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選妃傳言

時至六月小暑,日光熾烈如火,長安城內諸多高‘門’世族紛紛驅車去往京郊別院中避暑。太子遞上摺子,稱大內炎熱‘潮’溼,不利於重病的長孫皇后調養,請重修宮室或爲皇后移宮避暑。魏王、晉王、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衡山公主等紛紛上表附議。宮中聖人爲兒‘女’們的孝心所動,封閻立本爲將作大匠,下旨重修太安宮與大明宮。幾位丞相諫言同時修造兩大宮室耗費過多,不如先修繕太安宮,再徐徐營造大明宮。更有御史稱靡費甚巨,勸諫聖人勿修宮室。

由真定長公主領頭,帶着丹陽長公主等諸姊妹上表支持侄兒侄‘女’們的孝順之舉。她們聲稱若是少府監、將作監出不起修宮室的錢財,她們這些長公主便一人進獻十萬貫,支持重修完太安宮。總不能眼睜睜瞧着阿兄阿嫂還住在舊宮室裡,她們卻在別院裡住着享福。因長公主們的上書,太子、魏王、晉王等皆聲淚俱下,爭着搶着說要省下自己的用度,爲阿孃修宮室。

聖人又哪裡捨得兒‘女’與姊妹們受罪,又擔心長孫皇后的病情,便態度強硬地要求立刻營建宮室。丞相們見狀,無視了幾位上躥下跳的御史,敦促閻立本率將作監儘快修繕太安宮與大明宮。他們退了一步,此事便已經成爲定局。皇室中這般孝悌友愛之舉,也令人廣爲稱道。

高興之下,聖人便以舉行家宴的名義,將姊妹兒‘女’們都招進禁苑中游樂。

禁苑的某個角落裡,竹海隨清風而動,發出簌簌起伏的葉濤聲,顯得格外寧靜平和。真定長公主攜着李十三娘與王玫,在竹海間的小徑上漫步而行。遠處依稀傳來樂舞之聲,只是到了這竹海中,一切喧囂彷彿都沉澱了下來。

竹海深處,一座樸素而厚重的宮室悄然而立。宮室外還建有數間‘精’舍,隱約有木魚之聲。王玫側耳細聽,分辨出了唸誦的佛經與道經,便彎了彎‘脣’角。看來,在不需診治的時候,佛醫、道醫們也都潛心修行,並不牽涉其他事。這種看似冷淡的舉止,正是心懷慈悲的出家人在宮中應有的態度。想必當初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也定是細細考察了許久。否則,若有人生出了爭權奪利之‘欲’,便極有可能牽連舉薦者,反倒使公主府與崔家受累。

正殿‘門’前,身着道袍的青光觀觀主緩步走出,淡然道:“殿下病情雖有好轉,卻仍不宜耗費‘精’神接見外客。貴主一人進去探望便足矣。”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也迎了上來,笑道:“原來是真定姑母。阿孃剛醒過來呢,也盼着姑母過來陪她說一說話。”“姑母儘管進去,由我們招待兩位表嫂便是。”

真定長公主自是含笑答應了,上前挽住觀主:“道長與我說一說阿嫂調養之事罷。兕子、幼娘,你們只管去前頭遊樂。小小年紀,正該好好鬆快鬆快,別辜負了阿兄的一片好意。”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不知觀主的真實身份,只覺得真定長公主待她十分親熱,並未多想,便齊聲應了。

李十三娘與王玫便又隨着兩位小公主出了竹海,一路上談笑風生,親近非常。不多時,她們便來到設下宴飲的湖畔。這座禁苑位於長安城東,湖水與曲江池連通,水面上開滿了潔白的芙蕖。湖邊矗立着一座高樓,坐在上頭便能遠眺曲江池大片水域。旁邊又有杏園、梨園、櫻桃園、芙蓉園等名勝。每逢‘春’秋,這裡便是最佳的觀景之處。如今雖是夏日,景緻卻也十分不錯。舉目望去,不是碧‘波’萬頃,便是綠樹成蔭。

此時,高樓上歌舞昇平、鼓樂不絕,熱鬧之極。晉陽公主、衡山公主各牽着李十三娘與王玫,踏入樓內。只見樓下大殿當中,聖人正帶着魏王、晉王、吳王、齊王等跳起了舞,引得宗室子弟與駙馬都尉們連連喝彩。

