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

賀蘭山東麓三百餘里的廣袤大地上,暮色猶如一層薄紗,從東天輕輕落了下來。

西天外有一抹晚霞格外妖豔,像是縈繞在人心頭的美夢,遙不可及。

沃野百里的懷遠縣境內,有一座毫不起眼的村落,孤零零的在夕陽下向晚。

錦繡山河一萬里,不及炊煙裊裊起。

天下太平少流離,因見有人把門依。

——這些,都與這座普通的村落無關。

村頭有一堆巨大的篝火,在一棵綠蔭如蓋的老樹前,灼燒着夏末沉靜的日暮。

二十來騎散佈在篝火周圍,有的警戒四周,更多的是舉着馬刀嗷嗷叫喚,策馬緩緩迴轉。

閃動的火焰,將地上大灘大灘的血跡映照得分外刺眼,流動的鮮血浸溼了泥土,也帶走了一個人所有的歲月,躺在地上的屍體死氣沉沉,唯有瞪大的雙目在訴說不甘與憤怒。

有人在嚎哭,哭聲是日暮裡最令人揪心的聲響。這聲音如此悲涼絕望,撕心裂肺不足以形容其萬一。日暮使人愁,日暮裡的哭聲叫人肝腸寸斷。

圍着老樹樹幹,綁着三名不過十多歲的年輕女子,淚水與汗水讓凌亂的長髮貼在臉上,麻衫碎花裙上粘着泥土與血污,她們掙扎得賣力,卻無法靠近死去的親人半分。

幾人党項人哈哈大笑着,揮舞着帶血的馬刀,欣賞地上慘絕人寰的戰果,也不時伸手戲弄那三名快要哭斷氣的小娘子。

懷遠縣,是賀蘭山東麓南部三縣中,最靠近北部定遠城一線的縣邑,定遠城戰事持續了四十來日,大股小股的定難軍馬軍滲透南下,早已不是甚麼稀罕事。燒殺搶掠是馬上民族的拿手好戲,悍勇輕死的他們不懼怕自身死亡,同樣也輕視他人的生命。

懷遠縣和其南的安靜、靈武兩縣,早在月前就已下令,收攏各地百姓到縣城暫避,但總有一些顧念幾間陋室、三畝薄田的百姓,走得不是那麼幹脆及時。

篝火前有數個支架,上面烤着從村裡搶來的豬羊,坐在中間的党項人是個百夫長,生得醜陋不堪且滿臉鬍渣,吃飽喝足之餘,他隨手抹了一把滿嘴的油膩,往西天看了一眼,見夕陽已經落到賀蘭山另一側,日暮愈顯低沉,便站起身向那被綁着的三名小娘子走去,桀桀的笑聲讓他面色愈發猙獰,周圍的党項人自然知道百夫長意欲何爲,無不舉刀嗷嗷叫着起鬨。

百夫長低着腦袋圍着老樹轉了一圈,最終在容貌最爲清秀的小娘子面前停下腳步,雙手去解腰帶的時候,目光中的火熱與貪婪猶如岩漿。

其餘的党項人都緊緊盯着百夫長,好等他完事後搶先一步撲上去,享用面前的美餐。

日暮籠罩的大地,已是一片青黑之色,所有的党項人都在亟待狂歡的最後盛宴。他們太過急切,也太過大意,他們半日都未碰到一個朔方軍,便以爲無人會來打攪他們的雅興,殊不知黑夜永遠與殺機共舞。

當利箭劃破暮色,穿透外圍數名党項人的背心時,淒厲的慘叫聲是那樣不合時宜,而踩碎流年的鐵血將士,已經緊握冰冷的利刃,從四面衝殺出來。

嚎叫與驚呼中,党項人亂作一團,當中的百夫長褲子剛褪下,還沒來得及提槍上陣,悠忽間,一名甲冑覆血的年輕朔方軍將士,躍上不遠處的一個土堆,挽弓如滿月,一矢射來,正中百夫長的咽喉。

