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

二十萬唐軍士卒,以殿前軍和侍衛親軍甲士爲主力,四面圍攻金陵城,其勢之大,猶如漲潮的海水漫上孤島。

李從璟所在的東城牆外,王師將士大多陷入瘋狂狀態,他們圍攻金陵半載,不知在城前留下多少鮮血與屍體,寒冬時節更有千萬人患病,戰事可謂是分外艱辛,如今終於炸塌了城門、轟塌了城牆,金陵對他們而言已是大門敞開,此時焉能不奮軀前奔?

其它三面城牆的王師將士,得知東城門已破,豈能不知奪下金陵就在今日,遂在各自將校得帶領下,使出渾身解數,將巢車推到城牆前,架上空中走廊,又把雲梯架上城頭,勇猛無比的往上攀登。

李從璟腳下的望樓比金陵城牆還要高,如若不然也當不得望樓二字。看着無窮無盡的王師將士四面奔向城牆、攀上城頭,奮不顧身殺向吳軍,前赴後繼躍進這座江南雄邦的京城,他心中涌動着難以言狀的情緒,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奪下金陵,滅掉吳國,九州之內,再無大諸侯。

若說先前大唐還只是稱雄江北,對江南“鞭長莫及”,那麼從今往後,大唐的鐵甲就將以氣吞山河之勢,席捲天下。

天下十國,已去過半矣。

細細思之,李從璟走到今天並不容易。

天佑、同光、天成、長興......盡是年號就過去四個;晉陽、淇門、幽州、渤海、洛陽,復又轉戰金陵、蜀中、契丹、江淮,他用腳步丈量過的距離,從家門延伸到整個天下。

——然而,李從璟從未言苦。

這,就是大唐太子!

昔曾,十年蟄伏,讀破詩書三千卷,練得沙場殺人劍!

昔曾,十年征戰,血流南北三千里,鐵馬金刀敗強敵!

昔曾,十年治國,日進社稷三千策,夜對燭火生白髮!

——思及過往萬千事,不負江山男兒志。

揮師十萬過大江,敢問天下誰爲王?

春風拂面,望樓高絕。千年金陵在眼前也在腳下,明光鎧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李從璟的身姿依舊挺拔,黑袍黑髮,橫刀腰間懸掛。

他今天站在金陵城外,就像天佑十九年作爲斥候奔馳在魏州。

人生可堪用事之際,有多少個十年?

大丈夫立志於學,到而立之年謀事於天下,再到位列高位匡扶社稷,各種艱難困苦與意氣風發,這三十年豈非已經書盡?

但李從璟知道,他的路還遠未到盡頭,他腳下的路、面前的路,看得見的路、看不見的路,還有很遠很遠,在黑夜盡頭、在黎明曙光。

穿越而來,他的路就打上了大唐的烙印,他這一生蟄伏也好、征戰也好、治國也罷,都是爲大唐這二字。

而現在,金陵城橫亙在李從璟面前,也橫亙在大唐面前。

他當如何?

“報!太子殿下,高從周、皇甫麟所部,先後突入城中!”軍使登上望樓,在李從璟身後抱拳而拜。

金陵城映在李從璟眼裡,他手指這座千年古城,發出一個金戈縱橫的聲音:“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奪下它!”

......

“丞相快走!”金陵城頭,眼見唐軍海水般洶涌而來,奮軀從城門、城牆缺口奔進城中,又攀爬雲梯,自巢車殺上城頭,已成水漫金山之勢,宋齊丘、周宗等人連忙勸徐知誥離開。

事到如今,呆在城頭已是無用。

徐知誥內心悲憤不已,他先見如徒如子的林仁肇戰沒,又見耗費他極大心血與期望的金陵城防崩潰,此時就要丟掉城頭防線,而丟掉城頭防線意味着甚麼,自然是不言而喻,念及此間種種,無異於天塌地陷,徐知誥悲愴的

手指城外唐軍望樓,大呼一聲,“李從璟!你好狠!”

徐知誥被衆人和護衛簇擁撤離城頭時,吳國皇帝楊溥正從宮城擺駕來到城中大街。大街中央設有高臺帷帳,正是楊溥每日必定親臨的地方,旬日來受他多番舉動的鼓舞,金陵軍民無不挺身力戰,的確沒有讓唐軍佔到半分便宜。

如此效果,楊溥怎會不滿意萬分?

