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回家首夜

沒過多久,侍婢們便陸陸續續端上了食案。

時人素喜分食,只在宴飲之時纔會偶爾同桌共食,王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李氏一邊攬着女兒,一邊摟着孫女,都不願意放手,侍婢們便在她們面前擺了一張格外寬大的食案,上頭放滿了各式菜餚飯食。

每一張食案上都有一盤薄如蟬翼的切鱠(生魚片)、一碟翠綠欲滴的涼拌波棱菜(菠菜)以及一些很難認全的醃菜、肉脯類的佐食涼菜,除此之外,便是各有所好了。譬如,王奇食案上便擺着蒸餅、裂餅、餛飩,另有羊肉羹、蒸鵝肉、葵菜湯;王珂王七郎食案上則是羊肉湯餅、金銀絲粥,煮菘菜、燉鴨肉、炙羊蹄;崔氏食案上偏素淡,一小碗香米粥,菘菜豆腐湯、清蒸雞塊、煮崑崙瓜(茄子);至於李氏前面的食案上便是琳琅滿目,什麼都有了:青精飯、櫻桃畢羅、魚羹、燉雞湯、蒸兔肉、天花畢羅、裂餅、涼拌胡瓜(黃瓜)、炙鵝肉、鴨舌羹、雞絲粥、雞子湯等。

世族大家雖然講究禮節,但因是家人團聚,也便更隨意一些。除了崔氏仍然按規矩跽坐之外,李氏帶着女兒、孫女皆是側坐,而王奇、王珂與大郎王昉、二郎王旼皆是盤腿趺坐。二郎王旼吃着吃着,看着祖母面前的食案眼饞,還蹬蹬蹬地跑過去要櫻桃畢羅吃。

他雖然長得圓圓滾滾,行動卻異常敏捷。服侍他用食的乳媼、侍婢都尚未反應過來,粉雕玉琢的小傢伙便已經撲到了長榻旁邊,睜圓了烏黑的眼睛,指着櫻桃畢羅脆生生地道:“祖母,我要吃這個!”

王珂與崔氏均皺起了眉頭,王旼的乳媼、侍婢則驚了一跳,這才趕忙過去抱他:“二郎君……”他卻不住地掙扎,異常執着地道:“我要吃櫻桃畢羅。”

小傢伙力氣奇大,手腳揮舞來揮舞去,竟從乳媼懷裡掙脫了,又一次撲到王玫王九娘面前:“姑姑,我要吃櫻桃畢羅。”

這一聲“姑姑”,叫得王玫頓時心軟了。在她看來,三歲多的孩子,看着想吃的食物眼饞是常事。於是,她忍不住拿起一塊櫻桃畢羅遞給他。

王旼喜出望外,眼睛都笑眯了,捧起櫻桃畢羅就要啃,冷不防旁邊卻伸出一隻手將畢羅搶了過去。

小傢伙扁了扁嘴,淚眼汪汪地看向搶他的畢羅之人——卻是大郎王昉。

王昉施施然地拿着櫻桃畢羅回到他的食案邊,刻意一口一口慢慢地吃完了,這才揚起眉對弟弟道:“還不快回你的食案邊去?不然,夕食你便別吃了。”他作勢要接着拿王旼食案上的菜餚:“你拿走姑姑的夕食,我便拿走你的夕食,這纔算公平。”

“那是姑姑給我的。”王旼趕緊回到自己的食案旁坐下,撅起嘴哽咽着回答。

“你不能仗着姑姑心善,便索要她的吃食。平日裡還缺你這點吃食麼?想吃櫻桃畢羅,與阿孃說了,明日一早便能吃上,連一晚上也等不得?”

“那……那我明日一早能吃嗎?”

“不能。你方纔犯錯了,必須受懲,明日早上只能喝肉糜粥。”

王旼淚汪汪地又看向父母、祖父母和姑姑,發現大家仍舊在默默地用着夕食,好像根本未曾注意到他被兄長“欺負”,頓時失落極了。但他現在還餓着呢,明天早上又只能喝他不太喜歡的肉糜粥,只能趕緊先填飽了肚子。