百夫長咽喉裡涌動的桀桀聲再也不是獰笑,而是垂死的掙扎,他無力的跪倒在地上,跪在滿地屍首面前,跪在三名眼中充滿驚喜、慶幸與悲哀之色的女子面前,漸漸沒了聲息。

二十多名党項人,或想反擊,或想上馬而逃,但在飽經血火的百餘朔方軍精銳圍攻下,無一不是身首異處。

也不知是哪個党項人,撞翻了篝火,屍體在大火中化爲焦炭。

柴克宏望着滿地的百姓屍體,憤怒猶如蚯蚓,爬滿了他的臉龐,手持弓箭的吳春走過來,跟他稟報道:“村裡村外,已無賊軍活口。”

柴克宏看向那撲在死屍上痛哭的三個小娘子,咬了咬牙,“帶她們走!”

從定遠城突圍時,柴克宏身後尚有兩百人,如今好不容易擺脫定難軍追兵進入懷遠縣地界,兩百人已經只剩下三分之二,他無法在此多作停留,定難軍的大股追兵很可能尾隨而至。

......

吳生再度醒來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遼闊無邊的藍天白雲,雖然太陽並未當頭,他仍舊覺得刺眼,手動了動,兩邊空無一物,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躺在擔架上,這讓他心頭一喜,不用再被吳春綁在背後策馬飛奔,這說明他們已經進入安全地域,掙扎着擡起上身,入目是熟悉的朔方軍甲士,大部分策馬而行。劫後餘生的喜悅還不及讓他叫出吳春的名字,周身的傷口就傳來一陣陣刺痛,疼得他倒吸一口涼氣。

“你醒了?太好了,你醒了!”

耳畔傳來一個喜悅的聲音,清脆得猶如枝頭黃鸝,帶着幾分雀躍,吳生心頭一片疑惑,那分明是小娘子纔會有的聲音,隊伍中何時有小娘子了?他轉頭去看,就見到一張雖然憔悴,頭髮凌亂略顯狼狽,但清秀可人的小臉,吳生沒有見過江南春水,但這張大眼睛小鼻子小嘴的清秀臉龐,也唯有江南春水可以比擬。

小娘子的驚呼引來了吳春,他那張愈發消瘦、但雙目愈發有神的剛毅臉龐,出現在吳生的視野裡,滿是喜色,“好小子,還以爲你挺不過來了,好樣的!”

吳生腦袋上纏了一大圈布條,聞言勉強笑了笑,“我等身在何處?”

“到靈武縣地界了。”吳春在擔架旁邊走邊說,悲喜兩種神色在他臉上糾纏,讓他看起來倍顯滄桑,“賊軍已經打到了懷遠縣,南部三縣的兵馬已經動了起來,懷遠、安靜、靈武就如定遠、崇岡、新堡一樣,三城相互援引,要抵擋賊軍一段時日。”

吳生默然,他雖然是讀書人出身,平日裡對大勢很上心,但到底只是一介小卒,所知有限,吳春知他心中所想,便繼續道:“聽柴將軍說,賀蘭山東麓三百餘里的防線,北部定遠三城,南部就是靈武三縣,如今定遠三城已破,大軍接下來就要戮力防守南部三縣。若是南部失守,不僅在西南與河西賊軍作戰的高審思將軍腹背受敵,靈州也會完全暴露在賊軍威脅之下,失去賀蘭山東麓的屏障,賊軍就能從西、北、東三面進軍靈州,分進合擊,靈州也就難守了。”

吳生問道:“高將軍守得住西南否?”

吳春尋思着道:“靈州邊防,防西不防東,定遠城防線是依賀蘭山所設,此番之所以潰敗的這樣快,說到底還是賊軍從東面而來,我軍被避實就虛了。西南則不同,高將軍依靠的是完整的邊關防線,他本身又極度善守,河西賊軍要破關而入,沒有那樣簡單。”

說到這,吳春不禁苦笑道:“但是靈武三縣能守多久,實在是無法料知。”

