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

李從璟接到的溫池軍報,言說的便是李彥琳率重騎擊敗楊光遠部的戰況。搶先一步趕到溫池的李彥琳,在得知楊光遠部的行蹤後,經過對地理地形的研究,選擇過城而不入,直接向北部挺近。是日,李彥琳在溫池城北三十里左右處,集結部曲嚴陣以待,並且設下哨位監視楊光遠所部,在對方進入大軍攻擊範圍後,趁其不備,以重騎爲先,發動雷霆攻勢,一舉將其部擊敗。

當然,過程也並非毫無波瀾,其中就有個小插曲。原本,李彥琳是要等楊光遠部進入矮山後,再行出擊,彼處的地形地勢不寬不窄,正適合最大限度發揮禁軍優勢。孰料楊光遠及時察覺到危險,將行軍兵馬停了下來,並且派人接近了山頭隱藏的崗哨。情急之下,李彥琳部當機立斷,下令重騎出擊,這纔有了後面的戰事。

如此,此戰的結果雖仍是大勝,但礙於地形廣闊,大軍沒有形成合圍,倒是讓楊光遠和藥羅葛阿咄欲得以逃出生天,並且帶走了不少馬軍部曲,沒有達到李彥琳事先制定的,全殲楊光遠部之戰術目標。

“李彥琳是個心思大的,戰術部署很合朕的胃口,雖然最終沒有達成目標,讓楊光遠逃了回去,但此一戰之戰果超過七千,斬首之數甚至超過了俘虜數,也算打出了禁軍重騎的威風,沒有讓朕失望。”李從璟在大帳中看完軍報,笑着跟孟平說道,言語中對李彥琳的器重之色,已是分外明顯。

孟平坐在下首,在將士面前愈發不苟言笑、愈發有不怒自威之統帥氣象的孟平,此刻滿面笑容,“重騎衝陣,勢若千鈞,且雙方兵力相差不太多,殺敵數超過俘虜數,也是常情。李彥琳有‘演武院三傑’之名號,性情豪烈有其兄李彥超之風,此戰也算對得起自家身份。”

李從璟點點頭,自同光年間他在幽州創立演武院,至今已有十三年之久,打演武院出來的學生,早已成爲軍中的中堅力量主要力量,禁軍有今日精銳之貌,本也與演武院有極大關係,其中一期的雙雄趙弘殷、安重榮,五期的三傑史彥超、李彥琳、石重貴,都是代表人物。

放下軍報,李從璟忽而沉吟:“溫池、安樂既然已無賊軍,依照先前謀劃,大軍該有序挺進靈州城,這倒沒甚麼值得說道的地方......開往河西的大軍,現今到了何處?”

靈州是朔方,不在河西範疇,禁軍進軍靈州,本質上是要往河西用兵,在河西之地盡爲諸族佔據的情況下,進入河西之地,除卻北邊的涼、甘、肅等州外,還有南邊的河、鄯、廊等州(蘭州、西寧一帶),此番李從璟領兵出征西北,便是兵分兩路,一路北進靈州,解決諸族犯邊並及夏州問題,另一路自秦州出發,西進克復河、鄯、廊等州之地,而後再尋機兩相合軍,一同進入涼、甘、肅一帶,直至歸義軍所在的沙州,朝西域而望。

“據報,李彥超日前正離開秦州,其先鋒安重榮、趙弘殷所部,已經攻入岷州,高行周、王思同所部,已攻入會州,若是戰事順利,不日便會有捷報傳來。”孟平主管軍中事務,這些事情都知道得很仔細,李從璟只理戰略大局,並不事事親爲。

秦、渭兩州(天水市一帶),是目下大唐最西邊之疆土,李彥超是南路軍主將,他既已離開秦州,是爲總攻號角已經吹響。盤踞在河、鄯、廊等州的諸族,以吐蕃後裔爲主,大體是昔年尚婢婢一系勢力的後人,跟涼州吐蕃差不多,窮山惡水之地,軍力並不如何突出,李彥超要克復這些地方也不難。

