梅引·故鄉》《赤壁有感》《落梅復春雪》《臨江仙·至上》《臨江仙·至上》《赤壁有感》《赤壁有感》《西江月·怒》《西江月·怒》《江梅引·故鄉》《憶秦娥·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