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茶園經營

又過得幾天,便到了崔淵宴請之日。他從未辦過什麼宴飲文會,也只想多邀幾人論一論書畫而已——合則聚,不合則散,全憑心念,自由自在。小鄭氏、李十三娘本欲替他安排一番,他卻既不願置成笙歌樂舞的酒宴,也不想做成附庸風雅的詩賦會。王玫得知後,便讓僕從在湖畔八角亭裡設了十幾席,又將他們想賞評的書畫全都掛在柳樹底下,準備好上等的筆墨紙硯。至於酒水、茶水、鮮果、點心之類,隨取隨用。

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也是頭一遭聽聞崔淵宴請友人,便禁不住好奇,立在高處遠遠眺望。依稀可見八角亭邊諸人或坐或立,或賞書評畫,或提筆便寫,或煮酒斟酒,或煎茶飲茶,倒也有幾分各得其樂的意思。

“瞧他們都自在得很,真真合了四郎的性情。”真定長公主道。

“我也一直以爲,所謂文會便是爭着搶着寫些詩賦,個個都恨不得立即成名。想不到也有這般平和的時候。”鄭夫人接道,“隨性一些,也沒什麼不好。”

“九郎(李治)也很有興致,沒有多少人圍着他,他亦可隨意而動,做些想做之事。”真定長公主隨口又吩咐道,“雖然旁邊沒有人服侍,卻也不可怠慢了。”

“阿家放心罷,九娘挑了好些機靈人呢。”李十三娘笑道,輕輕地推了推王玫。王玫便含笑解釋道:“他們也不需做什麼事,只要隨時將缺少的物事補上便是了。”這些風雅之士的聚會,便如同書畫沙龍一般隨性。煮酒、煎茶、磨墨、賞評書畫亦都是雅事,僕婢在一旁侍奉,反倒容易壞了他們的興致。

“逢迎應酬到底無趣。咱們也很該只請些同道中人,隔三差五地樂一樂纔好。”真定長公主又道,“若是尋不到合適的客人,自家設宴也便是了。你們也都去想些新鮮主意,別天天只陪我們兩個老嫗悶着。”

李十三娘聽了,立即摟住她的臂膀,嗔道:“怕是阿家與世母嫌棄我們沒趣,不懂得綵衣娛親罷!”

小鄭氏接道:“須得趕緊將兒郎們都喚回來,好好地給阿家、叔母舞一場。光是起舞仍不夠,琵琶也得彈起來,羯鼓敲起來,吹吹打打才熱鬧呢。”

清平郡主湊趣道:“可惜兒什麼都不會,不然眼下就能娛一娛親了。”

王玫也道:“咱們妯娌幾個怕是哄不得阿家、叔母歡喜了。正該將孩兒們都叫過來纔是。只要見着他們,哪裡還有不歡喜的?”將近午時,崔簡、崔會、王旼也該放學了。崔蕙娘、崔芝娘雖然也各有課業,偶爾鬆快鬆快卻亦是無妨。

鄭夫人將崔英娘摟進懷中,繃不住笑道:“且看阿實、五郎和王小二郎跳舞罷。他們可得從小好好練習,可不能像兄長們那般笨拙,壞了咱們崔家的名聲。”

“阿嫂說得是。”真定長公主也來了興致,“不知十二郎跳得如何?師生幾個一起跳,也算是邊教邊學了。”

“十二郎恐怕正滿心想着四郎的文會呢。”王玫道,“不如改日再讓他跳?今日咱們只管看孩兒們的。”

衆人便商量起來。這個說讓崔蕙娘、崔芝娘奏樂,崔簡、崔會、王旼跳舞;那個說讓小郎君們、小娘子們輪流跳纔好;另一個說輪流跳還不如一起跳呢。只要想到那時兩相對比的畫面,幾位長輩便都忍俊不禁。

這時候,有僕婢前來稟報,說是遣去山南道襄州、歸州(湖北)一帶購置茶園的那位管事趕回來了。真定長公主望向王玫,道:“茶園之事,不是已經盡數交給九娘了?往後只讓他跟着九娘做事便是了。若九娘缺人,儘管命他調用。府裡頭從來都不缺少能做事的奴婢。”