原本歷史上,趙匡胤玉斧畫界,一句輕描淡寫的“此外非我所有也”,棄了大渡河以西之地,使趙宋疆土西絕吐蕃、南絕大理,之後趙光義圖謀夏州而不得,被党項貴族李繼遷,帶着一幫上竄下跳的貧窮之兵,用游擊戰打得找不着北,只得坐視党項人征戰河西,據險要與地勢高處而立西夏國,終宋一朝,軍事上備受被動,嚴防姑且難爲,更不必言反擊。及至元朝滅南宋時,更是繞道吐蕃取了大理,而後南北夾擊,使得南宋防線捉襟見肘,失了戰爭大勢,最終滅亡,這等歷史李從璟自然不想“重演”。

先前,郭威南征嶺南後,趁着南詔內政不穩之際,一舉而平,絕了大理國這個念想,如今更是準備往西南半島用兵,而此番李從璟親征河西,便是要打開西邊門戶,往後大唐禁軍的長槊橫刀,終歸是要征服喜馬拉雅山的。

......

數萬大軍圍攻靈州城,聲勢浩大,遠觀之,如數不清的螞蟻攀爬巢穴,密密麻麻綿延一片,看得人頭皮發麻。攻城之法,最簡單粗暴往往也是最實用的戰術,便是蟻附這兩個字。

石敬瑭和藥羅葛狄銀、杜論祿加等人,站在高過城牆的望樓上觀望戰場,豔陽高照的邊地秋日和風萬里,讓這些人看起來倍顯英武不凡,其間或者縱論戰況或者指點江山,倒也的確有一派風流。

所謂風流,但凡站得高,陪襯的人多,便是賣相風骨再差的人物

,也會有那麼幾分。

“這靈州城雖然堅固,李紹城防備也堪稱嚴密,然則畢竟不過數千之衆,久戰成疲,我方兵力遠不止十倍於彼,且皆悍勇善戰之輩,又兼我等不吝賞賜,士氣高昂,就眼下看來,不出十日,此城必破!”

石敬瑭說這番話的時候,滿面紅光胸有成竹,看靈州城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家的後院。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的目光裡,則盡是貪婪,就如餓狼盯着垂涎已久的食物。與石敬瑭不同,在此二人心中,攻破靈州城就意味着大加擄掠,那城中的一切財物人丁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靈州城雖然不是多麼富庶的地方,但跟涼、甘、肅等州相比,無疑有過之而無不及,於他們而言便是一塊天大的肥肉。

“攻城這些時日,多賴我回鶻驍勇身先士卒,日夜鏖戰,如諸位所見,我回鶻勇士傷亡也是頗多,此番破城之後,該由我回鶻勇士接管府庫纔是。”藥羅葛狄銀說話的時候,滿臉鬍子都似在張牙舞爪,他的眼神有意無意落在杜論祿加身上,示威與警告之色分外濃郁。

城池雖大,府庫卻只有一個,乃是集中財貨物資之要害,杜論祿加當然不甘心這塊肥肉都被藥羅葛狄銀得去,依然是一副笑眯眯的神色,緩慢道:“回鶻勇士固然善戰,但我吐蕃將士亦是出力良多,論驍勇善戰,並不比回鶻勇士差了,真論起來,這靈州城乃是我等合力攻下,城中一應好處,都該均分纔是。”

藥羅葛狄銀聞言頓時不悅,眼神愈發陰沉,杜論祿加則是寸步不讓,他的軍力雖然不及藥羅葛狄銀,但真要他心甘情願的讓出肥肉,卻是說服不了內心的貪婪。

石敬瑭冷眼旁觀,看着這兩人爭鋒相對,心頭哂笑不已,暗道:一個是狼,仗着自己有幾分實力,時時齜牙咧嘴,作態着實噁心,讓人生厭;一個是狽,笑裡藏刀,以爲自己是笑佛,實則不過是邯鄲學步,徒惹人笑。

石敬瑭心中清楚,此時兩人看似在彼此爭鬥,實則不過是狼狽爲奸,都不是甚麼好東西。他倆你一言我一語,要瓜分府庫財貨,實則言語之中,已是默認將定難軍排除在外,而這,纔是他們唱這處雙簧戲的目的——事先,石敬瑭雖然答應定難軍將士不取城中一物,但府庫卻不在範圍內,若是沒有府庫補給,他軍隊的攻城損耗,就無處補充。

如此一來,定難軍戰力有損無補,勢必減弱,其與河西軍隊的實力對比,就拉得大了,屆時南下征戰,若是藥羅葛狄銀與杜論祿加一直如此壓榨定難軍的收穫,那定難軍豈非是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到得那時,三方軍隊進到中原,到底誰會入主洛陽,可就不好說了。

“狼子野心,不當人子,胃口這般大,也不怕撐破了肚皮!”石敬瑭對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的心思一清二楚,忍不住心中誹謗,“這些異族賊寇,果真沒一個好貨色!”

