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

天成四年十二月癸卯朔,遷梓宮於二儀殿,是日發哀,百僚縞素於位,太子從璟於柩前即皇帝位,服紀以日易月。

定鼎元年春二月庚辰,帝御文明殿視朝,仗衛如儀,宮懸樂作,羣臣朝服就位。

......

“敕令:宰相馮道加司空,三司使任圜加司徒,御史大夫李琪加太尉。”

“敕令:以樞密使安重誨爲左僕射,加檢校太傅。”

“敕令:以殿前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夏魯奇爲樞密使,加檢校太傅。”

“敕令:以太子賓客莫離爲中書令,加檢校太尉,封蔡國公。”

“敕令:以太子詹事衛道爲門下侍中,兼兵部尚書。”

“敕令:以左庶子王樸爲尚書左丞,兼吏部尚書。”

“敕令:以左庶子杜千書爲尚書右丞,判戶部。”

“敕令:以太子少詹事桑維翰爲中書侍郎。”

“敕令:以刑部郎中蘇禹珪爲刑部侍郎,叛刑部。”

“敕令:以江淮鹽鐵轉運使蘇逢吉判度支。”

“敕令:以江淮鹽鐵轉運副使張一樓爲中書侍郎。”

“敕令:以殿前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孟平,爲殿前軍都點檢。”

“敕令: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威,爲侍衛親軍都點檢。”

шωш⊙ ttkan⊙ C〇

“敕令:潞王李從珂加太師、同平章事、右僕射。”

百步文明殿內,羣臣俯首執禮,以接敕令。

皇案後,有一人服袞冕:其冠也,上有黃金冕板,板寬八寸、長一尺六寸,垂白色珍珠一十二;身着玄衣纁裳,玄衣爲黑色,纁裳爲赤黃色,有十二章紋飾;其衣也,上有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等八章圖飾;其裳也,有藻、粉、黼、黻四章;腰束革帶、玉鉤;腳踩烏皮六合靴,腰佩鹿盧玉具劍。

——光彩奪目,威嚴萬分,不能直視,儼然神人也。

正是大唐皇帝李從璟!

皇帝者,德兼三皇,功蓋五帝。

皇帝者,言出爲敕,行於天下,萬民俯首遵從,莫敢有違抗者。

皇帝者,即天子。

一言可救蒼生,一行可毀社稷,一言可使四海太平,一行可使天下大亂。

皇帝者,即國家。

皇帝死於外敵,即是國亡。

皇帝者,即大唐。

皇帝執掌大唐一切權柄。

馮道宣讀敕令完畢,躬身向李從璟行禮。

“朕的敕令,卿等可有異議?”初升的晨陽灑在殿中,陽光盡頭的皇案後,李從璟平淡的詢問不失威嚴。

“臣等謹遵陛下敕令。”分列兩班的百官,紫、緋相間,皆俯身執禮。

“既無異議,頒行天下!”李從璟輕輕一揮衣袖。

言罷,站起身。李從璟看到殿外有千步廣場,可容萬人,廣場外有數丈朱牆,人獸莫能翻越,牆外有十丈閣樓,高聳入雲,樓外便是偌大的洛陽,洛陽外便是大唐的天下。

“退朝!”李從璟微然一笑,負手離案,儀仗緊隨其後。

“恭送陛下!”百官齊聲禮送。

出了文明殿,早有宦官、宮女、宮廷甲士在外等候,李從璟坐上御攆,“擺駕崇文殿,傳宰相、中書令議事。”

“擺駕崇文殿,傳宰相、中書令議事!”敬新磨高唱一聲,即快步在前領路。

.......

“國喪其間,祭弔情況如何?”李從璟在擺滿奏章的皇案後坐下,批閱了一陣奏章,等到馮道、莫離都到了,放下玉筆來問兩人。

“吳越王、閩王、渤海王、契丹皇帝的使臣早已到了,除此之外,沙洲節度使曹義金的使者也已入關,只不過因爲路途難走,耽擱了不少日子。”馮道如是而稟。

“哦?河西險阻,曹義金的使者向來極難走到洛陽,這回怎會這般順利?朕可是聽說,党項人如今在河西活動頻繁,會州、涼州一帶如今局勢緊張,曹義金的使者理該更難入關纔是。”李從璟有些奇怪。

莫離這時候出聲道:“桃統率去年去了河西。”

李從璟頓時默然下來。

這個問題已經不用討論。無論党項的勢力如何往河西暗中侵襲,既然桃夭夭在河西,曹義金的使者怎麼都能安然入關。

“吐蕃如何?”既然說起了河西,李從璟便問了一下青藏高原。

“自論恐熱敗亡後,吐蕃陷入內亂,數十年來彼此混戰不休,如今已是割據格局,正因如此,河西亦有其不少部族......和曹義金距離近的,已經跟隨曹義金的使者一道來了。”馮道言說道。