兩人說了一陣話,吳春見吳生面色不是太好,也沒打算說太多,叮囑他好生歇着便是,“定遠城戰事慘烈,將士十不餘一,此番突圍之後,柴將軍已經接到軍令,所有人馬返回靈州休整,靈武三縣的戰事,節使自有安排。”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定遠城的將士歷經慘戰,死傷已經不能用慘重來形容,眼前的這百餘人都是好不容易撿了一條命,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此番不可能還協防靈武三縣,若是如此,豈非是要每個人都戰死才肯罷休?慈不掌兵也不是這個說法,軍中將帥不會下達這樣絕情無道的軍令。

吳春重新上馬後,吳生見先前出聲的清秀小娘子還隨行在擔架旁,微低着頭微抿着脣,長髮雖然凌亂但也很好看,談不上姿色絕豔,只能算箇中上,但也足以吸引吳生這樣血氣方剛的少年郎了。

小娘子見吳生看過來,不等吳生髮問,連忙解釋道:“是將軍讓奴一路照料郎君......”語速很快,像是有人追趕着,話未說完,已是小臉紅撲撲的。

吳生到底是讀書人,也見過一些世面,沒有小娘子緊張侷促,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舌頭動了半響,也只憋出一句:“多謝小娘子......小娘子如何稱呼?”

“叫奴玉娘便可。”

“嗯......小娘子是哪裡人氏?”

“家在靈武縣,阿爺是郎中,開有一間藥鋪,眼下是收藥材的時候,阿爺卻忽然病了,奴這才斗膽和一位鄉人去懷遠縣收藥,不料遭逢此禍......幸賴將軍相救......”

“......我並沒有做甚麼。”

“那也一樣的,奴心裡感謝將軍呢!”

“......別叫將軍,我只是個小卒。”

“哦......”

雖然對話並不太新奇,甚至有些略顯尷尬,但好歹說上話了,邊地兒女性子豪烈一些,沒有太多羞怯,加之眼前算是共患難一遭,開了這樣一個頭後,兩人漸漸熟悉起來,距離拉近不少,言談也就多了,不過玉娘照顧吳生的傷勢,一個勁兒叮囑他好些休息,並不與他說太多閒話。

吳生原本以爲可以安穩回到靈州,不料在靈武縣城暫歇一夜後,就接到一份緊急軍情,吳生回靈州也就成了奢望。原來,定難軍在奪下定遠城後,馬不停蹄開始大舉南下,一座定遠城定難軍打了四十日,惹得劉知遠惱羞成怒,爲了儘早攻克靈武三縣,完成石敬瑭交代的任務,他發揮騎兵數量多的優勢,派遣精銳馬軍沿河火速南下,迂迴包抄到靈武縣,準備將懷遠、安靜、靈武一鍋燉,尤其在靈武境內的黃河沿岸,佈下重兵,以期攔截靈州增援——如此一來,吳生等人渡河東歸靈州的道路,也就被截斷。

......

大戰之時,形勢瞬息萬變,前方與後方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

於吳生而言,鄉土難歸。

好在也不是所有事都是糟糕的。例如懷遠、安靜、靈武三縣在應戰準備上,就做的足夠充分,各城百姓已經被全面發動起來,爲守土之戰出人出力,不同於中原,一聞戰亂起,動輒舉家奔,朔方位處邊地,便是在所謂的承平時節,也不乏小股賊人犯邊,加之氣候因素,生存條件惡劣,邊地百姓身強體壯,慷慨激昂,對戰爭也沒有中原那般恐懼,賊人入寇,但凡守軍敢戰,邊地百姓便大多敢跟守軍一同據賊。

隨着時間流逝,戰爭在懷遠、安靜、靈武這三個呈三角形的縣境中展開,大小戰鬥與城池攻防戰相結合,賀蘭山東麓三百里平地的南部,正式進入烽火連城的狀態。

而這一切,眼下跟吳生的關係並不是太大。

清晨醒來,吳生睜着雙眼在榻上看着房樑,因爲還不能下榻,他目睹了一隻蒼蠅如何撞上蛛網,然後被蜘蛛爬過去在晨陽下享用的全過程,就在他不禁擔心那隻不大不小的蜘蛛,會掉在他榻上的時候,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光明頓時將所有陰暗一同驅散,與光明同步走進的屋子的,還有端着熱騰騰湯藥的玉娘。

“你醒了?”

