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固守南京

送走了羅思柴爾德,杜周南立即發報給孫百里,把會談的內容和自己的意見詳詳細細地寫了下來,他知道前線形勢緊張,孫百里作爲軍長,要對數萬人的生命負責,肯定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後方的事情就儘量不麻煩他了孫百里在的時候,好像是個甩手掌櫃,把行政事務完全丟給自己,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投在軍隊的建設上面,可是在他率部奔赴上海的三個月裡面,自己的事情卻多了很多,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看來,還是錯怪了他

幾個小時之後,孫百里就發來回電,完全同意了羅思柴爾德的提議,要杜周南妥善處理此事,千萬不要因此和德國交惡

杜周南隨即通過德國政府駐福州領事館和德國政府展開談判在他看來,用鎢砂來交換猶太人,對德國政府來說簡直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沒有理由不答應的,因爲關押猶太人不但需要場所,還要佔用人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國政府對猶太人的立場非常堅定,以至於到了頑固的地步,必欲除之而後快,迫使杜周南不斷加價,好在這筆費用不用福建政府來承擔,否則他早就放棄了由於德國正在全力備戰,意圖徹底擊潰宿敵法國和英國,取得歐洲大陸的主導權,迫切需要大量的鎢砂,不願意和福建政府翻臉,最後勉強答應每00公斤鎢砂交換一個猶太人

羅思柴爾德爲了表示對福建政府的感激,不但把年內鎢砂換人所需的費用一次付清,而且再次捐款00萬元給十九路軍作軍費在得到孫百里的首肯後,猶太軍團的組建工作也開始進行,大批的美製裝備源源不斷地從美國運抵組建軍隊和捐款的錢大部分都是羅思柴爾德從美國猶太人社團募集而來的,他們雄厚的財力和對美國政府的影響力給杜周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九路軍主力開赴上海以後,在杜周南等人的努力下,福建的形勢非常穩定,各項事業都在穩步前進,當部隊在淞滬戰場取得巨大勝利的消息傳來之後,是給福建民衆和在這裡投資創業的人士吃了定心丸,不再擔心日軍可能的入侵了加入中國國籍的猶太人在耳聞目睹福建軍隊的強大之後,態度也發生很大的轉變,不再惶惶不可終日,整天尋思如何離開這裡,而是全副身心地融入社會,努力成爲中華民族的一員周邊身份的愛國青年在十九路軍輝煌戰績的吸引下,紛紛趕到福建,希望能夠加入這支名聞天下的強軍,爲全面抗戰儘自己的力量,這樣一來,十九路軍就擁有了極爲充足的後備兵源

福建仰仗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工業,源源不斷地把兵員和物資送到前線,使孫百里可以後顧無憂,集中精力組織作戰

就在十九路軍不遺餘力地休整補充軍隊,整備工事,準備在吳福防線痛擊日軍的時候,國民政府大本營也開始着手準備保衛南京

擔任大本營副參謀長的白崇禧認爲,日軍挾淞滬會戰勝利之餘威,以優勢的海陸空軍和重型裝備,沿着長江和京滬公路前進,機動性大,後勤補給便利南京在長江的彎曲部內,地形上背水,故而可以由江面用海軍封鎖和炮擊,從陸地上也可由蕪湖截斷我軍的後方交通線,然後再海陸空三軍協同攻擊,則南京將處於立體包圍的形勢下,肯定守不住國軍主力在淞滬會戰中損失太大,又經過混亂的長途撤退,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只有在後方基地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補充整訓,才能恢復故而當前的戰鬥任務是貫徹持久抗戰方針,避免與敵人決戰,用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來爭取時間,掩護後方部隊的恢復和進一步實行全國總動員,爭取在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南京只要象徵性地防守,頂多派十幾個團就可以了

蔣介石雖然認爲白崇禧的看法很對,但是覺得南京是中國的首都,又是國父陵寢所在地,還是要守一下的,但是也不贊成動用過多的兵力

可是參加會議的訓練總監唐生智卻主張南京必須固守,不能敷衍了事他的理由同樣是認爲南京是中國首都,爲國際觀瞻所繫,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如何面對總理在天之靈?因此,不但要固守,而且要死守

白崇禧仍然主張投入十幾個團的兵力做象徵性地防守,並且強調國軍的主力部隊已經向廣德、安吉、寧國一帶退卻,連陳誠和顧祝同都到皖南地區部署部隊的整補工作,即使要固守南京也沒有多少兵力可以使用

唐生智卻說,中央軍的主力是撤退了,可是十九路軍正在吳福線佈防,該部戰鬥力極強,至少可以爲部署南京保衛戰爭取兩週左右的時間來集結部隊

白崇禧反駁說,當初德國顧問設計國防工事的時候,吳福線和南部的乍嘉線、海嘉線是作爲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存在的,十九路軍雖然佔據了吳福線,但是南部防線卻已經落入日軍的手中,敵人隨時可以沿太湖南岸迂迴到吳福線背後,或者直接攻擊南京,十九路軍難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十九路軍雖然強悍,但是畢竟只有幾個師的兵力,又沒有海空軍掩護,堅持不了多久,不能把賭注全部押在他們身上

由於蔣介石始終對國際干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還是決定固守南京,任命唐生智爲南京衛戍司令,首先把第78軍由第三戰區預備隊調歸衛戍軍序列,然後把撤退到南京休整的第88師,第87師、教導總隊和憲兵團等部全部劃歸衛戍司令部,同時要求集結在南京外圍的部隊相機策應會戰防守計劃大體分爲兩線配備,即一部佔領自大勝關起,至淳化鎮、龍潭的前進陣地,而主力部隊則佔領復廓陣地,利用這裡原有的永備工事固守

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78章 血氣之勇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28章 合作談判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30章 經濟危機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155章 暗戰龍巖(上)第194章 千載難逢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387章 第二戰場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125章 分道揚鑣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34章 意外收穫第192章 臺灣來客第51章 神秘貨輪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251章 經濟規律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280章 欲擒故縱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379章 神風初起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365章 皇宮謝罪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80章 新式戰法第17章 主力對決第88章 退守吳福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263章 兵臨馬當第175章 前進坦克(下)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342章 核武計劃(下)第16章 孤注一擲第157章 另起爐竈第361章 轟炸日本(下)第35章 政策對比第205章 金蟬脫殼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64章 兵器研究第280章 欲擒故縱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82章 日軍登陸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四)第140章 三軍歸來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100章 兵退錫澄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154章 蘇中攻略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210章 雙管齊下第10章 平定叛亂第2章 準備戰鬥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