“南詔如何?”李從璟又問。

“大義寧國的使臣還未到。”馮道回答。

南詔,即雲南,昔曾屢屢犯邊,後來被前蜀皇帝王建治得很慘,基本不復侵擾,而是陷入內亂、內鬥中,現在叫大義寧國,約莫三年後,段思平會建立大理。

“嶺南如何?”李從璟又問。

“嶺南的使臣昨日到了,奉上了國書,正要呈給陛下。”馮道說着,將手裡的文書遞上來。

李從璟看罷劉龑遞上來的國書,淡淡嗤笑一聲,將文書丟到皇案上,“跟昔日的楊吳一樣,仍舊自稱皇帝。”說罷,給了四個字的評語,“不知死活。”

莫離見馮道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便接話道:“陛下打算何時向嶺南用兵?”

“今秋。”李從璟的目光從劉龑的國書上飄過,並沒有如何注目。

“臣請前往。”莫離執禮道。

李從璟卻是搖搖頭,“發吳越之兵協助,先解決閩地,若是閩王識相,當知道該效仿楚王馬希聲,主動攜親信到洛陽定居,若是閩王不識相,區區閩地,豈能擋我王師鐵甲?待閩地的事解決,大軍再順道南下,如是軍糧也可從海上運送,不一月可到廣州,免去了從湘江溯流而上,經澪渠、灕水多番轉運的損耗。此事並不難,讓郭威帶侍衛親軍去即可。至於你和孟平,另有去處。”

莫離聞言稍微思索,旋即眼前微亮,“陛下的意思是......”

李從璟看向馮道,聲音沒有絲毫感情,硬邦邦的如同寒石一樣,“若朕所料不差,藩鎮節使各有親自入洛,唯獨夏州定難節度使不曾來吧?”

“......”馮道愕然,旋即低首,“確如陛下所料,夏州來的是党項人李彝超,而非節使石敬瑭。”

李從璟冷笑一聲,“身爲駙馬,又是節使,國喪竟敢不入朝,他的膽子可真是讓朕欽佩。”

馮道張了張嘴,遲疑了好半響,才道:“石敬瑭上書言說,去歲他剿匪時爲賊人所傷,如今重病不起,短期內難以下榻,故而無法入洛......”

“好了。”李從璟擺擺手,示意馮道不必多言,看向莫離,“說說你對進兵河西的看法。”

“河西並及西域之地,勢力錯綜複雜,吐蕃、回鶻、党項等諸部雜居,皆是悍勇輕死之輩,王師要征戰並不容易。又且,此處土地貧瘠,無法就地取糧,糧秣物資全都依賴京畿運送,又兼道路崎嶇,路途損耗甚大,前線一萬將士之費,非得十萬青壯養之不可......陛下若要盡復西域之地,再設安西都護府或西域行省,非一時之功。”莫離簡要說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從璟摸了把下顎,笑意不見深淺,“朕若要定西域,則要徹底平定西域,往後即便有蟊賊作亂、外敵入寇,也要能穩如泰山。而不是大軍拉過去打幾仗,好不容易得勝,大軍班師後此地又陷入混亂。”

說到這,李從璟認真對莫離道:“此事你去拿個章程出來,事無鉅細都要考慮到,而後再跟朕商議,朕不怕等上幾年,但絕不允許將士白流血、百姓白送糧!”

“臣謹遵敕令。”莫離俯首行禮。

李從璟默然片刻,終於還是說道:“傳信給桃夭夭,讓她回來吧。”

莫離有些訝然,因爲李從璟說的是傳信,而不是傳令,“是。”

直到離開崇文殿,馮道還是沒有想通,爲何李從璟提的是夏州的事,而後跟莫離商量的卻是整個河西、西域,但他也是心思活泛之輩,很快就想到其中的可能性,遂在走廊上追上莫離,“莫中書,難道陛下認爲,石敬瑭會叛?”

只有當向夏州用兵與向河西用兵兩件事合二爲一的時候,李從璟纔會把這兩件事放到一起說。

莫離笑了笑,“打出反叛的旗幟是肯定不敢的,但往河西用兵就說不定了。”

馮道愕然。

莫離也不是很明白,李從璟爲何就肯定石敬瑭會向河西用兵,雖然党項人已經開始往河西滲透,但這還遠遠不夠。能讓李從璟在閩地、嶺南還未平定的情況下,就考慮對河西用兵,只能說明他很有把握這件事會很快發生。

馮道更不明白,夏州向河西用兵,若是與沙洲歸義軍合力

,令河西諸部臣服,不就代表大唐重新擁有了河西?