“嗯。”

“該吃藥了。”

“有勞玉娘。”

玉娘大方利落的坐到榻邊,雖然服飾依舊不過是麻衣素裙,髮髻上也沒甚麼出彩的飾品,但勝在衣着合體,將她發育良好的身段都襯了出來,胸前景緻雖不壯觀,但含苞待放正合了這年齡的欲說還休,腰細臀翹的曲線則是天工之筆,讓人禁不住想去撫摸一番,人生年華最是青春無敵,面前的玉娘活力洋溢,俏臉如蛋,雙眸如星,肌膚正是光滑如綢緞的時候,燦爛的晨陽一照,髮絲若金,更顯臉蛋吹彈可破,又且處子之身隱有芬芳,顧盼雖不生媚,但頗有靈氣,讓吳生這少年郎多看不得,多看就要被吸引。

玉娘扶着吳生在榻上坐起上身,夏日裡衣衫單薄,免不得肌膚相親,青春的身體又像是火爐,一碰就能感受到熱度,這讓玉娘不禁雙頰微紅,不過她卻也沒有許多扭捏,待吳生坐好了,端起藥碗,舀了一勺藥湯,動作輕柔的遞到吳生嘴邊。

吳生到底是血氣方剛的兒郎,前幾日動彈不得也就罷了,如今頗能活動,還由着玉娘給他喂藥餵飯,他大丈夫的顏面往哪兒放?接過藥碗的時候,兩人手指相觸,吳生感到彼處一片清涼柔滑,猶如山澗清泉從指縫流過,說不出的愜意,玉娘則像是觸電一樣,閃電般縮回了手,到嘴邊的話也來不及說,微低着頭擺弄衣角。

吳生略感窘迫,一口氣將熱騰騰的湯藥全都灌下,差些沒給他燙出滿嘴的泡來,又不好表露一二,在佳人面前失態,只得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一抹嘴,將藥碗抵還玉娘,忽然覺得該在這個時候說些甚麼,又不知說甚麼好,嘴一張就冒出一句不假思索的話來,“待我能下榻走動了,這便回軍營休養。”

玉娘小心翼翼接過藥碗,生怕再碰到吳生的手指,聽到他這句沒頭沒腦的話,也不知怎的,胸口涌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最後這情緒都化作了委屈,暗暗想到:吳生莫不是嫌棄自家沒有把他照料好?

懷揣委屈和慚愧之情起了身,玉娘就要抱着湯碗出門。

若是她就這樣走了,說不得兩人之間就有了隔閡,不過玉娘到底是敢替父去縣外收藥材的豪傑,膽子比一般小娘子要大些,尋常小娘子這時受了委屈,也就默默吞下了,她臨出門前回頭對吳生道:“奴不是軍中大夫,難免有照料不周的地方,吳郎說出來奴改就是了,吳郎是爲國殺賊的英雄,此番奴沒有依照縣裡的吩咐將吳郎照料好,是奴的不是。”

吳生聽了這話立馬就慌了,連忙擺手道:“不是不是,玉娘這是說哪裡話,若非玉娘照料周到,我哪裡能康復得這樣快?玉娘此言,折煞我也!”

玉娘歪了歪頭,將信將疑,“當真?”

吳生自知唐突了佳人,惹得對方不快,心頭歉疚得一塌糊塗,連忙表態挽回,“當真當真!不信你看,我現在都能打上一套拳了!”說着,揮舞了幾下手臂,猶覺得不滿,就要下地來蹦跳一番。

玉娘見狀,知道吳生果真沒有怪罪自己,又見吳生要下榻,這哪裡使得,連忙跑過去放了藥碗,將他推回去,“你傷還沒好呢,快別這樣亂動了,回去好生躺着。”

吳生見玉娘沒有生氣了,心頭好大鬆了口氣,又不敢真的放下,關切的問:“你相信我的話了?”

玉娘不過十六七歲,到底年齡不大,還有些沒有完全褪盡的小孩子性子,聞言哼了哼,佯裝不滿道:“你方纔還等不及要回軍營呢!”