鄭夫人微微頷首:“畢竟誰都不曾經營過茶園,還須得九娘費心了。不過,也很不必思慮太多,只是幾座茶園而已。便是單供我們自家茶飲,也已經足夠了。”

“能得叔母與阿家全心全意支持,兒怎敢不盡心盡力?阿家這般說,便是不信兒的本事了。”王玫頑笑道,引得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暢懷笑了起來。她便又正色道:“兒也明白,只需盡力而爲,便問心無愧。兒且去問問那管事,再回來侍奉阿家、叔母。”說罷,她便暫時告退,又命人將那管事帶到李十三娘日常理事之處說話。

在等待的時日裡,她但凡有空便會細細想着茶飲之事。如今也已經想得愈發清楚了,光是需要做的事情,便足足列了好幾張細白麻紙。飲茶之風若想由小道漸漸做成大道,一樁樁事都必不可少。不過,即使已經渾身上下都蓄滿了力量,只待躍躍欲試,茶園卻是一切的根本。若無合適的茶園,後續之事都只能淪爲空想。

真定長公主給的管事,自然是十分精幹可靠的。其人年紀約四十來歲,看似憨直,實則精明。他早便見過王玫數次,也得了公主府大管事的囑託,舉止十分恭謹,甫一入內便行禮拜見:“衛八見過王娘子。”

“不必多禮,起來罷。”王玫難掩笑意,“原以爲還需過些時日才能接到好消息,卻不曾想衛管事行事如此利落。”衛八對茶有幾分瞭解,才領了這個差使。不過,襄州、歸州畢竟離長安不算近,來回將近兩個月便將茶園之事辦利索了,也確實很不容易。

“不敢,只是盡力而已。”衛八回道。

“襄州、歸州附近,可有開闢茶園之風?衛管事買的茶園,是舊茶園,還是山林?攏共買了多少?”王玫不緊不慢地問道。

“襄州茶園不多,歸州更多些。”衛八答道,“但那些茶園都不大,沒什麼出息,主人也不甚在意。某在這些茶園中走了一遭,發現好些個都荒廢了,便將那些茶園買了下來,又購置了附近好幾個山頭,將茶園連成了一片。”

王玫十分滿意。這纔剛開始,她並不想分散人力物力。如今連成了一片,內部分一分,暫且都交給衛八,也好管束經營。待以後各家都□□出懂茶的小管事,再分管各家茶園事務也不遲。“那些茶園爲什麼荒廢了?可是茶苗與別家不同?”

“茶苗倒是並無不同,不過是家事而已。荒廢的那幾個茶園都是一戶商人所有。因長輩信佛,便開闢茶園給寺廟佈施茶餅。最近長輩去了,晚輩不願再往茶園中貼補錢財,便索性放置不管了。茶園畢竟都是山地,也不能改種糧食,他們巴不得我都買下,也好換些錢財。”

王玫心中暗道:沒有人願意買茶,自然便沒有人願意種茶,有需求才有供給。如今長安城中尚未形成飲茶之風,推廣茶亦是十分緊迫之事。不過,倒也不必太着急,雖然一年四季都可採茶,但畢竟連自家都尚未能供應得上呢。“茶園中可留了懂種茶、採茶、製茶之人?”

種茶、採茶、製茶都應在茶園中完成,若無精通此道的茶農,她想研究的炒茶之法也不可能變成現實。大興善寺的比丘們曾言,茶餅都是蒸制而成,與她所知的炒制完全不同。蒸制或許適合煎茶,炒制適合泡茶,兩種製茶法她都不願意放棄。畢竟,從製藥而言,炮製藥材的方法不同,藥性便全然不同。蒸制與炒製得來的茶的藥性有何差異,還須觀主一一嘗試過才能確定。

“都連着茶園一起留了下來,他們都是佃農,失了田地。”衛八道,“如今正讓他們在山頭上種滿茶樹。某過去的時候很巧,曾親眼見過他們製茶。果然如同王娘子所言,他們都用蒸製法。先蒸軟,後烘乾,再揉制、曬乾,而後壓成茶餅狀。”

