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連鎖反應5

公元1625年12月,在沒有經過專業人員精心測量的軍事地圖的情況下,河南巡撫程紹帶着4000名從河南省各個衛所抽調出來的“精兵”和8000名經過“精心挑選”的民夫,共計一萬兩千人,從開封府出發,朝武昌府進發。

因爲沒有專門的軍事地圖,因爲沒有專業的參謀體系。所以,程紹領導的河南大軍,只能穿州過縣,順着從開封到武昌一路上的各個州縣,向南方行軍。

不過是剛剛出了開封府城,在軍事方面完全是個白癡的程紹也已經認識到,在寒冬臘月裡領着上萬人行軍,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現代社會裡,河南省冬季的最低氣溫不會超過零下二十度。一般來說,也就是在零下十來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河氣候的高峰期明朝末年,河南省的冬季氣溫不僅低於零下二十度,而且,整個河南省的冬季都被各種各樣的大風和大雪包圍着。

在零下二十四五度的情況下,上萬個只不過穿着破破爛爛的單衣,腳上胡亂裹着些破布和雜草,平均體重在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河南兵和河南民夫,餓着肚皮走在一片暴風雪中。

纔剛剛不過出了開封府城四五里地,無論是正兵還是民夫中,就開始出現非戰鬥減員了。

想想也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又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天裡揹負着大量的東西行走。那些常年處於死亡邊緣的農奴士兵和佃農貧農們,自然是隻有死路一條的。

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這是現代社會裡中國東北最北方的黑龍江省的冬季平均氣溫。而在現代社會裡,就是個普通的乞丐,在黑龍江的冬天裡也是有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的。

在現代社會的黑龍江,不穿着棉衣或者羽絨衣,根本就沒人敢於出門。現代人的體質那麼好的情況下,保暖和營養攝入那麼充分的情況下,各種季節性的疾病,也會在黑龍江省的冬季大規模的爆發。

在部隊經過一天的艱難跋涉到達朱仙鎮的時候,各級武官經過簡單粗略的統計後報告程紹,原本是一萬兩千多人的部隊,現在已經只剩下九千多人了。

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和民夫,或者直接就死在了路途中,或者在行軍途中消失(逃跑和迷路)。基層武官從小旗到百戶,全部都大量的消失。

從開封府到朱仙鎮,最多才五十里地的距離。不過這麼五十里地的距離,原本一萬兩千人的部隊,就減少了四分之一左右。聽了這個消息,“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坐在八擡大轎裡走了一天的程紹知道路途不太好走。就是坐在蒙着厚厚的棉布,燒了炭盆和腳爐的轎子裡,程紹這一天的行程也相當的“艱苦”。但是這種“艱苦”,還沒讓程紹生出不想繼續前進的心思來呢。

在朱仙鎮的一個士紳家中,程紹聽了河南都司都指揮使的稟報後真的是無語了。

過了好半天,程紹才試探性的問道:“這種事情爾等遇到過麼?”

這本來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但是,無論是河南省理論上的軍事最高長官河南都司的都指揮使,還是目前統管着這支部隊的河南各級武官們,都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事實是,別說程紹問的這種高端的軍事行動了。河南省的各級武官們,一個個的連騎馬都非常的不熟練。他們這一路上,都是坐在馬車中行軍的。外面的士兵跑散了多少,凍死了多少,餓死了多少,失蹤的多少,迷路了多少,這羣酒囊飯袋一概不知。

在這羣河南武官裡,地位最高的河南都司都指揮使,隆慶年間的武狀元霍啓功只好糊弄程紹說:“大人,冬日行軍,又是大寒大雪的天氣,有些人員損耗還是常見的。只不過因爲軍糧有限,民夫的口糧都是他們自帶的。卑職覺得,那些凍餓而死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口糧準備不足的民夫。”

“卑職以爲,後面行軍的時候,最好派兵提前讓沿途各縣準備好軍糧。不然以現在的人員消耗速度,後面的事情怕是要難辦了。”

程紹是個純粹的軍盲。對於軍事行動的各個方面,他都是個真正的白癡。所以,聽到自己頗爲信任的霍啓功這麼說,程紹也就這麼信了。至於事實是什麼樣的,外面那些還在不斷的逃跑和死去的士兵的實際情況如何,程大巡撫並不準備關心一下。

他揮退了房間裡的衆武將們,換上了一身輕鬆的袍服,在幾個文人幕僚的陪伴下,前去到本地士紳家赴宴去了。

實際上,不僅民夫大量的死亡和逃跑,就是那四千個的正經八百的正兵,也在大量的死亡和逃跑。

寒冷和飢餓不同,它對於人的生命力的剝奪,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和餓急眼了直接跑路找吃的去了還不一樣。寒冷對人的傷害是個緩慢的,很難察覺的過程。很多士兵和民夫,就是在行軍的過程中走着走着,然後突然就一頭倒在地上,很快就死去了。

不到一萬人的河南兵團到達朱仙鎮之後,朱仙鎮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黴了。

實際上,不僅民夫手裡沒有什麼口糧,基本上吃不上什麼飯。就是那現在已經不到四千的正兵,也沒有什麼口糧,不怎麼能吃得上飯。

程紹從河南省通過增稅的方式搜刮來的銀子,先是他自己過了一手,截留了十分之三左右。之後,河南省內的高級文官和武官,又從這批軍餉中上下其手。到了最後的時候,最多也就剩下十分之一的銀子作爲軍費了。

把剩下這十分之一的銀子中的一半兒發給參戰的正兵之後,河南都司只剩下很少一點兒銀子給正兵們買軍糧。所以,目前出征的河南兵,每天都是在吃那種參雜着糠麩和豆子之類的硬餅子作爲軍糧。就是這種地主老財家喂牲口都嫌太粗糙的軍糧,那些出征的河南兵還吃不飽呢。

在這種情況下,劫掠地方,就變成了不僅是士兵和民夫們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也變成了各級軍官們的一種默認行爲了。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77章 大練兵(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9章 日常(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305章 終結者(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39章 妖僧(3)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章 穿越(2)第32章 日常(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4章 理念(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3章 理念(1)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71章 在山東(6)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07章 終結者4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10章 終結者7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5章 準備(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74章 在山東(9)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