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還在爭吵不休,已經對峙得面紅耳赤,言辭越來越激烈。石敬瑭知道,自己必須要出面化解他們的“衝突”了,畢竟他是聯軍“統帥”,是請人做客的“主家”,客有糾紛,理當調停,否則這仗就打不下去了。而藥羅葛狄銀和杜論祿加爭論到這種地步,潛臺詞也就是要石敬瑭來安撫。

當然,所謂安撫,是需要代價的,作爲“主家”,怎能沒有大局觀,沒有犧牲精神?所以,依照眼前情況,實石敬瑭只能這樣說:“二位莫要再爭了,本帥願意讓出自己那份,不取府庫一物,平分給兩位可汗。兩位可汗也各讓一步,畢竟靈州城只是小城,中原還有大財,犯不着爲眼前的蠅頭小利傷了和氣。”

然則,石敬瑭也不是省油的燈,這樣的話他可不會乖乖說出口,當下笑道:“兩位可汗都是當世英豪,怎麼爲了區區靈州城的小小府庫,就失了風度?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謀大志者不重小利,兩位是要去中原的,當胸懷遠大才是。且攻靈州城,兩位出力甚多,本帥也分不出高低。不過此事倒也容易解決,誰先破城而入,佔據府庫,便坐擁其財。肥肉再美,未到嘴中,終究不算自己的,誰有本事,搶先將其夾到自家碗裡便是,如此,既無爭端,他人也不能有微詞。”

藥羅葛狄銀與杜論祿加聽了這番話,神色各異,心中卻都同罵石敬瑭狡猾。他們本是想合唱一齣戲,讓石敬瑭吐出自己的份額,臨了不僅沒能得償所願,反而讓石敬瑭一番入情入理的話,給噎的沒有反駁餘地,且對方不僅保留了自己的份額,還將自身利益擴大,畢竟,定難軍也是有先入城奪得府庫的可能的。他倆要獨吞肥肉,到頭來還得讓自己的部曲增加攻城力度,如此纔有可能搶先破城——而這,正是石敬瑭所期望的。

說完這話,石敬瑭不欲再跟藥羅葛狄銀、杜論祿加就此事多作爭論,立即轉移了話題,肅然道:“趕往溫池、安樂的兵馬,也不知到了地方沒有,此兩城乃是靈州南面屏障,關乎大局安危,據此兩城,才能阻擋朝廷兵馬,而

讓我等有時間攻奪靈州城,裹挾靈州人丁入軍中,壯大軍力,若是不能,別說靈州形勢危殆,此番你我三方的處境,都是十分堪憂。”

“說到此處,這都怪石帥,若非你部沒有在約定時間內,攻下靈州,眼下大軍局勢,又怎麼會如此着急?”藥羅葛狄銀對石敬瑭先前那番話還有不滿,此時便冷言冷語道。

石敬瑭沉着臉,“可汗也沒能攻克豐安,最後亦是我部南下,才讓高審思撤退,怎麼都成了本帥的問題?”說罷,主動緩和了神色,“眼下事已至此,多說無益,還是向前看爲好,些許艱難,乃成大事者不可避免的。”

藥羅葛狄銀見石敬瑭老狐狸一般,知道再難討到便宜,只得冷哼一聲,旋即又揚起下顎,傲然道:“葛阿咄欲所部,乃我回鶻精銳,有他前往溫池、安樂,兩城必克,石帥不必憂慮!”

“若能如此,先鋒自然大功一件!”石敬瑭也不吝嗇功勞,雖然藥羅葛狄銀口口聲聲藥羅葛阿咄欲所部如何如何,但先鋒主將可是定難軍的楊光遠。

石敬瑭的話沒有問題,先鋒也有吐蕃部曲,不過杜論祿加還是要說句話,來彰顯自身的存在感,“我吐蕃勇士,臨戰素來奮軀向前,先鋒之勝,斷無疑慮!”