連日裡不停有官員、將校、士卒甚至百姓,來到高臺帷幄前朝拜,簡直把他當作了神明。天子本就是上天之子,無愧於神明的身份,楊溥在享受這份獨到的尊榮時,也對來日大吳存國、國勢再興充滿希望,當然,對重掌大權,他更是極盡期盼。

但今日的情形分明與往日不同——何至於是不同,已經有了天差地別。

楊溥在來高臺帷帳的路上,就感知到了氣氛不對,一路上不乏有將校來稟報,說北賊攻勢太大,搬出了軍中從未見過的利器,請楊溥回宮暫避。但楊溥沒有理會,他已經打定主意,越到危急關頭,越要表現他不懼生死的決心。

爲了保證自己能被城頭的軍民看到,楊溥腳下的高臺建得高達五丈,已經遠遠超出一般的閣樓,又因爲高臺建立在大街中央,處於十字街口,既可以避免爲城外唐軍的投石車、強弓勁弩波及到,他站在這裡舉目而望,又能看得很遠,足以將城中各處的事物納在眼底。

但就是因爲這樣,此時他清楚的看到了東城牆那一段寬達數丈的巨大缺口,看到了缺口處無窮無盡殺將進來的唐軍甲士,他更看到了轟然破碎的城門,被洶涌奔進的唐軍甲士踩在腳下,連綿不絕的衝殺進城!

城中的吳軍拼死抵擋,到處戰作一團。

數不盡的金陵軍民從各處奔向城牆缺口處與城門,猶如百河爭流匯入大海。但饒是如此,也擋不住唐軍戰陣的穩步前進,他們的軍陣森嚴壁壘、密不透風,猶如一架移動的絞殺機器,一切衝到他們面前的吳軍將士,都被他們殺退殺散,區別只在於戰鬥時間的長短而已。

“怎麼會這樣?城門怎麼會破?城牆怎麼會塌?”楊溥愣愣望着陷入百鬼夜行中的金陵城,實在無法理解、無法接受,本來堅固如山的金陵城,怎麼會突然在一夜之間就被唐軍攻破了?!

“唐軍......唐軍怎麼這般驍勇善戰?”楊溥身旁的宦官侍從,看到如虎如狼衝殺進來的唐軍甲士,都被對方兇悍殺伐之風震驚的嗔目結舌,也不知是否驚懼過甚,都不敢再稱呼對方爲“北賊”。

他們不是沒有見過唐軍攻城,只是彼時金陵城防嚴密,唐軍蟻附城頭雖也景象壯觀、攝人心魄,但金陵城頭總沒有被攻下來。楊溥只知道金陵堅不可摧,哪裡會想到失去城池的依託、庇護後,在陣戰之道上,吳軍士卒會被唐軍這般碾壓?

“陛下,快看,唐軍從城頭殺下來了!”宦官驚聲叫起來。

楊溥循聲去看,就見東城牆上,無數唐軍前赴後繼,在城頭現出身形,然後大舉殺向城頭的守城吳軍士卒。而後唐軍越來越多,吳軍越來越少,到最後吳軍就被唐軍從城頭趕下來,不停往城內逃竄,而唐軍則趁勢殺下甬道,衝進城中。

城門、城牆塌陷處、城頭的唐軍,相互呼應,彼此援引,前者爲後者牽制了兵力,後者打開局面反過來又支援前者作戰,聲勢層層疊加,漸成江海滔天之象,已經完全壓倒了守城的吳軍士卒,迫使他們不停往城內退卻,再難撼動進城唐軍的兵鋒!

到得此時,楊溥已是禁不住雙股顫慄,雙眸裡充滿恐懼。他不過是個從未上過戰陣、從不曾浴血搏殺過的深宮君王,或許能玩弄一些權術與陰謀,但見到唐軍大舉進城,見到金陵被黑袍黑甲淹沒,見到吳軍士卒不停潰敗、

傷亡,哪裡還能保持鎮定?

“陛下快走!”

“陛下快回宮!”