吳生汗顏,尷尬擾頭道:“我這不是怕麻煩你們嘛,這些日子勞你們照料,心頭實在過意不去。”說完這話,忽然福至心靈,趕緊認真的補充道:“看你每日忙進忙出,累得滿頭大汗,我實在於心不忍。”

玉娘得了吳生的體諒,心情大好,尤其是後一句話,讓她心花怒放,這世間的事,少有比別人能理解自己,尤其是理解自己的付出更貼心的了,玉娘心頭雖然甜蜜,面上仍是孩子氣道:“奴還以爲軍中大夫手段高明、心思細膩,是奴萬萬比不了的呢!”

吳生重新坐回榻上,雖然知道軍中大夫、護理的確手藝好,但此時也不知爲何,他卻不想承認這些,眼看玉娘小心爲他查看傷口,生怕方纔他亂動崩壞了口子,這下就只想讓佳人開心一些,當下無師自通的大言不慚道:“你是不知道,軍中大夫都是男兒,一個個大手大腳的,根本不知道甚麼是疼,腸子流出來了一把就塞回去,傷口化膿了一刀下去用力一擠,那血水都能飛濺出去好幾步,整天惹得傷員們鬼哭狼嚎,別提有多慘了......哪像你這樣輕手輕腳的......”

玉娘見吳生說得有趣,不禁撲哧笑出聲來,掩住了小嘴,見吳生一副傻笑的模樣,便知道他是在逗自己開心,雖然心裡確實舒暢,還是羞惱得打了他一下,又瞪了他一眼,這才重新收拾起碗勺,臨出門時又不忘叮囑道:“可別亂動,我這就給你端飯來。”

玉娘出門了,吳生還在嘿嘿笑個不停,他當然不知道,玉娘出門之後想起他方纔那呆呆傻傻的模樣,又是不禁撲哧笑出聲來,還罵了一句呆子。

當然,此時兩人都不知道,經此一鬧,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更近了一步,男女間的情愫,尤其是單純少男少女間的情愫,往往就是在打打鬧鬧中生出來的,日久生情之所以叫日久生情,就是因爲在平淡無波的生活裡感情會來得慢,跌宕起伏的遭遇才能讓感情迅速升溫,而他們方纔的言行,實則已經跟打情罵俏沾上了一點邊。

大戰已起,軍中醫院的傷員勢必與日增多,到最後也會人滿爲患,靈武縣將定遠城來的傷員分配到百姓家中調養,正是發動百姓參與守城戰的一個體現,吳生傷勢很重,被分配到開藥鋪的玉孃家中也是順理成章的事,至於這裡面有沒有柴克宏見吳生一路上與玉娘相處愉快,格外照料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李從璟的治軍思想裡面,本就有關心將士成家問題的章程,柴克宏有此順水推舟之舉,也不顯得意外。

總而言之,在玉娘一家人盡心盡力的照料下,身心舒暢的吳生傷勢康復得非常快。

......

轉眼間又是數日過去,作爲賀蘭山東麓三百里平地中最南邊的縣邑,靈武縣城還沒有遭到定難軍大規模攻城,當然這也跟定難軍對靈武縣的作戰策略有關,這階段劉知遠將針對靈武縣的重心放在黃河邊上,以防備靈州援軍爲首要任務。