只有李從璟自己知道,党項人據有河西后,會建立自己的國度西夏,而不是把他拱手送給朝廷——宋太宗對党項人的某種“敵意”,就是眼下李從璟對石敬瑭的“敵意”,從某種程度上說,眼下聯合了党項人的石敬瑭,承擔了日後帶領党項人,與趙宋爲敵、征戰的党項人首領李繼遷,所以歷史一定會那樣發展,而且會提前。

向夏州、河西、西域用兵,這件事秘而不宣,需要很充足的準備,李從璟並不是很急切。莫離、衛道離開後,李從璟召見了馬上就要去揚州赴任的,淮東行省布政使朱長志。

朱長志也是膽氣豪邁之人,但自打進入崇文殿,也不知是因爲宮殿太過寬大,他置身其中顯得太渺小,還是坐在皇案後、左右沒有一個人站立的皇帝太過威嚴,他感到如負百斤重物。

“揚州是淮東盛地,商賈興盛,商市可謂是寸土寸金,租金比之洛陽還要高出兩緡,僱傭一個苦力都要日費五十錢,但東市的商鋪格局卻不大好,各種商貨分區不太合理,酒肆商鋪距離糧鋪太遠......揚州近年來商賈日興,蠶桑種植太多,侵佔了不少種糧的良田,城外窯廠就地取材,污水隨意排入溝渠,影響了農田灌溉......凡此種種,都是你到揚州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當勉力爲之。”

朱長志額頭冒出粒粒細汗,李從璟方纔說了許多淮東的事務,包羅萬象,哪怕他久在江淮,都瞭解的沒有李從璟清楚,這讓他感到了極大的壓力,“臣對此亦有所籌謀,臣打算......”

聽完朱長志的稟奏,李從璟指點了幾番,忽而笑了笑,“說了快半個時辰的政事,你我也乏了,且閒語一陣。聽聞令郎年前進了演武院,不知學業如何?”

“不敢勞陛下相問,回稟陛下,犬子的學業尚可,上回大考得了個甲中的評價。”朱長志心頭暗鬆一口氣,額頭汗水密集,有些難受,想要擦拭又不太敢亂動。

“甲中的評價可是難得很,百人中也未必有三兩個,看來令郎也是不凡。”李從璟微笑道,接着與朱長志嘮嗑,問一些闔閭之事,也給他介紹一些洛陽風物,內容也是龐雜,無所不至。

約莫過了一刻的時間,李從璟收斂笑意,復正色道:“卿行揚州,爲淮東布政使,而淮東爲朝廷米糧之源,諸事不容有差,望卿善爲之。朕常恐卿輩負朕,來日不復能再見。”

朱長志連忙下拜,“臣必當盡心竭力,不敢有負聖望!”

又過了不少時間,朱長志才從崇文殿出來。

出宮的時候碰到馮道,他跟馮道在江淮共事過,彼此相熟,見面不免寒暄幾句。

朱長志慨然感嘆道:“陛下處理本行省之事,大小無遺,凡有所言,無不切中要害,實在令某心驚。”

馮道笑道:“陛下雄才大略,我等自然望塵莫及。”

朱長志唏噓道:“在崇文殿不過一個時辰,卻比趕了一天路還累,陛下之威,實在是讓人無法直視。”

馮道聞言收起笑意,露出感同身受之色,“某與陛下相識久矣,共謀國事也是多年,平日裡頗承恩遇,然每回崇文殿奏事,未嘗不汗出沾衣也!”

朱長志訥訥無言。

此時,李從璟正在翻看一本題名爲《處分語》的書冊,這是他密令軍情處蒐集諸行省乃至諸州風物及利害,然後讓秘書省的官員加以點評的一本書,淮東行省和揚州的大小事務,自然也都在上面,他方纔之所以能在跟朱長志言說淮東、揚州事物時,頭頭是道、無的放矢,這本書的作用巨大。

當然,他每天翻看、琢磨這本書,也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放下《處分語》,李從璟又拿起一本書翻開,卻是題名爲《儲才錄》的。上面寫了很多人名,人名後是寥寥數十字的評註,方纔朱長志提到他的兒子在演武院成績爲甲中,這讓他留了個心眼,不過他並沒有馬上把對方的名字加上去。

視線停留在一個人名上,李谷。

這是今年學院畢業生中的有名人物。

不時,李谷就被帶到了崇文殿,站在李從璟面前。

兩刻的時間後,李谷被帶出崇文殿,而李從璟已經在《儲才錄》李谷的名字後打了個勾。

隨後,他又召見了兩個同樣留名《儲才錄》的俊彥。

很不幸,李從璟在見過這兩個人後,把他們的名字劃掉了。

(本章完)

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七 三個錦囊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封推感言章七 神仙山(6)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二 奮我軀兮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三 神仙山(2)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三 陣斬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