王玫微微點頭:“今夏採茶之後,可令他們試試炒茶。炒茶用鐵鍋,且不必壓制成茶餅,散裝在盒子中便是了。不拘做得好與不好,到時候快馬送到京中來,讓我嘗一嘗味道。”她對炒茶工藝知之甚少,也不懂要製出絕品名茶需要注意什麼。但她相信,只要願意不斷嘗試,經驗豐富的茶農們一定能創出驚喜。“不論是蒸制或是炒制,只要他們做出好茶,便可得重賞。”

衛八自是滿口答應了,頓了頓,又道:“王娘子,這茶園畢竟是幾家產業,單給某管着,是否合適?且如今只分了幾個山頭而已,籬笆圍牆都不曾砌起來。”

“都是自家人的產業,砌什麼圍牆籬笆?也方便你帶着人來回查看。”王玫淺淺一笑,“先將這幾個山頭圍起來,免得旁人誤闖了。幾家的產業都交給你管着,只因信得過你。不過,自然不能一直如此,免不得要讓你多帶些‘徒弟’,將他們□□一番。待他們都能獨當一面,再徹底分割各家茶園事務不遲。”

衛八仔細一想,確實也只能如此了,便又道:“茶園一年四季都可產茶,所出之茶供應公主府、崔府、王府綽綽有餘。不知王娘子還有何打算?”

“不急。若有上等好茶,還須進獻宮中呢。”王玫回道,“頭兩年,光是送禮待客便足夠了。待過些日子,世族高門都飲茶了,便在東西兩市開茶鋪售茶葉、茶餅,開茶樓傳煎茶、泡茶之法。”有宮中聖人、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示範,又有崔府、公主府待客,崔淵在文人士子當中推廣——她相信,飲茶之風定會迅速興起。不論是爲了風雅,或是爲了養生,茶在哪一個平行世界中都是中華的傳統文化。

“王娘子心有成算,某聽命便是。”衛八徹底服氣了,又獻上他帶回來的新茶,“這是茶園產的新茶餅,攏共有上千之數。某帶回了一百餘枚,剩下的稍後再運回長安。”

王玫接過來,打開木盒細細一看,新茶餅比舊茶餅顏色更鮮嫩些,香氣也更濃郁幾分。想來除了普洱茶那種後發酵的茶葉,不論是哪種茶葉,都不宜保存太久。不過,說起來,普洱茶也很有意思,若能製出來,大概藥性又有不同。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白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效用。單方飲用便已經能滿足不同的養生需求了,何況再用複方?到了那時候,不論她與觀主如何苦思冥想,肯定也比不得天下人飲茶時的新嘗試與新發現。

“給大興善寺、青光觀各送十枚。待剩下的茶餅送來,再給兩處寺觀分別送五十枚。往後每季得了新茶,都比照六十枚送過去。”

“是。”

“茶園諸事,便有賴衛管事照應了。”王玫又道,吩咐丹娘給衛八賞錢。衛八此行的作爲已經超過了她的要求,她也不會吝嗇,直接賞給了他一萬錢。得了賞錢,衛八眼中雖有喜意,神色卻並無太大的變化,行禮退下了。

王玫又分了幾枚新茶餅,命人給崔淵送去:“讓四郎試試新茶的滋味。”家中煎茶、泡茶技藝最高的便是他了,也只有他能試得出茶葉的好壞。且正好他在待客,讓這些客人都嘗一嘗也好。而後,她又裝了二十枚茶餅,給真定長公主、鄭夫人送過去嚐嚐鮮。其餘茶餅便由各房分了,也暫時不必入庫。

買得好茶園,種得好茶苗,採得好生茶,製得好茶葉,泡得好茶湯。不必着急,她還有很多時間,一件一件事做下來便是了。

第9章 洛陽坊市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9章 洛陽坊市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2章 放妻之後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75章 談話了悟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6章 王家夜談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4章 心中糾結第9章 洛陽坊市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2章 崔氏父子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1章 路過潼關第4章 王家七郎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9章 崔家四郎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章 洛陽坊市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7章 自然相處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93章 七郎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