吳生在小小的邊地縣邑中,享受到了大戰間隙難得的一段安逸悠閒時光。

午後,斜陽懸掛在老樹枝頭,不寬的長街上樹影斑駁,房屋投射出的陰影連在一起,也是一方城池,屋檐的輪廓有筆走龍蛇的意境,帶着幾分唐人特有的飛揚跋扈和厚重沉穩的味道。

羽毛潔白的鴨子伸長了脖子呀呀叫喚着路過,眼珠子左顧右看的動作跟脖子伸動和聲音叫喚同一節拍,都是一下一下的,雖不抑揚頓挫,但也乾淨利落。

公雞撲扇着翅膀,扇動幾許灰塵,帶着一幫羽毛顏色不盡相同的母雞小雞昂揚行走,像是巡視領地的帝王,色彩光亮的粗壯尾羽高高翹起。

碰到從街邊忽的躥出來的並不雄壯的土狗,雞鴨們立即呼哧一陣亂飛亂跳,灰塵便在陽光裡打轉,土狗以玩鬧的本意追逐雞鴨們一陣,就停下四肢吐着舌頭望着他們遠去,憨態可掬。

或者看到一二孩童跑出來,土狗便雀躍的溜過去,搖着尾巴圍着孩童打轉,偶爾擡起永遠目光清澈的臉,渴望與自己的小主人玩鬧一番。

玉娘扶着吳生走在街巷裡,一人腳步嫺靜,眼神略帶新奇,全神貫注聽身旁的人講述戰場事,一人有意邁動還不能太雄武的步子,儘量讓自己的講述跌宕起伏,好在後者雖然有意賣弄,到底是讀書人,懂得含蓄內斂,不至於有眉飛色舞這等惹人厭惡的姿態。

養傷的人需要多走動,也需要見見陽光,平凡小城平凡的景緻,正是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的意境,眼下的年輕男女也只是普通人,說着並不出奇的話。間或有跟玉娘相熟的孩童,隔着老遠瞎起鬨,大呼小叫着玉娘有郎君咯,然後一起鬧着跑開,免不得惹得玉娘又羞又惱,卻偏偏不能捨了吳生去追打他們,只能裝腔作勢的警告這些頑童,當心我來日收拾你們,且這話還不能說得太惡氣,以免給身旁的兒郎留下不好的印象。

吳生到底是兒郎,並沒有太多羞澀,還能做到臉不紅心不跳的繼續說道:“所以前番我能從戰場上活下來,半賴上天眷顧半賴袍澤手足,這兩樣少了誰也不成。”

玉娘心有餘悸的感慨道:“數千

人呢,就回來幾百個,戰場之上實在是太兇險了,每日裡死那麼多人,想想都覺得可怕。”

吳生面容肅然,“一寸山河一寸血,自古以來,有多少戍邊將士戰死疆場?於朔方軍而言,爲國守疆土是本職,只要有一口氣在,就得跟賊人死戰到底。護君民、擊不臣,縱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沒甚麼可抱怨的,如若不然,邊軍意義何在?文死諫武死戰,百姓才能得享太平,中原、江南的唐人,洛陽的陛下,可都在看着我們。”

玉娘頓覺眼前的兒郎分外高大,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那是對英雄的仰慕也是對邊軍的感激,“可是洛陽、江南你們都沒去過呢,人說洛陽繁華江南富庶,那些戰死的將士,都沒見過洛陽揚州是甚麼樣......”

吳生搖搖頭,“見過或是沒見過,那重要嗎?見過或是沒見過,將士都願爲之死戰,亦或戰死。對我等而言,家國不在眼前,而在心中。”

這一刻,玉娘隱隱明白了甚麼是軍人。

一羣只因心中有家國,便願付出七尺軀的熱血兒郎。

哪怕家國離他千萬裡。

有他們,纔有家國,纔有百姓的安居樂業。

玉娘忽然很慶幸,慶幸自己是唐人,身前有這樣一支唐軍,更慶幸她能爲之出一份力。

斜陽西下的時候,街巷那頭響起玉娘阿孃的呼喚聲,這聲音穿街走巷,讓他倆趕緊回去吃飯。

吳生與玉娘相視一笑,這才注意到他們誤了回去的時辰,連忙往家中趕。

此時,這對年輕的男女,還不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句話的含義。

和玉娘回到藥鋪,吳生才知道吳春也來了。

也不知是不是玉娘阿孃的燒菜手藝太好,這廝竟然毫不客氣留在鋪子裡蹭飯,邊地風氣不同於中原,吃飯已經盛行一桌人圍着高腳圓桌一起,而且市井底層之家不同於書香門第與官宦人家,沒那許多禮儀拘束,吳春席間狼吞虎嚥的模樣,着實讓樸實的玉娘阿孃好一陣開心,一個勁兒給他夾菜,要不是吳春堅決不飲酒,玉娘阿爺定會拿出珍藏的好酒,來款待這位守土征戰的好兒郎。