王玫夾了一箸切鱠,沾了些碟子邊緣的蔥碎、橙皮絲與蒜泥,放入口中。清甜滑膩,味道很是不錯,比她印象中的生魚片美味多了。她一面品嚐着美食,一面暗暗關注着兩個孩子的互動。旁觀了十歲的侄兒別出心裁教弟弟的全過程之後,她不禁在心中感嘆家裡的好教養。單看孩子們的言語舉止便知,王家雖然重禮節,卻並非一板一眼,而是更自然從容。既不縱容孩子,也不會嚴加教訓。由兄長來教弟弟,也別有一番趣味。而她往後也必須謹記,不能隨意縱着這小侄兒,免得與家裡的教養相沖了。

而後,除了偶爾還記得抽噎兩聲的王旼之外,王家繼續在“食不言”中默默地用完了夕食。直到食案都撤下去了,圓滾滾的王旼才站了起來,有些猶豫地在父母和祖父母之間看了看,果斷地奔向素來和善的祖父尋求安慰。

王奇笑呵呵地將他抱了起來,晗娘與昐娘也挪過去逗弄弟弟。倒是王昉仍然坐在原地,並沒有理會的意思。

王玫瞧瞧大侄兒,又看看旁邊的兄長,覺得這父子倆確實出奇地相像。侄兒大概便是二十年前兄長的模樣了——再看笑得合不攏嘴的父親,又覺着這大概便是二十年後兄長的模樣了。

“玫娘在想什麼?一直盯着你阿爺、阿兄瞧。”李氏輕輕地捏了捏女兒依然略帶些病色的臉頰,嘆道,“方纔用的夕食也不多,難不成沒有胃口?”

崔氏接道:“許是我記錯了?記得以前九娘甚是愛吃魚。”

“阿嫂居然記得那麼清楚,真是費心了。魚羹確實很好喝,切鱠味道也很不錯。”王玫笑道,“只是我下午墊了兩個胡餅,不覺得餓而已。”

“想吃什麼,就儘管與我說。”崔氏道。

“若想換換口味,也儘可去街上買來。”李氏接着道,又指了指正在撒嬌的王旼,“二郎與你阿爺一樣,最喜東市魏家餅肆,隔上一兩日便想着念着,非要吃他家的吃食不可。到時候,不如你乾脆跟着十五娘,帶着大郎、二郎、晗娘、昐娘去東市走一走。”

“待九娘歇過勁了,我便邀她出門去。”崔氏笑道,“正好也快過端陽了,熱鬧着呢。”

王玫自是答應了,又想起自己在洛陽買的禮物,連忙喚丹娘、青娘趕緊取過來:“回來之前,正好去洛陽南市走了一遭,尋了些有趣的東西,便帶了回來。”說着,她站起來,拿起丹娘捧着的一個長盒子,打開道:“這是一匹夾纈,印的是洛水春景。兒想着或許能做張屏風,好給阿爺擺在書房裡。”

“好!好!”王奇喜得笑眯了眼,展開一瞧,道,“這幅圖的筆法有些眼熟,玫娘眼光很是不錯。”王珂與王昉也湊上來瞧,祖孫三人對着這夾纈沉思了半晌,愈看愈是眼熟。最後還是王珂想了起來:“這不是崔子竟的筆法麼?不過,倒像是早些年的畫,最近兩年在外頭已經瞧不見了。嘖,這夾纈店或許與崔家有些干係,九娘確實買得很妙。”

見他和王昉均是一臉不捨地放開那匹夾纈,王奇更是笑得連鬍子都要翹起來了,王玫不禁失笑:“改日我再去瞧瞧,東市、西市的夾纈店中或許也有呢!”她心裡也默默記下了崔子竟這個名字——唐時赫赫有名的大畫家,她也只記得閻立本、吳道子而已,往後須得多做些功課了。

而後,她又捧了一個精巧的紫檀木盒,送到李氏面前:“這是帶給阿孃的,煙燻色絞纈銀泥帔帛。兒看這絞纈花紋暈染得很有些意思,不知阿孃喜不喜歡?”

“當然喜歡。”李氏拿出來比了比,眼眶微微發紅,嘆道,“玫娘送什麼,阿孃都喜歡。何況這帔帛式樣確實很不錯,飲宴時正好挽着出去。”

“阿孃喜歡便好。”王九娘又小心地捧出了一個盒子,遞給崔氏,“這是幾隻水晶杯,在胡商鋪子裡瞧見的。阿嫂拿來飲漿水或飲酒,也許別有一番滋味。”

崔氏有些驚訝,打開來一瞧:“清透得與琉璃也相差無幾了,確實很難得。九娘費心了,我很是喜歡。”

王九娘又拿了一個盒子,轉身卻見王旼、昐娘都睜着圓溜溜的眼睛,有些期盼地望着她,而年長些的王昉、晗娘也似有似無地瞧了瞧丹娘與青娘手上的盒子。她不由得笑起來:畢竟還是孩子,多少也會期待給自己的禮物。

“這是給大郎的陶硯。這是給晗孃的玉佩,給昐孃的赤金嵌紅寶臂釧。這是給二郎的九連環。”

“多謝姑姑!”

