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

王書輝是個唯物主義者。他的歷史觀,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他認同著名理論研究者馬前卒的一個論斷。按照馬前卒同志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歷史觀,原因就在於,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也就是說,它研究的是一個簡單的,歷史是怎麼從一件事情發展到另一個事情的過程。簡單的說,唯物史觀研究的是“怎麼做(到的)”的問題的。

作爲一個唯物主義者,作爲具有科學唯物史觀的人,王書輝認爲,歷史的發展沒有任何的主觀性。它是一個純粹的,客觀的過程。

“古代農業社會裡的一個唯物主義者”。這是一句再簡單不過,再沒有什麼花哨修飾的陳述句了。如果是因爲偶然的因素,在古代社會裡原產了一個唯物主義者,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就像本書前面的章節提到過的一樣,一個通過時空門穿越到古代農業社會的,掌握着巨大力量的,信奉唯物主義的工業黨徒,他對於古代農業社會的影響力,那絕對就是把一頭霸王龍扔到人羣裡,把一頭髮狂的餓狼扔進羊圈裡,把一個大色狼扔到日本女澡堂子裡一樣的效果了。

就在王書輝在自己的會客室裡,和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討論天下大勢的時候。隨着復興軍攆着潰兵潰匪的屁股,進駐復興會勢力範圍周邊的各個村鎮;隨着復興會的工作組,跟着部隊進駐這些村鎮。

這些村鎮中,凡是擁有三十畝土地以上,自己完全不參加勞動的地主大戶們。除了在復興軍刺刀的威懾下,“自願”的辦理無償土地過戶手續的。佔地主大戶們絕大多數的其他人,則全部都被工作組冠以“通匪”、“造反”的罪名,剝奪了土地,並組織批鬥會進行批鬥。

有人可能會說,人家可能真的就沒“通匪”,真的就沒“造反”呢。提出這種問題的讀者就有點天真了。槍桿子握在我手裡,誰通沒通匪,誰造沒造反,還不是我說了算啊。

就在王書輝帶着溫文爾雅的面孔,認真的聽取着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對天下大勢的見解的時候。枝江縣範圍內,超過三位數的地主大戶極其走狗幫兇的屍體,正在風中飄蕩。

說起來,正在和王書輝討論天下大勢的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按照復興會的標準,那可也都是要上絞刑架的。

“以在下之見,如今恐怕是快到了天下大亂,羣雄逐鹿的時候了!”宋獻策說完了讓顧君恩和牛金星大驚失色的叛逆之言後,小心的觀察了一下王書輝的表情。

因爲王書輝性格特點,宋獻策沒有從他那張木頭臉上,看出什麼不妥的地方來。雖然沒有那種遇到知己,聽到貼心話的驚喜表情。可是,王書輝也仍舊像聽到前面,顧君恩和牛金星的觀點之後表現的一樣,用一種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幅度,輕輕的點着頭。

與顧君恩和牛金星相比較起來的話,宋獻策的特長在於善於揣摩人心。經過這麼多天對復興會的考察和參觀,充分了解了復興會巨大力量的宋獻策,已經完全的認爲王書輝是個要造反的傢伙了。

宋獻策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得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結論。那就是,王書輝無論是在理論準備方面,組織準備方面,還是在實力準備方面,都已經爲自己的造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了。

宋獻策是個深通“聽其言而觀其行”的“相人”法的傢伙。在他看來,王書輝領導的復興會,無論是在“言”的方面,還是在“行”的方面,都表現出造反者的特徵來。他可不會被複興會材料裡的那些充斥着種種“聖人之言”和“先賢典故”的假象所迷惑。

他從一般的人性角度出發,認爲王書輝做了這麼全面的,在史書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詳細、充分的準備。如果不是爲了要造反,如果不是爲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獻策雖然沒從事過專門的經濟活動。但是,他卻知道,人做什麼事情都,要追求到投入和產出成正比。他就沒見過誰會真的賠本兒賺吆喝的。王書輝投了這麼大的,難以置信的本兒,最少要達到一種武裝割據,當個土皇帝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投入產出成正比。