吃完飯,吳生和吳春在後院的老樹下坐了片刻,兩個年輕人牙口好,倒是不用剔牙,玉娘體貼的爲他倆送上茶水後,就退了出去,留他倆單獨說話。

“懷遠、安靜、靈武三縣已經打成了一鍋粥,數萬賊軍在三縣之地縱橫穿插,百餘里之地已經沒有一塊消停的地方,賊帥劉知遠的用兵策略委實高明,若非有柴將軍和蒯、盧兩位參軍謀劃軍機,只怕三縣局勢已經徹底糜爛了。從定遠城一線退回來的袍澤,包括新堡、崇岡的將士,能動的攏共不到三百人,這回也都壓上了靈武縣戰場。我這幾日充當遊騎出城,可是險些回不來,狗日的直娘賊,賊軍的馬軍遊騎的確悍勇,論單打獨鬥和小股對抗,我們還真佔不到半點兒便宜......現在就看南邊高將軍能堅持多久,要是讓定難賊軍與河西賊軍聯合,這裡就守不住了......”

吳春跟吳生簡單說了下形勢,臨走時道:“眼下聯繫靈州的通道被隔絕,你恐怕是回不去,不過節使必定不會任由賊軍這樣胡作非爲,假以時日未必沒有轉機,你且安心養傷......”

最後,吳春從懷裡摸出兩封信,一封染血一封乾淨,遞給吳生:“看來你的家書已經不用我給你捎帶......日後若能回靈州,你把我這封家書帶回去......”

說完這些,吳春就走了。吳生獨自在院中枯坐良久,望着手裡的兩封信,直到玉娘在她身旁坐下,也沒有一句言語。

天終於黑了,真正激烈的大戰纔剛剛到來。

......

旬月後,吳生的傷勢已經恢復得差不多。

天氣已經轉涼了,便是尋常時候,吳生也得穿上長衫。

連日來朝夕相處,尤其是被日夜照看,吳生與玉孃的關係已經愈發親近,親近得就像是一家人。不少時候,吳生都注意到,玉娘阿爺和阿孃湊在一起,望着自己小聲交談着甚麼,看向自己的眼神,帶着審視與欣賞的意味。尤其是這幾日,吳生髮覺玉娘在他面前總會時不時臉紅,原本落落大方的小娘子,奇怪的愈發嬌羞起來。

有事沒事的時候,玉娘阿爺還會問起吳生的家世,並且不是隨口問問的樣子。玉娘阿孃好似更加疼愛吳生這個後生了,跟他說話的時候,眼中時時都有藏不住的笑意。

吳生雖然未經人事,但也不是小孩子,他不難猜測到種種跡象後隱藏着甚麼。但吳生只能裝作不知道,在玉娘有時候試探他的時候,他也千方百計迴避。

大戰面前,吳生志不在此。

這日,他和玉娘一起在庭院裡幫着曬藥。微風吹拂,幾片幹藥草隨風而起,飛到了玉娘頭上。站在玉娘身旁的吳生,也沒多想,動作輕柔的,一片一片幫她把幹藥草摘了下來。

熟不知,女兒頭髮最是不能輕易觸碰,非她們發自心底認可的人,此舉必然讓她們極度反感,相反,內心親近者有這個動作,卻也容易收穫到非凡的效果,威力不亞於對貓兒的“摸頭殺”,能讓它們瞬間喪失所有抵抗力。

眼前的玉娘,瞬間就臉紅脖子根,杵在那裡不能動了。

玉娘阿爺阿孃正掀簾準備進院,看到這一幕,默契的停住了動作,一起看向這分外暖心的一幕,臉上洋溢着會心的笑意。

然而這一幕並沒有持續下去。

轟的一聲巨響,乍然從城牆的方位傳來,叫人猝不及防。

轟隆的巨響聲接連響起。

所有人都是臉色一變。

吳生手上動作僵了僵,向城牆的方向望去,初秋的陽光下,他目光裡的柔情,漸漸被炙熱堅定的殺伐之色取代。

玉娘阿爺阿孃一起進到院子裡,“這是怎麼了?”

