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

自打莫離從海外歸來,就再沒跟隨艦隊出去過,大唐海外商路的開闢與商隊的保護,則由馬懷遠接手負責。在定鼎五年的春年,馮道卸去宰相之職,由莫離接任,同時,王樸擔任副相。

莫離在任職宰相後,辦理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全國推行學院分級制,將學院體制逐步完善起來。而在洛陽學院,學術百科都已基本成型,雖然文理的分科還是前者佔比較大,但後者的比重也在不停提升,隨着整個大唐科技水平的進步,理科勢必蓬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李從珂之子李重美已經將蒸汽機基本模型做了出來,正在嘗試進行實物建造,李從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革命就會爆發。

定鼎四年,西域平,儀坤州戰事也宣告完畢,打那之後,李從璟便將治國重心放在了民政上。在這期間,李從璟做的事不多,但件件都是大事。

首先,他剔除了大理寺的辦案職責,將大理寺卿官品提升一品,由蘇禹珪出任寺卿,專門進行大唐律法完善,這其中,已經頒行的《大唐律》便是勞動結晶,這部《大唐律》,與《武德律》地位相當,都充當着憲法的角色,由此,大理寺正式成爲立法機構,將持續進行大唐律法完善。

其次,擴建御史臺。原本,御史臺轄下機構設立到州,李從璟將其推行到縣,職責大體不變,只不過將風聞稟奏、上書彈劾制,改爲立案偵查制。之前,御史臺官吏彈劾官員,講究的是風聞稟奏,也就是隻要聽到風聲,就可以上書彈劾,至於屬實與否,則交給其它部門查證,就算查證了不屬實,也不必負責任,涉及的內容也是方方面面,從貪贓枉法到德行不佳,都可以彈劾。如今,規定御史臺各級機構,依照《大唐律》中的規則,對官吏進行監督,察覺到官吏不法時,先行立案,再行偵查,證據確鑿,再行查辦。由此,御史臺正式成爲檢查機構。

第三,整治刑部。刑部分支機構設立到行省後,辦案職能就已從各級官衙分離出來,不受布政使、刺史、縣令管轄,如今,律法權已經不屬於刑部,李從璟對刑部職責進行重新定義,使其成爲專門的刑獄機構。

以上這些都是民政部分,李從璟在軍政方面同樣有舉動。

首先,擴建演武院,設立演武院行省、州的分支。

其次,在此基礎上,改募兵制爲徵兵制,也就是職業軍官與普通士卒相結合的制度,要求除伍長外,隊正以上軍官,必須經過演武院深造——沙場建功的士卒,該提拔爲軍官的,在戰爭結束後,同樣要到演武院學習。此外,普通士卒三年爲一屆,戰時聽調,非戰時輪流戍守京師與邊關。

第三,改兵馬元帥府爲總參天下軍事府,也就是實際上的總參謀處,設正副參謀長各一名,參謀十二員,錄事三十六員,有調兵權,無統兵權,統兵權歸殿前軍、侍衛親軍都點檢、軍鎮軍帥。

受此影響,原定爲定鼎六年出兵契丹的計劃,改爲定鼎七年。

......

定鼎七年,帝國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春,崇文殿。

“讓女子也進入學院學習?”莫離聽到李從璟的這個提議,先是怔了片刻,隨即陷入沉思,“怕是不能夠。”

李從璟正色道:“朕也知道,此事施行難度不小,主要是世俗難以接受,但可以從官員家屬開始着手,逐步推進。”

莫離沉吟道:“即便是從官員家屬開始,然則既然進了學院,學成後必然要學有所用,難道還要這些女子也出仕?”

這件事李從璟已經想得很多,心中有些謀劃,徐徐道:“那倒不必強行推行。女子學成後,無論是在家相夫教子,還是出仕、經商,都可以讓時代自己選擇。”

“讓時代自己選擇......”莫離露出沉思之色。

李從璟點點頭。

莫離沉思後道:“此事,陛下打算如何開頭?”

李從璟道:“辦女子學院倒是不難,難的是召集先生,眼下的先生們,怕是不願去教授女子。既然如此,那便讓那些有學識的官員家屬,承擔起這個責任。”

莫離雙眼漸漸明亮,“陛下的意思是?”

李從璟笑了笑,“洛陽女子學院開辦後,讓皇后去掛個名,讓皇親王族去任教......”說到這,他頓了頓,“比如說,永寧公主。”

......

永寧公主聽完李從璟對女子學院的講述,和請她去出任大祭酒的建議,顯得很是高興。說是高興已經不能夠表達她的態度,該說興奮激動纔是。

“自古以來,我們女子也不是沒有賢人的,那些流芳千古的事蹟與傳說,不也正表明世人對女子的態度?只不過千年以來,鮮有女子出仕爲官,追根揭底,還是儒家復古思想在作祟,眼下你既然願意開這千古先河,我說甚麼也要幫你這個忙。”李永寧雙目發亮對李從璟道,一臉躍躍欲試。

李從璟笑道:“你也犯不着太過急切,這事說到底,還是要循序漸進,因爲推行阻力不小......至於對女子學院的管理,我就全部交給你了,此間之事,我會讓杜千書跟你詳細交代。”