所以,這幾天裡,雖然他在顧君恩和牛金星面前,仍舊錶現出一副努力找出王書輝不想造反的跡象的樣子。但是,在他自己的心裡,他已經完全的認定了王書輝就是要造反的人了。

因爲自己的老母、弟弟、妻子,都已經被複興會接到王府鎮安置了。所以,宋獻策在絕望之餘,倒是產生了一種投機者的心態。他想要搶在顧君恩和宋獻策前面,討好王書輝。以求日後能夠在復興會這個組織中獲取更高的地位。

王書輝雖然是個對於人際關係很無能的傢伙。但是,他對於歷史人物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

宋獻策這個人,在他的印象中,就屬於那種牛皮滿天飛的不靠譜的人物。作爲一個能夠弄出什麼“十八子主神器”這種粗製濫造的讖言,來忽悠李自成,鼓動李自成的傢伙。王書輝是根本就不會相信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意義上的刻板印象在影響王書輝。

所以,王書輝聽了宋獻策的“驚世大言”之後,表現的很平靜。他坐在椅子上,把腦袋稍稍的偏向宋獻策的方向。表示準備認真的聽聽宋獻策後面準備“放”什麼(屁)。

“道君皇帝以旁支繼帝統,這就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自嘉靖開始,朱明三代帝王無不昏庸無能。嘉靖帝迷戀仙道不理朝政,北有夷狄進犯京師,南有倭寇劫掠江南;隆慶帝沉迷美色,怠慢國事,朝廷大事,事事委於內閣之手;萬曆帝更是三十年不上朝,空前絕後,史書罕見。有此三個昏君持掌國柄,這天下早就千瘡百孔了。”

“現如今,朱明外不能御辱。北虜東虜肆虐九邊,前有薩爾滸之敗,後有瀋陽失城。內不能承天命而撫百姓。前有淮北饑荒,今有黃河決口。升斗小民或死於蠻夷之手,或亡於上天震怒。”

“在下以爲,朱明朝廷已經獲罪於天。這纔有四方蠻夷來攻,萬般災變四起。現在百姓已入水深火熱之中,朝廷卻逼餉加稅,毫不體恤!這不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又是什麼!”

宋獻策原本根據這幾天在復興會接觸到的朝廷邸報資料,準備的這套說辭,是想以此接近王書輝,增加自己在王書輝心中的分量的。可是,不僅在他蒐集材料的過程中,就是現在,在他把這一套說辭公之於衆的之後,他都已經感到,自己的說辭不再是爲了迎合王書輝的了。

不僅聽了這話的顧君恩和牛金星,就是宋獻策自己,也對這套說辭有九分的真心相信了。

顧君恩和牛金星,包括宋獻策自己,都對這番話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但是,王書輝卻對宋獻策的話不以爲然。

WWW ▪tt kan ▪c○

在王書輝看來,明王朝的滅亡是個客觀過程。在小冰河氣候,土地過度集中,外族入侵,統治階層腐化墮落等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一個封建王朝走向滅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情了。

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判斷,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像明王朝這樣,在各種總體相同,細節不同的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從建立,到穩定,從穩定,到繁榮,從繁榮,到崩潰,最終在社會發展到封建土地所制所能承載的極限之後,走向滅亡的。

在一個封建王朝滅亡後,另一個封建王朝,在人口的自然和非自然減員造成的社會發展壓力釋放的基礎上,就會重新建立起來。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治亂循環”的基本規律。

具體到明王朝,它是怎麼滅亡的,這是一個客觀現實的過程。作爲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王書輝早就知道了。

宋獻策說的這番話,卻剛好和王書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相沖突。他完全是從唯心主義的角度出發,先設置了一個大明王朝滅亡的假設之後,主觀性的爲大明王朝的滅亡找原因。

他從主觀主義的角度,把大明朝即將滅亡的原因推到了皇帝的身上。然後又從唯心主義的立場,把外族的入侵和自然災害的發生,全都推到皇帝惹怒了上天,上天降下災難上面。從而得出了一個純之又純的,沒有任何客觀根據的,唯心主義的“天下即將大亂”的結論。

