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

在利益集團統治的國家和政權被利益集團把持的國家裡,統治階級的一切政策和決定都是在黑箱中進行的。

所謂黑箱決策指的就是不管制定什麼制度、法律、政策和決定,這些東西都是利益集團內部自己協調產生的東西。所以,這些制度、法律、政策和決定,自然而然的就是完全爲了統治階級利益集團服務了。

至於老百姓的利益在這些制度、法律、政策和決定中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老百姓的利益會不會遭到損害?這樣的問題你要是有機會問那些統治階級和利益集團的成員,而那些人剛好心情不錯,決定對於你的問題進行真實的回答的話,他們一般都會比較真誠的反問道:“這些屁事和朕有一毛錢的關係麼?”

王書輝本人可能在革命的實踐中不怎麼靈光。可是他的腦袋裡還是有着充分的革命理論的。所以,在王書輝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復興會黨員們都知道“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都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都反對。”

就比如說同樣是要制定相應的制度、法律、政策和決定吧。復興會方面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是有着制度性的流程的。首先一條,復興會制定一切的制度、法律、政策和決定,凡是涉及到人民羣衆的,都必須由人民代表參與進來。

(復興會的人民代表制度是復興會的鋼鐵製度之一。復興會的一切與民生相關的工作,都必須有人民代表的參與決策。)

(工廠決策和財政有工人代表參與。農場決策和財政有農工代表參與。軍隊的決策和財政有士兵代表參與。一切與民衆利益相關的決策工作,都有相應的涉及到的人民代表參與。)

(人民代表是復興會從治下年滿十八週歲,從事普通非管理勞動的,非復興會黨員身份的普通勞動人民,每年按區域進行普遍選舉產生的。因爲受到教育水平和政治能力的限制,目前階段人民代表對於財政問題方面的監督能力相對較強,而對於政策制定方面的能力還處於比較弱的狀況。)

在政策制定之前,復興會要對人民羣衆的需要進行調查。在政策制定時,復興會強制(沒辦法,很多人民羣衆對此有抵抗、畏懼和消極的情緒,目前還不願意主動參與)人民代表參與。在政策制定後,復興會還要把這些政策制定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這些政策對大家的實際影響對人民羣衆進行解釋。

在人民代表制度實施的初期階段裡,不僅人民羣衆對此不理解不喜歡不積極,復興會的黨員幹部也對此不理解不喜歡不積極。好在因爲復興會內部非常嚴重的個人崇拜和領袖依賴,王書輝強硬的在復興會推行這項政策,大家也就都習慣性的遵從王書輝的要求。

畢竟,在政治意識還不太健全的復興會黨員幹部看來,王師尊強制推行人民代表制度和王師尊強制推行全民教育工作以及王師尊強制推行全民軍事訓練工作一樣的讓他們不可理解。可是他們也知道,就是他們不理解王師尊的意思,但是王師尊的決定,最後都會有利於復興會的發展壯大。所以,聽王師尊的話,努力理解王師尊的意圖,已經變成了他們的習慣了。

好在不管是全民教育還是全民軍訓還是人民代表制度,都給復興會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最爲巨大的力量。

全面教育工作爲復興會源源不斷的提供着各個崗位和領域的合格人才。全民軍訓工作對復興軍兵員素質產生了巨大的提高。而人民代表制度在推行了五年後,整個復興會治下的人民羣衆對於復興會的情感也快速的從感激昇華到支持。這使得復興會的一切政策和決議的推廣和落實都變得非常的順利。

無論是王書輝還是復興會對於封建官府的運作過程都完全的不清楚和不理解。對於要對武昌府進行接收這件事情,復興會雖然全面控制了荊州府府衙,掌握了荊州府的一切政權,可是復興會在荊州府方面的工作,還是在堅持了復興會自己的方式方法。

比如說,一般情況下,荊州知府方面做出了什麼決定,張宏除了和自己的幕僚們商量商量,最多也就是把荊州府內的那些縉紳大戶們請到府衙裡進行一定的溝通而已。相反的,禁閉了荊州知府張宏並將其大印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復興會,還是在開始進行行動之前,把整個事件進行了一個公告。

因爲荊州府的縉紳大戶們不是已經轉化成了復興會體系控制下的工業資本家,就是被複興會用土改的手段進行了人道毀滅,所以,張蓋着張宏大印的貼在荊州府府衙前的那張“公示”,並沒有什麼人來看。