李永寧嫣然笑道:“這件事你放心就是了,我不會誤你的事的。”

李從璟點點頭。

就此事,兩人又言談了許久,李永寧才意猶未盡的離去,走得時候精神振奮,如同要去做大事一般。

李從璟結束政務後,回到後宮,去了桃夭夭的宮苑歇息。

“你打算在今年對契丹用兵?”桃夭夭在服侍李從璟休息的時候問。

李從璟微微頷首,“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不滅契丹,就騰不出手來出兵吐蕃......吐蕃的環境比安西還要差,必須全力施爲。”

桃夭夭笑道:“說起安西,自打安西都護府重建後,商隊日益繁盛,又因莫離打通了海外商路,如今四面蜂擁到大唐的商賈,也不知有多少......聽說已經有人在勸你重建大明宮,這個絲綢之路的聖殿?”

李從璟閉上眼睛,享受着桃夭夭爲她按摩肩膀,“滅了吐蕃再說吧......眼下的大事,還是出兵契丹,以及解決契丹戰後的重建問題。”

桃夭夭明顯對軍政大事沒甚麼太大興趣,抑或說沒甚麼需要解惑的地方,她悠悠的問:“那耶律敏呢,你要怎麼解決?自古以來,都是大唐和親各族,你不一直都想着,要開各族和親我大唐的先河?若是收了耶律敏,統治契丹也會方便很多。”

李從璟笑了笑,“這種事在西方是很多,在我們這裡倒是少見......不過也未嘗不可,天下事本就不是都一定絕對的。”

......

西樓,北院宰相府。

耶律敏接到一份緊急密保

,看罷後失神許久,又思索許久,而後叫來了康默記。

“陛下準備再度遣師北來了?”康默記趕到後,從耶律敏嘴裡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又驚又喜。

耶律敏點點頭,不無悽婉道:“契丹的事,早晚都是要解決的。”

康默記能體會耶律敏的心情,遂收斂了驚喜之色,雖說化契丹爲中華,令契丹百姓豐衣足食,是耶律敏的畢生追求,然則唐軍北至,到底意味着契丹“國滅”,耶律敏心中不可能沒有一點悲慼都沒有。

“只是如此軍國大事,陛下怎會提前通知我等?”康默記思索着道。

耶律敏也收斂了悽婉之色,畢竟大事臨頭,沒有多擺弄個人情緒的餘地,需要的是毫無顧忌一往無前,對耶律敏而言,化契丹爲中華,也是她信仰的契丹出路,“唐軍這回北至,需要我等做好相應準備,大戰與戰後諸事,都需要細細謀劃妥當。”

康默記點點頭,旋即又問:“如此......陛下就不怕提前走漏風聲,讓耶律德光有所準備?”

耶律敏笑了笑,神色複雜,“先生難道還認爲,李從璟怕耶律德光有所準備?”

康默記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的確,在經過前兩年的儀坤州之戰後,契丹國內的耶律德光派萬馬齊喑,親唐派風光無限,如今唐軍即將北至,李從璟根本不擔心契丹兵馬,或許有些人不理解,實際上,李從璟甚至擔心耶律德光準備不足,他需要的,就是在耶律德光匯聚契丹所有抵抗力量的情況下,堂堂正正進軍,光明正大滅國,名正言順漢化,以讓契丹無人不服。

這是李從璟的意志,也是大唐的底氣。

......

前些年的時候,整個草原頗有三足鼎立之勢,東契丹,中韃靼,西北迴鶻、黠戛斯。這些年來,草原的北方之地,大體已經落入黠戛斯之手,東部與室韋、契丹接壤,草原南部的韃靼部,自打雲州一戰、六萬兵馬被滅後,便一蹶不振,勢力範圍逐漸被壓縮,西境一些小部落趁勢興起。

韃靼部王帳。

帳中聲色犬馬,歌舞絲竹,熱鬧非凡。

巴拉西豪飲不休,左擁右抱,正縱情享樂。

“可汗,緊急軍報!”忽有一人,疾步入帳,到巴拉西面前躬身稟報。

“軍報?”巴拉西悠忽一驚,一把將左右美人推開,正坐急問:“莫不是唐軍要來了?!”

“不是,豐、勝、雲的唐軍並無異動,是西邊的軍情......又有一小部族,宣稱脫離王帳,遣使去洛陽朝貢了!”來人奉上軍報。

“唐軍沒有異動......那就好。”巴拉西無比慶幸的鬆了口氣,看也不看軍報,擺擺手讓來人退下,復又將美人擁入懷中,“些許小部族,翻不起多大浪花,不必理會。”

“可汗......”

“還有何事?”巴拉西不耐煩的皺起眉頭。

不比早年間的雄心萬丈,自打定鼎三年進攻雲州受挫,自身也被活捉,被押着走了一趟洛陽,沿途見過大唐的強盛之後,巴拉西就完全沒了再犯大唐的心思,戰後他雖然被放了回來,但回來的不過是一具縱情聲色的身體,那心志萬千的靈魂,早已不知所蹤。

“近日阿狸公主讓人傳了話回來,讓可汗戮力政事,少些酒色享樂......”

“滾!”

(本章完)

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五 神仙山(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六十九 名將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三 水寨(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有關李嗣源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四十 勢運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三十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