王玫眨了眨眼,見聖人正拍肩揚臂地與憨態可掬的魏王對舞,似乎絲毫不覺得自家的胖兒子跳起舞來有多不適宜,本能地移開了視線——她該感嘆李唐皇室果然有載歌載舞的基因,出了唐明皇也並不意外麼?說實話,下場跳舞的幾位,論舞姿優美還數吳王。晉王雖然體弱,動作並不‘激’烈,卻也表現得可圈可點。至於視野角落裡的太子,趺坐在食案邊,滿臉笑意,眼睛裡卻透着徹骨的寒氣。他‘腿’腳不好,這樣的活動自然不可能參加,也不可能獲得旁人的讚賞。

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並未急着上樓去,立在樓梯邊看了好半晌,才意猶未盡地去了二樓內眷們聚集之處。

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眼尖,忙將她們四人都喚到身邊,又命宮婢趕緊端上冰鎮的涼羹:“頂着這麼大的日頭走過來,真是胡鬧。不想乘步輿,好歹也坐個檐子。”“兕子體弱,怕是不舒服罷。不如叫幾位太醫過來待命?”

“讓姑母們擔心了,我如今已經強健許多,走一走也不妨事。”晉陽公主回道。

衡山公主喝了幾口涼羹,也接道:“姑母有所不知,爲阿孃調養的道醫囑咐阿姊、九阿兄天天多走一走呢。有時候,我們還扶着阿孃在寢殿中轉一轉。能活動之後,阿孃的胃口也好多了。”

“阿彌陀佛,阿嫂果然深得佛祖保佑。”衡陽長公主唸了一句佛號,“你們幾個都如此孝順,也都是有大福氣的孩子。”

丹陽長公主又拉着王玫與李十三娘問:“方纔一錯眼,真定姊姊便不見了,原來是帶着你們去探望阿嫂了。怎麼她卻不曾與你們一起回來?”

“阿家想陪舅母多說說話呢。如今舅母住得遠些,又正在養病,探望也不如以前那般便利了。”李十三娘答道。

丹陽長公主眉頭微蹙,遠遠望了對面一眼,壓低聲音:“難不成,真定姊姊與姑母還未和解麼?方纔姑母來的時候,竟是理也不理她。這般不給真定姊姊顏面,換了是我,心裡也難受,不想在這裡多待呢。”

李十三娘與王玫對視一眼,卻是不好回答了。同安大長公主畢竟是長輩,又是貴主,她們這些做晚輩的,便是心裡再不平,也應爲尊者諱,隱瞞下其中的曲折。自從真定長公主獻上了道醫佛醫,又聯繫衆姊妹上表支持重修宮室後,便徹底成了同安大長公主的眼中釘。先前幾次還保留着面上情,只是諷刺敲打一番,如今卻連面上情也不願意留了。

衡陽長公主想了想,輕聲道:“九郎選妃之事,莫非……”

李十三娘與王玫趕緊搖首。一個說:“咱們家哪有那樣的心思?輩分確實對不上呢!”一個又說:“蕙娘是嫡長孫‘女’,阿翁阿家還想多留她幾年,都從來沒想過她的婚事。”晉王妃這麼悲催的職位,誰知道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會不會遇到戰鬥力爆表的‘女’皇陛下呢?若不是擔心重蹈覆轍,王玫真想丟下一句:誰願意當誰當去!別以爲哪家小娘子都恨嫁!崔家縱使想保得富貴榮華,也儘可敦促兒郎們上進,哪有送出閨‘女’進火坑的道理?五姓七家之中,目前也沒有嫡支嫡‘女’嫁進皇家的先例。尚主已經讓崔家頗受爭議了,崔敦、崔斂絕不可能同意家裡再出一位親王妃。

衡山公主心直口快,將涼羹放在一旁,惱道:“真不知姑祖母是怎麼想的。她那族孫‘女’也就是生得好看些,慣會自作聰明,哪裡配得上九阿兄。隔三差五便帶着入宮探望阿孃,打量誰不知道她存着什麼心思呢!”

“幼娘,慎言。”晉陽公主拍了拍她的手臂以示安撫,“誰是真心誰是假意,咱們自然分辨得很清楚。真定姑母一片好心,姑祖母卻曲解她至此,我們這些做小輩的,也替真定姑母委屈呢。而且,九阿兄的婚事,不是誰‘插’手就能定得下來的。”

“對,阿孃還在呢!自有阿孃替九阿兄選個好王妃。”衡山公主嗔道。

丹陽長公主挑起眉:“就在方纔,姑母獨自去下頭尋了阿兄,說了好一會兒,再上來之後便滿面紅光了。你們瞧,眼下姊姊妹妹們都圍在她身邊,正打聽有沒有什麼喜事呢。”

意圖很明顯,一定是去推薦王氏小娘子做晉王妃了。王玫不着痕跡地望向對面,發覺那祁縣王氏小娘子正垂着首,作羞澀狀爲同安大長公主斟茶,心裡頓時生出幾分不安。改變歷史的第一步,就是不能讓王氏成爲晉王妃,可千萬不能成真!