原本那些會關心這些事情的縉紳大戶們已經在荊州地區消失了。而荊州地區的人民羣衆都知道,在這裡掌權話事的是復興會,是“王大老爺”,荊州府衙門在荊州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根本就不會有人民羣衆關注這張府衙前的告示裡寫了什麼。

無論如何,在張宏準備領兵平叛的告示在府衙前張掛了三天之後,荊州衛指揮使王書輝在荊州知府張宏張大人的“領導”下,率領着三千人的“荊州衛士兵”開進武昌府。

據荊州府方面後來發給駐在襄陽的湖廣巡撫衙門和五省總督衙門以及京師方面的報告上聲稱,因爲武昌亂兵對荊州地區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了巨大的危害,知府張宏親冒箭矢帶領着荊州方面的武裝力量和武昌亂兵進行了“血流成河”的“浴血奮戰”。

最後,荊州衛指揮使王書輝在被創三十餘處的情況下帶領勇士登上武昌城開進了城內。因爲抵抗過於激烈,在自身戰損超過百分之五十代價下,武昌亂兵被王書輝指揮使大人領導的荊州衛一個不留全部誅滅。在偉大的天啓陛下的保佑下,武昌府已經重新回到了大明王朝的懷抱。

突然接到這樣的消息,魏忠賢是非常高興的。首先,武昌兵亂的事情是被皇帝關注的事情,可是因爲西南突變,所以朝廷不得不以西南爲主,只把個朱燮元派到湖廣。可是朱燮元的政治立場畢竟模糊。所以魏忠賢做出這樣的決斷肯定是不情願的。現在,在魏忠賢庇護下的外人眼中的“閹黨”張宏平定了武昌兵亂,這就是給自己的政治勢力直接加分的好事情。

其次,對於魏忠賢來說,枝江王府和王書輝那是他在患難時交下的朋友。現如今的大明朝沒資格求他卻一直耍着賴皮和他套近乎的人不要太多。可是像枝江王府和王書輝這樣完全有資格向他求援,反而每年都按時按量的送禮送錢給他,卻別無所求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魏忠賢收了那麼多的錢,積累了相當多的愧疚。這一回王書輝跟着張宏賺了功勞,那麼自己就有了回報枝江王府和王書輝的理由和機會了。

天啓皇帝得了魏忠賢的奏報也是相當高興的。要知道枝江王府方面每年向宮裡送了“大量”的錢和各種精巧的“機關”而又別無所求,簡直就是天底下唯一的皇家真正的好親戚。

天啓皇帝聽說枝江王朱術圳的女婿王書輝這次建了功,他直接就對魏忠賢說道:“大伴給王儀賓的封賞要厚一些。天下宗室千千萬萬,真心與朕貼心的也不過是枝江王一家。可別冷了親戚的情分了。”

姚宗文接到了張宏的報告,心裡頭是相當的不滿的。不過他的不滿主要是針對王書輝的。在他看來王書輝情願幫助張宏拼死拼活的剿匪,對於自己連見都不願意見一面,實在是非常狂悖的傢伙。

當然了,張宏也是閹黨的一員,姚宗文對他的嫉妒也是有的。可是因爲張宏幫他解決了武昌問題,他這個湖廣巡撫可以搬回武昌,重新正式起來,姚宗文也覺得不錯。要知道對於平叛這件事情,姚宗文可是相當頭疼的。他自己就在保民軍手裡報銷了好幾千人了。

姚宗文通過自己費盡心力弄出來的鏢師大隊被保民軍輕易消滅的事情瞭解到了兩個真相。第一是,自己並沒有平滅武昌兵亂的能力。第二是自己的那些文武幕僚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羣廢物。

шωш ✿ttκan ✿c o

姚宗文能當上大明王朝的高級幹部,最起碼的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不管從哪個方面講,姚宗文都是個不情願認命的人。對於不能回到武昌府辦公,姚宗文總覺得心裡發虛。現在張宏的做法固然沒有跟他分潤功勞,大大的得罪了他,可也實實在在的幫助他解決了一個一直如鯁在喉的問題。

無論是天啓皇帝還是魏忠賢,或者是姚宗文,他們收到報告之後的情緒都沒有兵力還都沒招齊的兵部尚書、五省軍務總督朱燮元的情緒強烈。

看完荊州方面的報告後,朱燮元心中只有一句他家鄉的土話:“小娘啦倪子!”

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6章 開始(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4章 穿越(4)第20章 起步(4)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0章 起步(4)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4章 起步(8)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8章 起步(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72章 在山東(7)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0章 婚事(2)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9章 日常(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5章 準備(1)第11章 婚事(3)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74章 承天事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