孩子們抱着禮物,有些興奮地打開了盒子,又忍不住互相瞧了瞧。

“好了,得了姑姑的贈禮,你們也該滿足了罷。”王珂道,“回你們的院子去。”

聽得他的吩咐,孩子們又忍不住朝他望了過去,睜大眼睛朝他身後左看右看,直到確認他確實什麼也不曾給他們帶回來,這纔在大郎王昉的帶領下,有些失落地行禮告退了。

見他們走了,王珂搖了搖首,對妹妹道:“這九連環居然是玉的,大概沒兩天便會被二郎砸碎了。他須得玩精煉鐵連環,就算再如何使蠻力也無法破開,才願意仔細去想。”

“這是給阿兄的,大食彎刀。”王玫將最後一個盒子塞進他懷裡,不太在意他的提醒,“二郎還小呢,就算砸碎了也無妨,往後再送他別的便是。”

“連我也有麼?”王珂也又訝異又驚喜,當場便將刀拔了出來。寒光爍爍,照映着他的臉,他不禁笑道:“這大食彎刀雖不像以前所見過的那些,刀鞘上盡是珠寶玉石,但卻同樣很是鋒利。不錯,不錯。”

“橫豎錢都是阿兄出的,花起來也不心疼。”王玫笑道。

崔氏、李氏與王奇均忍不住跟着笑了起來。

一家人又說了幾句話,李氏見王玫已經小小地打着呵欠,睏倦得很了,便催着她去休息:“你趕了一天路也累了,回薰風閣休息去罷。十五娘早便收拾好了,/色/色/都與以前一樣。”

“那,阿爺、阿孃、阿兄、阿嫂,兒這便回去了。”王玫也實在是撐不住了,起身行禮。

“趕緊去罷。”王奇也道,“明日一早記得過來與阿爺、阿孃一同用朝食。”

“阿翁、阿家,我送九娘過去。”崔氏款款地立起來,輕輕挽住王玫的手臂,“也好瞧瞧是否有什麼遺漏。”

李氏頷首:“也好,去罷。”

此時已是夜幕沉沉了,內堂四周與兩旁的迴廊上都掛起了燈籠。不過,待繞過迴廊,經過第三進的院落,來到第四進的垂花門前時,裡頭的燈火便少了許多,顯得有些黑黢黢的。崔氏命貼身婢女掌着燈籠在前頭引路,輕聲解釋道:“自你出嫁後,這一進已經許久未曾住人了,平日也便沒點什麼燈火,小心些腳下。”

王玫眉頭微微一蹙,心裡不免感嘆父母兄長的偏愛,又忍不住問道:“那晗娘與昐娘住在何處?”

崔氏笑道:“她們年紀還小,我不放心她們單獨住,便暫時在我院子裡的左右廂房中安置下了。橫豎院子也寬闊,再多幾個都能住下。”

“若阿嫂能讓她們搬來陪我纔好呢,也好過我一個人孤零零地住着。”王玫順着她的話,自然而然地表明瞭態度。哪有兄嫂和孩子們擠在一起住着,她倒是一個人獨享一進的道理?

崔氏藉着燈火看了她一眼,淺淺一笑:“你若不嫌棄她們吵鬧,改日再問問她們罷。”

兩人簡短地說了幾句,樹蔭深處,又一間燈火通明的小樓便近在眼前了。

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78章 曲踏秋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56章 中秋夜宴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4章 王家七郎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8章 東都洛陽第84章 終成密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章 大唐棄婦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3章 長秋尼寺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93章 七郎省試第67章 自然相處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4章 親人相見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25章 寺廟進香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7章 家中生活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6章 再見前夫第69章 表妹來襲第48章 來是他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章 大唐棄婦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3章 回到長安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70章 王十七娘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74章 登高相會第80章 還俗歸家第4章 王家七郎第16章 王家夜談第2章 放妻之後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6章 再見前夫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9章 崔家四郎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8章 互相試探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81章 上元夜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