衡山公主也瞥見了,怒道:“知道阿兄如今頗好煎茶、泡茶,便也學起茶道來了。爲了引起阿兄注意,可真是什麼法子都能使。也不知道她煎出來的茶湯能不能喝!”說罷,她轉了轉眼珠,起身便去尋長樂公主、城陽公主說話了。

晉陽公主沒能攔住她,有些無奈,便對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道:“幼娘年紀小,出言無狀,還請兩位姑母原諒。”

“她心裡不高興,我們也都知道——姑母未免也太過急切了些。”衡陽長公主一嘆。

丹陽長公主也道:“就爲了這件事,便與真定姊姊翻臉,可見她勢在必得之意。一心只爲祁縣王氏籌謀,卻連自家骨‘肉’親情也不放在心上了。說實話,我卻是見不得她這般如意的。她能舉薦王氏,我便不能舉薦別的小娘子麼?”

衡陽長公主一怔,苦笑道:“真定姊姊受委屈,也確實需要咱們姊妹一起維護她。只是,我身邊沒有出身合適的小娘子,你身邊亦是如此罷。”衡陽長公主的駙馬都尉是突厥王子阿史那杜爾,只生了一子阿史那道真,也不可能引見突厥降部的‘女’兒爲晉王妃。丹陽長公主的駙馬都尉是武將薛萬徹,成婚纔不過幾年,尚未得子嗣。且丹陽長公主嫌棄薛萬徹來往之人皆粗鄙,裡頭肯定也沒有合適的小娘子。

丹陽長公主眼‘波’婉轉,笑道:“咱們沒有,其他姊妹便沒有麼?館陶嫁的清河崔氏,臨海嫁的河東裴氏,長廣姊姊嫁的前朝宗室弘農楊氏,哪個找不出家世好、才貌又好的小娘子來?”

聞言,衡陽長公主有些意動。別說她們這些姊妹們了,便是已經出嫁的侄‘女’們恐怕心裡也有自己的盤算呢。晉王選妃是大事,總不可能同安長公主一人舉薦,便就此定下來罷。

這時候,長樂公主與城陽公主、衡山公主忽然走了過來。身爲嫡長姊,長樂公主說起弟弟的婚事,自然比城陽公主、晉陽公主、衡山公主更有發言權。她跽坐下來,低聲道:“兩位姑母所言甚是。其實,我們都只願九郎能得合他心意的王妃,而不是任人擺佈,成了旁人的進身之階。姑祖母帶着王氏多次入宮,九郎也見過她們好幾回,並不喜她。只怕阿爺經不起姑祖母的美言,又沒有旁的好人選,便索‘性’定下了這樁親事。姑母們身邊若有才貌雙全的小娘子,不若都舉薦給阿爺、阿孃,也好教他們好好挑一挑。”

“你作爲阿姊,也得給九郎仔細掌一掌眼。阿嫂如今病着,正好給她挑個可心的兒媳,教她歡喜歡喜,說不得便好得快些呢。”丹陽長公主笑道,“阿兄事姑母至孝,卻也沒有胡‘亂’將兒子許出去的道理。”

城陽公主便道:“不如也問問九阿兄,他想要什麼樣的王妃。若能像四阿兄(李泰)與阿嫂那般琴瑟相合纔好,可別像太子阿兄……”

晉陽公主立即拉住她,搖了搖首。姊妹幾個遙遙看向太子妃蘇氏,不約而同地流‘露’出幾分同情之態。

王玫與李十三娘則同時暗暗地鬆了口氣。公主們都舉薦才貌俱佳的小娘子們,擾‘亂’了這池‘春’水,同安大長公主想必便不會只盯着崔家作爲假想敵了。同時,崔蕙娘中選的可能‘性’也小了許多。說實話,皇室婚姻並不會看輩分,錯輩的事情時有發生。崔蕙娘這般品貌的小娘子,自然是萬里挑一的。但他們不願意讓她成爲晉王妃,如此這般‘混’‘亂’的狀態,卻是正合意了。--82478+dpataioin+24311765--

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73章 落花流水第88章 下聘納徵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84章 終成密友第65章 吹皺池水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39章 形形□□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2章 崔氏父子第28章 首次相見第46章 宴飲邀請第75章 談話了悟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65章 吹皺池水第5章 和離之因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9章 續絃之意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20章 曲競渡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27章 解困之恩第23章 提攜還恩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8章 母女交心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63章 心悅君兮第92章 夜色後續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4章 王家七郎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1章 閨中之客第7章 兄妹深談第36章 高人支招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6章 高人支招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8章 互相試探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43章 暗潮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