雖然宋獻策“天下即將大亂”的結論,和歷史發展的結果像吻合。但是,宋獻策的做法仍舊是在使用唯心主義的思維,給大明王朝的即將滅亡解釋根由。說到底,他是在幹一個研究“爲什麼”的事情。

宋獻策和王書輝的結論雖然相同,但是,兩者在本質上完全相反。王書輝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怎麼做(到的)”,而宋獻策則是從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解釋“爲什麼”。

正是因爲兩者這種本質上的衝突,才讓王書輝對宋獻策的這通討好表態不以爲然。也正是這種不以爲然,讓他在聽完了宋獻策的話之後,第一次真情流露,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

在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看來,王書輝是在會心一笑。實際上,王書輝的笑容,則是對宋獻策在論述明末局勢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觀唯心主義思維的一種嘲諷。

當然了,雖然完全不同意宋獻策對明末形勢論述的角度。但是,王書輝還是認同宋獻策得出的“天下即將大亂”的結論的。特別是和明末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不同,宋獻策至少看到了外族入侵、財政危機和自然災害三個嚴重威脅明王朝統治的重要因素。

所以,他並不準備對宋獻策的話進行反駁。相反,他還要向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提供支持這一論斷的事實依據。

王書輝立即讓身邊的書記員,把復興會蒐集來的,經過細緻分類的朝廷邸報拿了過來。拿出與宋獻策說的那些,與外族入侵、自然災害和加徵稅收相關的,附着相關消息邸報的統計表格和資料。王書輝對宋獻策說道:

“先生真有經天緯地之才。我們復興會專門蒐集了近幾年來的朝廷邸報和各省的傳聞。我們對這些邸報和資料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確實發現了先生說的,蠻夷入侵造反、天災和稅收的次數和總量,呈現出一種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且這一趨勢有越演越烈的傾向!”

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雖然缺乏工業社會的統計習慣和能力。但是,作爲有相當文化基礎和理解力的讀書人,看過這些被王書輝簡化成,連剛剛完成掃盲的復興會會員都能理解和操作的統計材料和表格之後,不僅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而且這些具體的數據和真實的證據,在和他們的日常見聞、感受相結合之後,給他們帶來了一種一目瞭然、豁然開朗的感覺。

最開始,顧君恩和牛金星還覺得宋獻策有些大言欺人。等到宋獻策說出那番分析“天下即將大亂”的原因的話之後,他倆又覺得宋獻策有點高瞻遠矚的同時,也有些杞人憂天了。

可是,在聽完了宋獻策的話,再看到王書輝提供的具體材料之後,一種陰沉沉的,直侵骨髓的冰冷感,瞬間就從腳底下冒了出來,順着兩人的腳,一路向上蔓延到他們的胸口處。

不僅顧君恩和牛金星有這樣的感覺,就連宋獻策本人,都對自己的烏鴉嘴感到了幾分驚悚。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感情兒大明朝從嘉靖年開始一直到天啓年,這百多年間,基本上就沒有過什麼太平日子。

特別是從萬曆中期開始,無論是外族入侵還是內部動亂,無論是水旱災害還是瘟疫地震,好像種種倒黴的事情像約了一樣,一起爆發了起來。看着這些從朝廷邸報和個別州縣的地方誌中摘抄整理出來的材料,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真的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

他們的這種毛骨悚人,不僅僅是因爲看到了大明朝正在走向滅亡的實際證據,還是因爲王書輝和復興會的這種分析數據,從叢叢迷霧中看到事情的真相的能力,更是因爲,他們想到了王書輝沒有回答的,最開始的時候牛金星的那個暗示。

這個王書輝和他的復興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他們難道真的具備了那種鬼神莫測,像傳說中的那種,見微知著,“駕陰陽而馭神算”的能力了麼?王書輝是不是正是因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看到了“天下即將大亂”的未來,才早早就開始做起了造反的準備了呢?

一時間,三個年輕的讀書人沉默了。

第308章 終結者5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72章 在山東(7)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7章 開始(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4章 立足(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1章 婚事(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9章 妖僧(3)第37章 妖僧(1)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29章 日常(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8章 妖僧(2)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70章 在山東(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5章 開始(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9章 起步(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2章 日常(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9章 日常(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309章 終結者6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