聽到宦官侍從們的陣陣驚慌大呼,楊溥雙目中淌下淚來,心頭那個做回一國之君的美夢,在這一刻支離破碎。

他知道,這個美夢,折在徐知誥手裡,或許還有重圓的可能,但碎在唐軍手裡,就再也不可能拼湊起來。

徐知誥奔行到高臺帷帳的時候,楊溥已經率衆倉惶逃回宮城。這位大吳名義上的君王,一直以來都在他的制裁下沒忘記抗爭,甚至能抓住最後機會奮起一搏的傀儡,但此刻在唐軍山崩地裂的攻勢面前,再也無法堅守自己的陣地,只能灰溜溜敗走。

“丞相!北賊勢大,金陵難守,卑職護送丞相出城!”眼見形勢無法逆轉,滿頭大汗的周宗焦急的勸徐知誥。

徐知誥在高臺前停下腳步,聞言厲喝道:“閉嘴!”

“丞相!事已至此,非人力所能挽救也!丞相還是趁北賊沒有完全控制城池時,速速離去,留得青山在,才能圖謀來日啊!”宋齊丘也悲聲勸道。

“來日?丟了金陵,何來來日?”徐知誥慘笑一聲,他突然大步走上高臺,轉身面對面色惶急的衆人,神色堅定,“本相守衛金陵,豈能棄城而逃,今日誓與金陵共存亡!傳令衆將士,與北賊巷戰,不死不休!本相坐鎮於此,寧死不退,保家衛國,雖死無悔!”

衆人見徐知誥神色堅定,不禁大爲感奮。周宗一把拔出橫刀,帶領一部護衛、青衣衙門轉身殺向唐軍,“爾衆隨我來,金陵有數十萬軍民,此番不殺退北賊,死不旋踵!”

金陵軍民見徐知誥坐鎮高臺不退,大多感懷不已,半年來徐知誥的種種作爲,無論是日日親臨城頭,還是搬空相府財物賞賜衆人,亦或是將護衛僕役都派上城頭,早就爲他收攏了足夠多的人心,此時無不奮軀與唐軍在街巷中死戰。

周宗更是悍不畏死,唐軍入城之後,漸成分散之勢,他的部屬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被他抓住機會殺退了數股唐軍。

一時之間,金陵城的街巷中,除卻中心地帶,皆盡是相互搏殺的兩軍將士,主街上更是步步啼血,橫屍枕道。

在兩軍似乎要成僵持之勢的時候,一股股唐軍忽然從吳軍背後冒出來,挺身殺向吳軍的後背!

原來是唐軍挖通了地道,從地道中殺了出來。

城門、城牆的唐軍大舉殺入城中,吳軍分兵迎擊,對地道的防備自然就弱了,此時唐軍從地道中殺將出來,吳軍哪裡抵擋得住?

殺敗一個街巷的吳軍,唐軍就能支援附近的街巷,殺敗數處街巷的吳軍,唐軍就能大舉奔進!

金陵城的四面城頭,數不盡的唐軍將士,躍上馬道殺退吳軍,復又殺進城中。潮水般從四面不停涌向城中,走街過巷,步步向城中蔓延,已經無法抵擋。

金陵固然有數十萬軍民,但豈能人人皆精卒?

唐軍有二十萬將士,過半乃是精銳的禁軍,他們要攻佔金陵,豈是金陵人多就能抵擋的?

黃昏時,渾身浴血的周宗奔回高臺,不由分說,將徐知誥架起來就走,“卑職護送丞相進宮!”

日暮時分,吳軍步步潰退,死傷無數。

當日夜,城中戰事大體落幕,只餘些許負隅頑抗的吳軍士卒,唐軍主力遂圍金陵皇宮!

————————

感謝法號星空的四萬賞,恭喜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多謝所有打賞投票的好漢,我都一一看過。

PS:本書還有不少內容,大夥兒不用擔心。畢竟強大起來的大唐,纔是那個讓人顫抖的大唐,不是嗎?

PS2:今天還會有更,這是肯定的。

(本章完)

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八 兄弟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四十四 忠誠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九 淇門之變(1)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三十四 都試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七 神仙山(6)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 王於興師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六 神仙山(5)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