“賊軍攻城了!”吳生沉聲道,話說完,他轉身走進屋子裡,片刻後,腰抱甲冑、手握橫刀走了出來,望着院中照料了自己許久、對自己抱有莫大“期許”的一家人,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小生,要去守城了!”

他這句話一說出口,玉娘頓時以手掩嘴,淚水絕提。

投入戰鬥意味着甚麼,若說先前的玉娘還沒有多少概念,這些時日在吳生的講述下,她已經有了基本認知。

對眼下這一戰而言,那就是九死一生。

吳生要麼不踏出這個院子,踏出去了,就極有可能是生離死別。

玉娘阿孃一把拉住他,這個樸實的婦人含淚道:“你傷勢剛好,還沒完全康復,這個時候怎能去守城?稍有不慎,傷口就會崩裂啊!”

玉娘阿爺也勸道:“靈武縣有守軍兩千,不差你這一個,再說,你在定遠城已經激戰過,軍中的命令,不是也讓你回靈州麼,這說明你不必再參戰了。”

吳生緩緩搖頭,擲地有聲道:“身爲大唐將士,爲大唐守國門,是我此生職責,一刻也不能丟下,無關軍中是否要求。”

玉娘阿孃見吳生態度堅決,知道事不可爲,只得做最後努力,哭道:“難道你就不顧玉娘了嗎?這孩子對你是甚麼心思你難道不知?你這一去......你讓她怎麼辦?”

“阿孃......”玉娘攙扶着婦人,哽咽着說不出話來,唯獨一雙蘊藏着千言萬語的眸子,緊緊落在吳生身上。

望着玉娘淚水滂沱的臉,吳生心頭如有針刺,有那麼一瞬間,他幾乎要忍不住,答應他們留下來。他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郎,哪裡能不知道玉孃的心意?他又何曾沒有幻想過與玉孃的好事?

但是下一刻,吳生低頭放下鎧甲橫刀,緩慢而堅定在三人面前伏地而拜。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起身時,他說。

抱起鎧甲,吳生再也不忍看他們一眼,轉身就走。

“等一等!”哭成淚人兒的玉娘突然出聲,快步跑過來,攔在吳生面前。

一把擦乾了淚,玉娘努力露出一個笑臉,讓自己看起來和平常沒有甚麼兩樣,但話一出口,還是無法抑制的顫抖着,“你要上戰場,我不攔你,因爲你是大唐的將士,理該保家衛國......但城頭戰事已起,你這樣子怎麼去軍營?妾身,請爲郎君着甲!”

她雖然奮力想讓自己表現得堅強一些,但話一說完,還是禁不住淚流滿面。

吳生身子僵住,他沒想到玉娘會說出這句話來。

下一刻,玉娘已經從他手裡奪走戰袍、甲冑。

戰袍是她親手縫補過的,上面有她一針一線,甲冑是她親手清洗過的,一滴滴淚水落在上面。

吳生僵硬的站在那裡,仍由玉娘爲他換衣、着甲。

從始至終,他一個字也沒說,也沒去看她一眼。他怕他說出的話,會帶上哭腔,他怕他看見她的臉,就會心軟的留下來。

最後將橫刀遞到吳生手裡,玉娘低着頭,退後兩步,讓開了道路,也沒有再去看他。她也怕,怕看一眼,就忍不住撲在他面前,拼命攔住他不讓他走。

“你走吧......”玉娘低着頭說。

吳生深吸一口氣,大步走出院子。

她的話沒說完,因爲她已經說不完,那三字出口,她就已經要忍不住哭出來。

她想說,奴會念着你,奴會等着你。

她沒說出口。

她再也沒有機會當着他的面說出口。

————

吳生是主角也不是主角,故而在他這裡,可以寫很多在李從璟身上不能寫和先前來不及寫的東西。另外,一上一下兩條線,也能更好體現李從璟對大唐的改變,展現如今大唐的人物風貌。

(本章完)

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二十 天下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九 破軍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二十 天下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七 三個錦囊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三十八 踏營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上架感言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