話至此處,無論三人心思如何,也都不再繼續言語,至少表面上,仍舊是和氣的局面。

只是,未等多久,遊騎奔來,急匆匆到望樓,稟報了先鋒兵敗的消息。

“甚麼?楊光遠兵敗了?”石敬瑭聞言大爲驚詫,手腳不禁發僵,須臾又怒髮衝冠,吼道:“到底怎麼回事?!”

“楊將軍已經敗歸,所部只剩下兩千兵馬不到,據潰卒說,先鋒還未到溫池,即在半路遇伏,朝廷以數千重騎衝陣,將士皆不能擋,遂大敗!”遊騎急聲說道。

石敬瑭愣在原地,臉色煞白,猶如一截幹木,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藥羅葛狄銀氣得面紅耳赤,不同於跟杜論祿加爭論時的做戲模樣,這會兒是貨真價實的面紅耳赤,他揪起遊騎衣領,咆哮道:“他楊光遠帶着近萬兵馬,竟然被數千弱卒一戰而敗,他是怎麼排兵佈陣的,他是飯桶嗎?!”

這一句話,直接就將先鋒戰敗的罪責,完全推倒了楊光遠身上。的確,楊光遠身爲先鋒主將,先鋒戰敗,他難辭其咎。不過這話由藥羅葛狄銀說出來,意味着甚麼,也是不言而喻。

石敬瑭見到了這等時候,藥羅葛狄銀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如何應對變故,如何拯救大局,而是將罪責推到定難軍頭上,雖然心中也惱恨楊光遠,但對藥羅葛狄銀,實在是反感到了極處,奈何此時他發作不得,只得嚥下苦果。

孰料,遊騎卻道:“潰卒言說,交戰之際,乃藥羅葛阿咄欲將軍,率領部曲先行奔逃,這才引起全軍潰敗......”

藥羅葛狄銀頓時愣住,“......”

杜論祿加跳腳叫囂起來,“好啊!主將排兵佈陣不力,馬軍率先逃竄,導致全軍潰敗,本汗倒要問問,我吐蕃步卒驍勇之損失,該算到誰的頭上?!”

這話一出,立即引來石敬瑭與藥羅葛狄銀的怒目而視。

藥羅葛狄銀咬牙低吼道:“先鋒戰敗,形勢危殆,祿加可汗不思如何挽救大局,卻在此時推脫罪責,此乃英雄所爲?!”

杜論祿加目瞪口呆,“......”

他心道,方纔分明是你要先清算楊光遠作戰不利之罪責,如今因爲藥羅葛阿咄欲有失,竟然將爲大局着想的話,說得這樣大義凜然......我實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靈州城牆上,激戰正酣。

李紹城坐鎮中央,指揮全局,戰事雖難,他面不改色,因爲生了一張冷漠臉,平素不苟言笑,此時無人能知他心頭所想,臉上那道長如蚯蚓的刀疤,更將他眼神的堅毅之狀,刻畫得如峰如劍。

“大帥,高將軍受傷了!”有小校急急來報。

李紹城聞言,連忙跟着對方走下城頭,在疾步往來的將士、民夫人羣中,行不多遠,進一庭院,入門就看到正在包紮傷口的高審思,鎧甲就卸在腳旁。

待李紹城走近,高審思已經站起身來,身上綁着繃帶,被血水浸溼,狀若梅花,但他高聲道:“且爲本將着甲!”

“高將軍,傷勢如何?”李紹城急聲來問,同時示意對方親兵暫緩爲其着甲。

“區區小傷,何足掛齒!”高審思擺擺手,硬氣不減分毫。

其旁的親兵面色不安而愧疚,低聲道:“腹前刀傷,長過四寸,其深已見肝腸......是我等護衛不利,請大帥治罪!”

“說這些做甚麼!戰場之上,非死即傷,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高審思一揮手,豪烈大氣,又向李紹城抱拳,“末將無礙,這就再上城頭!”

——————

晚上還有一更。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四十八 劫道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十三 勝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四十四 忠誠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六十四 相救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六十三 陣斬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有關李嗣源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二 神仙山(1)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